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经 TLR-4/NF-κB信号通路干预COPD大鼠炎症的机制研究

郭彩霞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阿奇霉素, 炎症, TLR-4/NF-κB信号通路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炎症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模型组及阿奇霉素组采用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1个月建立COPD大鼠模型。阿奇霉素组烟熏前30 min给予50 mg/kg阿奇霉素灌胃,健康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个月后,处死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水平;RT‐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p65(pp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 TLR4、pp65、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表达水平。并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和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奇霉素组能改善肺组织形态,降低中性粒细胞数(P<0.01),减少肺组织匀浆中 TNF‐α、IL‐1β、IL‐6、MMP‐2及MMP‐9的分泌(P<0.01),并抑制TLR4表达及pp65(P<0.01)。结论阿奇霉素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干预COPD大鼠炎症。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关节炎与W 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作为一种慢性、多系统性、侵袭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难治愈,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减少患者预期寿命。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RA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ose‐modifying anti‐rhumatic drugs ,DMARDs)、生物制剂等,但这些药物的应用均存在各种问题,如不能迅速控制患者病情进展、药物近远期毒副作用大或疗效不确切、价格昂贵等[1‐2]。近的一些研究发现,R A相关信号通路在RA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Wnt信号通路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该通道的研究已成为近的一个热点[3‐5]。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在RA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相关研究,并简要分析该信号通路抑制因子相关药物的应用前景。

    作者:陶蓓(综述);何成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尿道二次电切治疗 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电切(Re‐TUR)治疗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意义及安全性。方法该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接诊的41例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首次膀胱肿瘤电切术后4~6周进行Re‐TUR治疗。其中男33例,女8例。首次手术肿瘤单发者24例,多发者17例。肿瘤大直径大于或等于3 cm者13例,小于3 cm者28例。首次治疗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报告均为T 1期尿路上皮癌。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检7例有肿瘤残留或肿瘤复发(17.07%),其中的3例为肿瘤基底肿瘤残留,4例为新发肿瘤;1例患者Re‐T U R病理分级从G2升至G3。随访3~27个月(平均13.2个月),复发9例,其中Re‐T U R阳性者3例(42.86%,3/7),Re‐T U R阴性者6例(17.65%,6/34)。结论经尿道Re‐TUR治疗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行,其意义主要在于遴选出高危患者进一步积极治疗,对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元;鲜鹏;刘南;罗宏;李俊;戴君勇;宋彦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亚砷酸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与PML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抑制肝癌(HCC)细胞增殖是否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表达有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CC组织PML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随机选择15例高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分化HCC组织和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PML蛋白。Western blot 分析发现24例HCC组织、HuH7、HepG2、Hep3B、SMMC‐7721和 L02细胞均表达 PML 蛋白。免疫荧光提示 HuH7、HepG2、Hep3B、SMMC‐7721细胞核均有PML蛋白颗粒,其中 HuH7和 Hep3B细胞表达PML蛋白较 HepG2、SMMC‐7721细胞多。24例 HCC组织, Hep3B、HepG2、SMCC‐7721和HuH7细胞都表达PML基因。亚砷酸钠不仅可下调HuH7和原代 HCC细胞表达PML蛋白,而且亚砷酸钠抑制HuH7,HepG2,Hep3B和SMMC‐7721细胞生长,随着暴露时间延长亚砷酸钠对HCC细胞抑制作用增强。结论HCC 组织和细胞系普遍表达PML 基因和蛋白,PML 蛋白可能是砷剂直接靶向作用的分子基础。

    作者:王伟;杨俊涛;刘宏鸣;袁涛;刘孟刚;金世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病与血浆Klotho、FGF23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浆Klotho蛋白、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与老年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0岁高血压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按血压水平不同分为高血压1级组(60例),高血压2级组(60例),高血压3级组(60例),另选年龄、男女比例大致一致、无高血压病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血浆Klotho、FGF23蛋白水平,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1、2、3级组血浆Klotho低于对照组,FGF23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BMI高于对照组(P<0.05)。随血压水平升高,血浆Klotho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而FGF23蛋白水平逐渐升高。Klotho与FGF23之间有负相关性(r=-0.282,P=0.001),Klotho、FGF23与BMI无明显相关性(r=-0.063,-0.098,P>0.05)。结论血浆Klotho蛋白、FGF23蛋白水平与血压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裴文楠;李宝善;蒋宜;唐渝平;李婷;周敏;柴李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围术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监测围术期脑部扰动系数、血清中S‐100β蛋白、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比较体外循环(CPB)对复杂型和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脑损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CHD患儿,分为复杂组(n=20,法洛四联症13例,大动脉转位7例)和简单组(n=20,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12例),分别在手术前(T1)、CPB开始后10min(T2)、阻断主动脉时(T3)、开放主动脉时(T4)、CPB结束时(T5)、CPB结束后5h(T6)、CPB结束后24h(T7)7个时间点应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部扰动系数,同时采集动脉血并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S‐100β和NSE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术前脑扰动系数、S‐100β、NSE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开始至结束两组患儿S‐100β、NSE水平及脑部扰动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CPB结束后均逐渐下降(P<0.05),且在相同时间点复杂组明显高于简单组(P<0.05);两组患儿脑部扰动系数分别与其血清S‐100β、NSE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PB对复杂型CHD患儿的脑损伤较简单型CHD重,围术期可运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复杂型CHD患儿进行实时监测,以降低患儿脑损伤。

    作者:丁佳慧;安永;彭明清;王中林;田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 )的应用,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84例未使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的PD患者(对照组)和74例使用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的PD患者(观察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同时分别获得观察组及对照组核团毁损术前、术后不同服药状态下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进而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功能核团毁损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及1年的随访中UPDRS 运动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同时患者术后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术前减少(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70例(83.3%),有效14例(16.7%),总有效率100%;观察组显效62例(83.7%),有效12例(16.3%),总有效率100%。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核团毁损手术前后的UPDRS 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PD疗效满意,微电极记录是否可显著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作者:娄金峰;常克亮;耿晓腾;牛光明;陶胜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院前医疗急救调度行业信息标准解读

    1两个标准制订的主要背景院前医疗急救作为入院治疗的前站,是及时抢救突发患者的关键,主要工作包括寻找现场、现场抢救、途中救治、转运病患等,及时到达突发现场,缓解和控制患者病情,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减轻伤残率,为院内救治做好前期准备,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具有重大意义[1‐2]。

    作者:张福林;赵晖;张桦;黎盈和;练晓;周哲;孙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其技术可行性与重复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它的安全性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感染及粘连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但腹腔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高凝状态及全身细胞因子反应等改变,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腹腔镜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的报道也较前增多,而VTE可能引起肺栓塞导致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本文主要探讨腹腔镜手术与VTE发病率及相关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璜(综述);吕富荣;陈虹(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 iR30a体外干预乳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中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和侵袭力的变化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患者腋窝肿大淋巴结中微转移灶及微小RNA30a(miR30a)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miRNAs抗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从乳腺癌患者腋窝肿大淋巴结中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样乳腺癌细胞。合成miR30a寡核苷酸片段,应用腺病毒将该片段转染人原代乳腺癌细胞,同时设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为试验对照,每组细胞均设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以荧光显微镜评估转染效率。以 T ransw ell小室体外侵袭试验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变化。以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LDH1、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试验显示空白对照组中原代乳腺癌细胞较 MDA‐MB‐231细胞株侵袭力强,其侵袭指数分别为(75.3±3.2)%,(58.4±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染miR30a后这两种细胞体外侵袭力均明显减弱,其侵袭指数分别为(21.4±1.9)%,(28.2±2.3)%,与各自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部分腋窝增生肿大的淋巴结中ALDH表达增高,可能存在肿瘤微转移,术中应完全清扫为宜。miR30a抑制了肿瘤干性基因表达和侵袭能力。

    作者:周健;余天雾;吕永双;蒋小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与膝关节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根据X线片、CT及三维重建进行Schatzker分型,分为6组,对各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Kruskal‐Wallis检验,6组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1、2组分别与4、5、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密切相关,Ⅳ、Ⅴ、Ⅵ型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差。

    作者:李煜;刘玉民;张宁;尚红涛;武密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合成毒品滥用与艾滋病传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近年,全球的合成毒品滥用人群增长数量惊人,中国情况亦然,尤以近五年更为明显。吸毒人群由单一的社会闲散人员、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恋者向白领阶层、演艺明星、高文化程度人群发展,并日趋低龄化。据公安部禁毒局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滥用合成毒品的吸毒者已达117万人[1]。由于合成毒品有产生性冲动的特性,滥用者有出现高危性行为可能[2]。这更增加了艾滋病(AIDS)传播作为主要性传播途径的危险性。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1~9月我国新增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感染者近9成通过性传播。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64%的 HIV感染者使用过非法药物[3]。为此,本文对合成毒品滥用及高危性行为现象与 A ID S传播的相关影响作一综述性讨论。

    作者:向静(综述);石芸(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应用IONM探测喉返神经信号减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探测喉返神经(RLN)肌电信号减弱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11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患者,术中应用IONM识别RLN,记录V1、R1、R2、V2信号,分析R2/R1信号比值,分析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造成RLN肌电信号减弱的其他影响因素。结果该组共探测RLN482支,其中左RLN248支,右RLN234支,RLN肌电信号减弱大于50%的有8支(1.66%),肌电信号减弱在1%~50%的RLN141支(29.25%)。肌电信号减弱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还与气管插管深度、肌松剂使用剂量和淋巴结清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IONM探测RLN,导致肌电信号减弱的因素,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还与气管插管深度、肌松剂使用剂量和淋巴结清扫有关。

    作者:晏龙强;何向辉;张艳丽;王义增;章帅;张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重庆市医疗分工协作机制的调研分析--以渝中区为例

    我国医疗机构按照其规模、水平等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但是医疗机构等级的划分并没有促使医疗行为进行等级划分。目前大医院诊疗的疾病70%~80%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甚至是为诊断明确的慢性病配药,而基层医疗机构未能体现其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的基本职能,从而造成了大医院“门庭若市、一号难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这些大医院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常见的小病中,无力去钻研疑难杂症的诊疗和学术方面的研究,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效率的低下。所以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张佳伟;代安琼;杨竹;刘晓枫;李佳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慢性胸壁放射性溃疡1例及文献复习

    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中慢性放射性溃疡并不少见,具有继发性、进行性、不可逆的特点,治疗较困难。本院近期以高压氧治疗为主治愈1例高龄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郁林;陈懿;刘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I L-27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被普遍用在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有发生在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血癌、浆细胞骨髓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1]。大多数的allo‐HSCT治疗,较大程度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周期,但是在allo‐HSCT 治疗后,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的概率仍然很高。接受allo‐HSCT后,患者发生GV HD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与提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之间存在免疫遗传学上不容忽视的差别,患者的抗原可以致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 T细胞),T细胞开始大量增殖分化,攻击患者的受体细胞,使患者,也就是宿主产生一种全身性疾病[2]。该病是骨髓移植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既便从匹配相容性较高的亲属进行移植,慢性GVHD的发病率也可将近50%,严重影响了移植后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在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输血也可造成相关的GV HD。

    作者:李玲;杨红(综述);张铀(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与二甲双胍合用对早期T2DN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腺苷三磷酸(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与经典2型糖尿病肾病(T2DN)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合用,对早期T 2D N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T 2D N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14例和试验组1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每天3次,每次0.25g,连续26周。试验组给予相同剂量二甲双胍合并尼可地尔每天3次,每次5mg,连续26周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尿清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尿清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尼可地尔可延缓T2DN病情进展。

    作者:王先惠;黎艳;熊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microRNA-21真核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 HepG2.2.15细胞中上调c-myc基因的表达

    目的:构建人微小RNA‐21(microRNA‐21,miRNA‐21)真核过表达载体pmR‐21,探讨其在 HepG2.2.15细胞中对c‐myc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PCR扩增miRNA‐21的前体基因片段(pre‐miRNA‐21),双酶切后连接到pmR‐mCherry载体上,通过双酶切和测序验证重组载体的准确性;将重组载体转染到 HepG2.2.15细胞中为实验组,另设空载体组(转染 pmR‐mCherry空质粒组),空白组(未转染组),阳性对照组(HepG2细胞),24 h后观察载体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miRNA‐21的表达情况;转染72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my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载体中;实验组及空载体组转染24 h后细胞内可见强荧光,转染效率大于50%;实验组细胞 miRNA‐21表达较空载体组、空白组水平升高;转染72 h后实验组细胞c‐myc mRNA表达较空载体组、空白组升高;实验组细胞增殖快于空载体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miRNA‐21真核过表达载体 pmR‐21,该重组载体可稳定表达 miRNA‐21;miRNA‐21可上调 c‐myc基因的表达,c‐myc基因是miRNA‐21发挥促癌作用的靶点之一。

    作者:林永敏;任广立;张卫云;蔡启茵;谢聪;马恒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细胞的放射抗拒特性与免疫调节

    在癌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大约有70%的患者需要放射治疗,然而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拒特性是肿瘤放射治疗失败的根源。影响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3个方面:(1)肿瘤细胞的外环境和肿瘤组织基质因素;(2)在细胞层次上的因素;(3)肿瘤细胞内分子或基因改变因素。目前,放射肿瘤学已经面临了一个新概念的出现,即免疫系统能够调节放射治疗中的抗肿瘤效应。以下就机体免疫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及肿瘤细胞产生辐射抗拒特性的机制,和目前白细胞介素‐12(IL‐12)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尹姣姣(综述);潘耀柱;白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因芯片筛选稳定转染FATE/BJ-HCC-2基因的肝癌细胞中肿瘤转移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筛选稳定转染FA T E/BJ‐HCC‐2基因的肝癌细胞中肿瘤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稳定转染FATE/BJ‐HCC‐2的肝癌细胞(5B4)及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细胞(Mock)总 RNA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Mock细胞比较,5B4细胞共筛选出1694个差异表达基因,有11个基因表达差异明显,其中MMP‐1、PTGS2、FN、CA9、IL‐8、ILK、Areg 7个基因在转染FATE/BJ‐HCC‐2基因后表达量明显上升,差异倍数分别为81.80、49.86、11.30、16.26,3.48、2.79、2.20。E‐cadherin、RhoBTB3、ALPP、HLA‐DRB 4个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倍数分别为-5.42、-2.23、-5.93、-8.03。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FA T E/BJ‐HCC‐2参与的肝癌转移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细致的筛选,其终目的是为研究肝癌转移机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葛丽丽;杨小昂;朴军颜;尹艳慧;张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疆维、汉族宫颈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比新疆维、汉族 HPV16阳性的宫颈癌(CC)患者外周血中1型辅助性 T 细胞(Th1)、Th2和 Th17细胞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IL‐13、IL17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并探讨维、汉族CC患者细胞因子与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6例(汉族22例,维吾尔族44例)经该院病理科明确诊断为CC患者治疗前的血标本,使用Luminex检测技术检测IFN‐γ、IL‐2、IL‐4、IL‐6、IL‐10、IL‐13、IL‐17的水平,对比维、汉患者细胞因子的差异;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进行分组,在不同亚组中,比较维、汉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性。结果维族CC组IFN‐γ、IL‐2、IL‐4、IL‐6、IL‐10、IL‐13、IL‐17高于汉族CC组(P<0.05);而维族Ⅰ~Ⅱ期CC组Th细胞分泌的IL‐2、IL‐4、IL‐10高于汉族Ⅰ~Ⅱ期CC组(P<0.05);维族Ⅲ~Ⅳ期CC组 Th细胞分泌的IFN‐γ、IL‐2、IL‐4、IL‐6、IL‐10、IL‐13、IL‐17高于汉族Ⅲ~Ⅳ期CC组(P<0.05);维族中高分化CC组Th细胞分泌的IFN‐γ、IL‐2、IL‐4、IL‐6、IL‐10、IL‐13、IL‐17高于汉族中高分化CC组(P<0.05)。结论在HPV16阳性的CC患者中,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在维、汉组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而这种差异性在Ⅲ~Ⅳ期宫颈癌和中高分化宫颈癌中更加明显。

    作者:李亚伟;胡云辉;王若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