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刘鑫
诚信在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信用危机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诚信是职业道德建设的灵魂,具有责任性、自律性、荣誉感和广泛性,应成为现代医德理论的重要范畴.信息公开和建立诚信档案是促进医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红娟;郭照江;李刚;闵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军医担负着救死扶伤,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神圣使命,是卫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医学的影响以及未来战争中卫勤保障的特点,并对未来战争中军医需具备的素质作了探讨.
作者:邓月仙;陈千;陈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我国在新世纪钟声敲响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上升到10.09%,远已超过老龄化指数.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日益突出,已受到老年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及整个社会的关注.
作者:李瑞祥;王红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是当今医学伦理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概括分析了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提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应具有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体制.
作者:伍天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有其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在道义论看来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志,是做人的伦理准则.在功利论看来,诚信是维系人际合作,增加社会总福利的基本要求.而在责任和权利伦理看来,诚信是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和作为社会一员的权利.当今社会要形成诚信的社会环境和机制,不能停留于道义论的诚信观,也不能局限于功利论的诚信观,还应该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构建基于责任和权利的诚信观.
作者:杨同卫;王云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可概括为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任何管理,其实质是对人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区别点,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单位,要想取得改革开放的成功,必须坚持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无数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充满活力和社会主义医院,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体和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思想政治工作能弥补专业水平的不足,创造科学、民主、协调、昂扬向上的医疗集体.
作者:余中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就学生对医学法学的学科地位、学科性质的认知状况以及他们所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问题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学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与学生的期望还有差距.进而,对进一步提高学科地位、改进教学方法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者:沈秀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规范我国ART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的伦理监督行为,建立我国ART伦理委员会操作规程或指南提供参考;方法:条文归纳法.按科学实施的要求将委员会职责行为规范以条文依次归纳概括;结论:该建议(稿)以伦理委员会实践探索为基础,适当接轨国际惯例和借鉴国外经验,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作者:李利君;卢光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决定它对我国医学道德必将产生重大、深刻且具双重的影响:价值判断标准多元化、传统医德淡化、人文精神凸现、医学技术进步带来新的道德问题.建议在进行医德教育中,要注重东西方道德的融合;引入价值观建设和反思;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遵循医德教育的层次性、规律性.
作者:孟秀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五所医院医务人员从伦理培训、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知、对临床伦理和临床研究中伦理的认知、对医学伦理培训的需求四方面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是否接受过伦理学课程培训对研究内容选择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描述了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认知的现状,提出医学伦理在临床实践和医疗科研中已有较大的影响,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医学伦理教育任重道远.
作者:奚益群;樊民胜;唐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日读了陈晓阳,曹永福主编的<医学伦理学>,发现该书有很多特色.
作者:李本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作者多年来从事颅脑肿瘤手术的经验,详细总结了在颅脑手术施行的各个环节中应注重的临床伦理问题.
作者:张仲林;杨剑波;林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总结了当前我国医疗道德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危害,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途径.
作者:杨萱;王莲花;杨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医患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医疗供方诱导患方就医逆向选择,并产生医患双方道德风险行为.作者分析了医患双方占有医学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从伦理学角度阐述了医患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作者:秦其荣;朱捷;江启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加强医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权益教育,使医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恩昌;刘宪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国内近年来出现的手术戒毒临床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解除毒瘾的颅脑手术将给接受治疗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带来无法回避的潜在威胁,同时也将开创通过脑操作解决心理需求的先河.因此有必要在将其应用于临床之前,对手术戒毒可否用于临床、医疗机构及病例的准入条件、知情同意、手术费用等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崔爱玲;谭爱娟;王洪奇;张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创刊已经17周年了.在17年近100期刊物里,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一个刊物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受到如此热烈的喜爱,实在难得.之所以难得,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作者:汪一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整体医学观伴随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渗透于临床医疗各个方面,作者通过列举整体医学观指导下的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强调了整体医学观在临床诊治中的指导意义,介绍、推崇整体医学的概念介入临床实践.
作者:李楠;刘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医疗行为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医疗行为规范体系的概念,并认为医疗行为规范体系由医疗技术规范、医疗道德规范和医疗法律规范组成,分析了各种规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目医疗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蔡维生;李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医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目前,因医务人员语言不当而引发的无过失医疗纠纷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原因.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院方工作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许多医疗纠纷初并不以起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为条件,患方和院方从改善院患关系出发,主观上都愿意通过调解、和解来解决医疗纠纷,而不是诉讼、仲裁.良好的语言形象和适当的语言不但可避免发生非医疗过失纠纷,对快速、公正、低成本地解决医疗过失纠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阳红;王洪强;任福祥;宏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