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振动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甘仙雯;曾艳;蔡少青;李斌;陈宁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振动排痰, 呼吸训练, 护理
摘要:目的 评估振动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排痰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急诊科支气管扩张患者93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46)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呼吸功能锻炼,试验组(n=47)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排痰量、痰液性状、血氧饱和度(SpO2)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1周后两组患者排痰量、痰液黏稠度评分、SpO2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VC、FEV1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振动排痰联合呼吸训练,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呼吸训练.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及乳酸早期清除率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早期清除率与病情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症组,分别在入院时(0h)和治疗6h后分别抽取动脉血栓测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及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比较3组患儿的0h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按6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小于10%),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及PCIS.结果 轻症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的0h乳酸水平均升高,危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和重症组(均P<0.05);6h乳酸清除率危重症组显著低于轻症组和重症组(均P<0.05);PCIS高乳酸清除率组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4例死亡病例均来自低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为22.22%.结论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乳酸水平升高,6h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更严重,可通过观察乳酸水平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判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危重程度和预后.

    作者:何海燕;禤瑞华;何俊君;张明真;吕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IL-17A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关联.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入院治疗且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41例为冠心病组,另取该院同期常规健康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检测IL-17A基因启动子rs8193036基因型、血脂和炎症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IL-17A启动子rs8193036位点基因型CC、CT、T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冠心病组CT+TT基因型比较,冠心病组CC基因型的三酰甘油、IL-17A、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基因启动子rs8193036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是冠心病重要的遗传标记,IL-17A基因启动子rs8193036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而参与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张倩辉;谢悦陶;党懿;苑可心;刘月欣;李树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体外循环中七氟烷的肺保护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后肺损伤是心血管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这也是造成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近年来的各种研究表明,七氟烷能有效减轻体外循环后的肺损伤,它通过多种途径来阻止炎症反应和改善缺血再灌注等损伤,现就体外循环肺损伤后七氟烷的肺保护效应和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唐茜茜;彭艳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胚胎停育患者血清TNF-α和IL-8的表达研究

    目的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胚胎停止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1例胚胎停育病例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50名正常早孕女性作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两组对象血清TNF-α及IL-8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IL-8水平为(32.63±3.46)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32±7.56)ng/L;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为(226.35±7.43)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3±6.643)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孕妇血清中TNF-α及IL-8水平过高与过低都可能是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的征兆之一,维持血清中TNF-α和IL-8的正常表达对胚胎发育的保护有积极作用.

    作者:柳胜贤;王芳;刘格琳;吴成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富氢盐水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富氢盐水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对照(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富氢盐水处理(IR+ HRS)组.IR+ HRS组小鼠于手术前3d及再灌注前1 min尾静脉注射0.2 mL HRS,再灌注后的2h内每隔0.5h注射1次HRS,对照组和IR组给予相同剂量和频率的生理盐水.手术后24 h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Bcl-xl,Bcl2,Bak,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RS处理能够降低小鼠血清SCr和BUN水平,降低肾脏MDA水平,降低促凋亡蛋白Bak,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提高肾脏SOD酶活性及抗凋亡蛋白Bcl-xl,Bcl2表达水平.结论 HRS通过清除肾脏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及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发挥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部璇;王建军;白静;程爱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糖尿病前期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持续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与新发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间在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就诊患者以及体检者中,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结果,分别收集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目前血压正常且无降压药服用史的糖耐量正常者以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各200例,后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统计高血压发病率.结果 共纳入171例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为3.76年,其中102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持续处于糖耐量正常水平,69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随访结果表明,持续处于糖尿病前期组高血压发病率为30.4%,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组的12.8%(P<0.05).在矫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持续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与糖耐量正常人群相比,显著增加了高血压发病风险(OR=2.76,95%CI:1.08~7.03).结论 持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较糖耐量正常者高血压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其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史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初级创伤救治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毕业的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规培护士120名,将规培护士的工号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操作示教联合个人练习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干预组运用PTC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两组规培护士均以《2015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为依据,以AHA考核标准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心肺复苏(CPR)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吹气长度及吹气量合格率、CPR总的合格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技能考核合格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陶品月;黄惠桥;黄霜霞;黄翠青;潘晓;韦敏俭;周冬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3种手术方式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外科脾切除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分为脾切除术组、PSE组和HIFU组,进行临床观察与对比.结果 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脾切除术组为显著,脾切除术组、HIFU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9.7士49.89)、(131.1±30.48)min,均超过PSE组(30.2±8.26,P<0.01);脾切除术组、PSE组与HIFU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75±3.81)、(5.57士2.37)d和(8.32±3.54)d,PSE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然而,与脾切除术组(n=5,25%)和HIFU组(n=3,15%)相比,PSE组更易发生重度并发症(n=7,35%),而HIFU组的并发症少,相对更安全.结论 对于低风险的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脾切除术和PSE可以优先考虑,而高风险的患者应当首先考虑HIFU治疗.

    作者:朱婧;朱辉;杜慧敏;陈晓品;张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ENBD预防胆管多发结石ERCP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胆管多发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ERCP治疗的胆管多发结石124例患者,按入组顺序分为常规治疗组和ENBD组,每组62例,分别于ERCP治疗后给予常规治疗和ENBD治疗.检测每例患者术后2、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炎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腹胀腹痛、呕吐、发热等腹部症状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ENBD组患者血液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P<0.01);ENBD组高淀粉酶血症共出现2例,发生率为3.23%,胰腺炎5例,发生率为8.06%,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同时ENBD组症状持续时间,血液淀粉酶下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BD能够显著降低胆管多发结石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病率,缩短有并发症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古广强;李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严重烧伤并发急性高血氨性昏迷的病例分析

    目前关于烧伤并发高血氨性昏迷的文献鲜见报道,在笔者单位特重度烧伤治疗过程中,发现2例并发急性高血氨性昏迷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例1、患儿男,8岁,因“煤气火焰烧伤全身多处8h”入院.体质量20 kg,既往无基础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温(T):36.5℃,心率(P):146次/分,呼吸(R):28次/分,因患儿四肢均有创面无法测量血压(BP).神志尚清楚,精神差,烧伤创面见于头面颈部、躯干、四肢与臀部等处,入院时头面部肿胀明显,口鼻周严重烧伤,四肢湿冷.诊断:特重度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 66%(深Ⅱ°5%、Ⅲ°61%);吸入性损伤;低血容量性休克.入院后急诊行气管切开、抗休克、创面清创换药、抗炎等治疗;休克期度过平稳,分别于入院后第4、6、12、16、18天行烧伤创面削/切痂术联合异种皮移植术,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全身抗炎、创面换药、镇静、输血制品、营养支持与对症等综合治疗,部分创面肉芽形成并分次于第25、39、46、53天行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后约40%烧伤创面表皮覆盖.

    作者:江澜;邹立津;辛国华;赖青鸿;曾元临;张友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内质网应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听力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颈部血管,不插入线栓.脑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4 h.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术后24 h行神经功能评分,用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听皮层神经元病理变化,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ABR反应阈明显增加.HE染色Sham组神经元边界清楚,形态正常,结构完整;I/R组正常组织结构消失,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周围空泡变;凋亡指数显著增加,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听力损伤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有关,GRP78、Caspase-12可能参与了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听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吕哲;张颖;时美娟;孟晴;宋永周;路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综合治疗上臂中段高位桡神经锐器伤

    目的 探讨上臂中段高位桡神经锐器伤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手外科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上臂中段桡神经锐器伤完全离断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左侧12例,右侧4例;刀伤12例,玻璃割伤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72 h.均采用显微镜下端对端神经外膜间断无张力缝合法行一期修复.术后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分散片口服促进神经恢复;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内注射营养神经治疗3个疗程;给予针灸理疗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2个月.随访观察虎口感觉恢复情况、腕关节背伸度数,采用手法肌力检查(MMT)评定伸腕伸指肌肌力.结果 虎口感觉恢复的优良率93.8%.腕关节背伸功能的优良率87.5%.前臂旋后功能恢复满意,腕关节背伸均能够达到功能需要,拇指背伸、伸指基本满足功能要求,单独伸食指、小指不满意.肌力恢复的优良率:腕伸肌93.8%,旋后肌93.8%,指总伸肌87.5%,拇长伸肌81.3%.结论 精确的显微吻合桡神经及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有利于高位桡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入肌点越远肌肉肌力恢复越差.

    作者:岳凤文;孙广峰;金文虎;李书俊;吴祥奎;李海;魏在荣;王达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三甲医院目前对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的现状及影响实施的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卡尔森循证式疼痛管理先决条件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苏州地区3家三甲医院目前对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的现状及影响实施的因素,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后当场统一回收.研究者采用数字标号的无记名方式对问卷进行标注,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保密,利用统计学方法予以评估.结果 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护理人员的学历、护理人员工作后是否接受骨折围术期疼痛知识继续教育是影响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的3个主要的因素.结论 该地区3家三甲医院骨折护理人员的围术期疼痛管理循证实践水平还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不断加强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的管理,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来提高其疼痛管理水平.

    作者:顾敏琴;顾敏静;陈利勤;雷兰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脊柱外科手术中影响输血的因素及输血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输血的危险因素并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6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例,其中输血组33例,未输血组33例,对影响输血的多个因素进行评估,并以血常规、凝血功能、住院时间等指标对输血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失血量、血常规以及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影响输血的显著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血红蛋白为输血风险的显著因素.输血后白细胞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显著降低(P=0.044),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0.009),住院时间显著增加(P<0.01).结论 脊柱外科手术中进行输血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感染和出血的风险,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春曦;徐小敏;张强;吴正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房颤的临床研究进展

    术后房颤(POAF)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OAF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目前,有关POAF的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针对食管癌切除术后PO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围术期防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旭阳;王小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带锁髓内钉联合辅助单皮质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多段骨折

    目的 研究使用带锁髓内钉联合辅助单皮质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该科2009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3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使用带锁髓内钉联合辅助单皮质锁定钢板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复位标准,其中15例(65%)获得解剖复位.手术时间平均为85 min(60~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随访130 mL(100~200 mL),无患者输血.术后21例患者按医嘱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5~23个月),在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在开放骨折处出现皮缘坏死,1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疼痛;全部随访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单皮质锁定钢板结合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赵文;林炎水;蒋涛;贺军;向登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振动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振动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排痰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急诊科支气管扩张患者93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46)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呼吸功能锻炼,试验组(n=47)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排痰量、痰液性状、血氧饱和度(SpO2)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1周后两组患者排痰量、痰液黏稠度评分、SpO2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VC、FEV1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振动排痰联合呼吸训练,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呼吸训练.

    作者:甘仙雯;曾艳;蔡少青;李斌;陈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电向量图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心电向量图(VCG)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11月该院超声心动图确诊右心室肥厚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予VCG和心电图(ECG)检查,对两种检测方式下患者特征性改变情况、肺动脉压力状况、右心室肥厚与扩张诊断符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符合右室肥厚患者多表现为电轴右偏+900、肺型P波,其余则呈现为胸导联顺时针运行;ECG检查下共有31例患者肺动脉压增高,占51.7%,而VCG检查患者肺动脉压增高共有57例,占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G共检出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56例,检出率达到93.3%,ECG检出率为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G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着较高检出率,其早期诊断敏感性优于ECG.

    作者:李倩;沈林;方妍;高晓峰;耿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64例小肠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该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8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4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SIST患者中,间质瘤位于近端小肠45例(70.3%),远端小肠19例(29.7%).SIST临床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30例(46.9%),腹痛18例(28.1%),腹部包块8例(12.5%),腹胀5例(7.8%),恶心呕吐3例(4.7%).螺旋CT对SIST的检出率为98.2%,诊断符合率为57.9%,在各种检查中高.64例SIST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极低、低、中、高危险度分别为8例(12.5%)、22例(34.4%)、3例(4.7%)、31例(48.4%).近、远端SIST在肿瘤直径、核分裂象数、肿瘤危险度及Ki-67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SIST大多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核分裂象数小于或等于5/50高倍视野(HPF),Ki-67阳性率低于远端SIST.肿瘤直径、核分裂象数、是否服用伊马替尼、肿瘤危险度是影响SIST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SIST常见的临床表现,近端SIST发病率高于远端SIST,螺旋CT是有效的检查方法,远端SIST恶性程度高于近端SIST,且较近端SIST更易复发、转移.

    作者:唐鹏;闵江;钱昆;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伴头颈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脑卒中的防治策略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头颈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狭窄和闭塞)是主要致病类型.近,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方面本团队取得以下突破:提出缺血性脑卒中防治重点的新策略、建立伴头颈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脑卒中的救治新方案、建立早期溶栓后静脉使用替洛非班抗血小板治疗的新技术、建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新技术、提出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可以减轻卒中后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周华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