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袁连红;余伟杰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 )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 PNS患者80例,分为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和阿法骨化醇预防治疗观察组,每组40例。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前甲状腺素原(iPTH)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骨密度(BMD)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BALP、TRACP 、1,25‐(OH)2D3和 i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LP、TRACP和 iPTH显著升高(P<0.05),1,25‐(OH)2D3显著减低,治疗后观察组BALP、TRACP和 iPTH无显著改变(P>0.05),1,25‐(OH)2D3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和髋骨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椎和髋骨BMD显著减低(P<0.05),观察组腰椎和髋骨BMD则无显著改变(P>0.05)。治疗后对照组平均骨痛评分(1.32±0.27)显著高于观察组(0.5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法骨化醇可以预防PNS激素治疗过程中骨质疏松的发生,显著降低骨转换,缓解治疗期间激素诱发的骨痛。
作者:林艺;陈朝荣;江强;蔡潇阳;庄乙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血清尿酸对便携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不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测定末梢血糖的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并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分析血清尿酸对末梢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1)末梢血糖与静脉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值与血清尿酸有相关性。(2)两组患者血糖的差值有差异。(3)两组血糖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血清尿酸对末梢血糖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信任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的血糖值。
作者:刘影;高鹏霞;吕述军;沈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5例小腿前侧存在骨质或肌腱外露组织缺损患者,选择以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供血基础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通过明道转移修复缺损,顺行皮瓣以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逆行皮瓣以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结果15例患者15处创面,选用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的皮瓣9块,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的皮瓣6块,大切取面积19 cm ×10 cm。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长1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皮瓣不臃肿,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作者:杨力;朱小平;郭贤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重庆高校教职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y CVDR)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重庆两所大学2630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计算每个教职工的 eGFR和10y CVDR ,分析不同eGFR水平组10y CVDR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职工平均年龄为(51.76±14.53)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吸烟者占16.00%,高血压患者占15.20%,糖尿病患者占4.10%,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P<0.05)。男性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均明显高于女性( P=0.000),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女性( P=0.000)。10y CVDR的中位数为1.2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85% vs .0.40%,P<0.01)。eGFR≥90 mL · min-1·1.73 m2组、75 mL · min-1·1.73 m2≤eGFR<90 mL · min-1·1.73 m2组、60 mL · min-1·1.73 m2≤eGFR<75 mL · min-1·1.73 m2组及eGFR<60 mL · min-1·1.73 m2组的10y CVDR中位数分别为0.74%、2.25%、5.58%和14.39%。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与eGFR≥90 mL · min-1·1.73 m2组相比,其余各组的10y CVDR均明显增高。结论 eGFR是影响10y CVDR的重要因素,eGFR水平越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作者:张帆;杨渊;唐晓君;李文明;刘定华;余雪梅;薛建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铁调素(hepcidin ,Hepc)是调控体内铁稳态的关键的铁调节激素。它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到血液循环中的富含25个氨基酸的抗菌多肽(2789.4)。 H epc初是在血液和尿液中以抗菌肽的形式被发现的。 H epc在生物体内检测是含有25个氨基酸的多肽形式(hepcidin‐25)和2种较小的同种型(hepci‐din‐22和hepcidin‐20),但只有 hepcidin‐25已被证实参与铁代谢的调节。尽管H epc在体外具有抗菌作用,但在生理条件下低浓度的H epc不能发挥上述抗菌活性,也就是说发挥抗菌肽作用的浓度比生理状态下的浓度要高[1]。H epc是铁稳态的中央调节因子,它可以通过 Hepc‐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 , FPN )轴,调控肠道铁的吸收和巨噬细胞铁的释放,这一功能是通过诱导FPN细胞内吞和降解而实现的[2]。
作者:乔倩(综述);耿惠(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经济有效且易于操作的类转录激活效应子转录因子(TALE‐TFs)的构建和功能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基于PCR的Golden gate克隆法分别尝试构建类转录激活效应物(TALEs)的六聚体、五聚体、四聚体和三聚体,比较构建结果,选择优效果方案进行TALE‐TFs的构建。采用片段置换反应(FSR)构建了含有 TALE‐TFs结合片段的RFP质粒pminCMV ,并与TALE‐TFs进行共转染,观察红色荧光验证TALE‐TFs的转录活性。结果 TALEs中所含的串联重复模块越少,获得的构建产物越多。共转染时,TALE‐TFs使得pminCMV成功启动表达。结论该研究为不同条件下实验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利用含有TALE‐TF结合片段和红色荧光的质粒建立了快捷直观的转录活性验证方法。
作者:王媛媛;苏攀柯;黄爱龙;胡接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联合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CT(n=2883)、DNA定量分析(n=1742)及TCT联合DNA定量分析(n=333)3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TCT、DNA定量分析和联合检查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3.86%、68.04%、81.16%,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及以上病变的诊断,TCT与DNA定量分析阳性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查与DNA定量分析、TCT相比,阳性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检查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69.44%、92.42%;DNA定量分析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5.71%、87.89%;联合检查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6.55%、95.89%。结论 DNA定量分析和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查更能有效地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李敏;张春梅;周仕娴;向德兵;孙贵银;李华;张朝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地区健康成年人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718例,年龄23~90岁,分为23~44岁和≥45岁2个年龄组,用串联质谱仪检测血清25(O H )维生素D水平,以此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23~44岁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过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0.79%、19.21、0%和0%;≥45岁年龄组分别为77.91%、18.20%、3.89%和0%。23~44岁组血清25(O H )维生素D水平低于≥4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t=1.98)。23~44岁年龄组、≥45岁组男性和女性25(O H )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庆市涪陵地区健康成年人维生素D有不同程度缺乏。
作者:唐永忠;王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骨质疏松性骨折知识掌握情况,为医院、社区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相关指导。方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590名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4名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个别访谈。结果护理人员骨质疏松性骨折知识平均得分为(35.70±6.35)分,得分率为67.3%。培训不系统、专业化培训缺乏、知识获取途径单一是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的主要原因;职称、文化程度是影响调查对象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医院等相关部门在加强职称及教育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力度的同时,应做好专业知识培训工作。
作者:郑蔚;张苇;张利霞;张会;刘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 RC P )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6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腹部M RI平扫及M RCP检查,记录诊断结果,持续随访观察,将M RCP诊断结果与随访得到的病理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CP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对比,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 MRCP与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针对不同原因的梗阻,MRC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论 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不同梗阻原因的判断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建;张文兰;赵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2010年云南省居民不安全交通行为的流行现况、高发的人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每户中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调查,分析居民不安全交通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其特征。结果云南省居民不安全交通行为的发生率为59.09%。头盔佩戴率为40.45%;驾驶员安全带经常佩戴率为46.75%,酒后驾车率为18.05%;疲劳驾驶率为29.06%;无证驾驶率为16.25%。云南省不安全交通行为的高发人群是男性、非婚状态者、少数民族和体力劳动者。结论云南省不安全交通行为仍然很严重。
作者:杨云娟;肖义泽;许雯;杨永芳;戴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左氧氟沙星在小鼠肺组织中分布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小鼠分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实验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两组动物分别于0.05、0.083、0.17、0.5、1.0、2.0、4.0、8.0h和12.0h采集肺组织,制为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肺组织中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3 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肺组织中药‐时曲线呈二室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肺组织中V/Ft1/2β、CL ,AUCo‐t分别为(1.37±0.30 vs .1.90±0.24)L、(5.21±1.96 vs .4.82±1.55)h、(0.81±0.12 vs .1.13±0.14)L/h和(117.69±22.89 vs .84.91±11.33)mg · h-1· kg -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痰热清注射液能提高左氧氟沙星在小鼠肺组织中的分布量和滞留时间。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可提高左氧氟沙星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并延长滞留时间长。
作者:张敏;刘晓君;罗成;陈开杰;孔令希;何海霞;周远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因病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此类患者易发生吞咽障碍,为了保证其营养需求,常经鼻饲给予肠内营养[1]。鼻肠管可有效减少肠内营养反流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在临床得到普遍应用。但鼻肠管的单管腔使其治疗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同时实现胃肠减压功能[2],因此选择更加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尤为重要[3]。三腔胃管具有三腔和三孔的构造,能够同时满足肠内营养和多种治疗手段,但目前基本都是置入胃内。如果对置入位置进行调整,还可能在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等方面较单腔管体现出更明显的优势。本院对老年患者实施改良三腔胃管置入空肠开展肠内营养,对置入方法及置入效果进行了研究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顺霞;唐晓铃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分析甲状腺激素与2型糖尿病病理关系。方法选择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列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实施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甲状腺激素检测,包括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析胰岛素敏感性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FT3、FT4、FT3/FT4、HOMA‐IR、ISI分别为(4.82±1.13)pmol/L、(13.12±4.36)pmol/L、0.39±0.08、2.94±0.37、-5.18±0.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SH为(2.51±1.03)mU/L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指标 HOMA‐IR与FT3呈负相关(r=-0.543,P=0.000),与FT4呈正相关(r=0.611,P=0.000),ISI与FT3呈正相关(r=0.551,P=0.001),与FT4呈负相关( r=-0.599,P=0.000)。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密切,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部分病理原因。
作者:应元旦;林日可;杨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及单极高频电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序贯入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甲状腺手术患者2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手术组(LigaSure组)98例、超声刀手术组(超声刀组)100例、单极高频电刀组(电刀组)95例,分别比较3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Li‐gaSure组及超声刀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电刀组(P<0.05),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P<0.05),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而LigaSure组及超声刀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和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减轻疼痛,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辛运超;尚小领;薛刚;林彦涛;徐国刚;张青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作者:《重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治疗C 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气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气胸并行抽气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常规抽吸与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气胸的疗效差异。结果85例进行常规抽吸治疗气胸患者,有效率68.2%(58/85),其中15例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常规抽吸无效占31.8%(27/85),之后再改变穿刺点后穿刺抽吸,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无效而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者3例;增加使用改进方法后气胸治疗总有效率由68.2%(58/85)上升至96.5%(82/85)。结论采用改变穿刺点抽吸气体可使C 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并发气胸治疗成功率明显增加。
作者:曾利川;廖华强;杜勇;杨汉丰;徐晓雪;谢明国;张玉东;李莉;王渠;胡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微小RNA204(miR‐204)在人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泌尿外科行手术切除的RCCC及对应癌旁正常肾脏组织标本共65例,运用qRT‐PCR技术检测miR‐204在RC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miR‐20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人工合成的miR‐204模拟物转染人RCCCCaki‐1细胞,分别采用q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 miR‐204下游潜在靶点Bcl‐2及SIRT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iR‐204在RCC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miR‐204低表达与肿瘤体积增大(>3 cm ,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P<0.05)及高TNM分期(Ⅲ+Ⅳ期,P<0.05)显著相关;miR‐204转染人RCCCCaki‐1细胞后可显著降低细胞内Bcl‐2及SIR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204在RCCC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肿瘤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miR‐204可能通过下调Bcl‐2及SIRT1的表达来抑制RCCC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张林超;赵俊峰;孙继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永川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镇与1个街道的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抽血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高血压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计调查1202人,调查发现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认知水平低于30.00%,21.46%的居民每天吸烟,31.78%的居民平时进行体育锻炼,超质量与肥胖的比例分别为24.63%与6.07%,高血压患病率为23.88%。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OR=1.95,95% CI:1.74~2.17)、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水平(OR=2.11,95% CI:1.18~3.79)、平均每天每人油摄入量(OR=0.80,95% CI:0.64~0.99)、体质量(OR=1.97,95% CI:1.58~2.46)与血糖(OR=0.63,95% CI:0.50~0.78)是高血压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永川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匮乏,吸烟、饮酒、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等高危因素普遍存在,应切实加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工作。
作者:谷伟;袁跃龙;丁贤彬;沈卓之;张春华;陈克江;张红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例作为治疗组,在4.5 h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 mg/kg ),其中先将10%在10 min内进行静脉注射,其余90%在1 h内进行静脉滴注。选择同时期收治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首剂300 mg ,以后每天100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 h和7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且治疗后治疗组6、24 h和7 d NIHSS评分为(14.1±3.5)、(12.3±4.3)分和(8.2±5.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以及禁忌证。
作者:孙永兴;刘玉祥;张凝远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