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张金钟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职能的综合性日趋突出,但自身建设、运作、监管还比较薄弱.成长期的机构伦理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机构伦理委员会名称及职能不明确、机构伦理委员会缺乏标准运作指南、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不完善、缺乏系统的长效培训机制.为加强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建设及其监管,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统一和明确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名称及职能;创建完整的伦理委员会运作监管系统;建立系统的长效培训机制;加强伦理委员会的现场审查和伦理督查.
作者:李红英;葛建一;徐溢涛;李惠玲;杨炳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素质评价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评价要充分做到六个结合:知识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作者:于芳;徐玉梅;宋茂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分析创建“温馨护理科室”的内涵与深化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温馨护理科室”创建的工作举措:针对护理工作薄弱环节,加强了护理服务措施;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注重了护理服务细节;根据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增加了护理服务内容.并总结了深化“温馨护理科室”创建的成效: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方便患者的服务更到住;自制服务卡片增进交流,亲切用语增添温馨氛围;科学管理护理环境,病区更美、更静、更安全;注重个性化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环境文化建设.
作者:马乐娟;王建华;夏瑞明;朱开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健康人文》校本课程为面向健康服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人文类综合性公共必修课,其设计的原则为职业性原则、适度够用原则、实践性原则.从理论层面看,其内容包括医学传统的继承、健康审美的修养、文学艺术的品味、职业道德的提升、法律意识的健全、沟通能力的培养、经济核算的运用;从实践层面看,其内容包括实践层面构建、校内职场化的实训体验、校园文化活动、健康服务领域的校外实践.
作者:汪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尽管护理发展史揭示了护理是一门专业,但“全国护士从业状况调查”结果却显示护士专业认同感不高.增强护士专业认可度应从弘扬护士专业精神入手.将护士专业精神之内涵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关爱、平等对待、专业自主性、支持维护、慎独、行动负责、团结互助.在护士专业精神内涵中,“关爱”和“专业自主性”居于核心地位,而护士专业精神的内涵体现了护理伦理原则.
作者:张新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介绍“高州模式”坚持公益性的制度经验在于改革创新动力、共赢发展理念和有力监督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从政府、医院、社会三个维度即从政府的角度而言,找准职能定位,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改革动力,是保证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的关键所在;从医院的角度而言,需要树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摆脱对“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强化精细化管理;从社会角度而言,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行业自律,是规范公立医院医疗行为、保障其公益性的外在条件,进行公立医院制度改革.
作者:吕志;刘小龙;黄紫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廉洁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重塑医学生伦理品德,并且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医疗腐败,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从校园生活的廉洁行为教育、面向职业生涯的廉洁医德教育和着眼于人生历程的廉洁品格教育三个层次展开.为提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应完善和创新廉洁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构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平台和载体、塑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反腐倡廉的信心以及教职员工要做好廉洁道德表率.
作者:黄瑞宝;马伟;尹瑞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专兼职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授课、指导护生开展临床伦理实践活动,提高了护生参与伦理实践教学的主动性.认为解决好临床伦理实践的带教师资、落实临床带教经费和注重做好学生参与实践的动员教育等问题,有利于开展临床伦理实践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其不仅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而且提升了护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反思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宁养院构建宁养疗护“本土化”实践的历程.认为符合国情的“本土化”宁养服务是宁养疗护的根基所在;宁养疗护在改善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医药费用的开支;宁养疗护是对癌症患者治疗上的哲学思考,是理念不是界限.为使肿瘤防治走出“治疗过度”和“姑息不足”的误区,发展以居家服务为特色的中国宁养疗护模式,尚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孙建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与干预处理中的伦理学问题.方法 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120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1例(76%)的孕妇能明白胎儿畸形的情况,特别是胎儿心脏畸形和体表畸形,共有68名孕妇因为胎儿畸形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在产前诊断与干预处理中,医师应该遵循病人利益第一和尊重孕妇自主权的伦理学原则,也应遵循“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还应普及孕前检查知识.
作者:韩瑾;甄理;杨昕;潘敏;古聪敏;廖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的认知行为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及其家属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以人为本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产妇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并填写产妇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产妇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以人为本的认知行为干预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卢蓉;吕苏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公共卫生专业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伦理问题.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12名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基线调查.结果 该专业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得分较高,但对于非传播途径,个别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89.6%的大学生感到恐惧,45.8%的大学生愿意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进行治疗.结论 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仍有误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知识和职业道德及伦理学教育.
作者:张娟妮;王学良;党少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探讨医疗环境带给患儿的近期和远期伤害,以及护理伦理的不伤害原则在临床运用中的实际意义.提出在新生儿科倡导护理伦理的临床实践,可增强新生儿科工作者全面、深入为患儿健康着想的意识,提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伦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运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即在新生儿科采取个体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环境对患儿造成的近期和远期伤害.
作者:李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针对器官移植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遭遇的伦理困惑,即对“移植术前家属要求不告知患者病情”、“照顾临终患者”及“实习护士带教”的困惑.提出以下解决对策:确定患者的根本利益所在,思考并灵活运用适当的伦理原则,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及负责任的伦理行为,关怀照顾患者的身体和情绪反应,维护患者的根本利益,尊重及保障患者的权益.通过长期、循序渐进的临床护理伦理决策训练,提高伦理决策能力,在解决临床伦理问题的同时,又兼顾患者的大利益,为其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豆秋江;叶海丹;林清华;陈公云;陈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着重分析了护理道德修养必要性,即:能提高护理道德水平,促进人才成长,提升学科地位.指出为了提高“90后”护生的护理道德修养水平,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从以人为本,加强学习,坚持实践,经常自省,注重“慎独”等途径入手,进行护理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作者:刘芳;王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针对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现状,从医患情感淡化、医患关系物化、人文关怀弱化、医患关系激化、生存状态异化等方面,探讨了高新技术应用面临的伦理问题,同时指出应从加强人文素养培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开展高新技术宣教、强化绿色医疗理念、推动卫生体制改革、把握科学发展方向等方面入手,引导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向更加科学、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向发展.
作者:杨国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组织各类义诊、为社区群众提供爱心医疗服务、推出便民惠民措施、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捐献造血干细胞等各种大型公益行动,树立了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举办干部培训班和专题讲座,提高干部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开展现场救援培训和技术比武,提高临床服务水平;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进行党性教育,增强职工凝聚力.
作者:沈志明;刘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论述了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需要面对患者隐私权与医务人员的知情权、他人利益与患者隐私权保护、公共利益与患者隐私权保护三方面的冲突;提出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对策:提高保护患者的法律意识,自觉养成保护患者隐私的良好习惯,改善硬件条件、创造良好就诊环境.
作者:金霞;梁红娟;李刚;陈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方法 对1410名医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及需求状况调查.结果 医学生在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的主观心理、人际沟通主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医学生在非语言沟通、实践锻炼、言语沟通、演讲表达等方面存在需求.结论 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教育和辅导.
作者:杨玉芹;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结合近年来医疗投诉处理的经验,总结出眼科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疗诊治,更需要医院的人性化关怀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从而提出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医疗投诉处理工作中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矛盾在沟通交流中化解,重新建立起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从而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医疗环境.
作者:吴洁;李英隆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