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过史学分析为医院细节文化建设提出对策

李亚明;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关键词:医患关系, 亲密关系, 生命伦理学, 伦理学原则, 个人义务
摘要:从医学史的角度对医患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及其原因做出分析,提出“亲密关系”的建立或消解是西方医学史上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研究,论述了在中国医疗语境下建构“亲密关系”的主要途径;还回顾近年来生命伦理学的方法论为医患关系带来的新问题,认为过多地强调个人权利将损害医患关系,而对个人义务的重视将缓和这一矛盾.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性医患诊治的伦理探讨

    性别伦理研究和教育的缺失、医院对异性医患诊治伦理问题的忽视、部分医务人员异性医患诊治伦理意识的淡漠导致了异性医患诊治伦理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提出建议:加强异性医患诊治伦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加强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异性医患诊治伦理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医疗机构要重视异性医患诊治伦理的实践;医务人员要重视自身伦理素养的提升.

    作者:王臻;赫光中;王刚;曹铁生;杨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学人文关怀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实施医学的人文关怀对肝硬化患者身心康复十分必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根据疾病特点及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实施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建医患信任;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等部门对人文关怀的重视;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作者:崔淑虹;郝东卫;应力;王长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发现,在诊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对医务人员讲话的语气、手势、问诊距离、眼神、表情、职业坐姿和职业站姿等非言语行为要素的期待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不匹配的非言语行为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孙咏莉;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对隐私保护的需求调查

    目的 探讨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的隐私保护需求,为手术室提高隐私保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对隐私保护需求”的调查问卷对208例术前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手术过程保护需求占首位,其次为病情病史的保护需求,针对手术委托人的保护需求较低,对避免单独与异性医务人员的需求低.结论 手术病人对隐私均有一定认识,手术室护士应增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将病人手术过程、病情病史、隐私部位作为保护重点,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周俊英;黄燕;谢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湖北省某市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市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的现状.方法 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组设计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以307家小型医疗机构的160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总体知晓率为67%,不同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的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水平低,上级卫生部门应大力提高小型医疗机构人员的健康素养,把健康素养纳入社会发展规划,重视健康教育.

    作者:李萍;朱志芬;钟萍;王春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文化建设诊断

    医院文化建设是每个医院必做的一项工作,它是单位员工和医护群体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医院社会形象的反映.做好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必须结合医院实际.应理性看待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改进方法和拓宽途径,体现时代特征和适应社会需要.

    作者:梁时荣;刘裴;王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BSC的《医学伦理学》教学管理评价分析

    运用平衡记分卡和层次分析法,从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及顾客四个相互关联的角度,构建出该课程的教学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负向激励、实践性教学环节、伦理分析能力、监管与反馈机制等对提升教学管理效果的重要性.

    作者:董毅;程乐森;胡善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历史语境中医院细节文化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历史上“双方参与”模式的医疗实践进行分析,提炼出这种模式的医患关系所应包含的特征,包括:医患之间需要构建“亲密关系”;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启蒙;医患之间的信任应高于患者的“自主性”.通过将这些特征与中国当代医院细节文化调查数据相比对,对中国医疗领域细节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个历史角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双方参与”模式的各种本质特征给出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李亚明;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HIV感染者/AIDS病人配偶告知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现场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配偶告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实行告知的主要工作模式和具体内容,明确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配偶告知工作的保障条件:出台告知政策,加强告知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把配偶告知与配偶检测工作结合起来.

    作者:徐鹏;刘康迈;吕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文化动因分析——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力求找寻医方与患方在诊疗行为中的非言语行为期待不匹配的细节文化因素,根据其外在表现挖掘出内在文化动因,并进一步分析出哪些内在的文化因素导致了医患双方非言语行为要素的差异.从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血缘、地缘与业缘的重合与背离;职业角色认同差异;信托模式与契约的模式五个方面,对诊疗中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文化动因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咏莉;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对西方生命伦理学的批判性反思

    恩格尔哈特的《生命伦理学基础》是西方生命伦理学的经典之作,他用后现代的多元视域,尝试为俗世伦理学的道德实践构建“程序道德”,为道德“异乡人”找到沟通渠道.但是,基于“理性人”认知下的西方的生命伦理学仍有偏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阈,对西方生命伦理以“人”为中心的视角、道德的建构以及中西医文化落差境遇予以批判性审视.

    作者:峗怡;任正安;贺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构筑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上游堤坝

    科学史的研究表明,交叉科学总是诞生在科学发展与社会需要的逻辑交叉点上.科学健康观与健康型社会理论的提出正是这样.《科学健康观与健康型社会》一书的作者从反思医学模式转变和我国卫生事业绩效变化的事实出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认同、支持力度是影响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了应建立科学健康观.科学健康观的基本内涵是“人民健康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决定的多元函数;人民健康水平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发展状况的主要综合指标之一,促进人民健康,使人民健康在现有物质、文化基础上达到健康水平,是党和国家及社会的重要责任和共同目标”.

    作者:吴孟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人自测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及自编调查问卷,评定6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测生理健康、自测心理健康、自测社会健康,并研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人口学变量对老年人自测健康的影响.结果 老年人自测健康状况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五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 运用多种方式,通过进行老年生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等对策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社会认知.

    作者:胡山山;王洁;王雪;熊冰睿;王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析当前浙江省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以公司网站内容为视角

    目的 探讨目前医药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认知及其发展水平,针对现状作出相应的分析使其深化认识,提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方法 通过对五家医药企业网站的内容分析,一个小组制定一张关键词列表,包括10个使命关键词和10个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然后分析并分配到Lerbinger的CSR金字塔模式中.结果 使命关键词主要体现经济职能;价值关键词支持减少社会成本.结论 医药企业在全面深刻剖析企业社会责任之后,在履行其基本经济职能的同时,必须沿着Lerbinger CSR金字塔模型逐级向上发展.

    作者:裘梦佳;彭蒙蒙;林贤丰;刘婵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论医院组织文化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裁择

    医院组织文化对医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支持、创新、目标、规则四个导向上权衡和选择出了医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基本维度.明晰的OCB可以引导医务人员对医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精神的理性认知,促进医师形象和职业精神的重塑,以及影响医师形象和职业精神重塑的出路和方向.

    作者:张玉龙;陈晓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职业伦理在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意义及实现途径

    实验室工作遵循职业伦理有利于实现实验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如下:本着职业伦理原则,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杜绝不合理购置;制定一系列设备使用标准和规程;注重加强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校正;实施职业伦理教育,使实验者自觉遵守职业伦理.

    作者:袁国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目的 了解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在采集血液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其他损伤,探讨预防措施与对策.方法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对50名采血护士在采血操作各环节中被针刺伤和其他不适症状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针尖刺伤的15人,职业暴露的总发生率为30%.胃炎2人,头疼胸闷5人,2人4胎次流产(流产占妊娠妇女的20%).结论 采血护士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改善采血车上的工作环境,从而有效地保证采血人员和献血者的安全.

    作者:孙俊芳;斯景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天津市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

    为了解天津市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随机抽取219名三所市属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样本,采用自编“医学生人文素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文知识素养、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感,并通过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印象调查,对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医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关注角度存在偏倚、价值取向功利化,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满意度不高,重专业轻人文现象突出,学习效果不明显.高校应转变医学教育理念,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学校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升医学人文教学质量.

    作者:杜德娇;李许良;刘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以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伦理建设为主题探讨新医改中的伦理问题做新医改的探索者和推动者——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胜利召开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伦理学分会承办,大连医科大学协办的第十六届医学伦理学学术年会于2011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沈阳召开.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医务工作、医疗机构管理、医学科研等领域的1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以“医学伦理与新医改”为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作者: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秘书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1名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医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依次为学业课程负担重、择业压力以及医患关系紧张.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应从社会、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等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措施,减轻医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医患观.

    作者:徐燚;周庆环;陈红;王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