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明;刘萍萍
从受众的角度对高校思政博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思政博客存在着空泛化、随意化、格式化和缺乏示范化等问题,认为实现辅导员博客的效能提升,需要从教育使命的高度,创新推进机制,实现主导和共建融合,充分发挥思政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优势.
作者:林建锋;裘梦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医德教育实践基地,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活动:依托附属医院为医德教育实践基地,搞好医学伦理学“床边教学”;在敬老院建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医学生践行奉献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组织学生到社区和农村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捩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发挥医学伦理学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等.
作者:廖赞勇;黄曲云;黄萼华;农乐颁;袁其微;许世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医德文化建设,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医学领域培养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和谐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医德文化包括先进文化、德性文化、修身文化与生命文化四个方面的内涵.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引力;以生命文化渗透为主题,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是当代医德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作者:张艳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疾病,具有伴随女性终生的特点,并在女性不同年龄阶段引起不同生理和心理问题.医务工作者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疗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年龄段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侧重不同人文关怀;重视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打造“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邹宇洁;杨菁;尹太郎;徐望明;彭良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反思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宁养院构建宁养疗护“本土化”实践的历程.认为符合国情的“本土化”宁养服务是宁养疗护的根基所在;宁养疗护在改善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医药费用的开支;宁养疗护是对癌症患者治疗上的哲学思考,是理念不是界限.为使肿瘤防治走出“治疗过度”和“姑息不足”的误区,发展以居家服务为特色的中国宁养疗护模式,尚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孙建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孕产妇进入分娩产程中,随着持久而强烈的宫缩,生理疼痛和心理上的不安、焦虑、惊恐达到了整个妊娠期的高峰.充分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在孕产妇进入产程这个重要的特殊时期给予细心、全面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地避免分娩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和出现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的质量,保障分娩后的母乳喂养及产后的恢复,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林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一例院前急救纠纷发生的原因以及涉及的医学伦理学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院前急救中医疗知情权问题、院外死亡的尸体处理问题、院前急救中的医疗收费问题等方面易产生医疗纠纷.为此提出避免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一些建议:准确评估病情、弄清周边人员身份、及时与警方或调度中心联系、提高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完善急救诊疗记录.此外,急救人员的医疗行为要坚守相应的医疗法规和伦理学原则,以病人利益为出发点,提高抢救工作质量,从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刘国政;张振建;汪加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人性化医疗服务应从“空姐式”、“亲友式”向更高层次的“诚信式”医疗服务发展.人性化医疗服务需贯穿癌症诊疗的全过程,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生理需要和人格尊严,还要提高癌症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人性化医疗服务还需要医务人员加强医患沟通,不断学习,提高职业道德和医学技术水平.
作者:唐耀华;唐波涌;唐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的认知行为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及其家属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以人为本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产妇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并填写产妇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产妇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以人为本的认知行为干预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卢蓉;吕苏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剖析护患关系目前存在的护士对护理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到位、沟通方式不恰当、沟通技巧缺乏等问题,从六个方面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即:通过学习护理伦理学提升护士职业道德、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护患关系、搭建信任的平台、善用沟通技巧与艺术体现个性化沟通、善于运用护患沟通的形式、预防护患双方的不良情绪对沟通的影响.
作者:金晓艳;刘晓玲;岳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素质评价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评价要充分做到六个结合:知识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作者:于芳;徐玉梅;宋茂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当前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主张在艾滋病防控过程中实施宽容策略.尽管实施宽容策略有助于艾滋病防控,然而却面临着道德两难的困境,即实施宽容策略与主流道德标准相冲突;排斥宽容策略则会产生道德困惑.为了使宽容策略顺利实施,提出以下措施,即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伦理价值观;消除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和报复心理;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制定实施合乎宽容理念的艾滋病防控政策;构建平等宽容的道德环境.
作者:王东升;朱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医务青年的思想动态,为医务青年队伍建设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和问卷调查方法,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使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医务青年的职业态度、职业发展规划、业余生活情况等进行调研发现,其中大部分(77.3%)比较关心医院的发展,愿意为医院的发展目标而奋斗的占75.5%,愿意付出额外努力的占74.2%;66.5%的认为自己从事的专业有发展前途,他们认为信息获取(55.2%)、专业培训(40.7%)、职业规划(39.7%)等方面是有效的成才帮助;调研对象对业余生活和休闲方式的倾向较分散.结论 医务青年群体呈现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生活网络化、观念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提出对医务青年要进行“思想上引领、组织上保障、实践上教育、机制上促进、文化上熏陶”的实践教育.
作者:胡亚琼;丁俭;黄敏;李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急救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有效运转会对经济、社会、政治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加强政府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法制保障,加强社会救助及其文化建设,以期建立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急救医疗保障体系.
作者:王自力;陈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廉洁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重塑医学生伦理品德,并且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医疗腐败,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从校园生活的廉洁行为教育、面向职业生涯的廉洁医德教育和着眼于人生历程的廉洁品格教育三个层次展开.为提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应完善和创新廉洁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构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平台和载体、塑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反腐倡廉的信心以及教职员工要做好廉洁道德表率.
作者:黄瑞宝;马伟;尹瑞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与干预处理中的伦理学问题.方法 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120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1例(76%)的孕妇能明白胎儿畸形的情况,特别是胎儿心脏畸形和体表畸形,共有68名孕妇因为胎儿畸形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在产前诊断与干预处理中,医师应该遵循病人利益第一和尊重孕妇自主权的伦理学原则,也应遵循“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还应普及孕前检查知识.
作者:韩瑾;甄理;杨昕;潘敏;古聪敏;廖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职能的综合性日趋突出,但自身建设、运作、监管还比较薄弱.成长期的机构伦理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机构伦理委员会名称及职能不明确、机构伦理委员会缺乏标准运作指南、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不完善、缺乏系统的长效培训机制.为加强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建设及其监管,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统一和明确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名称及职能;创建完整的伦理委员会运作监管系统;建立系统的长效培训机制;加强伦理委员会的现场审查和伦理督查.
作者:李红英;葛建一;徐溢涛;李惠玲;杨炳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简述了生活质量(QOL)及其相关概念,介绍了生活质量评价及方法,时国内外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评价发展进行了综述,并从人文关怀视角对我国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评价研究进行了思考,建议向国外借鉴和学习相关研究理论的同时,形成适合我国大学生本土化的生活质量测量体系.
作者:车忠强;李淼晶;高金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高校医院医患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即环境及设备现状,工作人员构成现状、服务对象是特定人群、高校医院的基本医疗制度;高校医院医患矛盾存在的主观性,即服务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等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医院医患关系的特点,阐述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提出了要解决思想问题、能力问题、沟通问题、保障问题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并提出要践行“一切为病人”的服务理念,以促进医患和谐,终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作者:牛进宝;郭华;李高中;于晓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方法 对1410名医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及需求状况调查.结果 医学生在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的主观心理、人际沟通主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医学生在非语言沟通、实践锻炼、言语沟通、演讲表达等方面存在需求.结论 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教育和辅导.
作者:杨玉芹;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