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在脊柱侧凸康复评定教学中的应用

王欢

关键词:PBL教学法, 脊柱侧凸, 康复评定教学
摘要:目的 探索PBL教学法在脊柱侧凸康复评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教学对象分别为对照组(33人)和实验组(34人),采用理论成绩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较对照组高(P<0.05),但在基础理论成绩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式和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脊柱侧凸康复评定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使用.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药理学课程医学人文关怀指标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的增加要求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医学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结合医学人文关怀的内容及影响临床中患者人文关怀感受的相关因素,通过强化环境、沟通、服务、人文素养四大医学人文关怀指标,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人文关怀的真正价值,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成长为医德和医术兼备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作者:赵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职院校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

    毕业实习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以及在成长为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实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实习生能否成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此采取三段合一(实习准备阶段、实习阶段和总结阶段)的实习管理模式来达到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以及岗位素质教育的实习目标,从而实现学校与行业、学生与医技人员、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的有效衔接.

    作者:王燕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业转专业学生的适应情况、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近年来转专业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的趋势,并且众多高校都在放宽转专业政策.为完善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转专业政策,更好地为广大转专业学生服务,从学习、人际交往及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转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作者:陈聿炜;郑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多元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多元评价方法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中实施多元评价.其余班级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评价方法.一年后对学生内科护理学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以各班健康评估考试成绩作为基础成绩进行对照.结果 实验班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在所有班级的排名与健康评估考试成绩对比进步明显(P<0.05).实施多元评价方法班级的内部分组中,健康评估考试成绩低的组,其内科护理学考试平均成绩依然低,与成绩进步快组的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元评价方法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但提高的效果受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

    作者:赵修春;刘辉;罗俏玲;李小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MCAT教学法在中职营养与膳食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MCAT教学法在中职营养与膳食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甘南州卫生学校2016级中职护理班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MCAT教学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实践式教学.通过平时、实践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平时、实践和理论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MCAT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营养与膳食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可在今后的教改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梅;马桂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将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儿吸氧,对患儿进行保暖,给予营养支持,并结合医嘱进行详细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MDI和P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DI和PD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MDI和PDI评分在干预后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儿智力发育及心理运动发育能力.

    作者:李水英;王锦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青年教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困境与探索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作为医学、药学和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结构复杂、内容枯燥琐碎、逻辑性强,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教学难度大.作为教学主力军的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特点在教学中面临多种困境.从青年教师角度多方面剖析困境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给青年教师的教学之路提供前进的方向.

    作者:张伟伟;高雅楠;佟书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专科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药学专业基础课.针对药剂学教学现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三方面提出改革策略.通过更新教材内容,补充前沿知识;采用启发式、案例式、多媒体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药剂学教学效果.

    作者:王振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基础医学教学中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探讨

    医学伦理学教育可塑造学生的医学职业人格,教师应具备相关伦理学知识,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渗透伦理学教育,以体现医德教育的持续性,达到夯实学生医学基础、提高职业修养的目的.

    作者:刘丽;李晓芳;李志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解热镇痛药的说课设计

    说课是阐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而实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授课方式[1].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解热镇痛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息肉并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并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庆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经宫腔镜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组(188例)和不典型增生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并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10年和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风险增加,绝经≥10年和有绝经后出血症状是并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晓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情景模拟教学联合Mini-CEX在眼科临床教学及评估中的应用

    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是一种新兴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操控性强、考核内容全面等特点,能合理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是较常用的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临床知识与技巧.通过联合应用情景模拟与Mini-CEX教学法,观察其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并为眼科教学评估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刘矫连;潘庆媚;黄敏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47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访谈.结果 477名在校大学生中,有292名(占61.22%)参加过社会实践;有271名(占56.81%)愿意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主要受学生自身、学校、政府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多数在校大学生愿意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但距离实现社会实践大众化的目标还有差距,政府、社会和学校应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体系,增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与效果,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王庆华;孙雯雯;栾树荣;唐永云;生尊;杨新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临床住院医师在影像科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索

    探索临床住院医师在影像科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师队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针对临床住院医师在影像科规范化培训时遇到的问题,严格执行住院医师培训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岗前培训、病例学习、读书报告、出科考核等多方面相结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充分利用本院PACS/RIS系统的资源,把影像表现和临床知识紧密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培训,受训住院医师的读片技能明显提高,对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更加合理,其综合分析能力、工作自信心大大提高.多种模式相结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有助于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的综合诊疗能力.

    作者:毛翠平;杨全新;陈欣;张秋娟;师美娟;孙泓泓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微课教学在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微课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新兴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医学职业院校专业课微课教学设计模型,以外科护理学课程为例,结合教学目标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完成微课和教学内容、过程的设计开发,以期提高医学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效果.

    作者:杨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在传统文化经典传承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论语》教学为例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沃土.在职业教育中,要怀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工作,发掘传统经典作品的现代意义,把传统经典作品和现代职业教育进行有机衔接,是职业院校传承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要方向.以《论语》教学为例,联系现实发掘其对职业教育的价值,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又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划、职业礼仪和职业行为习惯等.在职业教育教材和课程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文化活动、建设传播和交流传统经典作品的网络平台等都是高职院校传承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有效路径.

    作者:黄三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发生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柳州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发生的现状,分析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柳州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的《老年人跌倒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柳州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18.0%,导致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不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不服用降压药、高血压Ⅲ级(P<0.05).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的问题主要受用药依从性及血压分级的影响.

    作者:张洋;王凯丽;宫汝飞;尹雅娟;黄蕙;韦莹;梁敉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FTS理念在高职护理外科护理学围手术期的教学实践

    目的 为掌握临床快速康复理念教师的课堂讲授积累教学实践经验.方法 选用2017年度在校就读的高职护理学生2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时间论证、查找文献、护士执业考试真题练习、典型临床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组主观题、客观题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护理学围手术期的教学实践具有前瞻性,并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效仿.

    作者:陆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探讨如何在以梳理和传播知识点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逐渐改革引入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课程互动模式、课程模块整合以及课程评估系统反馈3个方面,对环境卫生学的深度学习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把环境卫生学的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作者:赵卓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3种教学方法在药物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信息化教学目前正在大中专院校被逐渐普及和推广,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职教攻坚战略的大环境下越发受到重视.对比传统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慕课教学法这3种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从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效率、学生知识巩固率3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中职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覃梦岚;刘明研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