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伟;厉红民;黎川;黄定德;黎海涛;陈霖
目的探讨FGF8在神经胚形成和神经管缺陷(NT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GF8在胚胎神经胚形成中的表达;通过喂服过量的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NTD模型,观察NTD鼠胚FGF8和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①在E8.75d整个鼠胚几乎没有FGF8的表达;到E9.5d、E10.5d,在前脑泡的前缘、脑峡部位和神经管的末端观察到较局限的紫蓝色阳性区域,但到E10.5d时,上述3个部位的染色较E9.5d减弱;E11.5d时阳性信号主要集中在中脑部位.②FGF8在NTD鼠胚的表达,E9.5d时脑峡部位的染色减弱,前脑泡的前缘和神经管的尾端染色略有减弱;E10.5d,脑峡部位染色加深,且范围扩大,前脑泡的前缘和神经管的尾端染色较正常减弱.③STAT3在NTD鼠胚的表达,E9.5d和E10.5d时,STAT3的表达较正常鼠胚明显减少,在前脑泡和中脑泡均无明显的STAT3 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结论FGF8可能作为STAT3的上游分子,二者共同参与了神经管的关闭.
作者:纪华;李泽桂;丁震宇;马路;李红丽;蔡文琴;常智杰;刘力;傅新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CT检查23例,MRI31例.结果良性34例、恶性20例.CT检查与病理符合11例,MRI 24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12例,MR 7例.软组织肿瘤CT的特点是低密度肿块,脂肪瘤、囊肿有典型CT表现;MRI表现各异,脂肪瘤在短T1反转回复(Short-T1W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具有与皮下脂肪同步降低特点.血管性肿瘤,血管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良性肿瘤信号多均匀,边缘规则和光滑.恶性肿瘤呈混杂信号,STIR序列可显示肿瘤浸润性生长的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相交形成的移行带,故恶性肿瘤范围>T2WI瘤灶.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CT定性有难度.MRI有一定特征性,结合STIR序列,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作者:孙清荣;卫静;王文献;邹利光;陈垦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HP)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该病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02年1~5月对重庆市某高校和某厂矿职工共计3 717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人群平均年龄(56.66±13.49)岁,高血压现患率为43.29%,其中男性为45.54%,女性为39.88%,随着年龄的增长,HP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高胆固醇血症现患率为25.86%;超重率为34.35%,超重的人(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其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值均较未超重者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值较后者低.文化程度高者(受教育年数≥10年)HP现患率较中低文化程度者低,前者血压、血脂、血糖(glucose,Glu)水平均较后者低.多元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高血脂史、高血压家族史、TC值与HP的患病有关.结论抽样人群中老年人HP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他们是HP防治的主要对象.年龄、BMI>25 kg/m2、HP家族史、高血脂等可能是当地HP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控制和预防HP的重要措施.
作者:牟李红;李革;张素华;任伟;唐晓君;卢仙娥;吴羽;李启富;唐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增生性瘢痕相关新候选蛋白P31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P311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以回复性杂交试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355个克隆,经过测序和验证,终确认8个克隆基因.结论获得的8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与P31l的作用过程有关.
作者:袁顺宗;吴军;易绍萱;贺伟峰;陈希炜;马兵;罗高兴;丁华野;Peter M.Larsen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以腺病毒介导gax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探讨gax基因表达增强后VSMC迁移的变化.方法以携带大鼠gax基因表达序列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AdCMV-gax)常规转染VSMC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gax基因表达的变化,Boyden's小室观察gax基因表达增强对VSMC迁移的影响.结果①AdCMV-gax转染前,PDGF-BB下调Gax蛋白的表达,接近正常生理浓度的PDGF-BB(2 ng/ml)即可使VSMC的Gax蛋白表达率由36.42%显著降低至22.83%(P<0.05),随着PDGF-BB浓度的升高,gax基因表达下降程度更加显著;AdCMV-gax转染后,无论有无PDGF-BB刺激,VSMC中gax基因的表达均比转染前显著增高.②AdCMV-gax转染使VSMC表达gax增强后,VSMC迁移数较未转染组显著减少.结论增强gax基因表达,可抑制由有丝分裂原刺激所引起的VSMC迁移.
作者:王耿;何国祥;冉擘力;张萍;景涛;陈渝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正常肝细胞株L02缺氧复氧损伤的抗凋亡细胞保护机制.方法建立缺氧预处理细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hypoxia reoxygenation,H/R组)和缺氧预处理组(hypoxic precondition,H/P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l、6、12、18、24 h细胞凋亡率,并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12 h时bcl-2、bcl-xl、bax和P53蛋白的表达量,同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P组和H/R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bcl-2、bcl-x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53、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结构基本维持正常.结论缺氧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导致的L02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肝缺氧预处理过程中,bcl-2、bcl-xl、bax及P53蛋白参与了细胞凋亡调控作用.
作者:邹忠东;王瑜;王烈;刘庆宏;姚和祥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GPRS移动式心电监护系统ECG信号QRS波的实时检测算法.方法采用四点平均对CM5导联的ECG信号进行滤波,再对ECG信号的一、二阶差分值进行平滑处理,利用ECG信号的二阶差分值极小值和一阶差分过零点在较短的时间窗内实现QRS波精确定位,并设计了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的信号检测门限.结果算法能抑止多种噪声对ECG信号的影响,将搜索的时间窗宽度缩小到0.02 s以下,且算法只具有多项式的复杂度;经过临床测试,动态ECG信号进QRS波检测准确率可达99.8%以上.结论该算法适合于移动心电监护系统QRS波的实时检测和分析.
作者:朱凌云;王正国;吴宝明;曹长修;储伟;朱新建;闫庆广;谢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损伤对人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溴化乙锭处理获得线粒体DNA缺失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TT方法测定细胞生长状态.结果线粒体DNA缺失细胞较之于其母本细胞系,具有更强的集落形成和侵袭能力,以及更明显的生长优势.结论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了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形成.
作者:凌贤龙;陆应麟;杜芝燕 刊期: 2005年第14期
1临床资料男性,58岁,纳差、消瘦、右上腹疼痛2个月,于我院就诊.CT扫描示肝多发占位,肝癌肝内转移或肝转移瘤可能性大.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见肝左、右叶多个大小不等的明显异常高代谢灶,其中右叶中份病灶中央有明显放射性减低区,降结肠中段见一约3.8 cm×5.5 cm×3.6 cm局限性异常核素浓聚影,提示降结肠恶性病变伴肝内多发转移(图1).
作者:李前伟;厉红民;黎川;黄定德;黎海涛;陈霖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术中定位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结肠癌患者(男35例,女21例,年龄34~86岁)应用术中染料定位的方法对其SLN进行了定位,绿染的第1个淋巴结为SLN,术后从根治性切除的标本中寻找SLN及区域淋巴结.常规HE染色检查找到的所有淋巴结;对常规检查为阴性的SLN进行抗CEA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寻找阳性染色的淋巴结.结果共检出SLN 130枚,占全部区域淋巴结的13%(130/999).每例患者的SLN为1~4枚,平均2.5枚.HE染色共发现有SLN转移者15例,24枚,患者SLN转移率为27%(15/56);SLN阳性率为18%(24/130).除SLN外的869枚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52/869).肿瘤细胞在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在区域淋巴结内的转移率(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SLN微转移的发生率为75.5%(80/106),明显高于常规HE染色检出的转移率(P<0.05).结论通过对结肠癌SLN进行术中定位,术后深入细致的病理学检测,可以在不增加病理科医生工作量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作者:高峰;刘宝华;张连阳;童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气工作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颈前单一2 cm小切口径路,借助外牵吊技术建立无气工作腔室.以高频超声刀剪作为主操作器械,辅以特选吸引剥离器等,对43例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内窥镜下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因出血失控或术后创口内出血而转为开放手术.结论颈前小切口无气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方法.既达到微创的目的,又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作者:苏新良;任国胜;吴诚义;孔令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抗痫胶囊是天津中医学院李少川教授根据<证治准绳>涤痰之意,结合小儿痫证的病理特点,加减化裁而成,具有健脾顺气,豁痰熄风之效.自1984年应用于临床,经20余年的实践证明,对多种类型的癫痫有明显作用.为系统探讨其药效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作者:姚凤莉;马融;李新民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制备度米芬渗透泵片,以控制体外释药维持零级释放达80%以上.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包衣处方,对度米芬渗透泵片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佳处方为:衣膜厚度(膜重表示)10.75 mg,致孔剂用量为12%.按优化处方制备的3批样品在12 h内体外释放曲线拟合符合零级过程.结论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能达到初设计要求.
作者:何凤慈;陈亮;宋宏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疗法对脑缺血损伤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形态结构、血清IL-6含量以及海马区IL-1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电针治疗比较.结果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与单纯电针疗法均显著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病理结构变化,显著降低脑缺血损伤后血清IL-6含量,促进海马区IL-1的释放,而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效应更强.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损伤,促进机体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田家林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HBZY-1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影响,从而研究硒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高葡萄糖、高胰岛素、过氧化氢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刺激HBZY-1细胞;先加入100 nmol/L亚硒酸钠预处理后,再分别给予以上4种刺激因素孵育HBZY-1细胞,分别检测HBZY-1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并比较.结果4种刺激因素均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HBZY-1细胞MCP-1 mRNA表达量增加;亚硒酸钠能抑制上述4种因素所致的MCP-1mRNA的表达.结论亚硒酸钠通过抑制MCP-1 mRNA在HBZY-1细胞中的表达,从而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表明硒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魏倩萍;邓华聪;赵劼;Harvest F.Gu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研究显示,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B19)和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胸液中有较高的阳性发现,此2种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或加重胸腔积液的重要因素.选择2002-2003年本院胸腔积液住院病人18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宇;庞桂芬;薛承岩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再生周围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促血管作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单通道的硅胶管桥接75只Wistar大鼠1 cm的坐骨神经缺损,在桥接管内给药,并将它们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组)、几丁糖组(B组,医用几丁糖简称几丁糖),NGF+几丁糖组(C组),NGF+几丁糖+抗VEGF组,前3组每组20只,术后7、14、30 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再生坐骨神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FactorⅧ、VEGF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术后14 d,Holmes染色再生坐骨神经纤维.结果生理盐水组、几丁糖组再生坐骨神经中表达的CD34、FactorⅧ、VEGF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NGF+几丁糖组上述三抗原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或几丁糖组有明显增加(P<0.05),NGF+几丁糖+抗VEGF组再生坐骨神经血管中的CD34和VEGF的表达完全被抑制,FactorⅧ的表达与NGF+几丁糖组相比也显著减少(P<0.01 46).Holmes染色发现,术后14 d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及排列规则程度:NGF+几丁糖组>几丁糖组>生理盐水组>NGF+几丁糖+抗VEGF组.结论NGF可能通过促进VEGF产生发挥促周围神经再生作用.
作者:张玉波;伍亚民;杨恒文;李应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和外周神经系统(PNS)相比,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能再生的原因主要在于:①CNS髓磷脂的几个糖蛋白成分对再生是抑制的;②CNS对损伤的生理反应与PNS不同,CNS损伤后,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浸润较慢,使抑制性的髓磷脂清除延迟,这主要是由于血-脊髓屏障的存在;③损伤脊髓的远端不能象PNS一样在损伤后上调表达细胞粘附分子;④CNS内星形胶质细胞扩增,变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再生的胶质疤痕.
作者:初同伟;周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建立HBV X-HCV C融合蛋白细胞表达模型,并探讨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双酶切质粒pXT1-X,得到完整的HBV X基因片段后,将其插入到质粒PBK-CMV和PBK-HCV C的相应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BK-X和PBK-X-C;再将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RT-PCR、蛋白印迹鉴定HBV X和HCV C蛋白表达.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单独表达HBV X、HCV C蛋白的细胞明显升高.结论HBV X-HCV C融合蛋白能显著上调端粒酶活性,提示HBV、HCV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作者:刘重阳;陈东风;王军 刊期: 2005年第14期
面部皮肤的各种常见皮损,虽然不会引起功能障碍,但严重影响美观,影响人们的自信心,且某些皮损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自2003年3月以来,我科采用新型的微晶换肤术治疗面部皮肤的粗糙老化、粗大毛孔、青春痘痕、各种疤痕、色素斑、细小皱纹等共18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霞 刊期: 200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