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良;刘立莉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护生职业能力评价问卷对陕西省1314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职业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33.6±5.0)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本科护生职业能力的因素有性别(P <0.001)、年级(P =0.001)、参加课外活动(P=0.040)以及课外人文素养教育(P <0.001).结论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水平中等,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增加本科护生的课外活动以及课外人文素养教育来提升护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马梅;惠沼沼;张月;杨雅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临终患者尊严疗法的认知和对其理念、方案的态度及推广的意愿并获取相应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选取20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17.73%的调查对象对尊严疗法有正确的认知,94.98%的调查对象接受尊严疗法的理念,92.96%的调查对象对尊严疗法的方案持积极态度,74.38%的调查对象有积极的推广意愿,其中女生更愿意成为尊严疗法的推广者(P=O.041).访谈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认为尊严疗法部分内容阐述较为生硬,部分内容不符合中国临终患者心理特点,可能会对其推广造成阻碍.结论 大学生群体对尊严疗法缺乏认知,在了解尊严疗法的实施理念和方案后,对其理念和方案持认同态度,并有积极的推广意愿,可见尊严疗法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但其推广仍存在一定的阻碍,需要进一步本土化.
作者:闫翔宇;方一安;赵圣敏;谭健霞;赵曼羽;陈慧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医学与医学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医学与人文整合”应表述为“医学科学与人文医学的整合”,是对医学本真之回归,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从教学上来说,整合的主要路径包括观念的整合、课程的整合、师资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考核的整合.
作者:刘俊荣;李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叙事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实践形式,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从“叙事能力”来看,叙事医学具有很浓厚的东方气质.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学艺术传统中,疾病与医学叙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以儒医为代表的东方医师群体应当是叙事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以叙事所代表的医学气质和素养,有可能贯通东西方医学传统和医疗文化,成为构建西医技术和东方文化底蕴相结合的当代中国医学精神的形式起点.
作者:李振良;刘立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上期的生命尊严讨论中[1],我们围绕“人的尊严”的含义、适用范围、尊严与权利关系展开探讨,从多角度解释了尊严的丰富内涵、类型和表现.本期开始将从克隆人、终末期病人、代孕者等特定人群,试图渐进地揭开“生命尊严”的神秘面纱.
作者:张新庆;杨同卫;韩跃红;贺苗;詹心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方式在护理研究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 在一项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精准症状学研究的预试验中尝试采用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方式,具体为:统一培训研究人员、规范知情同意书的讲解、给受试者留充足时间自行阅读知情同意书、鼓励受试者向研究者提问、确认受试者完全理解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及研究人员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稽核表审查整个过程.统计分析受试者对知情同意书的理解情况、提问情况及对知情同意过程的反馈.结果 96.67%的患者能完全自行阅读知情同意书;有3名受试者在知情同意过程中向研究者提问;受试者对知情同意过程的反馈较为满意.结论 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过程,确保了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得到充分尊重,是保证受试者真正知情同意的重要措施.
作者:文信;冯先琼;胡紫宜;李进;Mei R Fu 刊期: 2017年第09期
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人类平均寿命仅仅是40岁;但到了2015年,平均寿命却超过了80岁.我们已经发现自己所面临的是“新”的男人和女人,身体、人际关系、需求与身份等都远远不同于过去.卫生保健组织、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正面临大量老年患者所带来的冲击压力,而这些存在共患疾病并依靠多种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常常被视为并行指南们的聚合体(即同时遵循着多个医嘱的老年患者群体),他们往往每日要摄取十种以上的药物,并且对其疗效毫无把握.由此,科学组织逐渐对当前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质疑.
作者:C.Cenci;刘扬;郑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医务社工对慢性疼痛患者的介入,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患者提供身、心、灵、社的全人服务.方法 通过对患者及潜在人群开展社区工作、小组工作、个案工作,探索出慢性疼痛患者的三级预防模式,介入其因疼痛所造成的社会心理问题,改善其生活质量.结果 医务社工的介入使慢性疼痛患者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得到明显缓解,通过预防模式和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有机结合,使服务面扩大,服务效率显著提高.结论 在三级预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一套介入慢性疼痛患者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式,对于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玲;侯晓莹;陆培彦;严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通过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关注、再现和归属来分析一医疗纠纷调解事例,阐述叙事医学技能对医疗纠纷解决所产生的显著影响.这三个要素表现在医疗纠纷调解中,就是要不预设立场地全盘接纳患者诉求,引导双方将诊疗过程和事件叙事化以及修复受损的医患关系.在目前的医疗纠纷解决中,正是由于这三个要素的缺失,所谓的纠纷“解决”也只能是息事宁人,受损的医患关系没有修复,调解的中立性也因此深受影响.
作者:晏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收集在哈尔滨市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病房的病例和访谈资料,运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整理并分析临终患者的疾病叙事,心理体验及社会文化意义.通过3例田野个案的描述,分析和思考临终患者的忧郁与无奈、请求与愿望的疾痛体验,强调对临终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文化叙事研究,进而为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作者:张云龙;瞿平;贺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临床长学制医学生培养不仅强调对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分析现行医学院人文教育的现状,倡导医学院开设系统的人文教育课程,提供多形式的人文教育方式,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努力把人文科学与高等医学教育相结合.使医学人文精神贯穿于医学实践活动中,对高层次医学生发展以及推动我国良好的医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惠达;王雨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丽塔·卡伦(Rita Charon)提出叙事医学概念已过去十几年,这期间叙事医学在他国有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我国对此问题的讨论还处在概念论述阶段,其潜在力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分析叙事医学现状,比较国内外叙事医学差异,进而探索我国叙事医学能力培养路径;认为可从充实叙事医学教学素材、挖掘传统文化叙事方法、建立叙事医学培训体系、整合叙事医学课程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叙事医学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基础医学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枯燥繁杂,难学难记.在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研究者们一直试图将多种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灵活应用,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受到课时数量等因素限制,很难获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微媒体的优势是开放性、互动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微媒体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有望创造出基础医学教学的新模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玉梅;孟静茹;李明凯;贾敏;罗晓星;马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社会信任机制研究现状以及信任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对国内外关于社会信任机制和信任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炼、总结文献信息.结果 国内社会信任机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国外信任机制研究路径不同,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电子商务、政府部门、医疗行为等领域,医患信任评价方法主要有信任量表测评和信任模型等.结论 社会信任机制及信任评价的研究有一定发展,但仍需完善;医患信任评价局限性突出;应加大完善医疗社会信任机制措施的研究力度.
作者:申思思;王松林;李佳月;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社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为完善家庭医生相关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安康市汉滨区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现场,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签约家庭医生且年满65岁以上的805名居民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的项目有家庭医生的服务态度(86.0%),预约、服务的快捷方便程度(80.3%)及倾听和解释疾病的程度(77.1%).结论 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在家庭医生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度,建立健全家庭医生人才的培养、引进、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作者:刘夏梓;薛秦香;贾利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通过“琼瑶事件”引发了关于面对重症患者的生死抉择问题的讨论,针对此问题,从儒家家庭主义在医学伦理学中的意蕴,医疗决策中的家庭协商原则,以家庭为导向的医疗决定对患者及家庭成员的意义,以及临终关怀的家庭之爱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儒家生命伦理学中的儒家家庭主义的决策进路.并指出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应积极创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之路.
作者:孙思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介绍了俄罗斯姑息治疗的现况和临终关怀体系.同时介绍了姑息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姑息治疗覆盖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姑息治疗的医务人员匮乏,执业技能亟待提高,姑息治疗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质量不高,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人才流失严重、社会认知程度不够,志愿者服务体系不发达,精神类和麻醉类药物获得率低.在上述基础上,简介了俄罗斯姑息治疗的发展战略,并论述了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出台姑息治疗的法律规范,完善姑息治疗服务体系、建设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姑息治疗体系,实现服务管理、科研一体化,将保障姑息治疗资金纳入国家预算.
作者:马华;岳长红;瞿平;李力威;张程;尹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叙事医学是一种致力于人性化的医学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同理心和倾听能力与严谨的科学素养同样重要.在口腔医学中融人叙事医学的理念,能够有效地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口腔临床概念背后的哲学理念相契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经历、对与治疗相关的决策进行有效沟通,并且尽可能地做到感同身受;而对于患者而言,患者能够在更好地取得客观疗效的同时,提高主观上整体的满意度.
作者:Jean-Noel Vergnes;Nareg Apelian;Christope Bedos;张佳喻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从测评职业行为、测评的多源性、测评同理心以及跨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国外测量与评价体系,同时分析论述了国内测评与评价体系发展的基本状况,并从评价视角的多元性和全面性、评价项目的具体性和客观性、评价指标的明确性和定量性、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和反馈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近年来国内外医师职业精神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作了回顾,指出设计构建良好的测量与评价体系是深化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必由之路.
作者:石晓兰;李文秀;秦岭;周诣;周萍;薛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2016年11月,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南京医科大学新校区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医学人文课程教育教学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观摩.多位教师的现场教学演示,受到大家的好评.会上有教师提出了举办全国医学人文素质教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的建议.教指委主任张金钟教授征求大家意见后,作出了2017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举办全国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的决定.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大赛如约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举办,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者:尹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