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张俊丽;贾丽平

关键词:中职教学,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摘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习方面的意志力较为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中职生心理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施教,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中职生学习心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利用好这两种心理注意方式,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形成性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宜春学院医学院2015级临床专业本科6个班共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个班为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另外3个班为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结果 实验组期末总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80%及以上的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持认可理解的态度.结论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适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

    作者:苗玉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实验室开放模式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 调查了解实验室开放模式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校2012级37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课后不对其开放实验室;以2013级34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实验组,课后对其开放实验室.授课结束,对两组学生采用同一试卷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通过问卷调查和考核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对课后开放实验室持肯定态度.结论实验室开放模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机会,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练习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彦玲;刘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微创技术在牙槽外科拔牙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附2307例报告

    目的 总结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微创技术进行拔牙手术的经验.方法 分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微创技术及传统技术拔除2307例患者共3015颗牙,统计患者恐惧焦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微创技术拔牙能减少创伤,减轻术后反应,大限度地保存软、硬组织;微创技术应该作为专业的技术理念在口腔治疗中大力推广;心理干预、镇静镇痛及无痛麻醉仪的应用也是使用微创技术拔牙的一部分.

    作者:路贵忠;王永明;李正平;刘坚;陈隆结;杨亚娣;武宁;张生彦;张佳琦;张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从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现状看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科研,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定位不准确、科研氛围不浓郁、科研梯队结构不合理、科研条件差和科研成果少的现状来看,科研并未成为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

    作者:雷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问卷星在组织胚胎学过程性考核中的应用

    组织胚胎学过程性考核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但传统的过程性考核是纸质试卷测试,效率低下,采用问卷星在线考试功能进行过程性考核,具有简单、易行、高效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华新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重症医学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在校所学理论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影响医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重症医学科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结合其专业特点,通过完善入科教育,重视实习生医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加强实习生了解和学习重症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注重实习生人文素质培养,合理安排出科考核内容,将有助于医学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工作,有效地增强重症医学实习的临床带教效果.

    作者:黄斌;漆春燕;邱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生物化学知识点的教学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生物化学知识点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80名作为观察组,构建生物化学微信公众平台并定时向其推送生物化学知识点;同时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没有关注上述微信公众平台的180名学生为对照组.调查观察组学生对通过该微信公众平台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接受情况及满意程度,并对两组进行期中和期末生物化学考试.结果 观察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增强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增进师生感情;观察组期中和期末生物化学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生物化学知识点,能增强生物化学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可行.

    作者:尚喜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探析

    目的 探究并评价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8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4人)和观察组(4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行为导向带教模式,通过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行为能力以及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采用不同带教模式后,观察组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使用他人研究成果、明确孕产妇权利和义务、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孕产妇沟通交流、对职业角色的认知、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及应用实践程序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实习生采用不同带教模式后,对照组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χ2=19.745,P<0.05).结论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好的带教效果.

    作者:刘肃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微课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研究

    21世纪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基于线下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网络教学模式优势的混合式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数量不断攀升,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其在教育领域改革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统混合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它不仅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学习媒体,更需要引入一些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来弥补不足、扩大优势、增强教学效果.以短、小、精、趣著称的微课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中职卫生学校医药卫生专业教育教学平台为依托,探索一种微课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一方面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创新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尝试,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与创新.

    作者:刘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反思性教学在中职药剂专业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鉴定学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课程,充分体现了传统中药鉴别方法与现代医药科技的完美融合,具有直观性、对比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显著特点,故而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就目前中药鉴定学教学现状而言,明显存在教学内容冗杂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在对反思性教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以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作者:王升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生殖专科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生殖专科的应用及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多获取疾病及诊疗护理相关信息的途径.方法 选取2016年3月—9月在我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途径进行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及诊疗知识知晓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诊疗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方便性、易接受性、实用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宣教后,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均较宣教前有所提高(P<0.05),且宣教后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开展,能使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不同的途径获取诊疗信息,提高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整体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赵金珠;蔡立柏;胡俊平;殷丽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麻醉解剖学整合教学改革与调查研究

    麻醉解剖学是麻醉学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开展麻醉解剖学整合专题交流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汇报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并为更好地提高麻醉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姜泽;司道文;高玲焕;刘江;王海涛;刘奕蓉;贾旭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PBL联合LBL教学法在高职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BL联合LBL教学法在高职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共9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8名学生,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法;对照组50名学生,采用LBL教学法,学期末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学习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分析理解题型和实践应用题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学习自主、搜寻资料和解决问题、分享所学、互动沟通方面的一些条目上,实验组学生的能力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联合LBL教学法能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值得大范围推广.

    作者:赵华;刘瑞芳;王小萍;吴忠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人性化管理在养老机构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养老机构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比人性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离职情况、职称情况、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老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离职率明显低于人性化管理实施前(P<0.05),而护理人员的职称情况优于人性化管理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老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人性化管理实施前(P<0.05).结论 人性化管理使护理人才队伍更加稳定、层次结构更趋合理,可提高护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老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钱小春;刘一群;危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实习护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量化分析实习护生的就业意向,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为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实习护生就业意向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习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平均分(3.32±0.58)分.就业期望单位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业期望地区在是否获得过荣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薪酬期望在实习医院级别、是否获得过荣誉、家庭月人均收入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学历、家庭月人均收入、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获得过荣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实习护生就业意向的重要因素.

    作者:魏渊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止咳药物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高热、肺部啰音、咳嗽、胸闷气喘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且临床不良反应增加不明显.

    作者:张文勇;钟巧玲;邓飞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在病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在病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职学校的护生120名,将其中60名实施传统病理学教学法的护生作为对照组,将另60名实施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护生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生的护理教学质量及效果.结果 两组护生教学后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显著高于教学前(P<0.05),教学后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评价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病理学的信心及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病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显著增强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护生的学习效果,可积极进行推广.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78例急性细菌感染患儿作为细菌感染组,选择同期接收的78例急性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病毒感染组.观察两组患儿WBC及CRP的检测结果和疾病急性期与恢复期时WBC及CRP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细菌感染组WBC计数超过10×109/L,CRP超过8 mg/L;病毒感染组WBC计数低于8.0×109/L,CRP≤8 mg/L.两组患儿恢复期的WBC阳性率及CRP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细菌感染组急性期CRP阳性率与WBC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结论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保障诊疗质量.

    作者:刘婉趋;刘坤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整体状况较好;女生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要显著高于男生(P<0.05),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理智调控情绪能力、 控制消极暗示能力、 积极补救能力维度得分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P<0.05);性格、社会支持、兴趣爱好、参与活动情况对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有效缓解医学生的负面情绪.

    作者:朱一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多站式OSCE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技能毕业考核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索多站式OSCE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技能毕业考核中的实践,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毕业考核模式,促进实习医院遴选.方法 2017年6月沈阳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采用OSCE法进行临床技能毕业考核,包括5门学科总计10站,突出临床技能的操作.考核结束,分别针对教师和考生进行此次考核5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将58名学生根据8个实习单位的不同进行分组,将8组学生的OSCE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00%的教师对此次考核非常认可,86.21%的学生对这种毕业考核模式非常认可.成绩分析显示,第8组的平均成绩高(88.38分),第4组平均成绩低(76.15分),3个小组的成绩略低于总平均成绩(84.24分),其他5个小组的成绩均高于总平均成绩.结论 沈阳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首次以OSCE法作为临床技能毕业考核模式,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通过成绩分析可以认为不同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考核成绩有一定影响,与实习效果具有相关性.

    作者:杜立英;杨晓霞;连雅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