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程;邹文;荆安龙;蒲海波;张波;周成;何苗;秦贵勇;陈扬;陈滔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多由中专院校转型而来,大多没有一定规模的附属医院,须依靠本地区的医疗机构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但学校与医院非隶属关系,仅是在协议的前提下开展工作[1]。医院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合作深度均较差,无法有效完成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安排,故应深化学校和医院的合作,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因此,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09年起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院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培养出3届院校结合班毕业生。通过对2009级、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院校结合班和平行班专业核心课程成绩比较,院校结合模式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彦;何坪;邓宇;张冬青;张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CD44v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大坪医院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各51例,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各51份,通过逆转录 PCR(RT-PCR)、免疫印迹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血清中 CD44v9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确强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D44v9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勇;唐永梁;杨俊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26例 CHF 患者进行评分,其中有心理障碍者45例作为观察组,在无心理障碍者中抽取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26例 CHF 患者中抑郁发生率26.2%,焦虑发生率20.6%,其中11.1%为抑郁、焦虑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是 CHF 患者并发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5)。结论CHF 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陈素群;黄毅;王小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70例,分为两组(n=35),分别使用拉莫三嗪(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0%,拉莫三嗪组为85%(P <0.05)。拉莫三嗪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皮疹、肝损伤及嗜睡等,发生率为20%;丙戊酸钠组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肝损伤及嗜睡等,多于药物剂量增加期发生,为一过性,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丙戊酸钠。
作者:韦迪岱;陈晋;郑文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处理组)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术后使用生长抑素2 mg/8 h,连续使用72 h;另22例(对照组)术后未使用生长抑素,术后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丙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处理组 Alb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ALT、AST 分别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PTA 及 TBIL 亦得到明显改善(P <0.05)。结论术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不仅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出血,亦能明显减轻患者肝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
作者:范炜;吴晓春;陈圣开;薛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完成2年随访的住院和门诊房颤患者共157例,根据服用抗栓药物将患者分为3组,即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观察3组患者心血管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双抗组冠心病和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其他两组(P <0.05),双抗组和华法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 <0.05),而双抗组患者在抗栓效果中和华法林组患者无明显区别。在不良事件方面,华法林及双抗组患者的皮肤淤斑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 <0.05),双抗组患者皮肤瘀斑的发生率高于华法林组(P <0.05)。结论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或双联抗血小板对抗栓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但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罗羽慧;崔坤;尹纯;梅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生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89例晚期早产儿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比较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与未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本组晚期早产儿生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其他系统并发症高,为23.65%,单个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为低血糖(20.57%)、喂养不耐受(17.48%)、高胆红素血症(14.91%)、脑室内出血(8.23%);经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多(32.34% vs .10.39%,P <0.05);与未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相比,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均有增加(P <0.05)。结论晚期早产儿生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严格执行剖宫产指针,可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重视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儿,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
作者:伍剑;张智睿;胡敏;黎媛;李彦莉;罗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实施LLR 的患者20例作为 LLR 组,同期以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程度、疾病种类、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为配对条件在 OLR 中按1∶1抽选20例作为 OLR 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输血例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LLR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 OLR 组(P <0.05)。结论LLR 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 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者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作者:余华;孙建明;朱卓立;刘明忠;赵宇;王翔翔;熊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种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多样。在泌尿系统,主要累及肾脏,形成肾小球相关病变。而累及膀胱进而造成上尿路积水相对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单纯性尿路梗阻或尿路感染而延误治疗。为提高对 SLE 导致的膀胱炎进而引发上尿路积水的认识,现将本科收治的2例 SLE 合并间质性膀胱炎及上尿路积水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永立;贾龙江;许长宝;赵兴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 SIRS 患者56例,依预后分为好转组39例,死亡组17例,出现 SIRS 后第1、3、7天检测 CRP、PCT、IL-6水平,观察 CRP、PCT、IL-6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第1天两组比较 CRP、PCT、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3天两组相比较 PCT、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好转组 CRP 明显下降(P <0.05);第7天两组CRP、PCT、IL-6比较,好转组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 <0.05)。同组相比,死亡组 CRP、PCT、IL-6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好转组 PCT、IL-6第3天与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P 第3天、第7天明显下降(P <0.05),好转组 PCT、IL-6第7天与第1天相比显著下降(P <0.05)。结论CRP、PCT、IL-6的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与PCT、IL-6相比,CRP 更能迅速反应病情改善。
作者:赵蔚;瞿志军;李国航;庄桂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外侧切口联合前内侧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 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7例 C2、C3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远端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0 min(6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 mL(300~600 mL)。切口无感染。术后4~8个月X 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离。关节功能按 Schatzker-Lambert 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1.5%。结论联合前内侧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 C 型骨折具有复位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方便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刘福尧;刘承伟;吴声忠;潘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使用骨水泥对能够强化椎弓根和病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病椎强化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68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采用测量椎体高度及正中矢状位 CT 影像上测量椎体 Cobb 角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病变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内固定失效发生率。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术中注入骨水泥后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8例骨水泥在椎体侧方外溢。64例患者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8个月,56例患者骨折均在6~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影像学评价无椎弓根钉松动和拔出病例,椎弓根螺钉在位率100%。术前 VAS 评分、椎体高度、Cobb 角与术后各个时间节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骨水泥椎体强化结合骨水泥强化置钉技术可以有效增强节段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韩建华;蔡小军;董革辉;孙厚杰;周鑫;鄢家强;张晗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医用高值卫生材料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价值相对较高的消耗型医用器械[1],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双重特性。有文献报道,大额住院费用以药费所占比例大,医用卫生材料费所占比例则仅次于药费,这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2-3]。特别是某些手术中使用的特殊医用高值卫生材料甚至占到手术费用的60%以上[4]。本文通过对医用高值卫生材料使用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医用高值卫生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隋东明;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后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对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共筛选135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A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n=97)和非干预组(B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n=38)。分别于入选时和随访结束时测定所有入选患者血清 FFA 水平,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的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与腰围和腰高比显著正相关;(2)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 A 组患者腰围、BMI 和 FFA 水平显著低于 B 组(P <0.05);(3)与基线时比较,A 组患者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各体质指标和 FFA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在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性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并改善其体质指标。
作者:刘小永;张戈;杨瑞丰;林志;杨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L1(L1 CAM)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肝癌样本用Western blot 及 qRT-PCR 方法检测 L1CAM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分析了 L1CAM 表达与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 L1CAM 蛋白、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非肿瘤组织(P <0.01);在中-低分化肝癌患者 L1CAM 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肝癌患者(P <0.01);L1CAM mRNA 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采用 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高表达 L1CAM 患者预后差(P <0.01)。结论L1CAM 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或许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少芬;池秀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胸锁关节脱位患者63例,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35例)和锁骨钩钢板(28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推荐使用钩钢板固定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
作者:樊军;罗意;万革;吴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机体对血液动力学负荷长期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表现为心室壁增厚、心肌重量增加和心肌重塑,其形成过程涉及诸多因素。作为高血压病常见的靶器官损害,LVH 是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脑卒中乃至猝死等一系列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2],深入研究其形成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方面研究为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已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超(综述);张萍(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全科医学已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得到共识。国内专家学者普遍的观点表明,综合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并进行规范化的学科建设,开展全科医学医、教、研工作,是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保障[1],也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要求[2-3]。
作者:龚放;何芸芳;谢波;刘北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高龄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并随访。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9例接受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2.5±1.0)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或比较接近受伤前水平(Harris 评分优良率达81%),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结论选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较早功能锻炼,早期负重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疗效满意。
作者:周鹏程;邹文;荆安龙;蒲海波;张波;周成;何苗;秦贵勇;陈扬;陈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医生、护士、卫生保洁员同组梯次排班在埃博拉诊疗中心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埃博拉传染病防控特点,分别从医生、护士、卫生保洁员的构成、工作时段、岗位职责分工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排班,并对该排班模式的效果,从出入院时间、个人防护用品(PPE)消耗、PPE 穿脱差错、队员的满意度等环节进行考核评价。结果通过这种工作模式的运行,减少了患者出院入院等候时间,减少了 PPE 消耗及 PPE 穿脱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医生、护士、卫生保洁员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医生、护士、卫生保洁员同组梯次排班工作模式有助于埃博拉诊疗中心各项护理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张丽敏;宋彩萍;王丽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