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RP、PCT、IL-6对评价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预后的意义

赵蔚;瞿志军;李国航;庄桂龙

关键词:肝硬化, C 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 白细胞介素 6,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 SIRS 患者56例,依预后分为好转组39例,死亡组17例,出现 SIRS 后第1、3、7天检测 CRP、PCT、IL-6水平,观察 CRP、PCT、IL-6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第1天两组比较 CRP、PCT、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3天两组相比较 PCT、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好转组 CRP 明显下降(P <0.05);第7天两组CRP、PCT、IL-6比较,好转组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 <0.05)。同组相比,死亡组 CRP、PCT、IL-6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好转组 PCT、IL-6第3天与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P 第3天、第7天明显下降(P <0.05),好转组 PCT、IL-6第7天与第1天相比显著下降(P <0.05)。结论CRP、PCT、IL-6的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与PCT、IL-6相比,CRP 更能迅速反应病情改善。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出院计划服务对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 患病率达8.2%[2],是我国疾病负担的第1位[3]。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常因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4],而产生焦虑、抑郁、自责、自卑等心理障碍;又因患者生理活动能力受限而过度依赖医护人员和家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出院计划服务是实施延续护理的基础,延续护理可使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5-7]。本研究以本院呼吸内科出院的110例 COPD 患者为对象,探究出院计划服务在COPD 患者延续护理管理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延续护理服务水平,减少 COPD 患者疾病加重及再入院次数,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姚莉;刘维;李保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89例晚期早产儿并发症及住院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生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89例晚期早产儿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比较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与未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本组晚期早产儿生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其他系统并发症高,为23.65%,单个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为低血糖(20.57%)、喂养不耐受(17.48%)、高胆红素血症(14.91%)、脑室内出血(8.23%);经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多(32.34% vs .10.39%,P <0.05);与未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相比,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晚期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均有增加(P <0.05)。结论晚期早产儿生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严格执行剖宫产指针,可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重视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儿,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

    作者:伍剑;张智睿;胡敏;黎媛;李彦莉;罗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治疗性生活方式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及体质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后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对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共筛选135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A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n=97)和非干预组(B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n=38)。分别于入选时和随访结束时测定所有入选患者血清 FFA 水平,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的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与腰围和腰高比显著正相关;(2)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 A 组患者腰围、BMI 和 FFA 水平显著低于 B 组(P <0.05);(3)与基线时比较,A 组患者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各体质指标和 FFA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在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性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并改善其体质指标。

    作者:刘小永;张戈;杨瑞丰;林志;杨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护理程序在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5例确诊 EVD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根据护理评估的结果确定护理诊断,对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期目标和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针对5例 EVD 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5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3例 EVD患者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和社会效益。结论对 EVD 患者按照护理程序进行系统护理可帮助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病死率的降低。

    作者:李晓琴;宋彩萍;罗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骨水泥椎弓根强化内固定结合椎体增强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使用骨水泥对能够强化椎弓根和病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病椎强化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68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采用测量椎体高度及正中矢状位 CT 影像上测量椎体 Cobb 角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病变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内固定失效发生率。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术中注入骨水泥后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8例骨水泥在椎体侧方外溢。64例患者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8个月,56例患者骨折均在6~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影像学评价无椎弓根钉松动和拔出病例,椎弓根螺钉在位率100%。术前 VAS 评分、椎体高度、Cobb 角与术后各个时间节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骨水泥椎体强化结合骨水泥强化置钉技术可以有效增强节段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韩建华;蔡小军;董革辉;孙厚杰;周鑫;鄢家强;张晗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肝癌患者高表达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L1预后差

    目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L1(L1 CAM)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肝癌样本用Western blot 及 qRT-PCR 方法检测 L1CAM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分析了 L1CAM 表达与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 L1CAM 蛋白、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非肿瘤组织(P <0.01);在中-低分化肝癌患者 L1CAM 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肝癌患者(P <0.01);L1CAM mRNA 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采用 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高表达 L1CAM 患者预后差(P <0.01)。结论L1CAM 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或许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少芬;池秀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

    目的:探讨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70例,分为两组(n=35),分别使用拉莫三嗪(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0%,拉莫三嗪组为85%(P <0.05)。拉莫三嗪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皮疹、肝损伤及嗜睡等,发生率为20%;丙戊酸钠组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肝损伤及嗜睡等,多于药物剂量增加期发生,为一过性,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丙戊酸钠。

    作者:韦迪岱;陈晋;郑文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多由中专院校转型而来,大多没有一定规模的附属医院,须依靠本地区的医疗机构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但学校与医院非隶属关系,仅是在协议的前提下开展工作[1]。医院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合作深度均较差,无法有效完成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安排,故应深化学校和医院的合作,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因此,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09年起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院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培养出3届院校结合班毕业生。通过对2009级、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院校结合班和平行班专业核心课程成绩比较,院校结合模式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彦;何坪;邓宇;张冬青;张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疼痛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并被确认为继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当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超出组织损伤预期治愈时间而持续存在时即定义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在成人中普遍存在,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非常高。本文就慢性疼痛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艳君(综述);陈理红;魏安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CRP、PCT、IL-6对评价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预后的意义

    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 SIRS 患者56例,依预后分为好转组39例,死亡组17例,出现 SIRS 后第1、3、7天检测 CRP、PCT、IL-6水平,观察 CRP、PCT、IL-6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第1天两组比较 CRP、PCT、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3天两组相比较 PCT、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好转组 CRP 明显下降(P <0.05);第7天两组CRP、PCT、IL-6比较,好转组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 <0.05)。同组相比,死亡组 CRP、PCT、IL-6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好转组 PCT、IL-6第3天与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P 第3天、第7天明显下降(P <0.05),好转组 PCT、IL-6第7天与第1天相比显著下降(P <0.05)。结论CRP、PCT、IL-6的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与PCT、IL-6相比,CRP 更能迅速反应病情改善。

    作者:赵蔚;瞿志军;李国航;庄桂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状况,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0~11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湖北省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20个县市作为调查县市,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个人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共调查28563人,其中423人报告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为14.8‰。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9人(54.1%)、哮喘44人(10.4%)、慢性咽喉炎35人(8.3%),其他肺部疾病115人(27.2%)。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13.6‰和15.7‰。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收入水平较低、参加新农合的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结论湖北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有所升高,需要加强预防控制力度。

    作者:肖汉;聂秀红;陈功;龙虹霏;许亚运;高梦婷;燕虹;李十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的技术操作成功率、安全性、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的产后大出血者临床资料65例,其中,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成功41例作为 A 组,行子宫切除术治疗24例作为 B 组,分析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 组因病情异常危重而不能耐受子宫切除者为26.8%(11/41),止血成功率95.1%(39/41),栓塞后因止血效果不佳再行子宫切除者4.9%(2/41);B 组止血成功率95.8%(23/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3.8 min、61.5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B 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155.5 mL、3215.7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无并发症、B 组出现并发症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适应证广、微创、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及保全子宫等优势。

    作者:钟兴军;李豪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尿液脂联素变化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尿脂联素(UAPN)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 尿蛋白排泄量(UAER)将其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 UAPN 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 UAPN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P <0.01);微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大量蛋白尿组(P <0.01),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大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 均对患者的UAPN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DN 患者 UAPN 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其水平增高与 HDL-C、FPG、HbA1c、UAER有关。

    作者:瞿文娟;程昌琴;杨若梅;蒋先淑;李志勇;杨刚毅;李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染色试剂和时间对组织抗酸杆菌染色的影响及其质量控制的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染色试剂和时间对组织抗酸杆菌染色结果的影响,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搜集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病例共38例,取带菌落的典型组织蜡块,每个蜡块切片4张,用不同的染色试剂和时间进行抗酸染色。结果采用二甲苯及乙醇流程染色20 min 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抗酸杆菌明显淡弱,抗酸杆菌区域呈不连续的模糊淡红色小点,阳性0例,阳性率0%;松节油流程染色15 min 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抗酸杆菌清晰,呈红色,微弯曲分枝状,容易识别辨认,阳性34例,阳性率89%;松节油流程染色20 min 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抗酸杆菌区域整个背景呈红色,不易辨识抗酸杆菌,阳性28例,阳性率74%;松节油流程染色30 min 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整个抗酸杆菌区域呈深红色,难以辨识抗酸杆菌,阳性27例,阳性率71%。结论不同染色试剂和时间对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结果有明显差异;组织抗酸杆菌适宜松节油流程设定染色15 min 组。

    作者:刘瑾;李刚;袁怀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食源性布鲁菌病1例报道

    无明显接触史的布鲁菌病误诊、漏诊率较高,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般被误诊为关节炎、风湿病、骨结核等,该病在南方很少见,因而更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对1例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布鲁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强化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长期发热的患者即使非牧区、无明显接触史也应考虑布鲁菌病,行血培养可助诊。

    作者:林洁华;徐侦雄;何晓红;岳丽红;何羿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种药物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既往一线含草酸铂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既往一线含草酸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方案治疗,每21天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每周期后评价不良反应,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共完成化疗周期85个,中位周期数为3(2~7)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4例,总有效率38.9%(7/18),疾病稳定率77.8%(14/18)。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1.1%,血小板减少5.6%,腹泻5.6%。无因化疗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方案对于一线含草酸铂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钱鸣杰;眭振宇;唐文;王少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短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实施LLR 的患者20例作为 LLR 组,同期以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程度、疾病种类、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为配对条件在 OLR 中按1∶1抽选20例作为 OLR 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输血例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LLR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 OLR 组(P <0.05)。结论LLR 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 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者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作者:余华;孙建明;朱卓立;刘明忠;赵宇;王翔翔;熊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基于形成性评估的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方案构建?

    现代医学教育目标为培养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1],明确提出对医学生的评价应该从罗列医学知识的考试转向良好学习能力的评价[2],评价者应通过调整评价方式来推动教学,改善、促进学生学习[3]。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情境对知识主动构建的过程[4]。因此,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必须熟悉教学评价所处的整体教学情境[5]。而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能够集现代教学评价于一身,扎根于教学实践,立足于教学情境,追求真实和发展[6]。

    作者:何莹;冉素娟;邓红梅;罗征秀;杨春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目的:评价经 Wiltse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术后1周患者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末次随访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为(19.4±2.6)分。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2例椎管内渗漏发生,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 PVP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腰痛少等优点。

    作者:卢旻鹏;邱皓;董靖;曹春风;王群波;刘佐忠;李波;屈一鸣;焦春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远端固定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高龄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并随访。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9例接受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2.5±1.0)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或比较接近受伤前水平(Harris 评分优良率达81%),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结论选用远端固定型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较早功能锻炼,早期负重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疗效满意。

    作者:周鹏程;邹文;荆安龙;蒲海波;张波;周成;何苗;秦贵勇;陈扬;陈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