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接酶-ELISA检测K-ras基因突变方法研究

肖娜;唐一通;崔海忠;李智山;邹玖明

关键词:基因, RAS, 突变, 循环DNA, DNA连接酶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简便、灵敏的K-ras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使其适合于进行常规突变检测.方法 设计对应检测位点寡核苷酸探针,经探针的连接、扩增、标记及ELISA反应,通过ELISA反应检测值确定突变位点基因型.以K-ras基因12位密码子的G12S、G12R、G12C、G12D、G12A、G12V 6个点突变为检测对象,对72例肺癌血浆循环DNA标本进行检测,并与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建立方法共检出3例标本分别存在G12S、G12R、G12A突变.而通过直接测序未能从标本中检出K-ras突变,表明直接测序方法灵敏度较低,不适合于对循环DNA等不均一标本进行突变检测.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的K-ras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够对不均一标本进行常规突变检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D联合葛根素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究维生素D联合葛根素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四氯化碳组(CCl4组)及CCl4外加维生素D组(V组)、葛根素组(P组)及维生素D联合葛根素组(V+P组)治疗组,8周后处死,检测透明质酸(HA);测量羟脯氨酸(Hyp);制作肝脏石蜡切片并行天狼星红染色检查;反转录PCR检测肝组织中胶原蛋白(Collagen)I、Ⅲ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CCl4组出现明显肝脏纤维化,V组、P组及V+P组均明显改善了纤维化程度,降低了血中HA水平及肝脏中的Hyp水平,肝脏Collagen Ⅰ、ⅢmRNA及NF-κB和TNF-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其中V+P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为明显(P<0.05).结论 维生素D联合葛根素可以保护CCl4引起的大鼠肝脏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纤维分泌有关.

    作者:韦斯军;黄干荣;曾海生;周歧骥;莫昕莹;徐灵源;廖作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几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前者用A型肉毒素治疗,后者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提高程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Ashworth痉挛分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GMFM评分提高程度及Ashworth痉挛分级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艾克拜尔·哈里克;逯霞;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许健;闫宝锋;买尔阿芭;栾新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构建开放式儿童医学影像教育资源网络平台

    近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医院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也步入快速通道.影像设备、实验室检验仪等各种医疗终端设备联入网络,并以通用格式进行传输,使单位之间、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加强医疗信息的综合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在此时代背景下,利用医院海量数据,搭建开放式临床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借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缩短培训周期,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素养,也成为当今临床医学教育实践“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1].

    作者:王翠;钦斌;徐晔;乔梁;李伟;陈勇;范晓;冯川;吕莹;张云;郑英兰;朱昆;张雨婷;陈欣;何玲;蔡金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连接酶-ELISA检测K-ras基因突变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简便、灵敏的K-ras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使其适合于进行常规突变检测.方法 设计对应检测位点寡核苷酸探针,经探针的连接、扩增、标记及ELISA反应,通过ELISA反应检测值确定突变位点基因型.以K-ras基因12位密码子的G12S、G12R、G12C、G12D、G12A、G12V 6个点突变为检测对象,对72例肺癌血浆循环DNA标本进行检测,并与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建立方法共检出3例标本分别存在G12S、G12R、G12A突变.而通过直接测序未能从标本中检出K-ras突变,表明直接测序方法灵敏度较低,不适合于对循环DNA等不均一标本进行突变检测.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的K-ras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够对不均一标本进行常规突变检测.

    作者:肖娜;唐一通;崔海忠;李智山;邹玖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颈前路术后舌下神经损伤1例并文献回顾

    Smith-Robinson入路为颈椎前路金标准手术入路,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为该入路常见并发症,而术后血肿、喉返神经损伤为常见原因[1-3].舌下神经损伤为咽喉部手术、枕骨髁部骨折、颅底手术或上颈椎前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5],但下颈椎前路手术罕见,目前国内仍无此类报道,现笔者对收治的1例下颈椎前路手术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病例进行报道.

    作者:梁欣洁;钟伟洋;唐可;罗小辑;权正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SWT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震波(CSWT)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80例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至少2个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CSWT治疗(3个月内共9次);对照组给予假震波治疗,即不予振波能量.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LVEF),左心室灌注及代谢评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绞痛分级(CCS)、周硝酸甘油用量、评分情况(SAQ)及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脑钠肽(BN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F,左心室灌注及代谢评分,NYHA、CCS、硝酸甘油用量、SAQ及cTn-Ⅰ、BNP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中,除cTn-Ⅰ水平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SWT治疗CA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肌灌注及代谢有关.

    作者:张岚;张涛;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大黄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大黄提取物中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的含量.方法 以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7.4cm×75.0 μm,有效长度51.0 cm)为分离柱,60 mmol/L Na2B4O7,40 mmol/L Na2CO3,40 mmol/L β-环糊精(pH 8.9)为缓冲溶液,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大黄提取物含量测定中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9%、4.46%和2.30%;3组分共同线性范围为1.1~19.0 mg/mL;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4%、99.65%和98.44%,RSD分别为2.43%、2.54%和2.02%(n=3).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大黄提取物的含量检测.

    作者:曾雪;杨元娟;陈竹;刘应杰;夏培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027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初步报告

    目的 分析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非衍生)对常州地区20 027例新生儿进行27种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疾病的筛查,对可疑阳性病例进行尿气相色谱、DNA质谱基因分析或NGS进行确诊,并对阳性病例随访分析.结果 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阳性率0.19%,总阳性预测值为3.38%,终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8例,总体发病率为1∶2 503,其中氨基酸代谢异常4例、有机酸代谢异常4例;筛查假阳性达1.16%,其中以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假阳性率高,氨基酸代谢异常其次、有机酸代谢异常低;所有确诊患儿均得到及时干预,除1例甲基丙二酸患儿外其他7例患儿现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可对部分遗传代谢病进行早期筛查,使疾病得到及时干预.

    作者:杨宇奇;蒋曙红;韩小亚;江丽华;虞斌;朱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护理对肠癌肝转移持续动脉灌注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灌注等介入治疗手段已成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案[3],尤其是持续动脉灌注,能增加氟尿嘧啶等时间依赖性化疗药物与癌细胞的接触时间,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提高介入治疗效果.但是介入手术损伤、围术期禁食、持续动脉灌注期间患者体位限制等因素增加患者DVT发生危险.本研究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TACE术后持续动脉灌注治疗患者DVT的形成,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旭芳;毛剑婷;周望京;陈淑霞;李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瓶在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甲状腺癌是人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1].目前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而创伤护理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为甲状腺癌手术创口较大、渗出液较多,为细菌滋生创造了良好环境,不利于伤口的愈合[3].因此高效的引流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为了探寻甲状腺癌术后更加高效的引流方式,本研究选取10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的引流球引流和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引流,并进行观察比较.

    作者:刘大响;王令焕;徐梅;王秀珍;高超;高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庆城市社区居民养老服务现状及意愿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城市社区居民养老服务现状及意愿,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 080名50岁及以上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9.1%的调查对象未有任何养老服务,而目前养老面临的大困难是医保报销比例低,晚年养老生活中希望得到的主要服务是生活照顾、安全保障服务、一般医疗求助;73.4%的调查对象愿意尝试整合照料式养老服务模式.结论 政府或相关部门应优化养老资源,增加经费来源,合理统筹规划,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作者:艾敏;邓孝林;吴宗辉;胡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方新诺明联合二线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复方新诺明(SMZ.Co)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抗结核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MDR-TB患者85例,分A、B、C3组.C组行常规二线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增加0.96 g SMZ.Co,B组增加0.48 g SMZ.Co,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咳嗽、咳痰情况、痰菌转阴率、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等).结果 持续治疗6个月后,与C组相比,A、B组患者咳嗽、咳痰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痰菌阴转率、病灶、空洞的变化与治疗转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中联合使用SMZ.Co可有效减轻MDR-TB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

    作者:曹培明;严晓峰;沈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存在重度血栓负荷的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265例.A组为直接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B组为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结果 B组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心脏核磁共振检查(CMRI)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心肌坏死面积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超结果显示,B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在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作者:耿涛;宋志远;王炳勋;徐泽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失独者抑郁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失独者人群的抑郁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失独者841名和对照组人群674名,比较两组人群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和失独者抑郁严重程度在人口学特征的分布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失独者组与对照组人群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独年限和有无躯体疾病相关;文化程度低、有躯体疾病和收入水平分组居中的失独者患轻至中度抑郁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收入水平低、年龄在60岁及以下和文化水平高的失独者存在重度抑郁的比例相对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对失独者抑郁发病的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独者抑郁症状特点与其人口学特征相关.

    作者:赵新民;谢聪;倪小玲;李晓菊;吴胜;王小娜;曾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颞肌上入路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颅颌面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颞肌上入路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颅颌面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2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传统入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其面神经损伤情况.对30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并记录其面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 82例患者术后面型、张口度及咬舍功能恢复良好.传统入路组中,8例患者发生面神经暂时性损伤;颞肌上入路组中,无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P<0.05).结论 颞肌上入路头皮冠状切口能有效避免面神经损伤.

    作者:罗文;文少敏;周岚;郑根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超声对阑尾炎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2例,经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治疗,观察二维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情况,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52例患者超声检查提示阑尾炎50例,诊断符合率96.1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以规则指状低回声居多,点状血供;化脓性阑尾炎多为混合回声,外形规则,边界清晰,短条状较丰富血供;不规则形包块常为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边界不清晰,乏血供.与其他两种类型阑尾炎比较,坏疽性阑尾炎为混合回声且间接征象多,化脓性阑尾炎富血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都有特定的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张立平;邢建华;汤代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抗心磷脂抗体及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9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孕前检查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AcAb、EMAb水平,对比两组AcAb、EMAb阳性率,并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不同流产次数患者的AcAb、EMAb阳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AcAb与EMAb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流产次数患者的AcAb、EMAb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AcAb、EMAb阳性检出率升高(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次数与AcAb、EMAb阳性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抗心磷脂抗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复发性流产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朱晓芳;张海燕;何丽;赖雪梅;王薇;顾华妍;邓雨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为CRKP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18例CRKP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按1∶2的比例配对选择同期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444例作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可能导致CRKP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长、手术、病情危重、有导尿管或胃管、气管插管、清蛋白小于35 g/L、抗生素使用大于或等于7d、抗生素种类大于或等于3种均为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病情危重、深静脉置管、人工气道、抗生素使用大于或等于7d比例及抗生素使用种类为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应针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采取加强侵入性操作的过程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等手段,从而预防与减少CRKP感染发生.

    作者:林琳;王军;胡志军;方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探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该院经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无效的难治性RA住院患者4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予UC-MSCs混悬液静脉榆注1次,细胞数为1×106个/kg.对比输注前后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血沉、C反应蛋白、28个关节痰病活动评分(DAS2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 UC-MSCs输注治疗后3名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血沉及DAS28(4)明显改善,另1名患者无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过敏、排斥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无异常变化.结论 UC-MSCs输注治疗RA安全性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难治性RA患者的病情.

    作者:高乐女;钟兵;王勇;陈雪猛;陈珏蓉;方勇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与食管癌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 体外研究不同类型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与癌细胞株间接接触后其基因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检测人食管正常间质成纤维细胞(NFs)、不典型增生间质成纤维细胞(AFs)及癌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与癌细胞株间接相互接触前后的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及食管癌细胞株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mRNA,并与食管癌细胞株进行侵袭实验.结果 从NFs到AFs再到CAFs,Vimentin mRNA的表达无差别,α-SMA、TGF-β1、HGF、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在与食管癌细胞株间接接触后,NFs及AFs的α-SMA、TGF-β1、HGF、MMP2及MMP9 mRNA表达均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Fs的相应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食管癌细胞株的PCNA mRNA在与NFs接触后,无变化;而与AFs和CAFs接触后,PCNA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食管癌细胞与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影响对方的增殖活性及侵袭特性.

    作者:徐志彬;袁丽;郑秀丽;王士杰;吴明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