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民;柳旎;王小阳;高阳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氢饱和生理盐水(HRS)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 NS组)和 HRS处理组(S A P+ H RS组),各组再按时间点每个亚组分成6、12、24 h 3个亚组,每个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收集血清、肺组织及胰腺组织。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肺组织湿干质量比;测定肺组织中 TNF‐α、IL‐1βmRNA的表达;并对胰腺组织、肺组织损伤进行病理学评价。结果(1)SAP+ NS组和SAP+ HRS组血清中 TNF‐α、IL‐1β水平、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 TNF‐α、IL‐1βmRNA的表达,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在6、12、24 h各个时间点均高于Sham组(P<0.05)。(2)SAP+ HRS组与SAP+ NS组比较,SAP+ HRS组血清TNF‐α水平、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SAP+ NS组(均P<0.05)。血清IL‐1β水平、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中IL‐1βmRNA表达在6 h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2、24 h时SAP+ HRS组低于SAP+NS组(均 P<0.05)。结论 HRS可能是通过其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抑制了氧化应激损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来实现对APALI的保护。
作者:杨培;冷波;李波;曾新桃;罗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构建人微小RNA‐21(microRNA‐21,miRNA‐21)真核过表达载体pmR‐21,探讨其在 HepG2.2.15细胞中对c‐myc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PCR扩增miRNA‐21的前体基因片段(pre‐miRNA‐21),双酶切后连接到pmR‐mCherry载体上,通过双酶切和测序验证重组载体的准确性;将重组载体转染到 HepG2.2.15细胞中为实验组,另设空载体组(转染 pmR‐mCherry空质粒组),空白组(未转染组),阳性对照组(HepG2细胞),24 h后观察载体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miRNA‐21的表达情况;转染72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my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载体中;实验组及空载体组转染24 h后细胞内可见强荧光,转染效率大于50%;实验组细胞 miRNA‐21表达较空载体组、空白组水平升高;转染72 h后实验组细胞c‐myc mRNA表达较空载体组、空白组升高;实验组细胞增殖快于空载体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miRNA‐21真核过表达载体 pmR‐21,该重组载体可稳定表达 miRNA‐21;miRNA‐21可上调 c‐myc基因的表达,c‐myc基因是miRNA‐21发挥促癌作用的靶点之一。
作者:林永敏;任广立;张卫云;蔡启茵;谢聪;马恒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我国医疗机构按照其规模、水平等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但是医疗机构等级的划分并没有促使医疗行为进行等级划分。目前大医院诊疗的疾病70%~80%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甚至是为诊断明确的慢性病配药,而基层医疗机构未能体现其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的基本职能,从而造成了大医院“门庭若市、一号难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这些大医院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常见的小病中,无力去钻研疑难杂症的诊疗和学术方面的研究,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效率的低下。所以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张佳伟;代安琼;杨竹;刘晓枫;李佳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炎症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模型组及阿奇霉素组采用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1个月建立COPD大鼠模型。阿奇霉素组烟熏前30 min给予50 mg/kg阿奇霉素灌胃,健康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个月后,处死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水平;RT‐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p65(pp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 TLR4、pp65、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表达水平。并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和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奇霉素组能改善肺组织形态,降低中性粒细胞数(P<0.01),减少肺组织匀浆中 TNF‐α、IL‐1β、IL‐6、MMP‐2及MMP‐9的分泌(P<0.01),并抑制TLR4表达及pp65(P<0.01)。结论阿奇霉素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干预COPD大鼠炎症。
作者:郭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分析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15例,其中男104例,女111例;总自我感受负担得分(25.59±10.58)分,处于轻中度水平;其中轻度负担者78例(36.3%),中度负担89例(41.4%),重度负担48例(22.3%)。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 t=-3.039,P<0.01)、费用支付类型( t=2.769,P<0.01)、并发症个数(t=-2.493,P<0.05)是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程度呈负相关(r=-0.292,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自我感受负担,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余瑞;李惠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368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子宫肌瘤大小、数量及位置对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母儿结局的影响情况。结果合并子宫肌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多发、肌壁间及位于宫颈的子宫肌瘤的产妇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高于子宫肌瘤直径小于5 cm、单发、浆膜下型或黏膜下型及位于宫体的子宫肌瘤( P<0.05)。子宫肌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多发或肌壁间型子宫肌瘤剖宫产率显著增高(P<0.05)。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子宫肌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多发、肌壁间型子宫肌瘤患者中明显增高( 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较大、多发及肌壁间型子宫肌瘤对母儿预后的不良影响更加显著。
作者:邱雪茹;夏怡;陶定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步行运动训练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142例HFPEF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但无运动处方;运动组72例,按设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康复训练。经过24周的随访,比较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运动组与运动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6 min步行试验距离、静息心率显著增加、NT‐proBNP显著降低(P<0.01)。结论按运动处方进行步行训练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的运动耐力。
作者:戴玫;付珞;赵新;王超;蒋晖;王引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瘢痕子宫合并前壁胎盘完全性胎盘前置妊娠中期行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6例瘢痕子宫合并前壁胎盘完全性胎盘前置妊娠中期引产的孕妇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孕妇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常规药物引产,观察组孕妇行常规药物联合UAE引产。评价2组孕妇的引产效果,并观察 UAE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及阴道大出血、胎盘粘连、剖宫取胎术、子宫切除术、急诊UAE的发生率依次为82.14%、17.86%、10.71%、17.86%、0、0,对照组依次为50.00%、50.00%、28.57%、28.57%、10.71%、10.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孕妇的平均产前出血量、产时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UAE术后,孕妇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合并前壁胎盘完全性胎盘前置妊娠中期的引产,在常规药物引产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UAE可有效预防阴道大出血,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取胎及子宫切除率。
作者:杨红英;蔡群;唐超;肖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抑制肝癌(HCC)细胞增殖是否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表达有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CC组织PML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随机选择15例高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分化HCC组织和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PML蛋白。Western blot 分析发现24例HCC组织、HuH7、HepG2、Hep3B、SMMC‐7721和 L02细胞均表达 PML 蛋白。免疫荧光提示 HuH7、HepG2、Hep3B、SMMC‐7721细胞核均有PML蛋白颗粒,其中 HuH7和 Hep3B细胞表达PML蛋白较 HepG2、SMMC‐7721细胞多。24例 HCC组织, Hep3B、HepG2、SMCC‐7721和HuH7细胞都表达PML基因。亚砷酸钠不仅可下调HuH7和原代 HCC细胞表达PML蛋白,而且亚砷酸钠抑制HuH7,HepG2,Hep3B和SMMC‐7721细胞生长,随着暴露时间延长亚砷酸钠对HCC细胞抑制作用增强。结论HCC 组织和细胞系普遍表达PML 基因和蛋白,PML 蛋白可能是砷剂直接靶向作用的分子基础。
作者:王伟;杨俊涛;刘宏鸣;袁涛;刘孟刚;金世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近年,全球的合成毒品滥用人群增长数量惊人,中国情况亦然,尤以近五年更为明显。吸毒人群由单一的社会闲散人员、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恋者向白领阶层、演艺明星、高文化程度人群发展,并日趋低龄化。据公安部禁毒局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滥用合成毒品的吸毒者已达117万人[1]。由于合成毒品有产生性冲动的特性,滥用者有出现高危性行为可能[2]。这更增加了艾滋病(AIDS)传播作为主要性传播途径的危险性。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1~9月我国新增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感染者近9成通过性传播。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64%的 HIV感染者使用过非法药物[3]。为此,本文对合成毒品滥用及高危性行为现象与 A ID S传播的相关影响作一综述性讨论。
作者:向静(综述);石芸(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腺苷三磷酸(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与经典2型糖尿病肾病(T2DN)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合用,对早期T 2D N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T 2D N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14例和试验组1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每天3次,每次0.25g,连续26周。试验组给予相同剂量二甲双胍合并尼可地尔每天3次,每次5mg,连续26周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尿清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尿清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尼可地尔可延缓T2DN病情进展。
作者:王先惠;黎艳;熊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临床教学模式在我国已沿用数十年,它将临床专业课分为内、外、妇、儿等学科,该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认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系统培养学生整体临床思维能力,更利于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医学人才,且已成为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1‐2]。本文探讨了本院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在气胸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波;李民;吕雪;康军;何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作为一种慢性、多系统性、侵袭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难治愈,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减少患者预期寿命。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RA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ose‐modifying anti‐rhumatic drugs ,DMARDs)、生物制剂等,但这些药物的应用均存在各种问题,如不能迅速控制患者病情进展、药物近远期毒副作用大或疗效不确切、价格昂贵等[1‐2]。近的一些研究发现,R A相关信号通路在RA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Wnt信号通路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该通道的研究已成为近的一个热点[3‐5]。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在RA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相关研究,并简要分析该信号通路抑制因子相关药物的应用前景。
作者:陶蓓(综述);何成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明重庆市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加强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水平的深层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通过对6633名高校教职工的健康体检报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高校、年龄、性别分别统计出疾病阳性体征检出率较高的疾病。结果重庆市部分高校教职工疾病阳性检出率前十名疾病依次为血脂异常(25.30%)、脂肪肝(24.95%)、超体质量(24.83%)、颈椎退行性变(22.57%)、乳腺腺体增生(13.74%)、宫颈腺囊肿(12.65%)、血压偏高(10.88%)、尿常规异常(10.78%)、高尿酸血症(10.28%)、肝功能异常(10.12%),疾病检出率均高于10.00%;同种高发疾病脂肪肝、超体质量、血脂异常、颈椎退行性变等男性疾病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庆市高校教职工的健康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亚健康状态明显,男性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较女性更差。定期的健康体检是预防、发现及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作者:杨辉;常青;何庆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腹腔镜手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其技术可行性与重复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它的安全性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感染及粘连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但腹腔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高凝状态及全身细胞因子反应等改变,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腹腔镜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的报道也较前增多,而VTE可能引起肺栓塞导致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本文主要探讨腹腔镜手术与VTE发病率及相关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璜(综述);吕富荣;陈虹(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IC U革兰阴性(G-)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诊断为G-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 -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IC U发生血流感染172例次,其中G-菌引起者93例次。G-菌血流感染致病菌有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除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于社区感染外,其他细菌均主要来自于医院感染。为区别于其他病原菌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 G-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血清降钙素原(PCT)≥10.0 ng/mL(OR=60.52,P=0.001)、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治疗(OR=16.09,P=0.03)、患病前住院天数小于2周(OR=13.79,P=0.03)、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OR=12.94,P=0.01)。结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 U科G -菌血流感染以多重耐药菌为主,血清PC T≥10.0 ng/m L、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治疗、患病前住院天数小于2周、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是影响其发生、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韩静静;邓艳萍;高鑫;吕丽琼;徐亚青;成于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优化体外分离、培养和筛选胎鼠肝脏干细胞(LSC)的方法,并鉴定其双向分化的潜能。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细胞差异性贴壁法分离小鼠胎肝干细胞(FLSC),以细胞平板克隆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FLSC的增殖,通过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和 HGF等诱导干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后的FLSC 24 h内贴壁,卵圆形,排列紧密,1~2周内活化, CD133、CD49f、EPCAM的阳性率分别为(97.95±1.21)%、(92.71±3.49)%、和(50.73±3.45)%,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9(CK19);诱导分化后糖原染色(PAS)法染色可见红色糖原颗粒,表达清蛋白(ALB)、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结论联合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性贴壁法成功分离FLSC ,分离后的FLSC干性强,增殖能力强,具有向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的能力。
作者:于黎明;陈姝;何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国产纳米活性炭混悬液在肺癌病灶切除术中淋巴示踪作用。方法将65例肺癌患者分成两组,术中注射纳米活性炭混悬液的32例作为试验组,另3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开胸后在肿瘤周围注射国产纳米活性炭混悬液,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转移度、淋巴结的黑染及转移情况。同时观察试验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32.91±4.15)枚明显高于对照组(29.42±4.78)枚( P<0.05)。试验组淋巴结黑染度81.2%。黑染淋巴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8.4%)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11.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1.4%),同时并未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结论肺癌病灶周围注射纳米活性炭对肺癌病灶切除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尤其是微转移淋巴结的清除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愚;段林灿;张勇;钱可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PBL教学方法在各医学院校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在快速地进行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部分教师在经过PBL教学方法的系统培训和继续教育后,结合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将PBL教学方法使用于儿童呼吸内科的教学中,将传统讲授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式教学,逐步转变为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的 PBL 教学[1‐3],通过对病史总结和归纳、特定病例分析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核成绩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PBL教学方法较传统LBL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明显提高。
作者:田代印;何云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