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压力超负荷-卸负荷及其与心肌重塑机制的研究进展

余杨(综述);陈林(审校)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压力超负荷 - 卸负荷, 心肌重塑, 分子机制
摘要:心脏瓣膜疾病在成人心脏疾病中占很大比重,是造成心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慢性主动脉瓣狭窄是临床常见的导致左心室超负荷的疾病,通过主动脉瓣膜置换解除流出道梗阻是典型的卸负荷过程[1]。当此瓣膜狭窄时,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大,造成左心室压力负荷过度,机体的代偿机制是通过心肌肥大增强心室肌的收缩力,提高收缩期跨主动脉瓣压力阶差,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引起了心肌纤维中肌节呈并联性增生,其纤维变粗,心室壁肥厚。压力超负荷初就引起心肌肥厚、纤维化的适应性反应。但当狭窄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将逐渐向心功能衰竭转化。这时通过手术完全解除狭窄,减轻心室负荷,心肌纤维化也无法得到改善和逆转,心功能并不能有效恢复,造成临床症状不能缓解,甚或有加重趋势,并不能使患者受益[2]。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昆明市10家医院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回顾性调查昆明市住院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了解该市近年来 IBD 患者临床资料特点。方法选取该市10家三级综合医院,调查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符合 IBD 诊断的1029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人口资料及诊断、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该市近7年 IBD 住院病例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029例 IBD 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853例,克罗恩病(CD)患者157例,未定型 IBD 患者19例。本组 IBD 患者男女比例为1.23∶1.00,IBD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7.93±16.78)岁,UC 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CD 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居多;本组 IBD 患者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UC 住院病例明显多于 CD ,住院 IBD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 UC 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64.4%)为主,CD 以狭窄型(41.2%)和炎症型(51.0%)为主。 IBD 主要症状有腹泻(91.0%)、腹痛(84.6%)、血便(79.4%)等;肠外表现(6.1%)和并发症(10.6%)少见。辅助确诊手段主要为结肠镜(97.7%)及病理检测(29.2%)。结肠镜检查显示 UC 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为主,CD 以回盲部及回肠末端为主。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较少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2.4%,病死率0.4%。结论该市 IBD 发病数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UC 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CD 以狭窄型和炎症型为主,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及类固醇激素为主,并且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作者:刘艳;缪应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患者在1、3、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8.71%(55/62),高于对照组[62.90%(3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1、3、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74.19%(46/62)、85.48%(53/62)和67.74%(42/62),均高于对照组[54.84%(34/62),64.52%(40/62),58.06%(3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SV 和 LVEF 分别为(4.69±0.31) L /min 和(50.31±1.20)%,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4.22±0.30)L /min 和(45.61±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 SV 、LVEF 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 和 LVEDD 分别为(51.13±3.16)mm 和(56.20±3.24)mm ,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5.08±3.03)mm 和(60.03±3.15) mm ,两组治疗后 LVESD 和 LVEDD 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吴海萍;张雅红;王贝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另给予益心康泰胶囊与硫氮唑酮。均为30 d 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 ST-T 、血液粘度值及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 )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液粘度值及 ET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 NO 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琰;和志强;王卫平;张虹;曾春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游离脂肪酸损伤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游离脂肪酸(FFAs)损伤的小鼠胰岛β细胞(本文为 NIT-1细胞株)氧化应激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 CCK-8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培养良好的 NIT-1细胞分为对照组、FFAs 组(加入0.25 mmol/L 油酸+0.25 mmol/L 软脂酸)、CCK-8组(FFAs 组基础上同时加入1×10-8 mmol/L CCK-8),分别培养48 h 和72 h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 TT 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 )活性。结果 FFAs 组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细胞碎片,CCK-8组细胞碎片明显减少;与 FFAs 组比较,48 h 和72 h CCK-8组的光密度(OD)570值显著增高(均 P<0.01),与 CCK-8处理48 h 比较,72 h 组 OD570值明显增高(P<0.01);与 FFAs 组比较,CCK-8组细胞上清液 CAT 、T-AOC 、SOD及 GSH-Px 活性均明显增高,MDA 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 CCK-8组较48 h 组 CAT 、SOD 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结论 CCK-8对 FFAs 损伤的胰岛β细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同时 CCK-8能够显著刺激 NIT-1细胞的增殖。

    作者:魏立民;章冬梅;何学峰;吕秀芹;刘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方法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9例 CHD 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以2个月为治疗周期,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血脂、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MFG-E8)及 Klotho 水平差异并探讨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体内血脂、hs-CRP 、MFG-E8及 Klotho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下调,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体内 hs-CRP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FG-E8及 Klotho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一方面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血脂和 hs-CRP 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上调 MFG-E8及 Klotho 水平,有效地治疗 CHD 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

    作者:梁嘉晖;胡经航;韦继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青年人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青年人对健康信息的关注情况、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和影响因素。方法联合运用网络问卷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方法,于2014年3~4月对青年人进行健康信息行为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502份,男46.81%,女53.19%,平均年龄(29.77±6.27)岁。其中40.96%经常关注健康信息,82.39%通过两种及以上的途径获取健康信息,各途径选择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计算机(77.20%),电视(60.3%),亲戚朋友(58.70%),移动手机(54.87%),报纸、书刊(53.20%),广播(9.26%),其他(4.80%)。性别、文化、职业、医学教育背景对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存在影响,其中文化对互联网途径的选择影响大。结论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为主要的一种途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受到多因素影响。相关部门应根据各人群特征,为其提供方便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

    作者:唐海霞;赵文龙;吴浩;涂嘉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

    目的:探讨质膜 Ca2+-ATP 酶异构体2(PMCA2)基因的多态性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对164名受检者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突发性耳聋组(n=82)和听力正常组(n=82);用 PCR 和等位基因特意扩增法检测 PMCA2基因上 rs2289274和 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突发性耳聋组中,rs2289274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A 55.8%,AG 17.4%,GG 26.8%,等位基因频率 A 64.5%和 G 35.5%。在听力正常组中,rs2289274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A 26.8%,AG 28.0%,GG 45.2%,等位基因频率 A 41.1%和 G 58.9%。在突发性耳聋组中,rs6790640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CC 18.3%,CT 35.4%,TT 46.3%,等位基因频率 C 36.3%和 T 63.7%。在听力正常患者组中,rs6790640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CC 2.4%,CT 63.4%,TT 34.1%,等位基因频率 C 34.1%和 G 65.9%。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突发性耳聋组和听力正常患者组之间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CA2基因 rs2289274和 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作者:邓嘉虹;金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及内皮素-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及内皮素-1(endothclin-1,E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5)及米诺环素组(n=15)。再灌注24 h 后,采用 Longa 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侧皮质 ET-1蛋白的分布情况,再灌注6、24 h 时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 ET-1蛋白的水平。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明显减少(P <0.05),E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米诺环素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增加(P<0.05),ET-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增加大鼠脑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抑制 ET-1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陶涛;甘林望;付洁;李作孝;李小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策略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循证护理(EBN)策略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为实施佳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将87例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同步实行专职护士的 EBN ,两者在实施治疗前及实施治疗后4个月均填写乳腺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实施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实施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BN 策略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石果;罗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FOLFOX4方案治疗肝癌的进展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和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 ,SLC)两种。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国家,发病人数占全球50%以上,肝癌相关死亡率占45%,居全球第一[1]。针对 PLC ,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2]。而对于 PLC 患者,一旦发生肝转移已属晚期,手术切除难以实施,对于 PLC 患者经皮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及中医药治疗等手段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但是远期疗效依然得不到肯定[3]。近年来,多个中心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前的新辅助化学治疗和术后的系统化学治疗可以较大地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全球范围内目前都没有公认的标准化学治疗药物和方案。近年来,以奥沙利铂(OXA)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201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ASCO)会议上公布的多柔比星系统化学治疗(EACH)Ⅲ期研究结果首次证明,FOLFOX4化学治疗方案可以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病情局部控制和生存获益。 FOLFOX4方案有望在未来的肝癌治疗中,成为主流的一线化学治疗方案。为了进一步全面把握 FOLFOX4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现将近年来FOLFOX4化学治疗方案应用于肝癌治疗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肖潇(综述);陈东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营养方式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分别为(69.27±4.93)g/L 、(36.68±2.65)g/L 、(251.45±10.54)mg/L 和(2.25±0.26)g/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0±2.65)g/L 、(30.42±2.43)g/L 、(165.48±9.20)mg/L 和(1.83±0.28)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 IgA 、IgM 、IgG 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1.48±0.35)g/L 、(1.34±0.35)g/L 、(9.76±1.21)g /L 和(1.74±0.05)×109/L 均显著高于手术前的(0.84±0.24)g/L 、(0.98±0.20)g/L 、(6.73±1.20)g/L 和(1.34±0.04)×109/L (P<0.05)及对照组的(0.90±0.23)g /L 、(0.90±0.14)g/L 、(7.01±1.62)g/L 和(1.36±0.03)×109/L (P <0.05);观察组手术后血浆 D-乳酸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 /M )比值分别为(13.04±1.65)mg/L 和0.22±0.10,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72±1.91)mg/L 和0.41±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或调整滴注速度后均得到明显缓解,不影响肠内营养的进行。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且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延迟肠内营养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是定植在胃黏膜上皮的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全球范围内 H .pylori 感染率高,在发展中国家尤甚,亚太地区 H .pylori 的感染率高达70%[1]。目前已经明确 H .pylori 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关系密切。 H .pylo-ri 能通过引起机体持续低度炎性反应及宿主肽蛋白的分子表达模拟机制等来参与胃肠外疾病(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神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2]。

    作者:胡奕;王骏逸(综述);吕农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细胞分析4个项目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在汉、维族人群的适用性验证

    目的:应用乌鲁木齐汉族和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体检健康人群检测结果,验证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 )和血红蛋白(Hb)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5-2012)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成年人体验结果,利用体检软件筛选出汉族和维族健康参考个体共9307名,其中汉族8506名,维族801名。分别统计汉族和维族健康参考个体 WBC 、RBC 、PLT 和 Hb 检测结果的中间95% CI ,计算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00%则通过验证。结果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体检健康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4个项目检测结果中间95%区间:WBC 汉族(3.6~9.6)×109/L ,维族(3.8~9.9)×109/L ;RBC 汉族男性(4.3~5.9)×1012/L 和女性(3.9~5.2)×1012/L ,维族男性(4.4~5.8)×1012/L 和女性(3.9~5.2)×1012/L ;PLT 汉族(130~351)×109/L ,维族(145~370)×109/L ;Hb 汉族男性(133~178)g/L 和女性(111~153)g/L ,维族男性(133~174)g/L和女性(110~152)g/L 。各项目检测结果在同一民族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参考区间的参考个体例数均在10.00%以内。结论 WBC 、RBC 、PLT 和 Hb 的参考区间行业标准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作者:刘慧敏;宋雪;邓朝晖;牛书敏;梁学立;巴铁斯;热依拉;张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授权原理结合多阶段改变理论干预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对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运用授权原理及多阶段改变理论结合的教育模式干预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18例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采用不同的模式干预患者饮食行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授权原理及多阶段改变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 BMI 、血糖、血脂、授权能力、行为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及授权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干预组的教育模式对 FPG 、2 h PG 、TC 、TG 、LDL 指标及授权能力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HbA1c 、FPG 、2 h PG 、TG 指标及授权能力的分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干预组各指标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3、6个月后处于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授权原理与多阶段改变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能帮助患者改善血糖、血脂指标,促进患者行为改变及授权能力的提高。

    作者:吴媛;戴霞;韦薇;韦春;陆丽荣;李赛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信息支持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及文献分析

    信息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一种形式,指为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指导、建议和咨询[1]。信息支持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2-3],缓冲负性情绪对生存质量的影响[4],减轻人们对压力的感受[5],积极配合医疗护理行为[6]。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3个数据库检索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信息支持”文献122篇,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文献地区分布、基金、研究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国信息支持研究的现状,以期能对国内信息支持研究的发展、普及和完善有所促进。

    作者:郑亚平;顾艳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凝血及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患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健康孕妇58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患者62例(妊高征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在东亚 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和 D 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患者血浆 PT 、APTT 、TT 明显缩短,FIB 、D 二聚体和 FDP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 D 二聚体、FDP 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密切相关,凝血与纤溶指标同时监测对于妊高征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卡米拉?合亚斯丁;郝立君;杨丽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D 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案正逐渐走向微创化、个性化、精细化,这对临床医师、医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期望针对某一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个体特异性的医用材料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而3D 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让这一理想即将成为现实。

    作者:王庆大(综述);李波(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 )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观察其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方法将大鼠 GMCs 分为4组:低糖组[LG 组,葡萄糖(Glu)5.6 mmol/L ],高糖组(HG 组,Glu 30 mmol/L ), HG + SIM (10μg/L)组和 HG + SIM (25μg/L)组。采用4-甲基偶氮四唑蓝(M TT )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比较各组细胞的 G0/G1,G2+ M 期和 S 期细胞比例。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黏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4)水平。结果 HG 组不同时刻的吸光度(A)高于 HG + SIM (10μg/L)组、HG + SIM (25μg/L)和 L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G 组的 G0/G1期细胞比例为(35.67±3.38)%,S 期细胞比例为(41.24±5.64)%;HG 组的 G0/G1期细胞比例为(25.88±4.02)%,S 期细胞比例为(28.65±1.88)%;HG + SIM (10μg/L)组的 G0/G1期细胞比例为(28.12±2.01)%,S 期细胞比例为(35.55±2.09)%;HG + SIM (25μg/L)组的 G0/G1期细胞比例为(31.85±3.52)%,S 期细胞比例为(39.8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G 组上清液 TGF-β1、FN 和 COL4水平高于 HG + SIM (10μg/L)组、HG + SIM (25μg/L)和 L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 可以通过降低 TGF-β1水平来抑制 GMCs 的增殖并调整细胞周期,抑制 GMCs 肥大。

    作者:林志鑫;傅君舟;梁鸣;崔如健;周道祥;张亚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满意度评价与心理社会应激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索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满意度与心理社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量表(PSSG)对淅川县迁至荥阳、宝丰两地的过渡期移民进行调查。结果(1)两地过渡期移民有关搬迁的评价除了在移民政策落实情况评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他条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对居住地生活满意度不同的过渡期移民除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生活事件(L)、消极情绪体验(NE)、积极情绪体验(PE)、消极应对方式(NC)、社会应激总分(TS)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居住地评价不同的移民和对搬迁总评价不同的移民的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在某些分维度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移民政策的了解度、满意度、落实情况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了解度、印象好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心理社会应激的关键因素从强到弱依次是对现居住地评价、对现居住地生活满意度、对这次搬迁总体评价。结论移民心理社会应激总体状况较差,且与搬迁满意度的正负性有直接的联系,且主观感受越消极,心理应激越强烈。

    作者:冯邵珍;冯春琴;郭朝阳;吴敏;时松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因素的 Cox 回归分析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7~2008年期间104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随访3年。采用 Life Tables 、Kaplan-Meier 、Cox 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3年内累积死亡61例,中位生存时间35.23个月,术后第1、2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62%和48%,以术后第24个月死亡风险高;(2)单因素分析:饮酒、TNM 分期、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预后的因素;(3)多因素分析:淋巴结状态(RR =2.399,P=0.002,95% CI :1.385~4.154),饮酒(RR =0.470,P=0.008,95% CI :0.269~0.882),消化道重建方式(RR =1.910, P=0.018,95% CI :1.118~3.262)是影响预后独立因素。结论食管癌患者预后仍不理想,而淋巴结状态、消化道重建方式和饮酒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林峻;吴庆琛;张敏;张诚;陈丹;蒋迎九;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