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老年病人诊治中的伦理学问题分析

于艳秋;任燕

关键词:危重期, 老年人, 伦理学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期老年病人转归中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方法:结合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对危重期老年病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高质量的关怀是重要的,正确的判断疾病的转归是处理的关键.结论:从伦理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治的好的病人就治,无希望治好的病人从积极的创伤性的治疗,转为平和的看护和关怀.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医学生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医学职业人格研究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加强医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权益教育,使医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恩昌;刘宪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当前医疗广告的道德缺失与伦理重建

    认为广告道德缺失是违法医疗广告泛滥的根本原因.引起广告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医疗广告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医疗广告道德意识淡漠;对医疗广告的社会监督力度不够.而完善医疗广告道德需要:查漏补缺,健全立法;诚信为本,树立正确的广告道德观念;提高广告从业人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充分发挥广告行业自律以及社会监督的作用.

    作者:徐娜;陈晓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手术戒毒引发的伦理学研究

    国内近年来出现的手术戒毒临床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解除毒瘾的颅脑手术将给接受治疗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带来无法回避的潜在威胁,同时也将开创通过脑操作解决心理需求的先河.因此有必要在将其应用于临床之前,对手术戒毒可否用于临床、医疗机构及病例的准入条件、知情同意、手术费用等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崔爱玲;谭爱娟;王洪奇;张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诚信:从道义、功利走向责任与权利

    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有其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在道义论看来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志,是做人的伦理准则.在功利论看来,诚信是维系人际合作,增加社会总福利的基本要求.而在责任和权利伦理看来,诚信是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和作为社会一员的权利.当今社会要形成诚信的社会环境和机制,不能停留于道义论的诚信观,也不能局限于功利论的诚信观,还应该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构建基于责任和权利的诚信观.

    作者:杨同卫;王云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国安乐死立法的障碍分析

    安乐死是目前伦理学、法学讨论的焦点问题;也是医生、患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安乐死立法的历史及现状,并从传统观念、医生角度和法律角度三方面剖析了我国对安乐死立法存在的障碍.

    作者:李洋;刘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学法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的调查研究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就学生对医学法学的学科地位、学科性质的认知状况以及他们所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问题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学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与学生的期望还有差距.进而,对进一步提高学科地位、改进教学方法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者:沈秀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文化差异、相对主义与生命伦理

    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的文化在道德观上的差异很容易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导致一种伦理相对主义: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人们对同一境况下的同一行为所作的不同道德判断都同样是正确或有效的.通过对伦理相对主义三个命题(差异、相对性和宽容)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这种伦理相对主义并不能得到有力的论证,而且会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产生许多不好的后果;面对生命伦理中的文化差异,一种温和的客观主义立场更为可取.

    作者:谢广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伦理委员会操作规程(建议稿)

    目的:为规范我国ART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的伦理监督行为,建立我国ART伦理委员会操作规程或指南提供参考;方法:条文归纳法.按科学实施的要求将委员会职责行为规范以条文依次归纳概括;结论:该建议(稿)以伦理委员会实践探索为基础,适当接轨国际惯例和借鉴国外经验,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作者:李利君;卢光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患关系信息不对称的伦理思考

    在医患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医疗供方诱导患方就医逆向选择,并产生医患双方道德风险行为.作者分析了医患双方占有医学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从伦理学角度阐述了医患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作者:秦其荣;朱捷;江启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颅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伦理学问题探析

    本文通过作者多年来从事颅脑肿瘤手术的经验,详细总结了在颅脑手术施行的各个环节中应注重的临床伦理问题.

    作者:张仲林;杨剑波;林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学伦理学教育与药理学专业的结合

    将医学伦理学理论融入到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培养,以良好的教师形象增进伦理学教育的灌输;注意医学伦理学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更新,保持教学的新鲜感;在不增加本专业学科课时的情况下将两者有机结合;探讨并完善该教学法的有效评价体系.

    作者:黄先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刍议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军医的素质

    军医担负着救死扶伤,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神圣使命,是卫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医学的影响以及未来战争中卫勤保障的特点,并对未来战争中军医需具备的素质作了探讨.

    作者:邓月仙;陈千;陈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文以载道刊在伦理

    <中国医学伦理学>创刊已经17周年了.在17年近100期刊物里,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一个刊物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受到如此热烈的喜爱,实在难得.之所以难得,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作者:汪一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传染病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与控制对策

    针对传染病护理中常见的伦理问题,结合临床实践,以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为依据,进行理性的原因分析,提出对策.认为应该加强护理伦理知识的培训,传染病护士的伦理道德意识与慎独意识的培养值得重视,强调注重护理活动过程的道德管理,给予必要的硬件配置与政策支持.

    作者:鲁礼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全球化对我国医学道德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决定它对我国医学道德必将产生重大、深刻且具双重的影响:价值判断标准多元化、传统医德淡化、人文精神凸现、医学技术进步带来新的道德问题.建议在进行医德教育中,要注重东西方道德的融合;引入价值观建设和反思;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遵循医德教育的层次性、规律性.

    作者:孟秀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危重老年病人诊治中的伦理学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期老年病人转归中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方法:结合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对危重期老年病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高质量的关怀是重要的,正确的判断疾病的转归是处理的关键.结论:从伦理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治的好的病人就治,无希望治好的病人从积极的创伤性的治疗,转为平和的看护和关怀.

    作者:于艳秋;任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运用语言艺术处理医疗纠纷问题的探讨

    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医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目前,因医务人员语言不当而引发的无过失医疗纠纷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原因.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院方工作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许多医疗纠纷初并不以起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为条件,患方和院方从改善院患关系出发,主观上都愿意通过调解、和解来解决医疗纠纷,而不是诉讼、仲裁.良好的语言形象和适当的语言不但可避免发生非医疗过失纠纷,对快速、公正、低成本地解决医疗过失纠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阳红;王洪强;任福祥;宏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眼科放弃治疗的伦理学研究

    放弃治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放弃治疗在各个专业和轻重不同的疾病中都存在.经济困难仍是眼科放弃治疗的主要问题.部分无光感眼疾患者不要过早放弃治疗,应尽力救治.误诊漏诊致病变由可治变为不可治的放弃治疗要尽量避免.治疗性放弃对临床医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医生在特殊情况下对某些可治性疾病可采用放弃治疗的方法.

    作者:颜建华;吴中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德教育改造的正确方法

    讨论了当前医德教育乏力的原因,从对希波克拉底医德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比较中,提出了医德教育改造的正确方法--医学科学思维与医学道德思维的密切结合,并应在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作者:刘典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美容美发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