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华;徐侦雄;何晓红;岳丽红;何羿婷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宫颈腺癌 Hela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腺癌Hela 细胞。对照组:用不含 TGF-β1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Hela 细胞。试验组:用不同浓度 TGF-β1(0.01、0.10、1.00、10.00 ng/mL)刺激 Hela 细胞。在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并用半定量 RT-PCR 法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记物 E-cadherin、Vimentin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TGF-β1刺激 Hela 细胞48 h 时开始出现形态变化,刺激72 h 后变化更明显,大部分细胞呈现明显的间质细胞形态;半定量 RT-PCR 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Hela 细胞的上皮标记物 E-cadherin mRNA 表达下调,间质标记物 Vimentin mRNA 表达上调且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随着 TGF-β1浓度的增加 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Vimentin 蛋白的表达则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GF-β1可诱导宫颈腺癌 Hela 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杨成万;高霞;周铁军;张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促进人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将胶质瘤样本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脑挫裂伤患者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2例;将胶质瘤细胞系 C6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牛血清蛋白(BSA)组和 GDNF 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 AKT、p-AKT、β-catenin 和p-β-catenin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胶质瘤组 AKT、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 <0.05),且高级别胶质瘤组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P <0.05)。CCK-8检测 C6胶质瘤细胞实验中,与细胞对照组相比, GDNF 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增高(P <0.05),Akt 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 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 <0.05)。结论GDNF 可能通过上调胶质瘤细胞 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周儒;滕道辉;董国凯;殷文江;蔡红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外侧切口联合前内侧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 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7例 C2、C3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远端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骨折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0 min(6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 mL(300~600 mL)。切口无感染。术后4~8个月X 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离。关节功能按 Schatzker-Lambert 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1.5%。结论联合前内侧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 C 型骨折具有复位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方便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固定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刘福尧;刘承伟;吴声忠;潘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调节性 T 细胞(Treg 细胞)是 CD4+ T 细胞中具有抑制功能的细胞亚群,典型的 Treg 细胞表达转录因子叉头蛋白3(FOXP3),并且 FOXP3基因座 Treg 细胞特异性脱甲基化区(TSDR)出现脱甲基化现象。FOXP3基因座 TSDR 脱甲基化是 Treg 细胞稳定、高表达 FOXP3的基础,对维持 Treg 细胞的抑制功能发挥关键作用。其他的 Treg 细胞标志物包括高亲和力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α链(CD25)、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以及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α链(CD127)等[1]。CD4+ CD25+ FOXP3+ Treg 细胞可分为两类,即胸腺来源 Treg 细胞(tTreg 细胞)和外周血来源 Treg 细胞(pTreg 细胞)。tTreg 细胞和 pTreg 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表型,并且二者均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由于 Treg 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因此是多种免疫反应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2]。Treg 的功能与其所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代谢产物等成分密切相关。本文就微环境成分对 Treg 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沈林;张燕(综述);王昌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对重度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及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的患者1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托拉塞米,n=80)和对照组(呋塞米,n=80),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 d 血浆 BNP及胱抑素 C 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 BNP 及胱抑素 C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托拉塞米能降低重度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BNP 及胱抑素 C 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肾功能,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可海霞;张金盈;刘瑾春;王会玖;贾银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分期尿脂联素(UAPN)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 尿蛋白排泄量(UAER)将其分为尿蛋白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 UAPN 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 UAPN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P <0.01);微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低于大量蛋白尿组(P <0.01),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大量蛋白尿组的 UAPN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 均对患者的UAPN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DN 患者 UAPN 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其水平增高与 HDL-C、FPG、HbA1c、UAER有关。
作者:瞿文娟;程昌琴;杨若梅;蒋先淑;李志勇;杨刚毅;李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临床资料29例,其中1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胎儿娩出后采用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另外14例采用传统剖宫产手术处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例数、术后异常体温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例数、月经复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止血快、出血减少、减少子宫切除率、术后恢复较好等优点,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彭方亮;周晓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26例 CHF 患者进行评分,其中有心理障碍者45例作为观察组,在无心理障碍者中抽取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26例 CHF 患者中抑郁发生率26.2%,焦虑发生率20.6%,其中11.1%为抑郁、焦虑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是 CHF 患者并发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5)。结论CHF 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陈素群;黄毅;王小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利用CD3、CD28抗体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激活转化增强作用,采用不同包被方法及抗体浓度,以期获得一种更有效的包被方法。方法利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技术、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流式细胞术(FMC),以 CD3抗体固相包被、CD28抗体不同浓度固相包被或悬浮加入,计算经12 d 培养获得成熟 CIK 细胞的数量,测定不同包被方法刺激培养后的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培养后 C 组中 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中CD8+细胞所占比例高于 A、B 组(P <0.05)。C 组的 T4/T8比值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 NK 细胞含量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25+细胞在 C 组中所占比例低于 A 组(P <0.01)。结论CD3抗体固相包被及 CD28抗体悬浮加入组合对人外周血细胞的刺激增强作用强于 CD3抗体固相包被 CD28+抗体固相包被组合。
作者:孙志亚;何静;陈民佳;赵宗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状况,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0~11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湖北省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20个县市作为调查县市,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个人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共调查28563人,其中423人报告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为14.8‰。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9人(54.1%)、哮喘44人(10.4%)、慢性咽喉炎35人(8.3%),其他肺部疾病115人(27.2%)。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13.6‰和15.7‰。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收入水平较低、参加新农合的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结论湖北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有所升高,需要加强预防控制力度。
作者:肖汉;聂秀红;陈功;龙虹霏;许亚运;高梦婷;燕虹;李十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CD44v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大坪医院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各51例,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各51份,通过逆转录 PCR(RT-PCR)、免疫印迹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血清中 CD44v9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确强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D44v9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勇;唐永梁;杨俊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制备和鉴定肺弹性蛋白降解肽段人工抗原,为进一步研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免疫检测试剂盒打下良好基础。方法以 Sulfo-SMCC 为偶联剂,钥孔血蓝蛋白(KLH)为载体蛋白制备免疫原;经紫外扫描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电泳鉴定偶联情况;以免疫原免疫 Balb/c 小鼠制备特异性抗体,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评价抗血清效价及特异性。结果紫外扫描和 SDS-PAGE 电泳确认了肺弹性蛋白降解肽段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其蛋白浓度为1.181 mg/mL,抗血清效价高于1∶64000,IC50为13.7 ng/mL,抗血清与无关肽段无交叉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肺弹性蛋白降解肽段人工抗原,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建立快速准确检测 COPD 免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彭方毅;崔玉花;马明炎;李元宽;邬红雨;姜海蓉;周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埃博拉病毒病(EVD)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5例确诊 EVD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根据护理评估的结果确定护理诊断,对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期目标和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针对5例 EVD 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5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3例 EVD患者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和社会效益。结论对 EVD 患者按照护理程序进行系统护理可帮助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病死率的降低。
作者:李晓琴;宋彩萍;罗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既往一线含草酸铂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既往一线含草酸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方案治疗,每21天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每周期后评价不良反应,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共完成化疗周期85个,中位周期数为3(2~7)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4例,总有效率38.9%(7/18),疾病稳定率77.8%(14/18)。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1.1%,血小板减少5.6%,腹泻5.6%。无因化疗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方案对于一线含草酸铂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钱鸣杰;眭振宇;唐文;王少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的技术操作成功率、安全性、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的产后大出血者临床资料65例,其中,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成功41例作为 A 组,行子宫切除术治疗24例作为 B 组,分析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 组因病情异常危重而不能耐受子宫切除者为26.8%(11/41),止血成功率95.1%(39/41),栓塞后因止血效果不佳再行子宫切除者4.9%(2/41);B 组止血成功率95.8%(23/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3.8 min、61.5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B 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155.5 mL、3215.7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无并发症、B 组出现并发症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适应证广、微创、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及保全子宫等优势。
作者:钟兴军;李豪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伴牙髓炎的牙隐裂的病因、隐裂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牙髓炎伴牙隐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发病年龄、牙位、隐裂线走向进行分析,采取调、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试保留患牙,并且在修复1年后临床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9~49岁患者牙隐裂发生率高,以上颌第一磨牙多见。78例隐裂牙综合治疗成功65例(83.33%),有效11例(14.10%),失败2例(2.56%)。结论对隐裂牙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能有效地保留患牙,对牙隐裂伴牙髓炎的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后的全冠修复是有效的。
作者:李晓霞;唐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Krüppel 样因子4(KLF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KLF4调节MMP9对原发性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癌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5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 KLF4和 MMP9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质粒,上调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的 KLF4表达,检测 MMP9 mRNA 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转染后的 HepG2细胞运用 Tran-swell 侵袭试验和划痕试验观察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相比癌旁组织,KLF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5),而 MMP9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5)。通过构建重组质粒,上调 KLF4的表达,发现 MMP9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并影响 HepG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中,KLF4低表达,而 MMP9高表达。在肝癌细胞中上调 KLF4表达可引起 MMP9表达下降,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作者:冯潜;石世代;周勇;李恩亮;吴荣寿;李科浩;邬林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不同染色试剂和时间对组织抗酸杆菌染色结果的影响,并探讨其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搜集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病例共38例,取带菌落的典型组织蜡块,每个蜡块切片4张,用不同的染色试剂和时间进行抗酸染色。结果采用二甲苯及乙醇流程染色20 min 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抗酸杆菌明显淡弱,抗酸杆菌区域呈不连续的模糊淡红色小点,阳性0例,阳性率0%;松节油流程染色15 min 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抗酸杆菌清晰,呈红色,微弯曲分枝状,容易识别辨认,阳性34例,阳性率89%;松节油流程染色20 min 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抗酸杆菌区域整个背景呈红色,不易辨识抗酸杆菌,阳性28例,阳性率74%;松节油流程染色30 min 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整个抗酸杆菌区域呈深红色,难以辨识抗酸杆菌,阳性27例,阳性率71%。结论不同染色试剂和时间对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结果有明显差异;组织抗酸杆菌适宜松节油流程设定染色15 min 组。
作者:刘瑾;李刚;袁怀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能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抗生素治疗方面有指导意义。方法选入75例 AECOPD 患者,分成 PCT 组(n=40)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失决定抗生素的停用,而 PCT 组在对照组停药依据的基础上加上了血清 PCT 水平(PCT<0.25 ng/mL)决定抗生素的停用。观察指标主要为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加重数,3个月内复发率、病死率、临床有效率。结果PCT 组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3个月内再次住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患者 PCT 水平指导抗感染策略在 AECOPD 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降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减少患者复发率。
作者:李蓓;霍敏琴;李仲廷;游辉;吴海华;黄汉钊;吕绍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使用骨水泥对能够强化椎弓根和病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病椎强化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68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采用测量椎体高度及正中矢状位 CT 影像上测量椎体 Cobb 角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病变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内固定失效发生率。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术中注入骨水泥后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8例骨水泥在椎体侧方外溢。64例患者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8个月,56例患者骨折均在6~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影像学评价无椎弓根钉松动和拔出病例,椎弓根螺钉在位率100%。术前 VAS 评分、椎体高度、Cobb 角与术后各个时间节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骨水泥椎体强化结合骨水泥强化置钉技术可以有效增强节段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韩建华;蔡小军;董革辉;孙厚杰;周鑫;鄢家强;张晗祥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