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滴速调控及敏感性对比分析

王青;黄明媚;陈妙玲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催产素, 滴速, 引产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催产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引产过程中滴速的调控方法以及 GDM 对催产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 GDM 初产妇196例为 GDM 组,同期经催产素引产的非 GDM 初产妇371例为对照组。各组根据不同的输注浓度(5、10 mU/mL)及滴速调节方式(等差/等比)分别分为 A1、A2、B1、B2组。对比分析各组引产开始至佳有效宫缩时间、催产素用量、引产成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GDM 组至佳宫缩时间 A1组长,B2组短,A2组显著长于 B2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及滴速相同情况下 GDM 组至佳宫缩时间均分别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催产素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GDM 会降低产妇对催产素引产的敏感性,催产素以10 mU/mL、8滴/min 起、等比递增调控是安全有效的调控模式。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消化性溃疡生命质量及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慢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进行生命质量测评,分析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作为调查工具,对120例 PU 住院患者生命质量进行测评。利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和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利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和方差分析,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医疗形式、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治疗方法、临床类型的各领域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U 患者除了精神健康(MH)领域之外其余7个领域以及躯体综合总分(PCS)、心理综合总分(MCS)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医疗形式和治疗方法对 SF-36量表某些领域或者综合总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找出影响 PU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作者:于磊;陈莹;万崇华;高丽;段丽萍;李红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KCδ在游离脂肪酸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 Cδ(PKCδ)在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 FFAs 刺激,转染 PKCδsiRNA 以抑制 PKCδ的表达。使用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定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 PKCδ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 FFAs 可产生多种效应,包括浓度依赖性的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 PKCδ的表达和磷酸化等。抑制 PKCδmRNA 的表达可导致 FFAs 诱导细胞凋亡减少。结论PKCδ可能介导内皮细胞中 FFAs 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杨飞燕;陈曼华;蔡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变化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细菌感染及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方法使用医生工作站系统调取2010~2012年本科室病例资料,Excel 软件分类汇总细菌感染部位、细菌分类及细菌耐药性信息。结果2010~2012年该科室细菌感染率由4.99%下降至3.41%,但细菌感染部位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革兰阳性菌感染中仍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3年间的排名无明显变化。革兰阴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的分离率有上升势头。结论3年来该科室在细菌感染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作者:曾晓鹏;曾令琼;傅培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修复兔股骨中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富血小板血浆(n-HA/PA66/PRP)复合物修复兔股骨中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共40只,切除左股骨中段1 cm 连同骨膜的骨质造成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植入 n-HA/PA66/PRP 复合物后予以钢板固定;对照组植入 n-HA/PA66后予以钢板固定。术后2、4、8、12周每时间点处死5只兔子,进行 X 线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观察股骨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动物无感染、死亡及植入物脱落,大体标本及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2周内实验组开始有新生骨组织,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新骨生长速度和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 Lane-Sandhu 法 X 线片评分显示实验组(6.80±2.05)分,对照组(4.20±1.3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强度在术后第2、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第8、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HA/PA66/PRP 复合物具有促进骨质愈合的作用,尤其在早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 n-HA/PA66。

    作者:卢旻鹏;王群波;董靖;曹春风;邱皓;朱水涛;刘佐忠;焦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种不同成牙本质诱导液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索2种不同的成牙本质诱导液———牙胚条件培养液(TGC-CM)和牙本质非胶原蛋白(DNCPM)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取出生4 d 的 SD 乳鼠4只,分别取腹股沟脂肪组织,用酶消化法进行脂肪干细胞分离和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对细胞进行鉴定。(2)2种诱导液作用细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PI 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细胞培养至第2代时表型分子 CD44和 CD105表达呈阳性。(2)经 TGC-CM 及 DNCPM 培养3 d 后形态上发生极性改变。培养6 d 后,TGC-CM 培养的细胞数量未见明显改变,而DNCPM 培养的细胞密度明显降低。(3)MTT 结果显示 DNCPM 组 OD 值低于对照组及 TGC-CM 组(P <0.05),流式细胞凋亡检测仪检测 DNCPM 组细胞凋亡率高于 TGC-CM 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作为大鼠脂肪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方向分化的诱导液,TGC-CM 可能更具优势。

    作者:吴娟娟;田芳;宋琦;李萍;赵彩霞;魏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滴速调控及敏感性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催产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引产过程中滴速的调控方法以及 GDM 对催产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 GDM 初产妇196例为 GDM 组,同期经催产素引产的非 GDM 初产妇371例为对照组。各组根据不同的输注浓度(5、10 mU/mL)及滴速调节方式(等差/等比)分别分为 A1、A2、B1、B2组。对比分析各组引产开始至佳有效宫缩时间、催产素用量、引产成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GDM 组至佳宫缩时间 A1组长,B2组短,A2组显著长于 B2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及滴速相同情况下 GDM 组至佳宫缩时间均分别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催产素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GDM 会降低产妇对催产素引产的敏感性,催产素以10 mU/mL、8滴/min 起、等比递增调控是安全有效的调控模式。

    作者:王青;黄明媚;陈妙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楤木皂苷通过降低 Akt/NF-κB 通路抑制HeLa 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目的:探讨!木皂苷对人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 HeLa 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木皂苷组(50、100、200μg/mL)共4组,分别给予 RPMI-1640培养液和!木皂苷(50、100、200μg/mL)处理。24、48和72 h 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技术测定细胞内蛋白(pAkt1、pIкBα、NF-κB p65、Bcl-2和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木皂苷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HeLa 细胞的增殖,并增加其凋亡水平。另外,!木皂苷显著降低 Akt1和 IкBα的磷酸化水平,减少 NF-κB(亚基 p65)和 Bcl-2的蛋白表达,相反却显著增加 Caspase-3的含量。结论!木皂苷通过降低 Akt/NF-κB 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宫颈癌 HeLa 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段海霞;李东红;暴蕾;李欢;高红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生存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生存情况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于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乙型肝炎 ACLF 患者共120例,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60例和核苷类似物治疗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应用 Cox 回归模型预测预后因素。结果治疗18周时治疗组累积生存率为66.7%(40/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P <0.05)。Cox 回归模型显示,早、中期核苷类似物治疗、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是降低患者病死风险的保护因素,相对危险度(OR,95%CI )分别为0.516(0.315~0.845)、0.613(0.452~0.831)、0.764(0.632~0.924),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OR,95%CI 分别为:1.876(1.245~2.827)、2.131(1.121~4.051)]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近期死亡风险。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可以提高乙型肝炎患者发生 ACLF 后的生存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疾病分期、是否核苷类似物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勇;韩小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 miR-141和 miR-143联合检测非小细胞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 microRNA 作为非小细胞性肺癌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定量 RT-PCR 检测训练组中30例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血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 microRNA,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和曲线下面积来筛选作为候选标志物的 microRNA,建立诊断模型,再用1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5例健康对照者中的候选 miRNA 的表达情况去验证模型(验证组)的诊断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诊断价值。结果训练组中 miR-141和 miR-14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验证组中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分别为:灵敏度为99%(95%CI :0.94~1.0),特异度为85%(95%CI :0.75~0.93),阳性预测值为87%,阴性预测值为99%。结论血清 miR-141和 miR-143是非小细胞性肺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作者:王雨涵;王洁;张洪为;雷丽明;黄远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视频反馈结合模拟教学法在儿童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而精准的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师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临床实践的基石之一,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医学生主要通过《诊断学》大课学习体格检查理论,并在示教课中相互查体或以患者为对象进行练习以掌握具体操作手法,所学的内容均基于成人体格检查。儿童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方式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亦有不同的体征及相应的查体方法,仅具备《诊断学》知识远不能满足儿科学临床实践要求。

    作者:张蕾;舒畅;陈启雄;王墨;李明;黄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德尔菲法的医院感染管理负面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避免医院感染恶性事件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德尔菲法,旨在探寻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负面因素,以对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的,初被应用于国家防御事务中,由于国家安全保密原因,该法被开发12年后才被兰德公司公布并用于其他非军事领域。如今,德尔菲法以其适用性强和简单易行的特性逐渐被众多研究者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1]。德尔菲法是一个重复进行的专家咨询过程,以整合一组专家个人意见成群组共识为目的的主观评价和预测的方法。该法具有重复性、匿名性、收敛性和统计性的4大特点[2]。由于德尔菲法运用了反馈控制法,在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处理时运用了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因而得到的结论可信程度较高。

    作者:陈自强;张鸿;胡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变应性咳嗽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口服酮替芬1 mg,每天2次,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每天2次。对照组46例口服复方甲氧那明2片,每天3次,治疗时间6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咳嗽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3周后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6周后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 <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较复方甲氧那明疗效更好,适用范围更广,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王东安;孙洁民;杨硕;罗光伟;张念;文芸;聂红;王怡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并皮质盲1例临床体会

    皮质盲又称中枢盲,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枕叶纹状区皮质受损而导致的急性视力障碍,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氧。临床上遭遇火灾后发生皮质盲较少见,1996年美国Moster 报道1例20岁女性,因火灾后神志不清,碳氧血红蛋白(COHb)为51%,经治疗神志转清,但诉视物不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所造成的视力损害不会因一氧化碳(CO)的排除而消失,且治疗效果不佳。现将本院高压氧(HBO)综合治疗1例火灾后 ACOP 并皮质盲报道如下。

    作者:林琳;赵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60例胆源性胰腺炎 MRCP 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源性胰腺炎(B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证实的 BP 的 MRCP 表现。结果60例中,胰腺炎与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征像共存41例,胰腺炎和胆总管结石共存19例。胆管扩张23例,胰管扩张 9例,胆管扩张合并胰管扩5例。结论MRCP 可以明确显示 BP 的有关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成均;戚跃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腺癌 GPR30、HRG1和 HER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G 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HRG1和 HER2及其激活状态磷酸化 HER2(p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样本中 GPR30、HRG1、HER2和 pHER2的表达。结果GPR30与 HRG1表达呈中度相关性(r =0.597,P =0.000);pHER2与 GPR30或 HRG1的表达呈强相关性(r=0.742,P =0.000;r=0.615,P =0.000);GPR30和 pHER2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PR30与 HRG1-HER2信号途径存在相互联系,可能共同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联合抑制这两条途径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阮姝琴;李刚;王善伟;韩萍;杨志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易误诊的迟发性创伤性肋间动脉大出血1例报道

    外伤性血气胸是急诊创伤中常见病症,其形式多样变化不定,诊疗措施不当可能影响生命,现将1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既往体健。因刀刺伤致胸腹部疼痛出血、呼吸急促2+ h 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09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17/77 mm Hg。神清语晰,被动体位,面色苍白,气管右偏,胸廓对称无畸形,左胸背侧第9~10肋间见长约3 cm 裂口,已缝合,左侧胸部压痛,胸壁扪及皮下捻发感,左肺部叩诊清音,呼吸音及呼吸运动较右侧明显减弱;腹部见长约5 cm 和1 cm 裂口,已缝合,心腹阴性。行胸腹部 X 线片提示左侧液气胸,肺组织压缩约40%~50%;无肋骨骨折,腹部无异常。诊断“左侧血气胸;胸、腹壁裂伤;左胸壁皮下气肿”。立即给予补液、止血、止痛、抗炎等对症治疗,在局部麻醉下急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血性液体约850 mL,见大量气体溢出,患者立感胸痛减轻,无胸闷、气短,行胸腹部 CT 提示:左侧胸腔少许积液,原积气明显吸收,左肺组织基本复张。入院后第1天患者感腹部胀痛难忍,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腹部 X线片提示不全性肠梗阻待排,请专科医师会诊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支持等对症处理后腹痛缓解,建议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罗守刚;孔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构建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实践能力,作为医学实践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医学实验,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占有较大比重。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构建与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地方医学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晓林;唐冬生;刘芳;龚道远;刘爱平;杨安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特利加压素在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术后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控制肝癌切除术后腹腔积液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42例,其中,经特利加压素治疗的观察组22例,传统利尿剂治疗的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腔积液引流量、术后尿量、肾功能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经特利加压素治疗后,第1、2、3天的腹腔积液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59、6.398、8.658,P <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3天的尿量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8、6.850,P <0.05)。观察组有9.1%(2/22)的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对照组为20%(4/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109±25)h 和住院时间(25±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3±26)h 和(27±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1、2.674,P <0.05)。结论特利加压素较传统利尿剂能更有效控制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腹腔积液的形成,并且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陈祖舜;杨海舰;赵荫农;刘剑勇;邬国斌;黄山;齐鲁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546例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学生教育前口腔保健认知、口腔控制行为的现状,为加强学生口腔保健教育,提高学生口腔控制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问卷对564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学生口腔保健认知平均值为(7.42±3.19)分(满分为14分),口腔控制行为平均值为(31.69±4.01)分(满分为48分);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为专业,影响口腔保健控制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和年级;口腔保健认知与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总体趋于负性,应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加强对大学生口腔保健教育。

    作者:孙静;高薇;刘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复方木芙蓉涂鼻膏在鼻中隔矫正术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复方木芙蓉涂鼻膏在鼻中隔矫正术术后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16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为两组各58例,治疗组使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膏联合生理性海盐水处理鼻腔,对照组只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处理鼻腔,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6个月。结果复方木芙蓉涂鼻膏联合生理性海盐水处理鼻中隔矫正术术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感染及术腔狭窄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木芙蓉涂鼻膏处理鼻腔可以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手术鼻腔黏连,缩短鼻腔切口及黏膜修复时间。

    作者:林雁;浦玉秀;何晓光;钟玲;杨曦;王雨;张京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