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病例报道提醒内镜工作者在检查中高度警惕易漏诊的早期食管癌。方法通过对该院3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病例的报道,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的病因、病机。结果10254例胃镜检查中发现十二指肠溃疡1127例(10.99%),其中合并食管癌3例,占同期十二指肠溃疡的0.27%。3例食管癌中有2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为食管腺癌。结论通过对胃底、贲门及食管下段进行详细观察,重视对可疑病灶尤其是Barrett食管的活检,发现易漏诊的早期食管癌,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赵长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接骨板在儿童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2010~2013年收治的肱骨干骨折大龄儿童21例,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辅助石膏固定。结果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患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瞿向阳;李明;刘星;曹豫江;蒋林峻;李海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作用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 , ARF)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膜上,属于小G蛋白Ras家族,是大小约20×103的GTP结合蛋白。1982年ARF首次被发现,并根据它能作为霍乱毒素催化Gs蛋白 ADP核糖基化反应的辅助因子而命名[1]。目前研究认为,ARF与高尔基复合体相关,在囊泡运输、磷脂代谢、细胞内吞、肌动蛋白的重排和细胞骨架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内物质运输与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且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逯艳艳(综述);陈卫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铁调素(hepcidin ,Hepc)是调控体内铁稳态的关键的铁调节激素。它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到血液循环中的富含25个氨基酸的抗菌多肽(2789.4)。 H epc初是在血液和尿液中以抗菌肽的形式被发现的。 H epc在生物体内检测是含有25个氨基酸的多肽形式(hepcidin‐25)和2种较小的同种型(hepci‐din‐22和hepcidin‐20),但只有 hepcidin‐25已被证实参与铁代谢的调节。尽管H epc在体外具有抗菌作用,但在生理条件下低浓度的H epc不能发挥上述抗菌活性,也就是说发挥抗菌肽作用的浓度比生理状态下的浓度要高[1]。H epc是铁稳态的中央调节因子,它可以通过 Hepc‐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 , FPN )轴,调控肠道铁的吸收和巨噬细胞铁的释放,这一功能是通过诱导FPN细胞内吞和降解而实现的[2]。
作者:乔倩(综述);耿惠(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 L )患者中let‐7a‐3启动子的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 (RQ‐MSP)分别检测25例对照者及52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水平。结果52例CM L患者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59.6%)为阳性,而对照组仅1例(4%)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作为辅助诊断CM L有较好的特异性。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641,P=0.001),但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05)。在慢性期和加速期let‐7a‐3未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急变期。结论 let‐7a‐3基因低甲基化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
作者:吴得红;姚冬明;李云;林江;邓兆群;杨静;陈星星;钱震;马吉春;钱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及单极高频电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序贯入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甲状腺手术患者2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手术组(LigaSure组)98例、超声刀手术组(超声刀组)100例、单极高频电刀组(电刀组)95例,分别比较3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Li‐gaSure组及超声刀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电刀组(P<0.05),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P<0.05),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而LigaSure组及超声刀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和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减轻疼痛,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辛运超;尚小领;薛刚;林彦涛;徐国刚;张青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作者:《重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大约可累及约40%的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会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日趋严重,继而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DN 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血管损伤、免疫反应、遗传特点等,但肾脏的炎症‐纤维化是其终归宿。研究证明,DN肾脏炎症‐纤维化过程与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 ltransferase ,Nampt)密切相关。
作者:王平;陈叶(综述);冯乐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2D‐STI)追踪显像技术在缩窄性心包炎(CP)心室纵向运动能力定量测量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临床确诊C P患者50例,应用2D‐S T I技术测量C P患者心尖3个长轴及左心室各个节段纵向应变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CP患者有心包覆盖区域的心肌纵向应变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包覆盖区域的纵向应变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CP患者心脏总体纵向运动降低,2D‐STI技术能定量评估CP患者心肌功能,能反映心肌损伤情况。
作者:刘洪;郑东;彭洪;王莉娟;徐向东;郭江;朱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地区健康成年人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718例,年龄23~90岁,分为23~44岁和≥45岁2个年龄组,用串联质谱仪检测血清25(O H )维生素D水平,以此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23~44岁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过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0.79%、19.21、0%和0%;≥45岁年龄组分别为77.91%、18.20%、3.89%和0%。23~44岁组血清25(O H )维生素D水平低于≥4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t=1.98)。23~44岁年龄组、≥45岁组男性和女性25(O H )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庆市涪陵地区健康成年人维生素D有不同程度缺乏。
作者:唐永忠;王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 RC P )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6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腹部M RI平扫及M RCP检查,记录诊断结果,持续随访观察,将M RCP诊断结果与随访得到的病理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CP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对比,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 MRCP与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针对不同原因的梗阻,MRC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论 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不同梗阻原因的判断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建;张文兰;赵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1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血小板聚集测试仪、流式细胞仪测定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 d后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的变化。结果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 d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起到抵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作者:但刚;刘媛;江忠勇;胡莉娜;金静;吴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联合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CT(n=2883)、DNA定量分析(n=1742)及TCT联合DNA定量分析(n=333)3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TCT、DNA定量分析和联合检查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3.86%、68.04%、81.16%,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及以上病变的诊断,TCT与DNA定量分析阳性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查与DNA定量分析、TCT相比,阳性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检查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69.44%、92.42%;DNA定量分析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5.71%、87.89%;联合检查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6.55%、95.89%。结论 DNA定量分析和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查更能有效地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李敏;张春梅;周仕娴;向德兵;孙贵银;李华;张朝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2010年云南省居民不安全交通行为的流行现况、高发的人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每户中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调查,分析居民不安全交通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其特征。结果云南省居民不安全交通行为的发生率为59.09%。头盔佩戴率为40.45%;驾驶员安全带经常佩戴率为46.75%,酒后驾车率为18.05%;疲劳驾驶率为29.06%;无证驾驶率为16.25%。云南省不安全交通行为的高发人群是男性、非婚状态者、少数民族和体力劳动者。结论云南省不安全交通行为仍然很严重。
作者:杨云娟;肖义泽;许雯;杨永芳;戴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疾病构成,为指导新生儿疾病治疗、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新生儿出生和生存质量。方法调查2013年1月1日0:00至2014年12月31日24:00重庆市中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542例,统计所有新生儿的多项资料,包括:出生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新生儿发病率高的疾病,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1.06%)、新生儿肺炎(10.43%)、早产(8.13%)。结论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新生儿监护,降低感染发生率,寻找胆红素增高的病因,积极对症治疗,防治早产,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卢慧娜;何素蓉;曹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昆明小鼠分成3组:纤维化模型组(A组)、N G F干预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8周时采集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 A )、层粘连蛋白(L N )、Ⅲ型前胶原(PCⅢ)。采用Ishaki评分系统对小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结果A、B组ALT、AST、HA、LN均明显高于C组(F=111.45,658.80,157.43,167.99;P<0.05);B组ALT、AST、LN均明显低于A组(P<0.05)。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显示,A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B组肝组织炎症较A组显著减轻,未形成纤维间隔,纤维组织细短,C组肝组织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形成。A组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评分较B、C组高,且3组炎症活动度得分、纤维化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NGF可以阻断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减轻肝组织炎症。
作者:张伟;刘翠芸;刘佩佩;付文娟;孙水林;席文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及新辅助化疗是ESCC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后期肿瘤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近年来表观遗传学领域研究显示:微小RNA (miRNAs)是非编码单链 RNA ,在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筛查肿瘤耐药产生过程中miRNAs的变化,寻找相应的靶蛋白及信号通路,将为逆转耐药性,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提供帮助。
作者:胡智;刘单(综述);戴天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欧美发达国家成年人发病率19%~41%,我国消化不良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0%,占消化内科门诊的50%[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 FD的常用药物(如抑酸剂、促动力药物)及治疗方法可一定程度上缓解 FD患者症状,但总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是 F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FD的发生除了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脑‐肠轴等因素有关外,精神心理因素与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与FD相关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杨昌妮(综述);刘纯伦(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滤过(HF)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HD)联合HP进行血液净化,而观察组则采用HP联合 HF进行血液净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生存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活力、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血清 TGF‐β1、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治疗后血清 TGF‐β1、TNF‐α以及IL‐6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血液净化疗法治疗AOPP疗效肯定,以 HP联合HF方案疗效更佳。
作者:黄建;王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