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刘康迈;吕繁
采用随机应答技术(RRT)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1287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伦理观念及性行为的影响,定量评价网络色情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道德的负面作用,分析其原因,探寻网络文化管理对策.
作者:张桂芝;董兆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1名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医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依次为学业课程负担重、择业压力以及医患关系紧张.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应从社会、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等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措施,减轻医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医患观.
作者:徐燚;周庆环;陈红;王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国目前罕见病防治存在的问题有: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诊疗技术落后、医学院校罕见病内容课程少等;提出调整医疗资源的分配、制定相关法规法律、建立罕见病的全面管理机制、普及罕见病的宣传教育、建立罕见病患者医疗保障机制等措施.
作者:史天山;权正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工作实践中涉及的四个方面: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针对患者治疗的医护沟通;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沟通和疏导;临终的人文关怀,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探讨.
作者:颜超;张敏;祝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能力建设是目前其工作关注点,邀请FERCAP机构对自身工作进行评审是提升自身审查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从FERCAP机构概况、评审实践过程出发,以提炼出对当今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能力建设的启示.
作者:杜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在《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中真正提高护生的伦理意识和道德修养.方法 笔者在2008级本科护理学专业《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实施了基于临床实例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并从问卷调查、访谈、考核成绩三个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84.37%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情景模拟教学,78.13%的护生能积极参与,100%的护生认为自己从中获益;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比往届分别提高了3%和43%.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和伦理修养.
作者:孟利敏;许瑞;杨玲燕;陆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综合现场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配偶告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实行告知的主要工作模式和具体内容,明确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配偶告知工作的保障条件:出台告知政策,加强告知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把配偶告知与配偶检测工作结合起来.
作者:徐鹏;刘康迈;吕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医生工作态度的调查,了解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当前影响医生职业形象的知情同意、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对云南境内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000名住院患者及家属和20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72.02%的患者及家属和82.53%的医生认为“医生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并介绍相关诊疗方案”;88.77%的患者及家属,90.96%的医生认为沟通中患者能理解、听懂“医生对疾病的介绍”;在谈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原因”时,40.96%的医生和58.65%的患者及家属都认为是“病人太多、工作太忙、太累”.结论 患者对医生的工作态度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应增加医患沟通的机会和改进沟通技巧,用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形象.
作者:赵玲;王燕;孙凤梅;刘文俊;吴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病人、医务人员、伦理委员会委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温州市三级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知情况和运行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病人和医务人员对医院伦理委员会认知度低;培训机构、教育和交流、监督机制等方面有待加强.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宣传效果,进行对内和对外双重宣传;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和交流;建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管理模型.
作者:何兴康;郭彩云;沈波;陈勰;阮杭泽;赵怡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ICU护理工作的伦理要求与继续教育对策,旨在结合ICU护理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ICU护士伦理道德教育,提高临床伦理决策能力,有效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尼春萍;李璐;刘喜文;马金凤;李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旨在控制不合理医疗保健费用的开支,减少医疗卫生资源浪费和提高卫生服务效率的药物经济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虑医疗卫生需求与资源的平衡问题时,还应加入人文关怀的因素.药物经济学与人文关怀精神的目的不是相悖的而是相通的.在新医改形势下,大型公立医院的药事管理要将药物经济学与人文关怀精神相结合,这需要政府、医院和广大医药工作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作者:刘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的隐私保护需求,为手术室提高隐私保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对隐私保护需求”的调查问卷对208例术前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手术过程保护需求占首位,其次为病情病史的保护需求,针对手术委托人的保护需求较低,对避免单独与异性医务人员的需求低.结论 手术病人对隐私均有一定认识,手术室护士应增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将病人手术过程、病情病史、隐私部位作为保护重点,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周俊英;黄燕;谢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院组织文化对医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支持、创新、目标、规则四个导向上权衡和选择出了医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基本维度.明晰的OCB可以引导医务人员对医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精神的理性认知,促进医师形象和职业精神的重塑,以及影响医师形象和职业精神重塑的出路和方向.
作者:张玉龙;陈晓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概念界定的质疑入手,对实施该项技术的几个伦理原则作了追问:知情同意原则的主体仅限于患者夫妇双方在中国传统家庭决定面前是否现实?保护后代原则顾及了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和后代的健康,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对非遗传学后代在未来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是否做过评估和预防?保密原则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是否侵犯了非遗传学后代对自己身份的知情权?严防商品化原则是否会挫伤捐赠精、卵者的积极性?伦理监督原则缺乏专业人员参与,加之生殖伦理委员会的经济和隶属关系,如何保证伦理监督的严肃、客观和公平?认为应该重新审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准确定义和伦理原则的可行性范围,以有利于该项技术真正造福人类.
作者:温春峰;桑丽娥;袁国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群众信访工作,是及时化解医患矛盾、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信访视阈下医德医风建设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要求,从群众信访中及时发现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必然有利于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改善与提升.
作者:马秋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由卫生部科教司主办,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机构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培训班”于2011年8月14~25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登峰,处长解江林、调研员王锦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副巡视员伊沙克、有关授课专家和各省市卫生厅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开班仪式由卫生部科教司教育处解江林处长主持,他向广大学员介绍了参加此次培训的领导和讲师,以及培训的背景和目的.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伊沙克副厅长分别在开班仪式上发表讲话.
作者:李恩昌;王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研究的审查不只是局限于在研究开始前的审查,还包括研究开始以后的跟踪审查,包括复审、修正案审查、年度/定期跟踪审查、严重不良事件审查、违背方案审查、提前终止研究审查、结题审查.阐述了各类跟踪审查的操作程序和审查要点.
作者:汪秀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医学史的角度对医患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及其原因做出分析,提出“亲密关系”的建立或消解是西方医学史上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研究,论述了在中国医疗语境下建构“亲密关系”的主要途径;还回顾近年来生命伦理学的方法论为医患关系带来的新问题,认为过多地强调个人权利将损害医患关系,而对个人义务的重视将缓和这一矛盾.
作者:李亚明;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社会风险频发构成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特征.不管是自然性风险、人为性风险,还是综合性风险,都会在客观上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给正常的生活带来麻烦,在主观上给受害者心理投下阴影,带来苦痛和恐慌,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受.只有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和科学的办法才能化解和降低社会风险,真正呵护人民健康,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质感.
作者:孙荫众;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不仅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性的文件、政策与措施,而且也必然需要做好对参与改革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医学人文教育,以便培养、提升他们的医学人文素质,调动与激发他们参与改革的激情与动力,增进他们参与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王德国;兰迎春;王立榕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