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雪芹;罗健
目的 探究重庆市6~18岁儿童高血压流行病学情况及其与儿童超质量、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6所普通中小学7 781名6~18岁在校儿童,行身高、体质量测量,计算BMI,并进行4个时点血压测量.结果 儿童高血压总体患病率为6.0%,男性患病率6.7%,女性患病率5.3%,且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超质量、肥胖儿童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血压水平,肥胖儿童血压水平亦高于超质量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儿童中肥胖检出率为25.8%、超质量检出率为20.2%;血压正常儿童中肥胖、超质量的检出率仅为7.3%、13.8%.结论 重庆市6~l8岁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较十年前明显升高,其中超质量、肥胖是儿童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肖笑;熊丰;朱岷;罗雁红;王付丽;曾燕;张亚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交感型颈椎病临床又可将其称为Barre-Lieou综合征,其发生原因主要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压迫或刺激颈部交感神经,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心动过速等.本文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于本院收治的退行性颈椎不稳所致交感型颈椎病患者60例给予临床研究,探讨退行性颈椎不稳所致交感型颈椎病护理干预内容及其效果,目的在于提高疗效及保障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下.
作者:伍友琼;李敏清;唐慧丽;李秀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S100β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术的老年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81例患者术前静脉输注75 mg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为观察组,81例患者术前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情况、认知功能状况、S100β.结果 术后,对照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乳酸差(VADL)、S100β平稳波动;T0~T1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降低,而后逐渐升高,T3时恢复至术前;T0~T1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增加,而后逐渐降低,T3时恢复至术前.观察组VADL平稳波动;T0~T1时SjvO2、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增加,而后逐渐降低,T3时恢复至术前;T0~T1时Da-jvO2、CEO2、MMSE评分、MoCA评分、S100β显著降低,而后逐渐升高,T3时恢复至术前;观察组SjvO2、MMSE评分、MoCA评分T1、T2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Da-jvO2、CEO2、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S100β T1、T2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术后认知功能状况,降低S100β,与脑氧代谢有关.
作者:董晓柳;杨占魁;刘铁军;张树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利用内镜用结扎器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探讨适应于基层医院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经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用结扎器治疗,术后1周开始胃镜随访复查,观察肿瘤病变脱落情况,术后溃疡大小及愈合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5例患者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1周后均完全脱落,1个月后复查胃镜溃疡愈合9例,术后溃疡愈合率60%;3个月复查胃镜溃疡全部愈合,无1例复发.结论 内镜用结扎器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方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奎;舒小芮;黄汉忠;蒋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后中心静脉再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功能障碍(HV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2年4~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出现HVAD,经临床症状、体征和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CTA)或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测证实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或血栓形成,在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后进行狭窄中心静脉再置管.结果 完成介入治疗后中心静脉再置管者9例.其中7例患者行带涤纶套导管再置入术,经颈内静脉入路3例,经颈外静脉4例.2例经股静脉行无涤纶套导管置入术.置管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透析的体外血流速大于300 mL/min,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在半年随访期内,1例患者死亡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8例的导管功能良好.结论 介入治疗后中心静脉再置管治疗血管通路衰竭的HVAD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津;刘新宇;蒋先洪;崔天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程度与客体工作记忆损伤相关性.方法 选取52例首发高血压患者(试验组)和48例健康对照组(HC组)作为研究对象.用20幅图片测量客体短期记忆,用客体工作记忆测试作为客体工作记忆评定工具,并研究血压与客体记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排除焦虑及抑郁情绪情况下,试验组在视觉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77.69±11.21)%、(1 494.92±238.36)ms]均差于HC组[(83.37±7.75)%、(1 397.49±240.5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短期客体记忆得分[(10.73±2.86)分]差于HC组[(12.05±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收缩压水平与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正确率及呈短期工作记忆得分负相关(r=-0.590、-0.574,P<0.01).结论 首发高血压患者已经存在客体记忆方面的损伤,客体记忆损伤程度与收缩压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葛君;王邦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止血纱布在预防宫颈LEEP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1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LEEP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采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观察两组术后凝血功能、开始出现阴道流血时间及阴道流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开始出现阴道流血时间延迟及阴道流血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溶性止血纱布可用于宫颈LEEP术后出血预防.
作者:赵秀娟;姜红薇;程风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务川自治县)肺结核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务川自治县报告的肺结核病例数据经整理后,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务川自治县共报告肺结核病例6 82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3.95/10万;肺结核发病时间分布不明显;以大坪镇发病率较高(发病率为188.21/10万),其次是城区都濡镇(发病率为182.86/10万);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以60~<70岁年龄段发病比例为高,占病例总数的17.31%;农民占病例总数的80.15%,其次是学生,占8.91%.结论 务川自治县肺结核病发病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落实肺结核病DOTS策略,遏制肺结核病流行.
作者:杨兴万;陈庭波;张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传统的甲状腺癌分类方法中,滤泡来源的恶性肿瘤被分为甲状腺高分化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和高度恶性的未分化癌(间变性癌).有研究认为还存在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点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类肿瘤,即低分化的甲状腺岛状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insular) thyroid carcinoma,PDITC][1-2],亦被称为低分化滤泡癌、滤泡癌实体型等[3].PDITC系独立类型,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PDITC且合并全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介绍其特点.
作者:王宇鹏;张世伟;石畅;孙红;宋旭东;徐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对比pEGFP-N1-apoJ质粒在不同DNA浓度条件下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率,并测定载脂蛋白-J的表达情况.方法 0.8、1.2、1.6、2.0 μg pEGFP-N1-apoJ质粒分别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24、48、72 h时转染率,筛选出能获得高转染率的质粒的量.设置pEGFP-N1-apoJ质粒组、空pEGFP-N1质粒组、空白对照组,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载脂蛋白-J在24、48、72h3个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 4个不同质粒浓度组转染率分别为:(16.7±1.0)%、(19.7±1.4)%、(30.1±3.6)%、(21.7士5.5)%,比较4个组间转染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6 μg pEGFP-N1-apoJ质粒组转率高.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后,3个目的蛋白灰度值与内参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灰度值相比较,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为:pEGFP-N1-apoJ质粒组1.91±0.12,空pEGFP-N1质粒组0.56士0.11,空白对照组0.5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粒pEGFP-N1-apoJ可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携带载脂蛋白-J基因的靶细胞可表达载脂蛋白-J.
作者:刘学良;彭建华;周冲;徐斌;秦兴虎;刘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的严重损伤,在临床预防及治疗上均无理想治疗手段[1].DR重要的特征是微血管周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新生.微血管周细胞凋亡及损伤可导致血视网膜屏障和黄斑水肿,致使微血管周细胞和微血管近腔壁收缩细胞的丢失,是微动脉瘤和新生血管丛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2].而氧化应激、高级糖基化产物的形成、蛋白激酶C的上调、多元醇途径的增加可引起炎性反应,致使视网膜血管阻塞和局部缺血,导致视网膜血流减少及视网膜血管功能的破坏[3].在一系列的反应中,慢性高血糖症激活多条信号途径,其中活化的P2X7受体刺激病变部位细胞释放VEGF,后者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活化、增加血管通透性及诱导新生血管生成[1].可见,P2X7受体与DR密切相关,本文就二者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结直肠癌是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于世界第3位和第4位[1].每年有120万新确诊病例,并且有超过60万名患者死于结直肠癌,其中约10%具有遗传性.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具有发生结直肠癌年龄较早和较其他肿瘤的危险较高的临床特征.
作者:李悠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方法 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孕妇430名(孕周大于或等于35周),对照组为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非孕女性90名,均按30岁分段.采集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2.7 mL,分离血浆检测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内不同年龄段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为0~≤2.031 mg/L.结论 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考区间为0~≤2.031 mg/L.
作者:刘定华;周子滟;刘欢;封雪;薛建江;余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DNA倍体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13 144例患者进行DNA倍体分析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554例行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DNA倍体分析与液基细胞学的阳性率分别为7.33%和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以出现1~2个DNA倍体异常细胞及出现3个及以上DNA倍体异常细胞作为活检标准,发现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98.67%和89.36%,特异度为22.47%和58.99%,阳性预测值为72.89%和82.15%,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4.19%和7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出现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作为活检标准,发现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73.87%和62.90%,特异度为49.18%和79.92%,阳性预测值为64.87%和79.92%,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63.00%和7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TCT检查为ASCUS的患者中,活检宫颈病变检出率为40.37%.其中DNA倍体正常组、出现1~2个DNA倍体异常细胞组、出现3个及以上DNA倍体异常细胞组宫颈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0.30%、25.00%、53.85%,前两组检出率显著低于后一组(P<0.05).结论 以出现3个以上DNA倍体异常细胞或LSIL为活检标准,对早期宫颈病变的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SCUS伴3个及以上DNA倍体异常细胞者活检更容易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张雪梅;覃福宁;孙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早期接触临床是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诸多研究报道早期接触临床能有效促进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1-3].预见习是早期接触临床的方法之一,旨在让低年级医学生在见习、实习之前利用假期接触临床,使其尽早感知医院环境及提高职业认知的一项活动.护理学生(简称护生)预见习[4]:护生完成第1学年的基础医学课程后,利用假期自行联系医疗机构,进行为期两周的预见习活动,要求护生填写《早期接触临床活动鉴定表》,书写反思日记,由专业老师评定成绩,并上报教学办,成绩合格者可获得2个学分.预见习的教学效果是肯定的,但实施过程中问题犹存.本研究通过对某校护理专业2014年开展预见习活动的护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学生的角度探究预见习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护生预见习活动提供指导.
作者:谈益芬;陈乾雄;许小明;郭军;李佳;吕岩岩;袁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已有充足证据显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且早,RA可能是CAD的独立危险因素[1],心血管疾病是RA主要的死亡原因.绝大部分RA患者心血管损害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RA患者发生AS主要与炎症因子、脂质谱异常、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血栓形成、内皮功能紊乱、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等因素有关.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表明:早期应用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不仅能够延缓关节变形,且能延缓AS发生及减少心血管风险[2-3].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作为DMARD之一,对改善RA病情确切有效,同时对于延缓RA患者AS有一定的作用[4].现就HCQ对改善RA患者AS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茂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动态变化趋势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85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刚入院和治疗3d后HLA-DR表达率,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期HLA-DR表达率水平及HLA-DR动态变化趋势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9例死亡患者中,HLA-DR表达率小于或等于30%的有9例(31.03%);56例生存患者中,HLA-DR表达率小于或等于30%的有8例(14.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生存组的HLA-DR的动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LA-DR表达率动态变化趋势比单次检测炎症相关指标更能预测脓毒血症患者的转归,HLA-DR表达率动态下降的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陈冬萍;林幼萍;曾素芬;张素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内脂素(visfat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探讨visfatin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造模成功3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10只,饮食诱导肥胖组(B组)10只,血糖未控制糖尿病组(C组)10只,血糖控制糖尿病组(D组)9只.喂养至12周末,测定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RT-PCR测定骨骼肌组织visfatin、PI3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组织visfatin、PI3K蛋白表达.结果 C组FBG较A、B组明显增高(P<0.01);D组FBG较C组明显降低(P<0.01).B组TG较A组明显增高(P<0.05);C组TG、TC、LDL-C、FFA较A、B组明显增高(P<0.01);D组TG、TC、FFA较A组明显增高(P<0.05);D组TG较A、B组明显增高(P<0.05);D组TG、TC、LDL-C、FFA较C组明显降低(P<0.01).B、C组较A组FINS、HOMA-IR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P<0.01),C组较B组FINS、HOMA-IR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P<0.01).C、D组visfatin mRNA和蛋白表达较A组均明显增高(P<0.05),C组visfatin蛋白较B组明显增高(P<0.01).C组PI3K mRNA和蛋白表达较A、B组均明显降低(P<0.01),D组PI3K mRNA和蛋白表达较A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visfatin在骨骼肌中的表达水平与骨骼肌糖脂代谢状态有关,可能通过PI3K参与骨骼肌糖脂代谢的调节.
作者:张晗;张安星;高琳;阳琰;廖鑫;李明泽;杨孟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重庆高校高知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并分析其人口统计学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方便抽样,以SF-36调查重庆10所高校343名高知分子的健康.结果 重庆高校高知人群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依次为(88.73±13.85)、(70.41±36.11)、(74.40±19.66)、(65.60±18.77)、(73.57±14.80)、(76.35±18.20)、(61.81±38.86)、(71.23±15.65)分;相比国内常模,其生理健康总评和健康总评较低;不同学历和岗位性质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和院校层次的生理健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间多重对比显示女性、40岁以上、正高职称、博士、重点本科、文科等亚群体的健康状况更差(P<0.05).结论 重庆高校高知人群的健康状况需予以重视,在制订相应的健康促进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健康的具体方面.
作者:邢峰;许海燕;孙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甘草酸苷对肝癌细胞SMCC-7721凋亡诱导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甘草酸苷(0、10、30、100μg/mL)处理肝癌细胞SMCC-7721 48 h后,咪唑蓝(MTT)法检测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Caspase-9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途径中相关蛋白p53、细胞色素C(CytC)、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比较,10、30、100 μg/mL甘草酸苷可显著降低细胞的活力(P<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促进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0.01),抑制肝癌细胞SMCC-7721Caspase-3、Caspase-9活性(P<0.01),并上调p53、CytC、Bax的表达(P<0.01),下调Bcl-2的表达(P<0.01),且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甘草酸苷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癌细胞SMCC-7721凋亡.
作者:郑晓珂;王利娟;张红巧;杨小昂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