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血科实习教学沟通能力培养实践

文爱清;程芝灵;滕方;卢尧;陈钧

关键词:输血科, 实习教学, 沟通能力, 理论知识, 试验技能, 实践教育, 教学实践, 实习生, 培养目标, 医学生, 现代医学, 输血医学, 输血相关, 试验操作, 实习过程, 临床, 教学过程, 既定目标, 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输血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高层次的输血人才至关重要。医学生通过在输血科的实习首先应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试验操作等相关技能,但是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输血科实习生的培养与所制定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带教老师与学生在带教实习过程中,共同注重输血相关理论知识与基本试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理论知识、试验技能等能力随着教学过程均可以达到既定目标,而临床沟通能力则显得相对薄弱[1]。因此,输血科实习生的实践教育除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统“三基”教育之外,进行正确的沟通实践教育也是输血科教学实践的主要任务之一。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痴呆老年人照顾者虐待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老年人是全世界人口增长快的群体,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将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发生虐待老年人的现象[1]。老年人受到虐待的情况在发生在各个国家中,被视为一个尖锐的社会和健康问题[2]。老年人群中的老年痴呆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因其疾病的特殊性,更容易遭受虐待。

    作者:傅志蓉;沈军;杨萍萍;王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孕期和哺乳期大鼠肝脏胆酸和胆酸调控法尼醇X受体、小异二聚体伴侣受体和胆固醇7α-羟化酶的变化

    目的:研究健康SD鼠在妊娠和哺乳期肝脏胆酸代谢基因的变化。方法取孕10、14、19 d及产后1、7、14、21 d的大鼠肝脏,检测胆酸水平和肝脏法尼醇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伴侣受体(SHP)、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α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测Cyp7α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孕晚期健康大鼠,肝脏中胆酸及Cyp7α1表达不升高;哺乳期的大鼠,肝脏胆酸增加,FXR表达升高;在孕晚期及哺乳期靶基因SH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其表达高峰期是第孕19天,其值可达对照组的6倍之多。结论健康大鼠在产后肝脏胆酸合成增加,而孕期减少,可能与Cyp7α1、FXR及SHP表达有关。

    作者:谢红梅;朱琼妮;张丹;刘杰;陆远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饮酒对宜昌市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饮酒对宜昌市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该市MS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抽样调查宜昌市15个单位职业人群共3640人(男2285人,女1355人,年龄20~70岁),详细询问其饮酒习惯并填写调查表,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日饮酒量分为3组(不饮和偶尔饮酒组、适量饮酒组、过量饮酒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不饮和偶尔饮酒组比较,适量饮酒组MS患病率及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尿酸(UA)异常率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SBP)异常率显著下降(P<0.05);过量饮酒组BMI、DBP、SBP、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MS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与适量饮酒组比较,过量饮酒组MS患病率及BMI、DBP、GLU、TCH、TG、LDL‐C、UA异常率上升显著(P<0.05)。不论适量还是过量饮酒,C‐反应蛋白(CRP)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适量饮酒对宜昌市职业人群BMI、DBP、TG、LDL‐C、UA有显著影响,对GLU、TCH、HDL‐C、CRP影响不明显。M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异常率与乙醇摄入量呈正相关。适量饮酒有降低SBP和GLU作用,但不能降低MS发病率。

    作者:罗春华;杨少玉;刘敏;张庆勇;龚峰;李雪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影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家庭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WHO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Zarit照料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对64名AD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1)AD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得分显著低于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得分(t=-2.217,P=0.030)。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2、-1.994,P=0.801、0.050);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30、3.658,P<0.05)。(2)有配偶、亲子关系差、有躯体疾病及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较重的照料者生活质量较低(P<0.05)。(3)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与照料负担总分呈负相关(r=-0.433,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 r=0.346,P<0.05)。(4)婚姻状况、亲子关系、躯体疾病、社会支持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r2=0.409)。结论加强对有配偶、亲子关系较差、身体情况不良的AD照料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蒋平静;谭小林;黄杰;赵科;文晏;陈非;蒋振虹;胡舒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西南地区首例粪菌移植治疗克罗恩病的观察及护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属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及关节、黏膜等肠外损害,占肠病中20%~30%。有研究表明CD的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激发了肠道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 T[2]),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从而发挥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Anderson等[3]对“粪菌移植”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进行的M eta分析发现63%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缓解,76%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获得胃肠道症状的改善。2014年8月本科采用FM T技术治疗1例重度CD患者,效果显著,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魏艳玲;全春花;赵蓉;何海燕;陈东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手术送检标本27705例,根据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前后分为对照组(n=13792例)和观察组(n=13913例)。总结分析两组标本中发生标本交接不清和处置不规范的情况。结果实施故障树分析法前后发生标本交接不清的比例分别是4.44%和1.07%( P<0.01),处置不规范的比例分别是4.35%和0.85%( P<0.01)。结论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对手术室病理标本进行管理,不仅能准确分析问题根源,还能显著提高标本管理质量。

    作者:马红利;张文敏;袁晓华;杨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2011~2013年某院胆道感染病原菌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96例胆汁标本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结果296例胆汁标本中有199例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占67.23%,其中21例检出两种细菌,共检出2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8株,占71.82%;革兰阳性菌46株,占20.91%;真菌16株,占7.2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其次对他唑巴坦、氨曲南、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阴性菌中耐药性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00%。革兰阳性球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小于30.00%,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70.00%~100.00%。结论296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性较高。

    作者:吴晓春;侯章梅;成燕;杨薇;颜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肾移植术后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对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肾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FNH)的发病率明显增多[1]。OFNH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导致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被大多学者人为是治疗OFNH的佳治疗方法[2],且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日渐提高,其围术期护理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对肾移植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陈晓玲;黄天雯;刘巧梨;谭运娟;桂自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1191例新生儿脐血感染生物学指标参考区间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中提示早发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 )、白细胞介素(IL)‐6、IL‐8、血小板(PLT)、白细胞总数(WBC)在该地区的参考区间。方法搜集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足月新生儿脐带血1476例,终纳入1191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检测脐血中hs‐CRP、PCT、IL‐6、IL‐8、PLT、WBC的变化,采用SAS9.0处理数据,对相关数据应用上下(上)限进行描述,应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hs‐CRP参考上限为3.1mg/L,PCT参考上限为为0.18ng/mL。IL‐6、IL‐8参考区间为56.6(11.9~133.2)ng/L、976.0(111.7~2507.1)ng/L,PLT参考区间为242.0(120.0~339.0)×109/L,WBC参考区间为12.9(7.6~19.3)×109/L,脐血血小板值在剖宫产组中较顺产组低(230vs.254,Z=4.301,P<0.05),不同孕周,各感染生物学标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败血症患儿的CRP、PCT升高(P<0.05),IL‐6、IL‐8、WBC、PLT与健康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健康足月儿脐血中细菌感染生物学标志的参考区间,为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瑞兰;彭祖菊;贺雨;王泉秀;张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285例肾活检临床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5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85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0.79∶1.0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其病理类型前3位是Ig A肾病(35.6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7.23%)、微小病变(15.4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前3位是狼疮性肾炎(31.82%)、紫癜性肾炎(18.18%)、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15.15%)。结论该院肾小球疾病女性患者稍高于男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Ig A肾病多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多见。

    作者:庞玉洪;陈抗侵;杨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心房纤颤患者二尖瓣反流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心脏本身因素,二尖瓣反流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212例心房纤颤患者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检查。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50例)和无血栓组(162例)。分析入选病例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LAD)[(48.1±4.7)mm vs .(40.4±3.4)mm]、左室舒张末径(LVEDD)[(50.9±3.7)mm vs .(46.4±3.9)mm]、左室射血分数(LVEF)[(56.5±3.9)% vs .(65.9±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仅有少量反流,中度以上反流患者无血栓形成。结论 LAD、心功能下降是并发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二尖瓣反流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柴青芬;阮伟丽;韩芳芳;石延辉;柴振基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论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的科学,也是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学科。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1]。当今医学发展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人文属性原本更加浓烈[2]。然而,处于技术飞速发展时期的当代医学,其人文精神的发展,却被技术主义的高光反衬下暗淡了色彩。医学对技术的高度依赖和追求,忽视了医学自身的仁爱精神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出的是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之间关系的失衡。因此,重新审视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邬晓薇;梅林;徐迪雄;黄建军;翟建才;黄继东;孙鹏;王云贵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鸡尾酒”湿敷治疗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手臂肿胀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鸡尾酒”湿敷对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手臂肿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手臂肿胀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7例患者采用“鸡尾酒”湿敷加肿胀传统处理方法(包括抬高患肢,制动处理);对照组46例患者仅采用肿胀传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张力性水疱数量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肢体坏死,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2.62±0.86)分 vs.(5.46±1.02)分、肿胀程度(3.3%±2% vs.5.8%±3%)及张力性水泡数量(0 vs .4)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方案“鸡尾酒”湿敷法能有效减轻经桡动脉介入穿刺术引起的手臂肿胀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萍;黄琼;任洪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PCNL 与 FURL治疗小于或等于2 cm 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L)治疗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12月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肾结石患者148例,其中PCNL组患者81例,FURL组患者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率、术后血白细胞(WBC )增高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手术时间(64.21±11.71)min短于 FURL组(107.32±16.35)min ,PCNL组术后住院时间(6.51±1.92)d长于FURL组(3.28±1.24)d ,PCNL组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13.31±2.71)g/L高于 FURL 组(3.88±2.10)g/L ,PCNL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值(14.21±1.62)mg/L高于FURL组(5.23±1.14)mg/L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的肾结石,FURL在减少术后出血、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境罗;周刚;刘幸生;姜庆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发病较为隐匿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往往已属中晚期,约有20%~25%的患者在初诊时即有同时性肝转移[1]。虽近年来国内外结直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生存率得以提高,5年生存率达50%以上,但根治术后发生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者占30%~40%。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发生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黏附分子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黏附,相关活性酶降解、破坏 ECM 和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 ,BM ),相关肿瘤细胞从原发癌灶脱离,经血管和淋巴管向远处纵深发展,选择靶器官,新生血管形成再增殖等过程。这一过程每一步骤都涉及多种分子事件,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标志对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忠(综述);高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外周血CD4+T 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探究其在L 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8例L N患者均来自该科病房,全部患者都达到美国风湿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分类诊断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为活动性的LN,蛋白尿大于0.5g/d,或活动性尿沉渣改变(血尿红细胞超过5个/Hp,或脓尿白细胞大于5个/Hp,或细胞管型大于1个/Hp),血肌酐升高大于1.2mg/L,排除感染、肾结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活动的LN :蛋白尿小于0.5g/L,非活动性的尿沉渣。将L N患者分为两组:非活动性(I组)8例、活动性的L N组(A组)10例,对照组(N组)8例。分别采集L N患者和N组的外周血50 mL ,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法)分离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出CD4+ T细胞,并提取组蛋白,采用组蛋白H3/H4乙酰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水平,分析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结果(1)与N组相比,A和I组LN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组蛋白 H3、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P<0.01);(2)A组的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低于I组(P<0.01),而组蛋白 H3乙酰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蛋白 H4的乙酰化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r=-0.661,P<0.05)。结论在LN患者中的CD4+ T细胞组蛋白 H3和组蛋白 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CD4+ T细胞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可能与LN的活动性有关。

    作者:刘抗寒;刘芳;梁玉梅;饶慧;陈莹;曾清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带教的实践分析

    自1987年法国里昂医生Phillips Mouret成功实施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以来,腹腔镜外科手术就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好且具有美容特点等优势被全世界外科医生认可[1]。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了单纯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2]。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使一个外科医师掌握该手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唐春;陈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 )和急性时相C反应蛋白(CRP)对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重症学科2014年1~10月的6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感染组(n=37)和非感染组(n=26)。留取静脉血标本要在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1 h内,观察指标有:体温(℃)、白细胞计数(WBC ,×109/L)、PCT、CRP。结果感染组各时段 PCT、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和PCT联合CRP诊断肺部感染灵敏度分别为78%、81%、81%。特异度方面,PCT联合CRP为77%,明显高于PCT (69%)和CRP(15%)。结论 PCT联合CRP的检测阳性率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早期较特异和敏感指标。

    作者:陈亮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外生殖器部位的棘层松解性皮病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外阴丘疹伴瘙痒2年,于2011年7月至本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外阴出现扁平圆形淡红色丘疹,自觉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湿疹”,给予抗组胺药和外用激素软膏后无明显好转,皮损逐渐增多。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毛囊角化病或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病史,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发育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大阴唇可见多发性淡红色扁平丘疹,孤立或成群分布,绿豆至黄豆大小,质地稍硬,无糜烂、水疱(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皮损真菌镜检、醋酸白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均阴性。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棘层松解。真皮浅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Ig G、Ig M、Ig A、C3阴性。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外生殖器部位的棘层松解性皮病”。治疗:予以外用药对症处理后,皮损无明显改善。2个月后行激光治疗后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作者:肖沙;刁庆春;郝进;高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少见布鲁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实践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通过详细问诊,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参与拟定治疗方案,发挥治疗团队成员的作用。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少见布鲁菌感染案例的诊治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在获知病原学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详细问诊,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提供抗感染方案,给予患者治疗全程监护,终实现治疗安全有效。结论临床药师利用病原微生物学和药学专业特长参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药师作为临床治疗团队成员的积极作用。

    作者:普燕芳;赵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