学术投稿

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探索

姚庆收;徐茂磊;谢则平;武玉永;王春华

关键词:医学院校, 毕业设计, 论文指导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康复器具标准与检测课程教改的思考

    康复器具标准与检测是我校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新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针对该课程特点,并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长以及笔者总结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应用项目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社会合作式教学以及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这4种方法,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势,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实现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朱明;张琳琳;沈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浅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内科护理学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情景模拟教学法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扮演情景角色,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能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代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脑损伤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将我院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安慰剂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30).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3 d、7 d、30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5E)评分,以及麻醉诱导前至术后24 h(T1~T7)各时段血清5100β蛋白及N5E水平,记录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MM5E评分、血清5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5E)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 d,两组MM5E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7时血浆5100β蛋白及血清N5E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T4时达高峰.与安慰剂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3~T6时血清5100β蛋白、N5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血清5100β蛋白、N5E水平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作者:曹骅;黄宗涛;蔺建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浅谈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教学体会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体系中的主干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疾病复杂多变,与课堂讲授的辨证分型证候往往不一致,给学生学习及临床实践带来困扰.因此,只有深入讲解病因病机,使学生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及其演化,才能真正做到辨证论治.故而,病因病机应当作为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作者:张雅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老年人沐浴失能现况及相关研究综述

    探讨老年人沐浴活动开展情况,对国内外老年人沐浴活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医护人员对老年人沐浴活动开展情况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相关照护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高林林;刘新华;朱艳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以就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促进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目的 以就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促进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通过转变学生思想和教育理念,进行专业课教学与实训改革,将G5P模拟药房建设与VR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结果 学生就业后具备核心药学服务能力.结论 以就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促进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获得成就感.

    作者:冯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血清甲胎蛋白和β-HCG水平联合检测在睾丸非精原细胞瘤中的诊断意义

    瘤标的检测对于筛选或早期发现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在睾丸肿瘤生物学标志物中, 研究为广泛和深入的是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于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危险评估、疗效评价等方面均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海霞;李朝明;巩进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佛尔哈德法测定可溶性氯含量的实验改进

    以苯甲醇代替佛尔哈德法中的硝基苯作为AgCl沉淀保护剂,测定可溶性氯含量,效果优于传统实验方法,且苯甲醇无毒,使用安全,准确度也较高,有很强的实用性.

    作者:杜春明;许龙灿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病理学题库建设与应用的分析及思考

    建立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病理学题库,是深入推进课程考试改革,推动教考分离,建立专业能力考核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举措.针对病理学题库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提高题库质量,推进题库建设.

    作者:曹璋;李兰兰;张燕;李冰;秦密密;刘鲁英;董孟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传染病护理教学中以学生标准化病人为载体强化针刺伤标准职业防护初探

    目的 探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以学生标准化病人(55P)为载体,强化针刺伤标准职业防护的效果.方法 从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对照组(78人),另两个班作为研究组(8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55P为载体进行针刺伤职业防护理论知识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两组实习结束返校时进行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针刺伤预防、洗手、穿刺法、医疗垃圾处理、疫苗注射、上报处理、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针刺伤后心理状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55P为载体强化针刺伤标准职业防护能够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减少职业伤害,消除护生恐惧心理,树立正确职业观.

    作者:温朝玲;侯燕;张良娣;施雪晖;王景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艾滋病健康宣教讲座对桂林市中职生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影响的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艾滋病健康宣教讲座对桂林市中职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对桂林市25所学校近万名学生开展一学时的艾滋病健康宣教讲座,随机抽取2500名学生采取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与态度前测和后测,运用5P55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宣教讲座对提高中职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改变对艾滋病病人的行为及态度效果显著(P<0.01),其中对市级职校生和女生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加强对中职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中职生掌握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与态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邓芝伶;唐艳;陈小博;周芸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我国高校慕课建设的政策对比分析与建议

    对我国32所高校发布的慕课建设通知中有关支持资金、保障措施、工作量认定、课程应用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和提炼,总结高校慕课建设现状与规律,并从管理层面提出促进慕课建设的3条建议:(1)以微课评比为带动,做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和校本部录播技术支撑保障工作;(2)尊重教师劳动付出,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奖励、学时认定和学分互认等管理办法,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学生选修动力;(3)加入慕课联盟,引入优质慕课,倒逼校本慕课共建共享.

    作者:林玲;高丽;刘国良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探究

    剖析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主要包括转变实训教学观念、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创新实训教学方法、改变实训教学测评方法、重视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生职业情感、优化实训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训积极性,从而提高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质量,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作者:黄媛媛;张馥绯;黄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Seminar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遵义医学院2015级护理本科1班54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应用Seminar教学法;2班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结束后,对比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及格率,并利用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REEM)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及格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前,两组DREEM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后,除学生的学术自我知觉维度外,两组其他维度得分与DREEM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护理教育环境,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

    作者:焦娜娜;奉丽敏;谢婷婷;吴琼;胡晓梅;彭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认知与能力调研

    目的 了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前后医患沟通认知及能力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探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医学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三年制学生112人,均具有良好医患沟通认知,且实习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沟通能力在实习一年后有显著提升(P<0.05),实习后学生更注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同时认为能力提升不应以理论学习为主要途径(P<0.05).结论 尽管学生经过临床实践锻炼,但医患沟通能力及技巧尚有欠缺.学校应采用理论与案例并举、课上与课下结合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式,而医院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医患沟通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

    作者:孙占东;刘嘉;赵露;葛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甘肃省景泰县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建议

    目的 了解甘肃省景泰县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为当地Hp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在甘肃省景泰县中医院进行Hp检测的胃相关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7182例,采用14C-UBT方法检测Hp感染状况.结果 胃相关疾病患者Hp感染率(51.19%)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35.69%),P<0.05;农村居民Hp感染率(64.12%)明显高于城市居民(44.32%),P<0.05.男性感染率为46.69%,女性感染率为52.33%,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分段中14~30岁人群感染率(54.27%)明显高于其他人群(P<0.05).结论 景泰县居民Hp感染率较高,胃相关疾病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农村居民明显高于城市居民.Hp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秦国锋;张俊臻;罗玉梅;王生慧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于CBL的PBL教学法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牙周病学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一门独立的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基于CBL的PBL教学法应用于牙周病学教学,强调以病例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病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牙周专科专业人才.

    作者:郁晓丹;祝林青;秦菁;查小雨;孙松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仁爱: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仁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核,也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至高标准.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树立仁爱之德、修炼仁爱之心、施行仁爱之术为主要内容,着力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既是新时代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的现实需要,更是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作者:汪小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在临床实习中重视中职护生的情感教育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情感,能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势必要重视护生的情感教育,提高护生职业素养,满足社会需求.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ARC5动机策略提高视障生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

    探索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方向视障生本科教育生理学教学策略和方法,尝试运用ARC5动机策略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视障生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思维能力,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蒋淑君;徐爱丽;马中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