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付霞;曾筱凡
介绍了以急诊患者为中心的五步式沟通模式,五个步骤是:预先计划,将坏消息告诉给患者,了解患者的情绪、看法、待议事项以及是否愿意讨论下一步计划,将详细信息告诉给患者,达成共识.并就五个步骤里的注意问题和方法作了交流.
作者:刘丽丽;王逸之;楼玉凤;詹永杰;陈志华;刘德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国际心肺移植协会、重症医学学会、器官获取委员会以及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和经验,对心脏死亡的供体器官捐献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修订的新的指南进行解析后认为,在我国特殊的器官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存在着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知情同意、前后期干预、死亡判定、临终护理.
作者:冯丽芝;周青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医德教育实践中,应传承传统有益的道德理念,迅速适应、融入新时期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并从其古今通理与现代价值对象以及该理念的现代解释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立德树人的主体实践性体现在法治建构性与德治熏陶性,以及群众评价性与个体引导性两个方面.
作者:张洪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病房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2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文关怀应用于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能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关注及推广应用.
作者:史敏;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论述了医学人文精神对培养青年医生的重要性,针对部分青年医生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职业倦怠感增强,缺少职业信念;功利主义思想浓重,缺少奉献精神;个人主义盛行,缺少团队意识;技术至上现象严重,缺少人文关怀).提出了加强政府支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制定合理教育评价指标以及树立正确的卫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的培养措施,从培养其医学人文精神的角度加强对青年医生的培养.
作者:孙宏亮;姜兰姝;宫福清;高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为医院提高医患沟通质量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问卷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0份,量表部分缺失数据不超过20%的问卷678份.统计分析发现患者性别、年龄、学历、初诊复诊对医患沟通质量评价没有显著影响,而患者的费用支付方式显著影响其沟通质量评价,报销患者比自费患者和医保卡支付患者评价较高.结论 建议医生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就诊经历的患者都提供翔实的信息,而对不同支付方式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沟通,建议医院管理者对医患沟通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和对医生进行相关培训.
作者:赵云霞;滕志香;刘本智;董和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职业危害会损害妊娠期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职业幸福感,甚至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职业、个人及医院管理等.为预防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医院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的伦理化管理,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手术室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合理排班和完善休假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和预防措施;妊娠期护士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预防职业危害的能力,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作者:刘雄涛;赵丽燕;钞海莲;赵莉;薛鹏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脑死亡患者作为器官移植供体来源的提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也遇到了诸多困境和问题,如脑死亡患者的死亡判定、脑死亡患者的意志遵循、脑死亡患者供体器官的管理、脑死亡患者供体器官的经济补偿等,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和医疗环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借鉴国外器官移植相关法律,严格遵守《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完善立法和人体器官移植质量监控.
作者:李信晓;张娴;肖培;孙鹏飞;付升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首先从医疗废弃物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该概念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医源性人体脱离物”的概念,阐述了“医源性人体脱离物”具有“物”的属性,根据其有无价值和传染性进行了四种分类,后对这四种分类的权利归属进行了伦理探讨.
作者:宁晓路;曹永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从实践出发,阐述了会计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在校医学生诚信廉洁教育的几点思考,主要有:加强基础性课程和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培养诚信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开展廉洁教育,培养廉洁意识.
作者:寇小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术前情绪管理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情绪和妊娠结局的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不孕症患者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方法 筛选2013年7 ~12月因原发不孕就诊于解放军17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不孕症女性患者300例,排除曾经接受过心理辅导治疗或服用过精神药物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50人.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恰当的术前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接受IVF-ET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临床上值得使用和推广.
作者:洪玉珍;时娴;褚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回顾性分析某院小儿外科2012年1月~ 2013年10月发生的21例护理不良事件,找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相关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核心制度执行不力,告知、宣教、沟通不到位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等有关.为避免小儿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伦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做好入院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改变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小儿外科护理质量.
作者:王婉秋;王颖;周红霞;孟棣;闫妮;葛秀萍;刘婷;吕红芬;罗晨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士的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情绪劳动是否在社会压力(与服务对象相关的)和护士的情绪耗竭间发挥着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处理的方法.结果 病人不切实际的期望与护士的表层扮演、护士的深层扮演均呈正相关,病人的言语侵犯到护士的情绪耗竭的路径系数显著,护士的表层扮演到护士的情绪耗竭的路径系数显著,护士的表层扮演在病人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护士的情绪耗竭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护士的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护士的表层扮演在社会压力和护士的情绪耗竭间发挥着中介效应,而深层扮演则没有这样的中介效应.所以,医院应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对护士们进行深层扮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种情绪劳动方式,以减少情绪资源的耗费.
作者:陈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医患关系的现状,并对医患关系紧张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主要有: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分级诊疗,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加强医患沟通,重视医疗人文关怀理念;重视并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
作者:赵小洋;刘连新;姜洪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论述平衡异位的相关知识,对其携带者的疾病特点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平衡易位携带者在遗传咨询中面临以下几种生育策略时的伦理困境:尝试自然怀孕,自然流产风险高,接受产前诊断可能面临终止妊娠的决定;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其标本取样和诊断技术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和缺陷,费用相对昂贵;使用捐献的配子,可能面临保密问题和与中国传统观念相悖的困境;领养孩子,同样面临保密问题和与中国传统观念相悖的窘境.因此,遗传咨询医师在对平衡易位携带者咨询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护后代、社会公益、保密、严防商业化、伦理监督等原则.
作者:陆小溦;孙贻娟;谷瑞环;冯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养老院老人145名,居家老人275名,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老年抑郁量表(G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其进行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测评.结果 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在养老模式、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社会、家庭及老年人本身都需要积极采取对策来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共健康水平.
作者:张林;王爱华;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从医学实践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三大症结:医学实践仍以崇尚“技术主义”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医务人员人文底蕴不足出发分析说明了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已成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就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进行了思考:要构建全程式的人文教育体系,要重塑立体式的人文服务体系并倡导植入式的文化建设体系,以期能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倪健辉;施琳玲;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医患纠纷及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概念和要素进行了阐释,以时间为轴线,将我国第三方调解的发展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认可期并分别概述;总结我国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变化特征:政府主管部门从卫生部门变为司法部门、调解从收费变为免费、经费从困难变为政府财政支持、模式从单一趋向多元化.提出优化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机制和制定专属医患纠纷处理法律的建议:不断优化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机制,建立专属于医患纠纷的法律条例,统一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应.
作者:周倩慧;袁受美;王锦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骨科护士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现状,探讨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护理风险防范的伦理意义.方法 对骨科护士进行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测试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调查并探究其相关性,采用SPSS17.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科护士总体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不高,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护理风险防范存在相关关系,且OR值=0.684,面部表情识别是防范护理风险的重要方面.结论 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护理风险防范具有重要伦理意义,可以通过提高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来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伦理环境,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傅燕辉;袁惠萍;张维珍;蒋伟亚;陆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我国目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分析了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特点和优势,对比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构建更加有效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方式的政策建议:制定相关法律;要全面引入并强制推行医疗责任险;建立“医调委”与医疗责任保险机构的衔接机制;完善“医调委”的队伍和制度建设.
作者:武海波;张妮洁;黄奕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