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隐性教育优势,与课堂教学的互补性优势及其具有学习时间上的灵活性、持续性等优势,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密切合作,通过转变观念,使图书馆教育从辅助教育向主动教育转变,重视发挥学科馆员的教学作用,建立完善的医学人文体系,加强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等方式,使图书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职能.
作者:孟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从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指出医护人员非正常年龄早逝与其相关的问题包括:过劳猝死;职业暴露;抑郁自杀;袭医杀医;工伤意外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暴露;改善待遇、减轻压力,提供心理支持系统,促进心理健康;加强与政府和媒体的沟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医患关系;明确急救责任区,完善急救交通安全规范,保证人员安全.
作者:彭英姿;任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准则提供通用的护理伦理原则与伦理规范,指导护士临床实践、护理行为和伦理决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护士职责为护理对象提供专业的关怀照顾,协同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开展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提供全人护理,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护理宗旨.第二条护理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第三条伦理原则尊重、关爱、不伤害、公正.
作者: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全国护理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立足于医患关系的解决,分析《弟子规》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价值判断鲜明、明确了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内容贴近生活、增强了主体的道德认同,道德行为规范操作性强、养成主体的道德行为.建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弟子规》纳入到医德教育内容、使学做人内化于心,结合《弟子规》内容评议医患矛盾、培养医学生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利用《弟子规》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体验式教学使医学生养成良好医德情操.
作者:梁飞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论述医院医疗设备的重要性及分析目前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而从管理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对策:加强管理伦理建设,细化医疗设备各项管理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变等待服务为上门服务;不断提高人员的工作素养;统筹规划,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能力的提升.
作者:杨党忠;刘梦春;吕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分析了检验医师慎独修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检验分析的前、中、后三个环节论述了慎独修养在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性.为此,慎独精神的建立和实施应做到以下几点:贯彻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养成慎独行为;建立自律精神;实施人性化管理,进一步促进检验医学伦理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德育课程重专业而轻德育,“知”与“行”存在分离,德育目标存在特殊性的现状,指出医学生德育课程中,简单的说教或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往往缺乏能动性,其中的形式主义制约着教学效果.提升医学院校德育教学的效果,需要适时地引入道德体验模式,并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结合实例进行实际演练,医患纠纷典型案例学习使医学生能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引起心理过程的变化,重新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从而强化了对医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作者:宣雅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2014·南京)于2014年3月8~9日在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邱仁宗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翟晓梅院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史兆荣院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杨国斌副院长、英国《生命伦理学》杂志(Bioethics) Ruth Chadwick主编、英国One World Analytics Anthony Mark Cutter主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王明旭主编、《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李恩昌主任、副主编等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作者:吉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医学生的同理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加强对医学生同理心的培养.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413名学生的医学同理心水平和一般同理心水平,其中医学生208名,非医学生205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法.结果 在杰斐逊量表中,医学生的医学同理心水平高于非医学生.一般同理心量表结果表明,非医学生的水平与医学生水平没有差异,但是在“幻想力”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医学同理心量表中,女生的同理心水平都明显高于男生的同理心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杰斐逊量表中的“观点选择”、“换位思考”和一般同理心量表中的“幻想力”、“同理心关注”维度上有差异.结论 研究提示,提高医学生的同理心水平,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作者:张舒;刘汉龙;刘惠军;张金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医德情感内涵及其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叙述,指出了医学院校医德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重专业知识,轻医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技能,轻医德情感;情感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及内容陈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采用ESP手段培养医学生医德情感的对策:通过英语课堂活动,播放相关视频;开展辩论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组织编排有关医患关系的情景剧;利用校园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图书馆书籍、期刊;去附属医院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
作者:刘瑛;许丹凌;张淑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医患双方利益差别导致利益冲突,医患双方认知存在巨大差异,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ICU病房的封闭化管理、高额治疗费用等缺陷,容易诱发医患冲突.通过提升医患双方素质,加强医患沟通,对医者主体给予人文关怀,完善法律法规和监控体系等方法,减少ICU医患冲突发生,在确保发挥ICU救治作用的同时,充分保障患者及其家属的权益.
作者:王蔚;周愚;苏真娇;郑伟;赵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荷兰等国安乐死合法化十年的临床实践显示,请求安乐死的患者人数和实施安乐死案例逐渐增加;主要涉及终末期不可治愈的癌症患者,没有扩大病种范围的现象;有80%的执行案例都上报安乐死复审委员会接受监督;医生未经患者明确请求终止其生命的行为有所减少.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依法提高患者临终关怀质量、保证患者人格尊严,促进其它国家安乐死立法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亦萌;李旭;李恩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人类精子库的建立对于解决人类不育难题、提供生殖保险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进步背后也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家庭、社会和法律等伦理问题.就精子库工作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如精子的使用方式、社会问题及其他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立定期伦理督查制度,加强人类精子库管理;加强医学、伦理及法制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感.
作者:闫峰;平萍;刘勇;胡洪亮;曹小蓉;李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分析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及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科医生培养的体系设置要结合社区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高度重视选拔和培养全科医生的师资;建设全科医生培养训练基地,狠抓社区在职医生转型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以此来培养符合社区卫生工作需要的全科医生.
作者:司庆燕;陈士福;孙莹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基于护理角色强化护德人性化服务取向、人性化服务取向是护理职业精神的基本因素、护理职业本位的担当、护理职业的起点和归宿、缓解护理工作压力的实效平台等方面论述了人性化服务取向是护理职业的基本属性.从语言人性化化沟通的具体形式、语言艺术是形象反应的人性化、形体语言的人性化等方面阐述语言沟通环节的护理人性服务取向,认为护士的行为要靠人性化服务取向加以规范.
作者:孙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改善医患关系,在制定、完善法律制度之外,还需医患双方的美德建设.这就需要:减少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重建亲密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减少医患认知差异和冲突;培育和提升医护人员的美德和职业精神;提高公民文化与道德素养,提高患者就医道德.
作者:杨同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分析保肢治疗、截肢术治疗、放化疗肢体骨肿瘤的原则及特点,以及由并发症引发的伦理问题和手术中所遇到的医学伦理问题,提出了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思考肢体骨肿瘤患者和医师决策治疗的方式,包括:医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水平;要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要加强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
作者:谢远龙;蔡林;王文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医患沟通》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有着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培养合格医生的需要;是防范医患矛盾,建立信任合作医患关系的需要;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的需要的作用出发,分析研究了《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不相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缺乏临床教师与医学人文教师的配合;进而提出构建多阶段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一课多师”形式的专题化教学设想,从而促进《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发展.
作者:郭艳艳;迪丽拜尔·热西提;佟晓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患双方对家属代理同意的认识与态度、探究制约患者自主知情同意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96名临床医师、230名住院患者及其家属,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家属代理同意的态度受其自身年龄、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生活自理能力和学历的影响;家属倾向于向年老、低收入、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隐瞒病情;除法律规定外,避免与家属产生纠纷是医生更注重与家属沟通的主要目的.结论 法律制度、家属对知情同意作用的认识及患者自身的年龄、经济状况、自理能力是影响患者自主知情同意的主要因素.
作者:廖锋;张栋;何静;肖滋润;马炜;郑伟成;阿拉努尔·加索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当下医学留学生的人文教育现状的分析,引出了其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完善知识结构、健全品格三方面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途径:医学专业教学应渗透人文教育;优化针对医学留学生的人文课程设置;积极开展人文教育隐性课程;融人文教育于医学实践.
作者:范熙;吕嘉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