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防控中宽容策略的道德两难及对策研究

王东升;朱海林

关键词:艾滋病防控, 宽容策略, 道德两难, 生命伦理原则,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婚姻家庭道德, 性道德
摘要:在当前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主张在艾滋病防控过程中实施宽容策略.尽管实施宽容策略有助于艾滋病防控,然而却面临着道德两难的困境,即实施宽容策略与主流道德标准相冲突;排斥宽容策略则会产生道德困惑.为了使宽容策略顺利实施,提出以下措施,即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伦理价值观;消除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和报复心理;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制定实施合乎宽容理念的艾滋病防控政策;构建平等宽容的道德环境.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问题探讨

    医务社会工作是衡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服务质量和健康公平程度的重要视角,对于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医务社会工作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了加快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谢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孕妇对胎儿畸形认知、选择的伦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与干预处理中的伦理学问题.方法 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120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1例(76%)的孕妇能明白胎儿畸形的情况,特别是胎儿心脏畸形和体表畸形,共有68名孕妇因为胎儿畸形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在产前诊断与干预处理中,医师应该遵循病人利益第一和尊重孕妇自主权的伦理学原则,也应遵循“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还应普及孕前检查知识.

    作者:韩瑾;甄理;杨昕;潘敏;古聪敏;廖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院文化建设——内强职工向心力,外树医院公益形象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组织各类义诊、为社区群众提供爱心医疗服务、推出便民惠民措施、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捐献造血干细胞等各种大型公益行动,树立了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举办干部培训班和专题讲座,提高干部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开展现场救援培训和技术比武,提高临床服务水平;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进行党性教育,增强职工凝聚力.

    作者:沈志明;刘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医德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医德文化建设,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医学领域培养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和谐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医德文化包括先进文化、德性文化、修身文化与生命文化四个方面的内涵.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引力;以生命文化渗透为主题,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是当代医德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作者:张艳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在分析新时期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对缓解教师心理压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李海哲;陈庆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与对策

    论述了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需要面对患者隐私权与医务人员的知情权、他人利益与患者隐私权保护、公共利益与患者隐私权保护三方面的冲突;提出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对策:提高保护患者的法律意识,自觉养成保护患者隐私的良好习惯,改善硬件条件、创造良好就诊环境.

    作者:金霞;梁红娟;李刚;陈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门诊患医关系间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患医关系间存在的伦理问题包括:患医感情淡化、患医沟通障碍、患医信任危机、患医互不尊重、患医对立等,医务工作者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伦理问题,才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患医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李芳萍;张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专职医患纠纷处置人员的素质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有效化解医患矛盾的基础,是处理医患纠纷的重要方法.立足于研究专职医患纠纷处置人员的沟通能力在医患纠纷处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医患纠纷处置人员沟通素质,并提出为了更好地解决医患纠纷,专职医患纠纷处置人员需要具备沟通素质、伦理修养、医学专业素质以及法学专业素质等.

    作者:孟凡;张金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90后”护生护理道德修养途径的探讨

    着重分析了护理道德修养必要性,即:能提高护理道德水平,促进人才成长,提升学科地位.指出为了提高“90后”护生的护理道德修养水平,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从以人为本,加强学习,坚持实践,经常自省,注重“慎独”等途径入手,进行护理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作者:刘芳;王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护理伦理之不伤害原则在新生儿科的运用

    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探讨医疗环境带给患儿的近期和远期伤害,以及护理伦理的不伤害原则在临床运用中的实际意义.提出在新生儿科倡导护理伦理的临床实践,可增强新生儿科工作者全面、深入为患儿健康着想的意识,提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伦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运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即在新生儿科采取个体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环境对患儿造成的近期和远期伤害.

    作者:李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导社会思潮的精神导向.医学伦理学实际上包括医疗职业道德和生命伦理学两个部分,对于医疗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的主导引领作用十分明显.而对生命伦理学的引领作用,有些体现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些体现在思想方法方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具体可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借鉴吸收、改造创新和有机结合、充实提升两种方法.

    作者:李恩昌;徐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艾滋病防控中宽容策略的道德两难及对策研究

    在当前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主张在艾滋病防控过程中实施宽容策略.尽管实施宽容策略有助于艾滋病防控,然而却面临着道德两难的困境,即实施宽容策略与主流道德标准相冲突;排斥宽容策略则会产生道德困惑.为了使宽容策略顺利实施,提出以下措施,即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伦理价值观;消除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和报复心理;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制定实施合乎宽容理念的艾滋病防控政策;构建平等宽容的道德环境.

    作者:王东升;朱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于医学留学生伦理学教育的探讨

    通过对医学留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留学生在入学前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参差不齐,造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留学生在道德基础、知识面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医学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提出进行医学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思路: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设置、组织教学教材、选择授课语种、组合教学方法、优化校园文化,通过对医学留学生进行良好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促使其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作者:刘曦;顾扬顺;童剑萍;杜持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对男护士接纳程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男护士的接纳程度及影响因素,为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男护士的认知程度,从事护理工作的接纳情况以及对男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期望值,对某三家医院152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50%以上的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对细心、沟通优势方面表示认可,71%的住院患者认同男护士在未来的护理行业中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结论 住院患者对男护士的了解和接纳程度属中等水平,需男护士努力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稳固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陈萍;王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校医院医患矛盾特点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从高校医院医患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即环境及设备现状,工作人员构成现状、服务对象是特定人群、高校医院的基本医疗制度;高校医院医患矛盾存在的主观性,即服务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等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医院医患关系的特点,阐述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提出了要解决思想问题、能力问题、沟通问题、保障问题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并提出要践行“一切为病人”的服务理念,以促进医患和谐,终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作者:牛进宝;郭华;李高中;于晓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析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建设及其监管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职能的综合性日趋突出,但自身建设、运作、监管还比较薄弱.成长期的机构伦理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机构伦理委员会名称及职能不明确、机构伦理委员会缺乏标准运作指南、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不完善、缺乏系统的长效培训机制.为加强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建设及其监管,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统一和明确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名称及职能;创建完整的伦理委员会运作监管系统;建立系统的长效培训机制;加强伦理委员会的现场审查和伦理督查.

    作者:李红英;葛建一;徐溢涛;李惠玲;杨炳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于《健康人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健康人文》校本课程为面向健康服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人文类综合性公共必修课,其设计的原则为职业性原则、适度够用原则、实践性原则.从理论层面看,其内容包括医学传统的继承、健康审美的修养、文学艺术的品味、职业道德的提升、法律意识的健全、沟通能力的培养、经济核算的运用;从实践层面看,其内容包括实践层面构建、校内职场化的实训体验、校园文化活动、健康服务领域的校外实践.

    作者:汪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受众视角下高校思政博客效能探析

    从受众的角度对高校思政博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思政博客存在着空泛化、随意化、格式化和缺乏示范化等问题,认为实现辅导员博客的效能提升,需要从教育使命的高度,创新推进机制,实现主导和共建融合,充分发挥思政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优势.

    作者:林建锋;裘梦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护士与住院患者家属沟通的必要性与对策

    通过分析护士与住院患者家属沟通的必要性,指出此举既是完善患者支持系统、改善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等的需要,也是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对策:在患者入院时就应重视家属;护理病人的同时不忘对家属的照顾;对患者和家属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微笑沟通与护理业务水平并行;遵循预先告知的原则.

    作者:叶兰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新医疗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冲突与对策

    针对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现状,从医患情感淡化、医患关系物化、人文关怀弱化、医患关系激化、生存状态异化等方面,探讨了高新技术应用面临的伦理问题,同时指出应从加强人文素养培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开展高新技术宣教、强化绿色医疗理念、推动卫生体制改革、把握科学发展方向等方面入手,引导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向更加科学、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向发展.

    作者:杨国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