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燚;周庆环;陈红;王杉
目的 在《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中真正提高护生的伦理意识和道德修养.方法 笔者在2008级本科护理学专业《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实施了基于临床实例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并从问卷调查、访谈、考核成绩三个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84.37%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情景模拟教学,78.13%的护生能积极参与,100%的护生认为自己从中获益;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比往届分别提高了3%和43%.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和伦理修养.
作者:孟利敏;许瑞;杨玲燕;陆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病人、医务人员、伦理委员会委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温州市三级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知情况和运行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病人和医务人员对医院伦理委员会认知度低;培训机构、教育和交流、监督机制等方面有待加强.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宣传效果,进行对内和对外双重宣传;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和交流;建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管理模型.
作者:何兴康;郭彩云;沈波;陈勰;阮杭泽;赵怡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预先指示是指有决定能力的患者对自身将来丧失表意能力时接受何种医疗照护而事先做出的一种安排和指示.预先指示在国外随着临终关怀的发展而出现,在当前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其应用和发展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凤佩;韩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实施医学的人文关怀对肝硬化患者身心康复十分必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根据疾病特点及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实施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建医患信任;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等部门对人文关怀的重视;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作者:崔淑虹;郝东卫;应力;王长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目前医药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认知及其发展水平,针对现状作出相应的分析使其深化认识,提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方法 通过对五家医药企业网站的内容分析,一个小组制定一张关键词列表,包括10个使命关键词和10个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然后分析并分配到Lerbinger的CSR金字塔模式中.结果 使命关键词主要体现经济职能;价值关键词支持减少社会成本.结论 医药企业在全面深刻剖析企业社会责任之后,在履行其基本经济职能的同时,必须沿着Lerbinger CSR金字塔模型逐级向上发展.
作者:裘梦佳;彭蒙蒙;林贤丰;刘婵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采用随机应答技术(RRT)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1287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伦理观念及性行为的影响,定量评价网络色情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道德的负面作用,分析其原因,探寻网络文化管理对策.
作者:张桂芝;董兆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综合现场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配偶告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实行告知的主要工作模式和具体内容,明确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配偶告知工作的保障条件:出台告知政策,加强告知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把配偶告知与配偶检测工作结合起来.
作者:徐鹏;刘康迈;吕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医生工作态度的调查,了解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当前影响医生职业形象的知情同意、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对云南境内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000名住院患者及家属和20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72.02%的患者及家属和82.53%的医生认为“医生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并介绍相关诊疗方案”;88.77%的患者及家属,90.96%的医生认为沟通中患者能理解、听懂“医生对疾病的介绍”;在谈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原因”时,40.96%的医生和58.65%的患者及家属都认为是“病人太多、工作太忙、太累”.结论 患者对医生的工作态度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应增加医患沟通的机会和改进沟通技巧,用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形象.
作者:赵玲;王燕;孙凤梅;刘文俊;吴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运用平衡记分卡和层次分析法,从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及顾客四个相互关联的角度,构建出该课程的教学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负向激励、实践性教学环节、伦理分析能力、监管与反馈机制等对提升教学管理效果的重要性.
作者:董毅;程乐森;胡善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和研究开展性教育的意义.方法 发放“性健康教育评价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接近90%的同学都普遍地掌握了有关性的科学知识,了解了性心理、性重理健康的常识,对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性道德、性法律意识亦有明确提升;但对性的责任与义务则缺乏必要的认知.两组都认为有必要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结论 应该从大学生性伦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教育方式等方面着手,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性价值观.
作者:毕海荣;刘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护生学习《护患沟通》课程的兴趣和分析能力,促进其临床沟通技能的提高和护患关系的和谐.方法 采取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护生对临床护患沟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思考.结果 与临床案例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护生欢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结论 案例分析有助于护生理解和掌握《护患沟通》理论,是培养护生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杜淑英;黑蕴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研究生导师的师表精神是重要的精神财富;老师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工作和思想品德方面等都应该负有责任,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品德好、能做、能写、能表达的综合能力;特别要注重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道德的培养.研究生导师要有良好的“六个心态”;还要终身学习,并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作者:陈可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及自编调查问卷,评定6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测生理健康、自测心理健康、自测社会健康,并研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人口学变量对老年人自测健康的影响.结果 老年人自测健康状况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五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 运用多种方式,通过进行老年生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等对策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社会认知.
作者:胡山山;王洁;王雪;熊冰睿;王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恩格尔哈特的《生命伦理学基础》是西方生命伦理学的经典之作,他用后现代的多元视域,尝试为俗世伦理学的道德实践构建“程序道德”,为道德“异乡人”找到沟通渠道.但是,基于“理性人”认知下的西方的生命伦理学仍有偏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阈,对西方生命伦理以“人”为中心的视角、道德的建构以及中西医文化落差境遇予以批判性审视.
作者:峗怡;任正安;贺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临床试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进行的国际合作临床试验逐渐增多.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维护受试者的权益,需要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监督管理.介绍日本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规程的视点,旨在使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了解国外的伦理审查工作,以期对提高国内的临床试验水平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毛敬洁;沈永新;池田博昭;龟田美保;粟屋智一;川上由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概念界定的质疑入手,对实施该项技术的几个伦理原则作了追问:知情同意原则的主体仅限于患者夫妇双方在中国传统家庭决定面前是否现实?保护后代原则顾及了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和后代的健康,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对非遗传学后代在未来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是否做过评估和预防?保密原则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是否侵犯了非遗传学后代对自己身份的知情权?严防商品化原则是否会挫伤捐赠精、卵者的积极性?伦理监督原则缺乏专业人员参与,加之生殖伦理委员会的经济和隶属关系,如何保证伦理监督的严肃、客观和公平?认为应该重新审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准确定义和伦理原则的可行性范围,以有利于该项技术真正造福人类.
作者:温春峰;桑丽娥;袁国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伦理审查是开展活体器官移植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21例活体肾脏移植伦理审查经验,以期从操作层面为活体器官移植伦理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借鉴.
作者:井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社会风险频发构成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特征.不管是自然性风险、人为性风险,还是综合性风险,都会在客观上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给正常的生活带来麻烦,在主观上给受害者心理投下阴影,带来苦痛和恐慌,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受.只有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和科学的办法才能化解和降低社会风险,真正呵护人民健康,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质感.
作者:孙荫众;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人文关怀在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中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工作中遵循患者第一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身心统一原则、优化原则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琦;许志红;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能力建设是目前其工作关注点,邀请FERCAP机构对自身工作进行评审是提升自身审查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从FERCAP机构概况、评审实践过程出发,以提炼出对当今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能力建设的启示.
作者:杜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