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助产士主导分娩疼痛管理对分娩结局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

杨湘妹;邱嵘;刘茜;徐乔;游丽萍;肖静;钟菊芳

关键词:助产士, 分娩, 疼痛管理,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助产士主导分娩疼痛管理模式对分娩结局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招募110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前常规接受门诊产科医生检查,产时给予常规产时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产前参加助产士专科门诊分娩疼痛教育课程,产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孕产妇进行反复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干预.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无指征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98,P<0.05);干预组疼痛教育及疼痛控制满意度各条目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助产士主导的分娩疼痛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无指征剖官产率,提高孕产妇疼痛教育及疼痛控制满意度.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语教学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双语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外语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了解医学新知识发展动态的有效方式,培养国际型医学人才的有效手段[1-2].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学校各系部相继开展双语教学.《牙周病学》本校从未探索过双语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本课题组尝试对在校2010级本科生开展《牙周病学》双语教学,这对口腔系开展全英文教学是较好的初探,也为后续建立一套可循、逐步增加课时的双语教学模式积累了经验.

    作者:吴艳;唐婉容;李丽华;米燕香;米方林;刘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49例同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产前基因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防止严重类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及配偶通过地贫筛查和基因诊断,对确诊的49例同型地贫携带者夫妇进行羊水地贫产前基因诊断,并在产前诊断后进行髓访.结果 在49例同型地贫携带者夫妇中,基因诊断检测出α-地贫主要突变类型为--SEA/αα (50.0%)、-α3.7/αα (36.5%)、-α4.2/aa(11.5%),p地贫主要突变类型为CD17/N(42.0%)、CD41-42/N (26:0%)、IVS-Ⅱ-654/N(22.0%).产前诊断检测出HbH病4例,Bart's水肿胎儿2例,重型β-地贫10例,α-地贫携带者19例,β-地贫携带者10例,α-地贫合并β-地贫1例,健康胎儿3例.随访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结论 通过开展地贫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有效地防止重症地贫患儿出生.

    作者:姜柯安;刘东云;陈霞;李雪齐;贾朝莉;黄国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3295名海南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15岁及以上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 295名海南省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卷调查.结果 (1)被调查的3 295名居民中410名有心理疾病,占调查总人数的12.44%.海南省居民SCL-90总分低于全国常模(t=14.647,P=0.000).(2)不同性别间心理疾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x2=0.27,P=0.60),婚姻状况、对环境满意度、家庭和睦情况间心理疾病患病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x2=46.53,P=0.00;wald x2=51.97,P=0.00;wald x2=89.47,P=0.00).(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有婚姻(OR=0.52)、家庭类型(OR=0.57;0.53)、对环境满意度(OR=1.26)、家庭和睦情况(OR=1.31)、健康自我检查(OR=0.72)、急需时2d内借到5 000元(OR=1.31)、总体幸福感(OR-0.86).结论 影响居民心理疾病的因素是多方位的,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王小丹;郭巧云;高允锁;郭敏;李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SvO2、P(v-a)CO2、LAC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血乳酸(LAC)、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相关性;探讨SvO2、P(v-a)CO2、LAC对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3月行心脏手术患者104例,将纳入研究组的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利用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SvO2、P(v-a)CO2、LAC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SvO2、P(v-a) CO2、LAC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vO2、P(v-a)CO2、LAC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P (v-a) CO2、LAC、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FA评分(11.22 vs.7.35,t=-3.433,P<0.01)均明显升高,而SvO2 (0.65 vs.0.71,t=2.794,P<0.05)明显降低.SvO2、LAC与SOFA评分系统有相关性(r=-0.268,P=0.006;r=0.200,P=0.041).但P(v-a) CO2与SOFA评分系统无相关性(r=0.190,P=0.054).SvO2、P(v-a) CO2、LAC与APACHEⅡ评分系统有相关性(r=-0.376,P=0.000;r=0.282,P=0.004;r=0.264,P=0.007).SvO2、P(v-a) CO2、LAC与预后有相关性(r=0.308,P=0.001;r=-0.248,P=0.011;r=-0.400,P=0.000).SvO2、P(v-a) CO2、LAC对应的实际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0.结论 SvO2、P(v-a) CO2、LAC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

    作者:刘辉;刘剑萍;张海英;潘传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临床教师一分钟教学法训练成效探讨

    临床医学类带教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但面临繁重的临床工作,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达成使学生由课本知识向临床实际工作这一重要转换,因此,如何有效、充分地实施教学,是这类教师面对的重要挑战[1].为此,教育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探索.一分钟教学法(one minute preceptor,OMP),又叫5步微技能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反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自1992年由Neher提出后,逐渐在医学教育中得到推广应用[2].然而,该方法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医学教育,以及其具体效果如何,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护理临床教学为例,尝试建立有效的OMP,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唐萍;任洪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运动与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运动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他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9 839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964例.按照运动程度分组:运动量极少或不运动的患者6 949例,进行适度运动的患者2 890例,所有患者测量血压、身高、腰围、BMI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心房颤动发生率为9.80%,运动量极少或不运动的患者中心房颤动发生率11.66%(810例),适度运动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5.33%(154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适度运动可以显著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P<0.01),性别、服用降压相关的药物等因素亦与心房颤动发生相关(P<0.01).结论 心房颤动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适度的运动可以减少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李学渊;张扬;孙英贤;张光伟;姜大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贵州省某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检出率及血尿酸水平

    目的 探讨贵州省某基层医院冠心痛检出率及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浓度关系.方法 采集铜仁市某医院1 1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诊疗结果,检测799例CAG术前血尿酸,运用SPSS18统计软件按患者年龄性别分类统计冠状动脉异常检出率;分析其血尿酸水平与支架置入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 (1)男性冠状动脉异常检出率(85.4%)高于女性(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岁的各年龄段男性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段女性(P<0.05);男性60~<70岁、70~<80岁、≥80岁年龄段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小于50岁患者(P<0.05);女性70~<80岁、≥80岁年龄段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小于50岁患者,且60~<70岁、70~<80岁、≥80岁年龄段异常检出率均高于50~<60岁患者(P<0.05).(2)造影阳性患者,支架置入率在50~<80岁各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P<0.01);(3)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尿酸浓度升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支架置入数增多(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呈现性别年龄差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尿酸水平相关.

    作者:于雪黔;周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静脉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静脉治疗不良后果的出现,持续改进静脉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护理人员,采用问卷进行静脉治疗相关知识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治疗知识问题的平均应答正确率为72.9%.受试者对操作前评估内容的掌握情况差(正确率5.2%),其次为外周静脉置管(PVC)穿刺注意事项(正确率7%),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更换要求(正确率7.9%).排除年龄、性别等因素后,职称越高、培训次数越多、认为静脉治疗规范对指导护理工作质量帮助越大的护理人员,其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得分越高.结论 护理人员静脉治疗规范相关知识欠缺,适当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应加大对静脉治疗规范标准的宣传力度,为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培训.

    作者:廖庆萍;胡小梅;张漫;陈开永;吴琼;何琼;杨丽;江智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重庆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该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水平,为制定该区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事先编制的调查表,通过现场查看、资料查阅及访谈的形式对重庆市某区所辖47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47所基层医疗机构中设置有独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医院感染专职管理人员的医疗机构有4所(8.51%);不同种类医疗机构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中8项核心制度的制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社区医院和乡卫生院制度制定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医疗机构;不同种类医疗机构8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社区医院得分低,其次为乡卫生院.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不够重视,存在严重医疗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作者:夏琴;顾祖芬;沈世勇;谈小娅;吴云昶;李仕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健康管理信息模型研究

    十一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但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1-2],全世界的人能真正称为健康的仅5%,处于疾病状态的占20%,剩余的75 9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研究认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是能够提高治疗的[3-5].本研究以心血管慢性疾病为主,利用大数据技术、可穿戴式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信息技术,从3个维度(历史电子病历、实时生理指标、实时气象环境)采集获取与健康密切关联的数据,并运用医学整合的思想(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理医学等),探索研究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融合的智能健康管理信息模型(心血管慢性疾病)[6-8],并通过在本院展开实际应用研究并不断修正完善,从而为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一种信息模型,以此实现健康管理的系统性、连续性、主动性及可及性.

    作者:王惠来;雷寒;汪洋;向天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某院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降压药和降糖药的种类及治疗方案,为合理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分析调查该院191例确诊为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统计分析降压药和降糖药的使用及治疗方案.结果 该院191例确诊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方案中单一用药占9.42%,二联用药占64.91%,三联用药占17.8%,四联用药占7.85%,用药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使用频次高;降压总有效率为96.86%.降糖方案中胰岛素使用占30.37%,降糖药使用以二甲双胍+格列齐特使用频次高;降糖总有效率为98.43%.结论 该院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较为合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阳;聂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大量输血方案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早期大量输血和预防凝血病效果.方法 在临床收集50例大量输血病例,依照大量输血方案(MTP),对干涉前和干涉后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用干涉前和干涉后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输注红细胞越多血小板下降越严重.输注15 U后,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升高(P<0.05).输注20 U后,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MTP干涉前与干涉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MTP对预防血凝病的发生,评估凝血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康;王长奇;欧阳福桂;巫文勋;刘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右美托嘧定复合布托啡诺预防臂丛阻滞止血带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预防止血带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臂丛阻滞效果满意的上肢手术患者5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25例.A组配制方法:200 μg右美托嘧定加生理盐水共50 mL;B组:200 μg右美托嘧定、1 mg布托啡诺、生理盐水共50 mL.A组以右美托嘧定1μg/kg负荷15 min,继以0.4 μg·kg-1·h-1维持至术毕;B组给予0.015 mg/kg布托啡诺后按A组方案给药.记录给药前(T0)、止血带充气毕(T1)、15 min(T2)、30 min(T3)、45 min (T4)、60 min (T5)、放气后10 min(T6)各时点VAS评分、BIS值、Ramsay镇静评分、心率(HR)、有创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评估两组患者主观反应分类计数,以及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情况.T6时点查血气分析评估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HCO3-、血乳酸(LAC).结果 两组T4、T5时点VAS评分、BIS值、Ramsay评分、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主观反应表现为佳和差者分别为9、4例,B组为1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及低血压;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应用于臂丛麻醉下上肢手术能显著预防止血带反应,效果优于单用右美托咪定.

    作者:唐海斌;刘庆;张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运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标准,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60岁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对照组34例.EN组术前3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1、3、5、7天检测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浆D-乳酸(D-LAC)和二胺氧化酶(DAO),观察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EN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LAC、DAO水平及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清洁度、吻合口漏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何干;杨强;白錬;李中福;简斌;谢建;吴帅;李启刚;王子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反应性充血指数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预测价值.方法 至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8月10日,连续入选该科收治的347例冠心病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使用En-do-PAT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检测RHI.根据RHI结果分组,RHI≥1.67为对照组,RHI<1.67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生率、因心绞痛再次住院率、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7.04%和3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因心绞痛再次住院发生率分别2.22%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心绞痛发作大于或等于5次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心绞痛持续平均时间分别为(6.39±2.68)min和(8.67士2.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yntax≥23分、RHI<1.67是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危险因素(OR =2.265,95%CI:1.354~3.787,P=0.002;OR=2.110,95%CI:1.228~3.628,P=0.007).结论 RHI降低与PCI术后再发心绞痛密切相关,增加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因心绞痛再次住院率、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

    作者:何云;成小凤;范华平;刘婷;王珂;晋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58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围术期监护

    目的 总结该院6年先天性膈疝(CDH)的围术期监护经验.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共58例新生儿CDH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诊断后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和放弃组(19例);根据出生后6h内是否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将治疗组分为重症A组(29例)及非重症B组(10例).结果 手术距入院时间A组(38.07±18.78)h,B组(21.10±5.46)h,ICU监护时间中位数A组5(2.00,9.50)d、B组2(1.00,2.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A组34(19.5,42.5)h、B组23(16.5,39.5)h,平均住院时间A组(16.76±5.99)d、B组(15.40±2.1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弃组19例,均于入院后3d内放弃治疗,院内死亡5例.治疗组39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CDH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加强围术期监护是提高CDH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杨鸣;白科;符跃强;党红星;刘成军;方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关于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及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利用Cochrane中心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研究文献,其中4篇RCT文献,6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共356例患者,术后失访8例,通过术前、术后结节体积改变[MD=1.52,95%CI=(1.33,1.72),P<0.01],无功能性结节体积改变[MD=9.67,95%CI=(4.3,15.04),P<0.01],主观视觉效果评估[MD=2.89,95%CI=(2.51,3.28),P<0.01],美容效果评估[MD=2.03,95%CI=(1.88,2.18),P<0.01]等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治疗显著;但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MD=0.08,95%CI=(-0.08,0.24),P=0.3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MD=0.00,95 %CI=(-0.04,0.05),P=0.86]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射频消融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明显,且对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作者:白超;庄峰;罗军;田野;苟政江;杨镇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PG、G-17联合CA72-4和13C UBT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在胃癌的水平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联合糖类抗原72-4(CA72-4)以及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的检测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人(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G-17的水平,先比较以上3种指标的变化情况;后根据PGⅠ和G-17将胃癌组分为A、B、C、D组后,对4组受检者,采用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利用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统计CA72-4的水平情况.结果 PGⅠ血清水平和PG Ⅰ/PGⅡ比值在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以及胃癌组中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7血清水平在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以及胃癌组中逐步增加,3组之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4组间早期胃癌率比值中,B组的早期胃癌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比较”C UBT和CA72-4水平在早期胃癌的阳性率的情况,B组13C阳性率和CA72-4水平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组CA72-4水平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差异上更加明显(P<0.01).结论 血清PG Ⅰ降低和G-17水平升高联合CA72-4高水平和”C UBT阳性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预警价值.

    作者:黄喜顺;邓立新;邱耀辉;苏军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綦江区人民医院疥疮患者并随访,通过肾脏专科检查明确是否有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并将患者分为单纯疥疮组(A组)和肾小球肾炎组(B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初期一般临床指标和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及C4、免疫球蛋白、TNF-α、IL-6、IL-1p及IL-18的差异,同时收集并比较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痊愈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376例疥疮患者中有16例发生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轻、中度蛋白尿,经积极治疗疥疮后有12例患者在疥疮治愈2~6个月后肾损伤表现完全消失.B组患者较A组血清CRP、IgG、TNF-α、IL-6和IL-18显著升高,血清C3水平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临床治愈的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病情治愈后血清IgG、hs-CRP、TNF-α、IL-6和IL-18显著降低,血清C3明显升高,与发病初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疥疮相关性肾炎大多预后良好,其发生与疥螨感染诱发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高正兰;兰运彤;甘华;夏运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生物学作用

    新数据显示,我国男性肺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每年均高居榜首(2000-2011年),女性肺癌发生率居第2位,病死率居首位;据估计,2015年我国肺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将分别达到733 000和610 000[1].肺癌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0%)和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20%).近20年来,尽管在肿瘤生物学、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不断进步,但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提高了5%.肿瘤复发、耐药及缺乏有效的治疗、预测和评估体系是肺癌诊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基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肺癌致病机制基础上,鉴定出易于复发的肺癌患者,寻找关键治疗靶点,克服耐药是提高肺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作者:邹斌;周学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