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建立疫苗临床试验严重不良事件伦理审查机制的探讨

蔡慧媛;庞玲

关键词:疫苗临床试验, 严重不良事件, 审查机制
摘要:疫苗因其产品特性和受试人群的特殊性,对其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受试者权益紧密相关.通过对疫苗临床试验SAE报告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试图探索适合疫苗临床试验SAE伦理审查的机制.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临终关怀事业现状调查

    目的 通过对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服务一般情况及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的调查,研究上海市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并从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角度,探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瓶颈,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抽取上海市4所已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这4所机构中临终关怀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年轻力量缺乏,专业素质偏低,团队构建不完善等问题,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也有待改善.结论 合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众死亡教育,加快构建高素质专业综合团队,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及本土化特点的临终关怀服务.

    作者:杜冰莹;荀臻臻;芦方颖;高晗;乔中东;王莲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近十一年我国医德建设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医德建议的研究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200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国7种卫生管理学、健康教育学及医学伦理学类期刊上发表的90篇有关医德建设的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医德建设论文样本数量呈现“数量少、淘汰率高、数量总体下降、局部波动”的趋势;论文研究对象以医院的医生为主,且文章多以综述的形式发表,而相关的现状调查很少.结论 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多做调查研究,扩大研究对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重新审视医德建设.

    作者:刘娟;余志;黄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生本教育”理念在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法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将某护理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96名中专护生分为试验组(48名)与对照组(48名).试验组采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教学效果满意度达93.75%,该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采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作者:董明慧;陈淑芹;范文超;王颖;王丽芹;许娜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疗纠纷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

    目的 探讨医疗纠纷对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影响,了解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安徽医科大学2011级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习阶段的2011级医学生与刚入学半年的2014级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有差异;医疗纠纷对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职业规划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等方面.实习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大多都有不愉快的经历,部分实习医生在当下医疗环境下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结论 医疗纠纷已经对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少这种负面影响,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陈桂林;董捷;李艳;张凯利;韩亚飞;路洋;吴德敏;葛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新医改医联体建设中的伦理问题探讨

    目前医联体建设中还面临诸多伦理困境,需着力解决政府责任缺位、责任利益平衡、分级诊疗和分工协作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通过对伦理问题产生的制度、社会历史和思想认识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公平为价值取向构建制度坐标,以伦理共同体为约束形成责任利益平衡机制,以伦理责任为框架达成社会共识的对策,从而解决医联体建设面临的伦理问题.

    作者:孙昌林;向小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教学督导工作在医学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在医学院校学风建设中,教学督导更加有助于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同时教学督导也是医学院校学风建设的现实需求.基于不断探索和积累,将学风建设作为督学的核心内容纳入督教、督学、督管三位一体的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学风建设与教学督导工作的关系,在督导实践中探寻到参与、助力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教学督导直接参与学风建设实践;通过指导任课教师教书育人来促进学风建设;开展学风研究.

    作者:孙福川;谷鸿喜;周艳娟;吴玉华;李文凯;李玉;韩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美国伦理委员会专业认证考试对我国伦理委员会学科建设的启示

    介绍了美国伦理委员会专业认证考试的发展历程、考试的对象、形式、内容,以及考试对认证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专业水平及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组织我国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专业认证模式,将是我国伦理委员会学科建设的目标.

    作者:黄志军;阳国平;王晓敏;袁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精神障碍非自愿治疗与权威协调

    在我国终通过的《精神卫生法》中,非自愿治疗出现在第三十条,删除了草案(一)中的“或者不住院不利于其治疗的”.但这样的删除是不适当的,删除的结果是《精神卫生法》过于偏向个人权威,从而轻视了家庭和医生权威,反而不利于病人的健康和利益.因此应该修改法律,重新加上“或者不住院不利于其治疗的”,但需在程序上要求主要家属一致同意,建立独立的精神卫生审查委员会.这样才能体现几种权威的适当平衡,保障精神病人非自愿治疗的公正和有效运行,真正实现我国精神卫生立法的宗旨.

    作者:王明旭;范瑞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患纠纷频发现象对医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以长沙市三所医学院校为例

    目的 调查当前医患纠纷频发现象对临床医学专亚学生的心理影响.方法 使用自编调查问卷表对长沙市三所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临床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非常重要”;大部分医学生怀着极高热情度选择临床专业,并对未来的医疗工作环境持积极态度;医患纠纷频发现象对医学生心理影响表现在学习热爱度、专业认同感和择业观;医学生认为改善医患关系主要在于加强沟通交流能力和提高自身技能.结论 加速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改善医患沟通技能,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减少医患纠纷频发对医学生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

    作者:刘琼瑶;王艳;周小花;向燕;袁响林;罗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荣军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的伦理思考

    通过对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常面临的诸如保密、知情同意、案主自决等伦理困境的分析,指出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伦理困境时以保护生命、患者利益优先和医学人道主义原则为指导,做出符合伦理和服务对象利益的选择.

    作者:刘俊;武克文;王志中;廉杰;张佩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对医务人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

    通过论述当前医院做好医务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作了分析研究,指出主要路径有以下几点:医院党委要高度重视对广大医务人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医务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切实加强对广发医务人员的敬业道德教育;要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诚信道德教育;要切实做好对医务人员的友善道德教育;要对医务人员加强卫生法制教育.

    作者:王德国;王立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患交流技巧的回顾性研究

    有效的医患交流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部分高品质的医疗保健中它更如同一种医学艺术处于核心地位.大多患者的不满和抱怨常常源于医患关系的破裂,但仍有许多医生高估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多年来,频发的伤医事件再次使得医患关系成为热点话题.就国内外关于医患交流的文献报道做了综述,并就如何使得医患交流更艺术进行回顾研究.

    作者:张佳钰;梁景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影响医德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研究

    目的 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德教育质量的提高.方法 选择北京、四川、山西三省市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就其对住院医师医德教育的态度、需求,医德教育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医院已经开展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医德教育,以讲座为主,但是现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绝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在住院医师规培中开展医德教育,以医患沟通技巧需求高,形式需求无明显倾向性.影响医德养成的重要因素有社会、医疗风气,从医的理想信念,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内容及形式和作为必修课学分可以提高住院医师的积极性.有必要将其考核纳入到住院医师公共必修课中.结论 应该关注医务人员的需求和医德养成的影响因素,构建系统化模式,改革教育方式.

    作者:郑志红;万文慧;赵春燕;许艳梅;潘丽恩;李爽;王明滨;李军;刘力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骨科教学中的哲学辩证思维的探讨

    通过对骨科教学中所涉及的哲学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探讨了骨科教学中的辩证思维,内容包括:骨科研究对象的辨证性质要求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骨科医生的哲学思维能够提供科学方法论用于诊疗疾病;指出在骨科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贯穿于行医的整个过程,骨科治疗必须强调哲学意义上的心理干预.并提出相关观点:骨科学是一种理论体系,其发展不仅依赖于实践经验,更依赖于理论思维.作为骨科教学工作者,必须教导学生重视知识结构中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卫东;薛新捷;傅腾;张雅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疗知情同意效果层次初探

    针对目前把知情同意作为避免或对抗纠纷、诉讼主要手段的现状,尝试性地提出了医疗知情同意效果分层的概念,旨在赋予知情同意更深层次的内涵.高质量的知情同意源于高质量的医疗告知,熟知医疗告知的原则和影响知情同意的因素,是追求高质量知情同意必备的前提.

    作者:王军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专业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中医专业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作用、接受程度、开设时间、教学形式、考试方式等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11名中医专业学生针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相关事项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中医专业学生认可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作用;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对开展双语教学有较大影响;现有的医学伦理学双语课程效果得到肯定.结论 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对于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注重教材的开发,寻找合适的双语教材.

    作者:宋高峰;李红文;毛新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粪菌移植的现状及其伦理学思考

    粪菌移植给许多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但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面临着交叉感染隐患、临床应用不规范、厌恶心理、患者信息泄漏等问题.从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了思考,提出了如下建议:消除交叉感染隐患、规范临床应用、消除大众对粪菌移植的厌恶心理、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以期促进该技术的规范发展.

    作者:严谨;党旖旎;叶峰;张国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埃博拉试验性治疗的伦理思考

    国外埃博拉试验性药物目前主要是TKM-Ebola、ZMapp、法匹拉韦等.中国的疫苗也已进入临床试验.而将疫苗提前用于感染患者,带来可能益处的同时伴随风险,引发了诸多医学伦理学争议,如能否绕过常规的临床试验阶段,直接将试验性药物用于埃博拉患者?如何分配有限的试验性药物,灾难面前,其他国家应当给疫区更多的援助吗?

    作者:方欣;江钟立;卢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成像证据减免被告人责任的无效性论述

    提炼了支持神经成像证据可以减免当事人责任的强、弱两种论证,指出这两种论证存在的漏洞,认为当下的神经成像证据,无论是高分辨率还是低分辨率的,都走错了方向,都试图用物理层面的决定论来否定意识层面的自由意志,不能支持减免被告人的责任.真正能够减免当事人责任的神经成像证据必须能够证明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并不“想要”发出犯罪行为.

    作者:张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

    目的从医学生和医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需求入手,提出适宜的改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提升医学生和医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方法对某医科大学318名医学生就医学人文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对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当地三甲医院的医生和管理人员共计10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均提出了需求.结论改革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模式,将通识教育纳入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建立医学人文终身教育体系,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职业精神,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杨佳;徐一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