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赵晓辉;晋军
目的:探讨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材料作为细胞载体及其细胞‐支架复合体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制备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多孔支架,电镜观察测定支架材料的孔径、孔隙率和亲水性,对支架材料进行相应的组织学分析。培养鉴定 P3代的hUCMSCs ,将hUCMSCs混悬液接种到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上,不加诱导剂进行培养,3周后取出样品行甲苯胺蓝、番红精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3代hUCMSCs高度表达CD29、CD105等间充质细胞标志,几乎不表达CD34等内皮细胞、造血细胞标志。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材料呈白色多孔泡沫状,孔隙率为(91.8±2.17)%,孔径110~230μm ,分布均匀,相互贯通。吸水膨胀率为(213.71±1.31)%,亲水性良好。甲苯胺蓝、番红精O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细胞‐支架复合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到有软骨样组织形成并逐步增多,甲苯胺蓝、番红精O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在支架上增殖活跃,与材料黏附紧密,可见软骨样细胞及其周围大量交错连接的胶原纤维。结论 hUCMSCs与Ⅱ型胶原复合糖胺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可在体外不经诱导而初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为软骨损伤的修复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蔡第心;何鹏举;谭洪波;丁晶;余开富;张颖;周田华;杨军;徐永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成功完成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依据PCI术中使用的抗凝方案将其分为比伐芦定组(217例)与普通肝素组(24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替格瑞洛180 mg、阿司匹林100 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在术后长期给予替格瑞洛90 mg (每日2次)、阿司匹林100 mg (每日1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 PCI术后72 h的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者所占百分比、伴随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 PCI术前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芦定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5,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相比,在应用替格瑞洛的基础上PCI术中给予比伐芦定抗凝可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
作者:胡建波;张源萍;何永铭;李小庆;张邑;刘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243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使用VTQ技术于术前检测肿瘤内部的剪切波速度,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VTQ技术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特异度、灵敏度;并分析乳腺肿块大小、深度、钙化及液化对剪切波速度的影响。结果乳腺恶性肿块的内部剪切波速度均高于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肿块内部剪切波速度3.91m/s为临界值,VTQ技术诊断肿瘤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8,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92%。良性、恶性肿瘤有钙化组剪切波速度均低于无钙化组,伴液化组均低于无液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T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肿瘤内部伴钙化、液化是影响剪切波速度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作者:赵献萍;翟虹;张倩;赵青;苏娜;王彪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 ,TBL )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结构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基本步骤包括课前组建小组、教师确定教学要点、学生课前阅读和准备,课堂上的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和应用性练习[1]。近几年TBL教学模式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截止2015年7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 TBL 教学模式的研究报道达481篇,其中2009年为6篇,2014年文章数量达到125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科技领域(331篇,占68.81%),在护理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共45篇,占9.36%。研究证实,TBL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性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2‐6]。但如何对TBL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仍是目前的研究难点[7]。TBL教学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目前多以考试成绩、自制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有学者提出,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工具将会限制TBL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8]。美国南达科塔州立大学护理学院 M ennenga[8]于2012年研制的TBL教学模式学生评价量表(team‐based learn‐ing student assessment instrument ,TBL‐SAI)是目前唯一专门用于评价TBL教学效果的工具,该量表包括课前准备与团队贡献,TBL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效果比较及学生满意度3个部分,英文版量表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方便国内研究者使用该量表,本研究将TBL‐SAI汉化,并进行全面的信度和效度检测。
作者:曾德建;沙丽艳;刘颖;史诺;王启云;杨兴星;凤林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48例,根据PCI中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71例)与NRA组(77例)。观察患者RA情况,分析梗死相关动脉与RA的关系,观察抬高的ST段回落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左前降支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而左前降支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RA组的开通时间窗及CK‐MB达峰时间均早于NRA组,ST段回落幅度、高TnI及高CK‐MB水平均高于N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中,17例经卡多利因静脉滴注或注射后消失,31例未处理心律失常自行消失;23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16例经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得以控制,3例经安置临时起搏器后1周内得以控制,4例未处理自行消失。术后,RA组主要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8%)低于NRA组(11.7%),左室射血分数高于NR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N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时RA的发生率较高,需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积极处理。
作者:唐克强;王芳;李腾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自制一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装置,建立不同程度的DAI动物模型。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7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与致伤组(60只),进一步将致伤组分为A、B、C3组,各20只。运用自制的实验装置致伤,使大鼠的头颅同时产生瞬间超大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在恒定气压下通过不同的旋转往返加速运动次数,造成轻型(A组)、中型(B组)、重型(C组)3种不同程度的大鼠DAI损伤模型,进行行为及病理效应评价。结果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损伤急性期致伤组大鼠的神经生理反射恢复的时间间隔与苏醒时间均增加(P<0.05),致伤7d后致伤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致伤后14d内A、B、C3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5.0%、25.0%、50.0%。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DAI病理特征改变更为明显。结论该装置能有效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DAI动物模型。
作者:向玲;张雨婷;梁平;韦红;彭玲珑;李禄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颌面外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20名颌面外科护士通过运用品管圈活动步骤和方法,分析影响其学习自主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活动周期为12个月,包括40次理论授课和40次课堂互动,比较活动前后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评分,以及医生、患者对颌面外科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中自我动机信念、自我评价2个维度得分较开展前提高,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激发颌面外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帮助护士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郑田;焦慧勤;张凤琴;陈守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该地区感染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该院分离的CRAB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药敏结果。结果分别分离社区和医院CRAB感染菌株18、140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4.5%和48.2%;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25%,且社区和医院感染CRAB菌株的药敏结果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AB感染主要以医院感染为主,经验治疗时可选择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
作者:何磊;李春华;姜道彬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急性胰腺炎炎症中的作用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 )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C57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AEP组连续注射雨蛙素(50μg/kg)13次;ANP组连续注射雨蛙素(50μg/kg)13次,另注射1次脂多糖(15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次。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法观察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IP1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AEP及ANP小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2个胰腺炎模型组均存在细胞凋亡,且与AEP组比较,ANP组小鼠细胞凋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EP组RI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而ANP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IP1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可能与调控腺泡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翔宇;郑英强;何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移植受者免疫功能被抑制,使得许多潜在的感染得以激活[1]。我国巨细胞病毒感染率高达90%以上[2],在健康人群常呈隐匿性感染,有临床表现者较少。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移植术后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尤其以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多见[3],而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较少见,也鲜有文献报道,现将本科室收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龙成美;李新长;杨华;张钰;孟栋良;罗文峰;罗来邦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积分在伴有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中的作用,并分析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伴有MVD的STEMI患者144例,按不同急诊PCI策略将其分为单次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分期完全血运重建组(SR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记录患者的基础临床情况及冠状动脉SYNTAX积分值,随访12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收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不同策略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IR组与CR组及SR组比较,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管事件、住院期间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及MAC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MACCE的主要因素是合并糖尿病、C型病变、SYNTAX评分、门球时间,心肌梗死面积、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评分、存在无复流及心源性休克(P<0.05)。根据SYNTAX评分,轻度或重度病变时3组患者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病变时,3组患者 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MACCE发生率高。结论对于伴有MVD的STEMI患者,SYNTAX评分可作为再灌注策略选择的依据应用于急诊PCI。
作者:张波;赵晓辉;晋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 edline、EM 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与骨科相关的文献和会议论文。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所有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690例患者,其中PFNA内固定871例,DHS内固定819例。与DHS相比,PFNA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短、髋关节功能好、术后髋内翻及螺钉切割发生率低的优点,但两者在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检索的文献表明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内固定。
作者:程建;雷会宁;冯仕明;范竞;马勇;刘明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4例老年患者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45例),试验组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以单纯全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3d每分钟大通气量(MVV)、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RV)、肺总量(TLC)等肺功能指标,计算(MVV‐VE)/FEV1、MVV/FEV1、RV/TLC,并比较其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与术前1d比较,术后1、3d,对照组(MVV‐VE)/FEV1、MVV/FEV1均下降,RV/TLC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与术前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3d,试验组(MVV‐VE)/FEV1、MVV/FEV1均高于对照组,RV/T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20.5%)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小,且术后感染率较低。
作者:万成福;毛英;赵泽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临床预防措施和对策。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该地区2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分为有病变组与无病变组,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情况、尿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及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病变组患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作者:陈静;阮流刚;杨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大活络胶囊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主要作用为祛风止痛、除湿豁痰、舒筋活络,用于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偏瘫,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证)引起的疼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打损伤引起的行走不便和胸痹心痛证。根据说明书,少数患者出现口干、大便偏干、胃部短暂不适等不良反应。根据2013年11月收治的5例服用大活络胶囊后出现皮肤瘙痒(部分伴有肝功能损伤)的病例,笔者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谭瑞;廖祖松;李雪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离散小波变换算法,并将其用于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方法将源图像经过离散小波变换分解为高频和低频子图像;高频部分采用方向绝对值取大,能有效地保存图像的细节信息,低频部分使用区域能量比融合规则,保存了图像的绝大部分信息;用离散小波逆变换将融合子图像重构成融合图像。结果由3组医学图像融合效果比较可知,该算法在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方面均优于现存的其他算法。结论该医学图像融合算法快速准确,在噪声环境和临床实例中均表现优越,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融合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磊;崔璨;张华伟;孟庆乐;杨瑞;田书畅;蒋红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Rho激酶对醛固酮(ALD)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Ⅰ、Ⅲ(COL Ⅰ、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HK‐2培养于含15%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中,ALD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10μmol/L)和Rho激酶抑制剂Y27632(1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后,100 nmol/L ALD作用 HK‐2细胞24 h ,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OLⅠ、Ⅲ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上清液中COL Ⅰ、Ⅲ及Rho激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LD可上调HK‐2细胞中COL Ⅰ、Ⅲ mRNA的表达,并增加培养上清液中Rho激酶、COL Ⅰ、Ⅲ蛋白表达水平,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及ALD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可拮抗上述效应。结论 ALD可活化 HK‐2细胞Rho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并通过Rho激酶诱导 HK‐2细胞COL Ⅰ、Ⅲ的表达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黄海燕;魏佳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1(IL‐11)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 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1蛋白,采用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全血IL‐11 m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IL‐1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分期 NSCLC患者IL‐1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越高IL‐1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IL‐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可成为判断NSCLC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文亮;康马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满意度现状,为更好地提升其绩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3区(市)9个街道(镇)18个居(村)委会的9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居民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总满意度,并比较不同区域、性别、学历、年龄段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各条目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834份,有效率为92.7%;居民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总体满意度为62.94%,对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与指导的满意度较高,对公共卫生投入、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满意度偏低;不同区域居民对6项条目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居民对于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与干预、妇幼保健与指导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与促进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与干预、妇幼保健与指导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体系绩效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且不同区域、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段人群存在差异。
作者:张屹立;洪伊敏;林嘉俊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