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综述

大会秘书处;李恩昌

关键词: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 综述, 基因伦理, 医疗职业人格, 医疗职业精神, 卫生改革, 健康, 公正, 公共卫生伦理
摘要:对200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从8个方面作了综述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军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工作会议暨第二期军队医德学培训研讨班纪要

    全军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工作会议暨第二期军队医德学培训研讨班,于2006年5月27日至31日在烟台举办,赴会及参训的有来自军队医疗卫生单位的近70位同志.

    作者:左小航;张秋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及若干伦理问题

    总结了本院自2001年以来的5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表明:成功率98.2%,由于各种原因而中转开腹占2.7%.针对术者技术水平或急于求成,适应症选择不当及特殊病例存在等原因,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予以探讨.指出:严格的腹腔镜外科培训、坚持手术的自主、优化、尊重等伦理原则及强化医德信念是顺利开展LC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远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现代医学伦理转型的思考

    现代医学的新发展,对传统医学伦理带来了新挑战,加速了医学伦理从关注疾病到关注生命、从关注个体到强调社会、从关注人类到保护环境、从关注修养到科学规范的转型,使人文关怀的核心、伦理价值的取向、生态伦理的范畴、伦理规范的运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者:张秋菊;郭照江;左小航;刘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未婚妇女意外妊娠时的心理状况和伦理干预

    目的:为了解未婚妇女意外妊娠时的心理卫生状况和影响因素,提高年轻未婚女性的生殖保健知识.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Beck抑郁问卷调查158例意外妊娠的未婚妇女,在妊娠终止前后和月经复潮后一周时的心理状况水平和抑郁状态.结果:未婚妇女在妊娠终止前、妊娠终止后和月经复潮时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SCL-90分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受教育程度、年龄、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孕次、本次妊娠时限.与妊娠终止前相比,妊娠终止后和月经复潮时的BDI分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重度抑郁状态在妊娠终止前占65.8%,而在妊娠终止后和月经复潮时比例下降至53.8%和40.5%,差异显著(P<0.01),三个时段中,影响患者抑郁状态的主要因素并不完全相同.结论:意外妊娠的发生极大影响未婚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意外妊娠的终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水平.心理状况差和抑郁状态的高发人群都集中在年轻、教育程度差、缺乏避孕知识的女性.

    作者:杨筱凤;高尚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注重后的生命质量,通过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使患者能够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余生.而作为一种专业的综合性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初始于慈善事业,具有专业的价值观和理论指导,强调充分尊重弱势群体的需要,以科学的方法使其得到恢复和发展.可见,两者在专业理念包括人道主义、社会福利观念、专业伦理等方面存在很强的契合之处.

    作者:安民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国医疗服务监管制度建设的伦理思考

    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介绍医疗服务监管的实践与理论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医疗服务监管的现状,探讨了医疗服务监管的特征、体系以及政府监管的内容.

    作者:吴奎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国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认证体系的启示

    介绍美国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IRB)认证体系的发展历程、构成及其作用,启示了促进我国伦理审查委员会运作监管体系建设的可能途径.

    作者:田冬霞;张金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连市金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考量

    公平性是医疗保障的本质和核心,金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1基本医疗权利保证的原则;2机会平等原则;3人道主义原则;4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公平之处,具体表现为:1自愿与强制的二律背反;2供给与需求的悖论;3预防与治疗的张力.

    作者:孙宏亮;王东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学编辑人员的伦理道德问题

    分别从选稿、审稿、修稿及约稿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以求对编辑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有所裨益.

    作者:郭教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试论医学伦理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对医学伦理与心理过程进行详细考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医师在医疗活动中的行为,探讨了医学伦理与认知建构、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等三种心理过程的关系,以期更好地理解医师的伦理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临床医师的伦理教育和培训.

    作者:苏景宽;王长军;郭照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营养保障的伦理意义

    老年营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老年人口营养状况,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开展的系列活动的总称,包括营养教育与宣传、营养科技、营养投资、营养扶贫、营养干预、营养立法等.加强老年营养保障,既能有效改善老年人口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又能降低慢性病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开支,减轻国家和个人的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了公平性、公益性和效益性等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

    作者:宋佐东;马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试论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运行

    回顾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在国外和国内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其职能的拓展演变,进而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讨论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运行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以期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

    作者:郭照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临床实习中出现医患沟通障碍的探讨

    临床观摩实习对于医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临床实习中却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医患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这一障碍是由医、患、社会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根据这些原因做出相应的对策是可以缓解并解决这个问题的.

    作者:于冰;严丽洁;董梅;姜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伦理视角

    医患关系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互助友爱的卫生环境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但当前医患关系却不容乐观,因社会、伦理道德,特别是经济、法律因素的影响,各种医患矛盾正在成为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制度伦理视角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设想.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患者选择医院中的伦理问题

    就患者从选择医院到出院或转诊转院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伦理探讨.

    作者:苏联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综述

    对200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从8个方面作了综述

    作者:大会秘书处;李恩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西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行为干预研究的综述

    鉴于生殖健康行为的形成是控制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环节,故本研究拟应用多种理论结合和综合性的行为转变理论,探讨影响生殖健康行为的形成机制,在借鉴知信行模式(KABP)和健康信念模式(HBM)等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索社会外在因素对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确立西部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行为综合干预框架,建立内外因相结合健康行为改变综合模式.并评价这些行为模式对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的预测作用,从而为西部地区生殖健康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综合实施方案,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耿庆茹;楚赢莹;卢彦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癫痫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与有效干预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儿童癫痫治疗及康复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癫痫发作的控制和症状的缓解,而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癫痫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矫治癫痫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的有效干预对策.

    作者:刘小红;周熙惠;韩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艰难的创新——读《医学科技哲学导论》有感

    尽管发达国家对医学的哲学研究已经相当具体和细致,可在我国,这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作者:彭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路径探析

    医学院校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医师的重任,合格医师的要求既包括医师的专业操作技能,也包括医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但由于目前我国医学生的培养仍然偏重于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至向社会输送的医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完成医疗卫生服务,社会还要对医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再次补课.因此,医学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保证向社会输送各项技能合格的医务人员.

    作者:李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