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海荣;刘辉
预先指示是指有决定能力的患者对自身将来丧失表意能力时接受何种医疗照护而事先做出的一种安排和指示.预先指示在国外随着临终关怀的发展而出现,在当前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其应用和发展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凤佩;韩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历史上“双方参与”模式的医疗实践进行分析,提炼出这种模式的医患关系所应包含的特征,包括:医患之间需要构建“亲密关系”;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启蒙;医患之间的信任应高于患者的“自主性”.通过将这些特征与中国当代医院细节文化调查数据相比对,对中国医疗领域细节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个历史角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双方参与”模式的各种本质特征给出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李亚明;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工作实践中涉及的四个方面: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针对患者治疗的医护沟通;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沟通和疏导;临终的人文关怀,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探讨.
作者:颜超;张敏;祝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医生工作态度的调查,了解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当前影响医生职业形象的知情同意、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对云南境内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000名住院患者及家属和20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72.02%的患者及家属和82.53%的医生认为“医生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并介绍相关诊疗方案”;88.77%的患者及家属,90.96%的医生认为沟通中患者能理解、听懂“医生对疾病的介绍”;在谈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原因”时,40.96%的医生和58.65%的患者及家属都认为是“病人太多、工作太忙、太累”.结论 患者对医生的工作态度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应增加医患沟通的机会和改进沟通技巧,用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形象.
作者:赵玲;王燕;孙凤梅;刘文俊;吴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更年期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应呼吁社会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临床上,医务工作者应满足四点伦理要求:提高人文素养,建立和谐的医患沟通;营造人性化的诊疗环境;强化伦理意识,打通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加强健康宣教.
作者:黄琴;明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由卫生部科教司主办,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机构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培训班”于2011年8月14~25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登峰,处长解江林、调研员王锦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副巡视员伊沙克、有关授课专家和各省市卫生厅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开班仪式由卫生部科教司教育处解江林处长主持,他向广大学员介绍了参加此次培训的领导和讲师,以及培训的背景和目的.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伊沙克副厅长分别在开班仪式上发表讲话.
作者:李恩昌;王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阐述了西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特征和中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困境,以及中医药“证”和“辨证论治”的哲学基础,提出了中医药循证医学的发展思路和哲学原则:树立整体检验思想,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先导的中医临床评价体系,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验病程中理法方药的整体;“以病人和医生为中心”,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互动,尊重病人的感受和医生在遵循好证据前提下的主动权和创造权;进而通过疗效检验医生和医疗团队.
作者:张容瑜;尹爱田;安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群众信访工作,是及时化解医患矛盾、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信访视阈下医德医风建设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要求,从群众信访中及时发现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必然有利于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改善与提升.
作者:马秋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伦理学分会承办,大连医科大学协办的第十六届医学伦理学学术年会于2011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沈阳召开.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医务工作、医疗机构管理、医学科研等领域的1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以“医学伦理与新医改”为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作者: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秘书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方法 在患儿入院时,应用人性化护理.结果 人性化护理,一方面容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易于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结论 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的体现,可应用于护理全过程.
作者:谢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牙周治疗常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有:孕妇对妊娠期的疾病治疗存在错误的观念;临床医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合并牙周病的认识不足.针对这类患者牙周治疗的医德要求包括:临床医师要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处理与协调医患关系和科室间协作;后正确选择牙周治疗方法的伦理道德观.
作者:刘曼;孟耀;安志国;侯庆中;刘寿桃;吴敏;张强;王金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天津市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随机抽取219名三所市属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样本,采用自编“医学生人文素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文知识素养、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感,并通过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印象调查,对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医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关注角度存在偏倚、价值取向功利化,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满意度不高,重专业轻人文现象突出,学习效果不明显.高校应转变医学教育理念,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学校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升医学人文教学质量.
作者:杜德娇;李许良;刘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能力建设是目前其工作关注点,邀请FERCAP机构对自身工作进行评审是提升自身审查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从FERCAP机构概况、评审实践过程出发,以提炼出对当今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能力建设的启示.
作者:杜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公共健康伦理角度理解,“好生活”就是“精神健康”的生活.尽管人们对于什么是“精神健康”也会争论不休,但毋庸置疑的是精神健康构成好生活和幸福感的底线保障,而社会公正又是一个社会或个体具有良好精神健康状态的伦理基础.
作者:肖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研究的审查不只是局限于在研究开始前的审查,还包括研究开始以后的跟踪审查,包括复审、修正案审查、年度/定期跟踪审查、严重不良事件审查、违背方案审查、提前终止研究审查、结题审查.阐述了各类跟踪审查的操作程序和审查要点.
作者:汪秀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的隐私保护需求,为手术室提高隐私保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对隐私保护需求”的调查问卷对208例术前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手术过程保护需求占首位,其次为病情病史的保护需求,针对手术委托人的保护需求较低,对避免单独与异性医务人员的需求低.结论 手术病人对隐私均有一定认识,手术室护士应增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将病人手术过程、病情病史、隐私部位作为保护重点,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周俊英;黄燕;谢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病人、医务人员、伦理委员会委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温州市三级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知情况和运行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病人和医务人员对医院伦理委员会认知度低;培训机构、教育和交流、监督机制等方面有待加强.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宣传效果,进行对内和对外双重宣传;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和交流;建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管理模型.
作者:何兴康;郭彩云;沈波;陈勰;阮杭泽;赵怡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医学史的角度对医患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及其原因做出分析,提出“亲密关系”的建立或消解是西方医学史上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研究,论述了在中国医疗语境下建构“亲密关系”的主要途径;还回顾近年来生命伦理学的方法论为医患关系带来的新问题,认为过多地强调个人权利将损害医患关系,而对个人义务的重视将缓和这一矛盾.
作者:李亚明;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实验室工作遵循职业伦理有利于实现实验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如下:本着职业伦理原则,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杜绝不合理购置;制定一系列设备使用标准和规程;注重加强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校正;实施职业伦理教育,使实验者自觉遵守职业伦理.
作者:袁国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网络的特点及其在医学生中的广泛普及使得医学生道德培养问题显得重要而紧迫,在深入剖析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网络德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利用网络这一载体,搞好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的德育工作,将医学生培养成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作者:章成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