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航;张秋菊
遗传调查是控制遗传性缺陷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应自觉遵守医学遗传服务和遗传研究的伦理准则,但尚存在一些困惑,祈盼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遗传性缺陷调查研究的伦理规定和政策.
作者:黄雪霜;张建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回顾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在国外和国内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其职能的拓展演变,进而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讨论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运行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以期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
作者:郭照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学类毕业生,如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方法:我国<执业医师法>颁布后,对医学教育及医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异同点的分析,提出建议,供大家讨论.
作者:高惠霞;杨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公平性是医疗保障的本质和核心,金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1基本医疗权利保证的原则;2机会平等原则;3人道主义原则;4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公平之处,具体表现为:1自愿与强制的二律背反;2供给与需求的悖论;3预防与治疗的张力.
作者:孙宏亮;王东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鉴于生殖健康行为的形成是控制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环节,故本研究拟应用多种理论结合和综合性的行为转变理论,探讨影响生殖健康行为的形成机制,在借鉴知信行模式(KABP)和健康信念模式(HBM)等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索社会外在因素对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确立西部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行为综合干预框架,建立内外因相结合健康行为改变综合模式.并评价这些行为模式对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的预测作用,从而为西部地区生殖健康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综合实施方案,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耿庆茹;楚赢莹;卢彦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医疗技术主义追求利润极大化,抹杀了医学理性精神和公平的医疗消费原则,造成了医学目的的困惑、医疗困难和医患双方的固有矛盾,违背了医学哲学应当的根本所在.医疗技术主义不是医学哲学的应当,对卫生行业进行先进性教育,确立相应的约束和制衡机制,籍以有效遏制医疗技术主义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孙永波;李滨;孙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诚信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和谐社会的涵义与要求、诚信与和谐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及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认识,然后从诚信品德的培养、诚信制度的建设、政府诚信的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等角度对诚信实现的途径提出建议.
作者:陈观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儿童癫痫治疗及康复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癫痫发作的控制和症状的缓解,而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癫痫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矫治癫痫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的有效干预对策.
作者:刘小红;周熙惠;韩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介绍医疗服务监管的实践与理论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医疗服务监管的现状,探讨了医疗服务监管的特征、体系以及政府监管的内容.
作者:吴奎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终关怀注重后的生命质量,通过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使患者能够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余生.而作为一种专业的综合性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初始于慈善事业,具有专业的价值观和理论指导,强调充分尊重弱势群体的需要,以科学的方法使其得到恢复和发展.可见,两者在专业理念包括人道主义、社会福利观念、专业伦理等方面存在很强的契合之处.
作者:安民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长期以来受到道德风险的困扰,道德风险对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危害.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机构、参保人、医疗保险机构之间存在的道德风险博弈条件、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存在条件、原因以及必然性.结合博弈分析,提出从破坏博弈条件、干扰破坏博弈过程两个角度防范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具体包括加强道德体系建设、削弱医疗机构侵害医保的利益驱动、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降低博弈发生概率、建立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
作者:毛瑛;范文斌;王枫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立足于维护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探讨了商业贿赂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应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对于人的生命保持高度的尊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商业贿赂在神圣的生命科学领域无滋生的土壤.
作者:涂玲;卢光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和而不同,可以理解为多样性的统一,或多样性的协调.它对认识和处理生命伦理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极富教益:一方面,充分考虑生命伦理的世界性,通过交流和协商,求得共识、达成协议.即使不能达成协议,也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它允许各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出发,允许对生命伦理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作者:陈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老年营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老年人口营养状况,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开展的系列活动的总称,包括营养教育与宣传、营养科技、营养投资、营养扶贫、营养干预、营养立法等.加强老年营养保障,既能有效改善老年人口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又能降低慢性病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开支,减轻国家和个人的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了公平性、公益性和效益性等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
作者:宋佐东;马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仅从伦理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伦理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伦理原因,进而提出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伦理建设的构想.
作者:周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作者参加由WH0资助美国西部伦理委员会为期6个月的伦理培训,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来阐述美国受试者保护的政府组织和相关法规,美国西部伦理委员会的运作、管理、实施程序以及值得借鉴之处.
作者:伍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医德教育是临床进修医生教育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作者强调培养进修医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换位思考,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教育进修医生尊重患者的权力,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在与病患交流时采用规范用语,并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教育进修医生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调动进修医生的积极性,在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同时,使进修医生在医德医术上有所提高.
作者:张艰;印弘;吴昌归;李志奎;柏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社区卫生服务特有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深刻体现着医学的人文性及医学活动的目的性,包含着对卫生服务人员的伦理要求.深刻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伦理教育,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印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经过实践和探索,试图摸索出一个矫治的有效模式,以实现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作者:吴代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200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从8个方面作了综述
作者:大会秘书处;李恩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