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丙型肝炎感染者 HCV 基因型研究

陈兆云;谢娜;张朝霞;孟存仁;顾挺;赵建梅;张晨

关键词:新疆, 丙型肝炎, 基因型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不同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丙型肝炎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的特征,为新疆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80份汉族和维族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样本先进行荧光定量 PCR 检测病毒载量,载量大于1×103 copies/mL 的再采用 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 HCV 基因分型。结果基因分型确定355份样本,成功分型率为93.4%,汉族和维族基因型检出率1b 型分别为59.91%、69.92%,2a 型分别为30.17%、12.20%,3a 型分别为5.60%、8.13%,3b 型分别为3.88%、8.94%。新疆乌鲁木齐和其他地区丙型肝炎感染者中,维族、汉族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乌鲁木齐和其他地区男性、女性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鲁木齐地区病例中,维族、汉族男性感染者2a 型和女性感染者1b 、3b 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其他地区,仅2a 型男性维族、汉族感染者发病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丙型肝炎感染者 HCV 基因型分布与国内大多数地区不同,汉族以1b 、2a 型为主,而维族以1b 型为主,其次是2a 、3a 、3b 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 )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观察其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方法将大鼠 GMCs 分为4组:低糖组[LG 组,葡萄糖(Glu)5.6 mmol/L ],高糖组(HG 组,Glu 30 mmol/L ), HG + SIM (10μg/L)组和 HG + SIM (25μg/L)组。采用4-甲基偶氮四唑蓝(M TT )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比较各组细胞的 G0/G1,G2+ M 期和 S 期细胞比例。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黏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4)水平。结果 HG 组不同时刻的吸光度(A)高于 HG + SIM (10μg/L)组、HG + SIM (25μg/L)和 L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G 组的 G0/G1期细胞比例为(35.67±3.38)%,S 期细胞比例为(41.24±5.64)%;HG 组的 G0/G1期细胞比例为(25.88±4.02)%,S 期细胞比例为(28.65±1.88)%;HG + SIM (10μg/L)组的 G0/G1期细胞比例为(28.12±2.01)%,S 期细胞比例为(35.55±2.09)%;HG + SIM (25μg/L)组的 G0/G1期细胞比例为(31.85±3.52)%,S 期细胞比例为(39.8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G 组上清液 TGF-β1、FN 和 COL4水平高于 HG + SIM (10μg/L)组、HG + SIM (25μg/L)和 L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 可以通过降低 TGF-β1水平来抑制 GMCs 的增殖并调整细胞周期,抑制 GMCs 肥大。

    作者:林志鑫;傅君舟;梁鸣;崔如健;周道祥;张亚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昆明市10家医院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回顾性调查昆明市住院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了解该市近年来 IBD 患者临床资料特点。方法选取该市10家三级综合医院,调查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符合 IBD 诊断的1029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人口资料及诊断、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该市近7年 IBD 住院病例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029例 IBD 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853例,克罗恩病(CD)患者157例,未定型 IBD 患者19例。本组 IBD 患者男女比例为1.23∶1.00,IBD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7.93±16.78)岁,UC 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CD 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居多;本组 IBD 患者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UC 住院病例明显多于 CD ,住院 IBD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 UC 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64.4%)为主,CD 以狭窄型(41.2%)和炎症型(51.0%)为主。 IBD 主要症状有腹泻(91.0%)、腹痛(84.6%)、血便(79.4%)等;肠外表现(6.1%)和并发症(10.6%)少见。辅助确诊手段主要为结肠镜(97.7%)及病理检测(29.2%)。结肠镜检查显示 UC 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为主,CD 以回盲部及回肠末端为主。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较少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2.4%,病死率0.4%。结论该市 IBD 发病数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UC 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CD 以狭窄型和炎症型为主,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及类固醇激素为主,并且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作者:刘艳;缪应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凝血及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患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健康孕妇58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患者62例(妊高征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在东亚 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和 D 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患者血浆 PT 、APTT 、TT 明显缩短,FIB 、D 二聚体和 FDP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 D 二聚体、FDP 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密切相关,凝血与纤溶指标同时监测对于妊高征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卡米拉?合亚斯丁;郝立君;杨丽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满意度评价与心理社会应激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索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满意度与心理社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量表(PSSG)对淅川县迁至荥阳、宝丰两地的过渡期移民进行调查。结果(1)两地过渡期移民有关搬迁的评价除了在移民政策落实情况评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他条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对居住地生活满意度不同的过渡期移民除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生活事件(L)、消极情绪体验(NE)、积极情绪体验(PE)、消极应对方式(NC)、社会应激总分(TS)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居住地评价不同的移民和对搬迁总评价不同的移民的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在某些分维度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移民政策的了解度、满意度、落实情况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了解度、印象好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心理社会应激的关键因素从强到弱依次是对现居住地评价、对现居住地生活满意度、对这次搬迁总体评价。结论移民心理社会应激总体状况较差,且与搬迁满意度的正负性有直接的联系,且主观感受越消极,心理应激越强烈。

    作者:冯邵珍;冯春琴;郭朝阳;吴敏;时松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睡眠瑜伽训练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睡眠瑜伽训练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2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规范的药物治疗,每晚就寝时口服佐匹克隆(赛诺菲-安万特公司)7.5 mg ,连续治疗4周,之后由患者按需或间断服药。观察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学习睡眠瑜伽技能并坚持练习,每次1 h ,4次/周,坚持训练12周。两组患者每周随访1次,共随访12周。结果两组患者经规范药物治疗结束即刻,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第12周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而对照组睡眠质量较治疗结束即刻差。结论睡眠瑜伽训练能显著提高慢性失眠症患者的远期疗效。

    作者:钟代曲;于瑞英;蒋晓江;沈盈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

    目的:探讨质膜 Ca2+-ATP 酶异构体2(PMCA2)基因的多态性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对164名受检者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突发性耳聋组(n=82)和听力正常组(n=82);用 PCR 和等位基因特意扩增法检测 PMCA2基因上 rs2289274和 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突发性耳聋组中,rs2289274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A 55.8%,AG 17.4%,GG 26.8%,等位基因频率 A 64.5%和 G 35.5%。在听力正常组中,rs2289274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A 26.8%,AG 28.0%,GG 45.2%,等位基因频率 A 41.1%和 G 58.9%。在突发性耳聋组中,rs6790640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CC 18.3%,CT 35.4%,TT 46.3%,等位基因频率 C 36.3%和 T 63.7%。在听力正常患者组中,rs6790640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CC 2.4%,CT 63.4%,TT 34.1%,等位基因频率 C 34.1%和 G 65.9%。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突发性耳聋组和听力正常患者组之间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CA2基因 rs2289274和 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作者:邓嘉虹;金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与实践规划

    血型鉴定是临床输血的必要检测项目,鉴定结果错误会严重影响临床输血安全,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研究表明血型不仅与输血相关,而且与血液疾病、新生儿溶血病等发生也密切相关,因此,血型鉴定越来越受到重视,样本量逐渐增加,血型信息管理面临着挑战。目前 ABO 血型系统和 Rh(D)是常规的血型鉴定项目,但随着其他抗原在诊疗中的意义凸显[1],护士抽错标本、患者冒名住院等因素造成多次血型不符[2],报告发布将会面临更大挑战。尽管目前已引进全自动血型检测仪器,实现了血型检测加样、判读等工作的自动化[3],但血型标本信息核对、不同仪器及手工鉴定结果的管理工作等仍存在盲区,因此,血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需求与实践规划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徐小敏;张强;王世春;邱小沛;张洪;蒋天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授权原理结合多阶段改变理论干预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对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运用授权原理及多阶段改变理论结合的教育模式干预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18例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采用不同的模式干预患者饮食行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授权原理及多阶段改变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 BMI 、血糖、血脂、授权能力、行为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及授权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干预组的教育模式对 FPG 、2 h PG 、TC 、TG 、LDL 指标及授权能力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HbA1c 、FPG 、2 h PG 、TG 指标及授权能力的分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干预组各指标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3、6个月后处于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授权原理与多阶段改变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能帮助患者改善血糖、血脂指标,促进患者行为改变及授权能力的提高。

    作者:吴媛;戴霞;韦薇;韦春;陆丽荣;李赛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器官系统课程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工作一年后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生考试,考核通过后具有执业资格。医师资格考试标志着医师资格的“准入”制度,其通过率将是检验和衡量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这就决定了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是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2]。因此本校从2012年围绕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通过对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教改班与平行班模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成绩比较,器官系统课程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凌斌;何坪;唐全;谭丽;邓宇;邓世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53、C-myc 和 CerbB-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p53、C-myc 和 CerbB-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 p53、C-myc 和 CerbB-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53、C-myc 和 CerbB-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P <0.01)。 p53和 C-myc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局部浸润、TNM 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 P<0.05)。 p53、C-myc 和 CerbB-2阳性表达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C-myc 和 CerbB-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三者进行检测可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的评价指标。

    作者:王璐;杨文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KP 术中骨水泥的灌注量与分布对 OVCF 早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骨水泥的灌注量与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对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62例 OVCF 患者按常规行 PKP ,术中注射骨水泥PMMA 。术后将手术椎体做 CT 平扫并分区,将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不同等级骨水泥分布情况及灌注量的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后凸 Cobb 角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2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0.5±5.3)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 VAS 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各等级间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大于5 mL 的病例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有3例、6例出现邻椎骨折。骨水泥灌注量小于3 mL 的病例术后12个月有2例出现手术椎再骨折。术后6个月、12个月骨水泥分布优差等级之间的手术椎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体继发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骨水泥分布不同等级间疼痛、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OVCF ,按常规操作不同灌注量与分布均有良好的超早期(3个月内)疗效,但骨水泥灌注量适中,分布越均匀、越对称,可能早期疗效越好。

    作者:文坤树;蔡勇平;张家金;高劲松;唐全健;梁秀伟;罗剑峰;蒋波;高新民;谢邦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和医学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细化和完善。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共同组织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1]。试点实施方案指出,应明确落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2]。重庆医科大学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提出了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制度创新,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新形式[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2年起实行“双轨合一”培养制度,为适应改革后的培养方案下的临床专业硕士教育,本文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切实保障培养质量[4]。

    作者:罗强;王玥;杜之渝;邓忠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耳后区不同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及耳廓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耳后区不同带蒂皮瓣修复耳廓及外耳道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耳后动脉耳支为蒂皮瓣修复耳廓,以耳后动脉枕支为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总结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手术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2例皮瓣均存活良好,转移皮瓣及供瓣区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观察2~5年,修复后外耳道无狭窄,耳廓外形满意,无一例再行Ⅱ期矫正手术,皮瓣颜色与周围肤色一致。结论应用耳后不同带蒂皮瓣修复耳廓及外耳道皮肤缺损操作简单易行,皮瓣易于存活,外形恢复良好。

    作者:阳俊杰;邓安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营养方式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分别为(69.27±4.93)g/L 、(36.68±2.65)g/L 、(251.45±10.54)mg/L 和(2.25±0.26)g/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0±2.65)g/L 、(30.42±2.43)g/L 、(165.48±9.20)mg/L 和(1.83±0.28)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 IgA 、IgM 、IgG 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1.48±0.35)g/L 、(1.34±0.35)g/L 、(9.76±1.21)g /L 和(1.74±0.05)×109/L 均显著高于手术前的(0.84±0.24)g/L 、(0.98±0.20)g/L 、(6.73±1.20)g/L 和(1.34±0.04)×109/L (P<0.05)及对照组的(0.90±0.23)g /L 、(0.90±0.14)g/L 、(7.01±1.62)g/L 和(1.36±0.03)×109/L (P <0.05);观察组手术后血浆 D-乳酸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 /M )比值分别为(13.04±1.65)mg/L 和0.22±0.10,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72±1.91)mg/L 和0.41±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或调整滴注速度后均得到明显缓解,不影响肠内营养的进行。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且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延迟肠内营养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细胞分析4个项目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在汉、维族人群的适用性验证

    目的:应用乌鲁木齐汉族和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体检健康人群检测结果,验证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 )和血红蛋白(Hb)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5-2012)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成年人体验结果,利用体检软件筛选出汉族和维族健康参考个体共9307名,其中汉族8506名,维族801名。分别统计汉族和维族健康参考个体 WBC 、RBC 、PLT 和 Hb 检测结果的中间95% CI ,计算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00%则通过验证。结果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体检健康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4个项目检测结果中间95%区间:WBC 汉族(3.6~9.6)×109/L ,维族(3.8~9.9)×109/L ;RBC 汉族男性(4.3~5.9)×1012/L 和女性(3.9~5.2)×1012/L ,维族男性(4.4~5.8)×1012/L 和女性(3.9~5.2)×1012/L ;PLT 汉族(130~351)×109/L ,维族(145~370)×109/L ;Hb 汉族男性(133~178)g/L 和女性(111~153)g/L ,维族男性(133~174)g/L和女性(110~152)g/L 。各项目检测结果在同一民族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参考区间的参考个体例数均在10.00%以内。结论 WBC 、RBC 、PLT 和 Hb 的参考区间行业标准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作者:刘慧敏;宋雪;邓朝晖;牛书敏;梁学立;巴铁斯;热依拉;张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及内皮素-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及内皮素-1(endothclin-1,E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5)及米诺环素组(n=15)。再灌注24 h 后,采用 Longa 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侧皮质 ET-1蛋白的分布情况,再灌注6、24 h 时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 ET-1蛋白的水平。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明显减少(P <0.05),E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米诺环素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增加(P<0.05),ET-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增加大鼠脑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抑制 ET-1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陶涛;甘林望;付洁;李作孝;李小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脏压力超负荷-卸负荷及其与心肌重塑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脏瓣膜疾病在成人心脏疾病中占很大比重,是造成心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慢性主动脉瓣狭窄是临床常见的导致左心室超负荷的疾病,通过主动脉瓣膜置换解除流出道梗阻是典型的卸负荷过程[1]。当此瓣膜狭窄时,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大,造成左心室压力负荷过度,机体的代偿机制是通过心肌肥大增强心室肌的收缩力,提高收缩期跨主动脉瓣压力阶差,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引起了心肌纤维中肌节呈并联性增生,其纤维变粗,心室壁肥厚。压力超负荷初就引起心肌肥厚、纤维化的适应性反应。但当狭窄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将逐渐向心功能衰竭转化。这时通过手术完全解除狭窄,减轻心室负荷,心肌纤维化也无法得到改善和逆转,心功能并不能有效恢复,造成临床症状不能缓解,甚或有加重趋势,并不能使患者受益[2]。

    作者:余杨(综述);陈林(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锌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锌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该院诊疗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为患儿组,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锌及 hs-CRP 水平。结果患儿组的总 T 细胞(CD3+)百分率、辅助/诱导 T 细胞(CD3+ CD4+)百分率、抑制/细胞毒 T 细胞(CD3+CD8+)百分率、红细胞锌测定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 测定水平、B 细胞(CD19+)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红细胞锌缺乏、机体不能有效抵御病毒感染,可导致继发细菌感染。

    作者:况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FOLFOX4方案治疗肝癌的进展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和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 ,SLC)两种。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国家,发病人数占全球50%以上,肝癌相关死亡率占45%,居全球第一[1]。针对 PLC ,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2]。而对于 PLC 患者,一旦发生肝转移已属晚期,手术切除难以实施,对于 PLC 患者经皮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及中医药治疗等手段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但是远期疗效依然得不到肯定[3]。近年来,多个中心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前的新辅助化学治疗和术后的系统化学治疗可以较大地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全球范围内目前都没有公认的标准化学治疗药物和方案。近年来,以奥沙利铂(OXA)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201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ASCO)会议上公布的多柔比星系统化学治疗(EACH)Ⅲ期研究结果首次证明,FOLFOX4化学治疗方案可以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病情局部控制和生存获益。 FOLFOX4方案有望在未来的肝癌治疗中,成为主流的一线化学治疗方案。为了进一步全面把握 FOLFOX4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现将近年来FOLFOX4化学治疗方案应用于肝癌治疗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肖潇(综述);陈东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是定植在胃黏膜上皮的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全球范围内 H .pylori 感染率高,在发展中国家尤甚,亚太地区 H .pylori 的感染率高达70%[1]。目前已经明确 H .pylori 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关系密切。 H .pylo-ri 能通过引起机体持续低度炎性反应及宿主肽蛋白的分子表达模拟机制等来参与胃肠外疾病(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神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2]。

    作者:胡奕;王骏逸(综述);吕农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