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该院的236例AS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9)给予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观察组(n=127)给予经胸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气管插管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输血量、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稍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才;田作春;朱勇德;陈纯烨;吴献华;许有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二期翻修的引发感染的微生物特点和药敏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2例髋关节置换感染二期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细菌培养,分析微生物特点和药敏结果。结果10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93.1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的51.59%,革兰阴性菌占总菌株的48.41%,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7.37%和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3代头孢、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需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参考监测结果针对性的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
作者:韦衍莉;朱雄;林昌锋;陈如寿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该院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5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85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0.79∶1.0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其病理类型前3位是Ig A肾病(35.6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7.23%)、微小病变(15.4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前3位是狼疮性肾炎(31.82%)、紫癜性肾炎(18.18%)、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15.15%)。结论该院肾小球疾病女性患者稍高于男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Ig A肾病多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多见。
作者:庞玉洪;陈抗侵;杨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评价一次性带取样器的采血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0套附加取样器的一次性使用采血袋(实验组)和无取样器的100套一次性使用采血袋(对照组)取样的产品适配性、取样的安全性、取样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2种一次性采血袋留取样品总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12.49±0.64)s明显少于对照组(12.96±1.09)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带取样器的采血袋)留取检测样品的流程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带取样器采血袋留取检测样品更方便。
作者:易中梅;王世春;王泽荣;张红;刁荣华;王红苹;赖秋月;罗岚;赵树铭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通过分析2002~2014年璧山区霍乱疫情及水产品监测结果及干预措施,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并有效的防范霍乱疫情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璧山区2002~2014年的霍乱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2005~2014年随机抽取水产品样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璧山区共对水产品检测4443份,检出霍乱弧菌5株,阳性率为0.11%,璧山区水产品存在污染状况。2002~2014年共报告霍乱病例38例,带菌者166例,病例主要发生在2002~2006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后,2006年以后无病例发生。聚餐及不良的卫生习惯是引起霍乱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发生疫情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特别是根据水产品检测结果实时调整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霍乱疫情的发生。
作者:罗媚;徐玲;刘宏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优选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临床维护的培训方法,以降低PICC的非正常拔管率,延长PICC的使用时间。方法总结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239例新生儿PICC经不同模式培训后对导管的维护,传统培训组119例,1对1培训组120例,比较PICC的非正常拔管率及留置时间。结果1对1培训组5例非正常拔管(导管堵塞4例、导管断裂1例),非正常拔管率为4.2%(5/120),传统培训组19例非正常拔管(导管堵塞10例、导管滑出5例、导管断裂2例、针头刺破导管1例、高压输液1例),非正常拔管率为16.0%(19/1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9,P<0.05);1对1培训组导管平均留置(27.37±17.65)d ,传统培训组为(25.19±14.82)d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31,P>0.05)。结论1对1培训后可明显降低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
作者:付利珍;谢佳;张先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中重度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104例,分为暴露组(53例,常规药物治疗+呼吸肌锻炼+有氧运动疗法)和非暴露组(51例,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 )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及肺功能进行检查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暴露组患者治疗后,6‐MWD、呼吸困难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肺康复治疗措施,能减轻中重度COPD 患者的呼吸困难,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令;黄建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通过详细问诊,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参与拟定治疗方案,发挥治疗团队成员的作用。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少见布鲁菌感染案例的诊治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在获知病原学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详细问诊,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提供抗感染方案,给予患者治疗全程监护,终实现治疗安全有效。结论临床药师利用病原微生物学和药学专业特长参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药师作为临床治疗团队成员的积极作用。
作者:普燕芳;赵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手术送检标本27705例,根据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前后分为对照组(n=13792例)和观察组(n=13913例)。总结分析两组标本中发生标本交接不清和处置不规范的情况。结果实施故障树分析法前后发生标本交接不清的比例分别是4.44%和1.07%( P<0.01),处置不规范的比例分别是4.35%和0.85%( P<0.01)。结论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对手术室病理标本进行管理,不仅能准确分析问题根源,还能显著提高标本管理质量。
作者:马红利;张文敏;袁晓华;杨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旨在探讨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心脏本身因素,二尖瓣反流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212例心房纤颤患者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检查。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50例)和无血栓组(162例)。分析入选病例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LAD)[(48.1±4.7)mm vs .(40.4±3.4)mm]、左室舒张末径(LVEDD)[(50.9±3.7)mm vs .(46.4±3.9)mm]、左室射血分数(LVEF)[(56.5±3.9)% vs .(65.9±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仅有少量反流,中度以上反流患者无血栓形成。结论 LAD、心功能下降是并发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二尖瓣反流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柴青芬;阮伟丽;韩芳芳;石延辉;柴振基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和右美沙芬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10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口服酮替芬1mg,每天2次,孟鲁司特钠10mg每晚1次,右美沙芬片15m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10mg,每晚1次,右美沙芬片15mg,每天3次。治疗时间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咳嗽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和右美沙芬治疗感染后咳嗽较孟鲁司特钠联合右美沙芬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更好。
作者:王东安;孙洁民;文芸;杨硕;罗光伟;张念;聂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 M )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形态学不典型MM并不多见,需利用骨髓细胞形态学(M )、细胞免疫学(I )、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 )四者即MICM 的白血病诊断手段来进行相互印证,通过实验室检查与临床经验终进行临床诊断,该患者各种诊断手段似乎并不能够相互映衬。
作者:杨学敏;白俊;杨璐西 刊期: 2015年第3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外阴丘疹伴瘙痒2年,于2011年7月至本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外阴出现扁平圆形淡红色丘疹,自觉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湿疹”,给予抗组胺药和外用激素软膏后无明显好转,皮损逐渐增多。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毛囊角化病或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病史,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发育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大阴唇可见多发性淡红色扁平丘疹,孤立或成群分布,绿豆至黄豆大小,质地稍硬,无糜烂、水疱(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皮损真菌镜检、醋酸白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均阴性。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棘层松解。真皮浅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Ig G、Ig M、Ig A、C3阴性。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外生殖器部位的棘层松解性皮病”。治疗:予以外用药对症处理后,皮损无明显改善。2个月后行激光治疗后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作者:肖沙;刁庆春;郝进;高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痴呆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为该类患者术后痴呆发生的预防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因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价正常。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术后观察患者谵妄发生情况。随访1年再次进行CDR评分,根据结果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分析术后谵妄对患者术后痴呆发生的影响。结果12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中,术后1周有40例(33.3%)患者发生谵妄,随访1年后有16例(40.0%)患者CDR评分0.5~3.0分;术后1周80例(66.7%)患者未发生谵妄,随访1年后有4例(5.0%)患者CDR评分大于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显示:年龄、性格内向、受教育程度小于6年、糖尿病史、发生谵妄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发生痴呆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大、糖尿病史及发生谵妄是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术后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发现:术后谵妄预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痴呆发生的 AUC面积为0.878。结论高龄、糖尿病史及术后谵妄是无痴呆病史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术后谵妄对痴呆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胡国伦;陈代全;龚定华;李学斌;齐晓岚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评价“鸡尾酒”湿敷对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手臂肿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手臂肿胀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7例患者采用“鸡尾酒”湿敷加肿胀传统处理方法(包括抬高患肢,制动处理);对照组46例患者仅采用肿胀传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张力性水疱数量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肢体坏死,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2.62±0.86)分 vs.(5.46±1.02)分、肿胀程度(3.3%±2% vs.5.8%±3%)及张力性水泡数量(0 vs .4)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方案“鸡尾酒”湿敷法能有效减轻经桡动脉介入穿刺术引起的手臂肿胀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萍;黄琼;任洪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开胸患者术后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需开胸手术治疗患者入选本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ASA分级Ⅰ~Ⅱ级,观察组术后采取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采取舒芬太尼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镇痛评分于术后6、12、24、48 h分别为(3.21±0.76)、(3.01±0.77)、(2.79±0.69)、(2.67±0.6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Ramsay镇静评分于术后6、12、24、48 h分别为(2.12±0.23)、(2.07±0.22)、(2.02±0.24)、(2.01±0.21)分,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有效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开胸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较佳,且较为安全。
作者:钟锦秀;吴少娟;黄康强;韦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 )和急性时相C反应蛋白(CRP)对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重症学科2014年1~10月的6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感染组(n=37)和非感染组(n=26)。留取静脉血标本要在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1 h内,观察指标有:体温(℃)、白细胞计数(WBC ,×109/L)、PCT、CRP。结果感染组各时段 PCT、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和PCT联合CRP诊断肺部感染灵敏度分别为78%、81%、81%。特异度方面,PCT联合CRP为77%,明显高于PCT (69%)和CRP(15%)。结论 PCT联合CRP的检测阳性率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早期较特异和敏感指标。
作者:陈亮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血脂、血尿酸(UA)、内脂素(visfatin)、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0例 SCH 患者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 )水平分为观察 A 组(5 mIU/L ≤TSH<10 mIU/L ,60例)和观察B组(TSH≥10 mIU/L ,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 TS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HCY、hs‐CRP、visfatin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血TG、visfat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血 TG、visfatin、LDL‐C、UA、HCY、hs‐CRP水平均较与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以 TG、visfatin升高为显著(P<0.01)。但A、B两组患者血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HCY、hs‐CRP、visfatin可作为SC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指标。
作者:尹戴佳佳;谭旸;张严高;祝春华;金鑫;高玉洁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高营养风险危重患者氮平衡、握力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6月入住该院ICU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予相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予以患者司坦唑醇片4 mg 3次/天口服或胃肠道给药,对照组给予相应安慰剂,连续7 d。所有患者在入IC U后第1、4、7天分测定患者氮平衡、握力,在第1、4、7天及出院时留取患者血标本行肝功能监测,检测患者前清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并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入ICU时APACHE‐Ⅱ,NRS‐2002评分,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在入ICU第1天时,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天及第7天时,治疗组患者氮平衡、前清蛋白、握力及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前治疗组升高的肝功能指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在危重患者中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司坦唑醇,可以促进蛋白合成,减少肌肉等瘦体组织分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与住IC U时间。但在使用中需高度关注其对危重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
作者:王宇辉;龙大利;叶八宁;施贤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96例胆汁标本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结果296例胆汁标本中有199例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占67.23%,其中21例检出两种细菌,共检出2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8株,占71.82%;革兰阳性菌46株,占20.91%;真菌16株,占7.2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其次对他唑巴坦、氨曲南、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阴性菌中耐药性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00%。革兰阳性球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小于30.00%,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70.00%~100.00%。结论296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性较高。
作者:吴晓春;侯章梅;成燕;杨薇;颜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 )在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胸部CT提示胸内包块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28例患者行EBUS‐TBNA ,穿刺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8例患者中23例行EBUS‐TBNA检查,EBUS‐TBNA诊断出肺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肿瘤4例,淋巴瘤3例,结核病3例,结节病2例,炎性患者1例。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率高达74.0%,比预期诊断率明显升高(53.2%,P<0.01)。EBUS‐TBNA诊断准确率:肺癌91.0%;淋巴瘤100.0%;转移性肿瘤75.0%;结核75.0%,结节病50.0%,炎性病变100.0%。所有行EBUS‐TBNA检查患者,仅有2例出现轻度缺氧,1例出现出血症状。结论 EBUS‐TBNA针对早期诊断呼吸疾病特别是纵隔肿块,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作者:杨燕;徐大敏;王浩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家庭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WHO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Zarit照料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对64名AD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1)AD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得分显著低于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得分(t=-2.217,P=0.030)。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2、-1.994,P=0.801、0.050);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30、3.658,P<0.05)。(2)有配偶、亲子关系差、有躯体疾病及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较重的照料者生活质量较低(P<0.05)。(3)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与照料负担总分呈负相关(r=-0.433,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 r=0.346,P<0.05)。(4)婚姻状况、亲子关系、躯体疾病、社会支持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r2=0.409)。结论加强对有配偶、亲子关系较差、身体情况不良的AD照料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蒋平静;谭小林;黄杰;赵科;文晏;陈非;蒋振虹;胡舒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PCN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39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TGF和PCN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TGF、PCNP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1、51.46,均 P<0.01);CT‐GF、PCN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CTGF、PCNP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升,且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胡鹏;张雷达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对比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L)治疗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12月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肾结石患者148例,其中PCNL组患者81例,FURL组患者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率、术后血白细胞(WBC )增高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手术时间(64.21±11.71)min短于 FURL组(107.32±16.35)min ,PCNL组术后住院时间(6.51±1.92)d长于FURL组(3.28±1.24)d ,PCNL组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13.31±2.71)g/L高于 FURL 组(3.88±2.10)g/L ,PCNL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值(14.21±1.62)mg/L高于FURL组(5.23±1.14)mg/L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的肾结石,FURL在减少术后出血、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境罗;周刚;刘幸生;姜庆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胎盘小动脉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蛋白表达,探讨BKCa在该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 HDCP孕妇(HDCP组,=15)与健康孕妇(NT组,n=15)胎盘小动脉平滑肌,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KCa通道α亚基及β1亚基的蛋白水平。结果胎盘小动脉平滑肌检测显示,BKCa通道α亚基在NT组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282±0.1806,HDCP组为1.0012±0.1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1亚基在NT组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6168±0.0126,HDCP组为0.4181±0.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CP胎盘小动脉平滑肌BKCa通道α亚基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β1亚基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由此推测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可能参与了 HDCP的发生、发展,β1亚基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HDCP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基础。
作者:叶海琼;傅晓冬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卧立位对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影响,并通过盐水确诊试验研究较有效的筛查条件。方法将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严格换药后完成盐水确诊试验的8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盐水试验结果分为PA组(52例)和原发性高血压(PH)组(32例),统计立卧位血浆醛固酮、肾素(PRA)数值,计算立卧位ARR比值,测定尿醛固酮。结果 PA组立位 AAR>240(pg/mL)/(ng·mL-1·h-1)者42例(80.77%),PH 组立位 AAR>240(pg/mL)/(ng · m L -1· h-1)者14例(43.75%),尿醛固酮中位数14.34μg/24 h ,P H组A A R>240(pg/m L )/(ng · m L -1· h-1)且卧位血浆醛固酮大于150 pg/mL者1例(3.13%)。PA组立位AAR>240(pg/mL)/(ng·mL-1·h-1)且卧位血浆醛固酮大于150 pg/mL者34例(65.39%),此方法诊断PA的特异性为96.88%。PA组立位AAR>240(pg/mL)/(ng·mL-1·h-1)且卧位血浆醛固酮大于150 pg/mL及尿醛固酮大于10μg/24 h者31例(59.62%),此方法诊断 PA特异性为100.00%。结论以立位ARR>240(pg/mL )/(ng·mL-1·h-1)且卧位血浆醛固酮大于150 pg/mL及尿醛固酮大于10μg/24 h为标准是有效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方法。
作者:许红峰;朱理敏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他们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变化的快速发生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及对新事物的好奇,性教育的缺失必将带来青少年的心理困惑,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表的《2003年世界人口状况》称:目前每隔14 s 就有1名青少年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而在全世界新感染H IV的病例中,青少年占了将近一半[1]。2013年7月,重庆市政府官方网站信息,本市 HIV 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总计16548人,新增病例90%以上通过性传播,小年龄14岁。据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5岁以下青少年感染 H IV呈快速发展趋势,2012年较2011年同期增长44%,2013年较2012年同期增长69%。据笔者前期调查结果:永川区每年未婚先孕流产人次达到6000多(不完全统计),其中20岁及以下青少年占比超过50%,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达到未婚群体的30%左右。因此,笔者通过对永川区中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访谈,掌握永川区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找出青少年性教育缺乏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的办法,为决策部门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肖进莲;龚放;米春香;邹亮;唐万珍;王映月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输血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高层次的输血人才至关重要。医学生通过在输血科的实习首先应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试验操作等相关技能,但是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输血科实习生的培养与所制定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带教老师与学生在带教实习过程中,共同注重输血相关理论知识与基本试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理论知识、试验技能等能力随着教学过程均可以达到既定目标,而临床沟通能力则显得相对薄弱[1]。因此,输血科实习生的实践教育除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统“三基”教育之外,进行正确的沟通实践教育也是输血科教学实践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文爱清;程芝灵;滕方;卢尧;陈钧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转型期的医患关系面临较多挑战,矛盾的产生无非源于利益与沟通两个方面[1‐2]。利益问题须有赖于国家对医疗相关配套设施、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转型虽需一定时间但终会改善。而沟通问题则需要医务人员长期重视,因为即便是在具备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险制度、对患者利益问题给予了较为充分保障的发达国家,也存在诸多起源于沟通问题的医患冲突。
作者:罗科宇;张泽华;谢肇;侯天勇;许建中;罗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近年来,国内诸多高校探索了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多基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学位类型,其本质属性决定了更需要研究生导师组制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自1998年试点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拟通过探索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切实保障培养质量。
作者:袁轲;侯延斌;陈地龙;白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自1987年法国里昂医生Phillips Mouret成功实施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以来,腹腔镜外科手术就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好且具有美容特点等优势被全世界外科医生认可[1]。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了单纯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2]。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使一个外科医师掌握该手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唐春;陈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的科学,也是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学科。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1]。当今医学发展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人文属性原本更加浓烈[2]。然而,处于技术飞速发展时期的当代医学,其人文精神的发展,却被技术主义的高光反衬下暗淡了色彩。医学对技术的高度依赖和追求,忽视了医学自身的仁爱精神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出的是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之间关系的失衡。因此,重新审视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邬晓薇;梅林;徐迪雄;黄建军;翟建才;黄继东;孙鹏;王云贵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饮酒对宜昌市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该市MS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抽样调查宜昌市15个单位职业人群共3640人(男2285人,女1355人,年龄20~70岁),详细询问其饮酒习惯并填写调查表,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日饮酒量分为3组(不饮和偶尔饮酒组、适量饮酒组、过量饮酒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不饮和偶尔饮酒组比较,适量饮酒组MS患病率及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尿酸(UA)异常率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SBP)异常率显著下降(P<0.05);过量饮酒组BMI、DBP、SBP、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MS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与适量饮酒组比较,过量饮酒组MS患病率及BMI、DBP、GLU、TCH、TG、LDL‐C、UA异常率上升显著(P<0.05)。不论适量还是过量饮酒,C‐反应蛋白(CRP)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适量饮酒对宜昌市职业人群BMI、DBP、TG、LDL‐C、UA有显著影响,对GLU、TCH、HDL‐C、CRP影响不明显。M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异常率与乙醇摄入量呈正相关。适量饮酒有降低SBP和GLU作用,但不能降低MS发病率。
作者:罗春华;杨少玉;刘敏;张庆勇;龚峰;李雪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高血压、肥胖、超质量患病率,探索血压与睡眠时间的内在关系,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3~2015年前往西南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的体检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对睡眠时间与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超质量患病率36.68%,肥胖患病率11.36%。高血压患病率22.14%,血压正常高值占33.4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睡眠时间小于5 h者,单纯收缩压高、2级、3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结论睡眠时间小于5h可增加单纯收缩压高、2级、3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作者:赵小兰;张亚兰;陈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中提示早发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 )、白细胞介素(IL)‐6、IL‐8、血小板(PLT)、白细胞总数(WBC)在该地区的参考区间。方法搜集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足月新生儿脐带血1476例,终纳入1191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检测脐血中hs‐CRP、PCT、IL‐6、IL‐8、PLT、WBC的变化,采用SAS9.0处理数据,对相关数据应用上下(上)限进行描述,应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hs‐CRP参考上限为3.1mg/L,PCT参考上限为为0.18ng/mL。IL‐6、IL‐8参考区间为56.6(11.9~133.2)ng/L、976.0(111.7~2507.1)ng/L,PLT参考区间为242.0(120.0~339.0)×109/L,WBC参考区间为12.9(7.6~19.3)×109/L,脐血血小板值在剖宫产组中较顺产组低(230vs.254,Z=4.301,P<0.05),不同孕周,各感染生物学标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败血症患儿的CRP、PCT升高(P<0.05),IL‐6、IL‐8、WBC、PLT与健康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健康足月儿脐血中细菌感染生物学标志的参考区间,为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瑞兰;彭祖菊;贺雨;王泉秀;张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指周围脉管(中、小动脉及静脉)的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血管炎症病变,进而导致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闭塞的一类疾病[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极为少见,现将本科2014年2月13日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致皮肤坏死,经充分血液透析及应用伤口护理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病历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江渝;黄娟;梁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或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systemic shunt ,TIPS),是经颈静脉途径在肝内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穿刺建立有效的门体分流通道,使部分门脉血流直接进入腔静脉[4],从而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或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非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精准、可重复和有效等优点,已从以往的肝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方式逐渐成为有效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5]。TIPS术后常并发肝性脑病[6‐8],发生率可高达34.5%[7],为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本科采用品管圈手法以“提高肝硬化患者 T IPS术后对低蛋白饮食的依从性”为主题,对83例肝硬化 T IPS术后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世英;罗玲;张运芝;张志会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肾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FNH)的发病率明显增多[1]。OFNH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导致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被大多学者人为是治疗OFNH的佳治疗方法[2],且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日渐提高,其围术期护理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对肾移植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陈晓玲;黄天雯;刘巧梨;谭运娟;桂自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属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及关节、黏膜等肠外损害,占肠病中20%~30%。有研究表明CD的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激发了肠道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 T[2]),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从而发挥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Anderson等[3]对“粪菌移植”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进行的M eta分析发现63%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缓解,76%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获得胃肠道症状的改善。2014年8月本科采用FM T技术治疗1例重度CD患者,效果显著,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魏艳玲;全春花;赵蓉;何海燕;陈东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老年人是全世界人口增长快的群体,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将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发生虐待老年人的现象[1]。老年人受到虐待的情况在发生在各个国家中,被视为一个尖锐的社会和健康问题[2]。老年人群中的老年痴呆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因其疾病的特殊性,更容易遭受虐待。
作者:傅志蓉;沈军;杨萍萍;王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当前,学科交叉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形式和源泉,管理学和经济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但是交叉就产生了管理经济学[1],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其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受此学科交叉思路启发,是否可以将有关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结合到医院管理实践中成为一个命题。本文就是对经济学理论和观点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可能的结合点进行思考和探讨。
作者:高晋华;卢长伟;刘芬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医院面临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并增强品牌影响力,对民营医院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医院品牌相关理论,调查了重庆市某民营专科医院品牌战略现状,并对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类似民营专科医院品牌建设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黎;杨纲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饮食,模型组、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后分别以生理盐水、银杏叶提取物液10 mL/kg灌胃,每日1次,共8周。处死大鼠,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观察肝脏病理变化;(2)检测 TLR4表达水平;(3)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1)治疗组和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且治疗组轻于模型组。(2)模型组、治疗组TLR4 mRNA及蛋白、TNF‐α表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又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清ALT、AST明显低于模型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又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有较好的肝脏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降低 TLR4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龚毅;范伟;张莹;侯炬;郭江福;柳杨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小鼠肾积水后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小RNA(miRNA)‐210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丝线结扎单侧输尿管的方法制备急性完全性单侧肾积水模型(UUO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单侧肾积水组,于单侧肾积水后2、5、9、14 d分别颈椎脱臼处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肾积水后患肾各时间点HIF‐1 mRNA 、VEGF mRNA及miRNA‐210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积水后各时间点HIF‐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HIF‐1 mRNA表达水平在肾积水后表达量逐渐上调(P<0.05)。VEGF mRNA及miRNA‐210表达水平在肾积水后2 d升高并达到高峰,于UUO后5、9、14 d表达量逐渐下调(P<0.05)。HIF‐1蛋白表达量逐渐上调。结论肾积水后HIF‐1 mRNA及蛋白表达逐步上调,VEGF mRNA及miRNA‐210表达一过性上调,可能与肾积水后肾皮质被压迫机体对缺氧、缺血产生适应性反应有关。
作者:刘亚明;邓君;匡仁锐;崔苏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健康SD鼠在妊娠和哺乳期肝脏胆酸代谢基因的变化。方法取孕10、14、19 d及产后1、7、14、21 d的大鼠肝脏,检测胆酸水平和肝脏法尼醇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伴侣受体(SHP)、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α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测Cyp7α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孕晚期健康大鼠,肝脏中胆酸及Cyp7α1表达不升高;哺乳期的大鼠,肝脏胆酸增加,FXR表达升高;在孕晚期及哺乳期靶基因SH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其表达高峰期是第孕19天,其值可达对照组的6倍之多。结论健康大鼠在产后肝脏胆酸合成增加,而孕期减少,可能与Cyp7α1、FXR及SHP表达有关。
作者:谢红梅;朱琼妮;张丹;刘杰;陆远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探究其在L 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8例L N患者均来自该科病房,全部患者都达到美国风湿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分类诊断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为活动性的LN,蛋白尿大于0.5g/d,或活动性尿沉渣改变(血尿红细胞超过5个/Hp,或脓尿白细胞大于5个/Hp,或细胞管型大于1个/Hp),血肌酐升高大于1.2mg/L,排除感染、肾结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活动的LN :蛋白尿小于0.5g/L,非活动性的尿沉渣。将L N患者分为两组:非活动性(I组)8例、活动性的L N组(A组)10例,对照组(N组)8例。分别采集L N患者和N组的外周血50 mL ,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法)分离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出CD4+ T细胞,并提取组蛋白,采用组蛋白H3/H4乙酰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水平,分析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结果(1)与N组相比,A和I组LN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组蛋白 H3、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P<0.01);(2)A组的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低于I组(P<0.01),而组蛋白 H3乙酰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蛋白 H4的乙酰化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r=-0.661,P<0.05)。结论在LN患者中的CD4+ T细胞组蛋白 H3和组蛋白 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CD4+ T细胞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可能与LN的活动性有关。
作者:刘抗寒;刘芳;梁玉梅;饶慧;陈莹;曾清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结直肠癌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发病较为隐匿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往往已属中晚期,约有20%~25%的患者在初诊时即有同时性肝转移[1]。虽近年来国内外结直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生存率得以提高,5年生存率达50%以上,但根治术后发生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者占30%~40%。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发生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黏附分子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黏附,相关活性酶降解、破坏 ECM 和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 ,BM ),相关肿瘤细胞从原发癌灶脱离,经血管和淋巴管向远处纵深发展,选择靶器官,新生血管形成再增殖等过程。这一过程每一步骤都涉及多种分子事件,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标志对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忠(综述);高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前,高血压仍然是一个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左室肥厚(lef 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4],可显著增加心源性猝死(SCD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高血压的预后。
作者:潘建红(综述);王佩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将患者按照BM I分为3组,Ⅰ组(正常组)23例,Ⅱ组(超质量组)38例,Ⅲ组(肥胖组)21例。比较各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比较不同BMI和WHR的老年人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参数,比较不同血脂水平老年人的血小板参数。结果3组患者的血糖、HbA1c水平、BMI、WHR、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和WHR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脂水平老年人的血小板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MI和WHR与血小板参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作者:刘倩;姜春艳;王玲;张沫;孟东;于德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构建针对人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载体,并验证其干扰效果,为进一步探讨AQP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建立基础。方法设计合成4对针对人AQP1基因不同位点的shRNA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其插入载体GV115中,构建AQP1‐shRNA重组质粒,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效率。结果 RT‐PCR法证实AQP1在乳腺癌 MCF‐7细胞中有表达。测序验证表明4对靶向AQP1‐shRNA表达载体均构建成功。4组干扰载体能够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抑制 AQP1表达,其中以AQP1‐shRNA 4对AQP1的干扰效率强。结论成功有效地构建了针对人AQP1基因的shRNA重组质粒,能够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A Q P1的表达。
作者:李卓;康炜;辛娜;田宇;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氧化苏木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对内质网应激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细胞毒实验检测氧化苏木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o‐c)表达的变化。结果氧化苏木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IC50值为(5.36±0.62)μmol/L。0、5、10、20μmol/L的氧化苏木素作用肺癌A549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0.32)%、(19.61±4.52)%、(30.18±6.35)%和(39.48±7.4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 氧化苏木素作用肺癌A549细胞48 h后,GRP78出现显著的升高,细胞质中的cyto‐c也显著增加。结论氧化苏木素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了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
作者:陶黎阳;黎渐英;张建业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利用有限元数字模拟技术动态仿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颏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探讨下颌骨投射伤致伤机制。方法建立人下颌骨投射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在不同致伤条件下(高、中、低三种投射速度)投射物致伤下颌骨颏部的动态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结果成功模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模拟结果逼真,投射速度越高,下颌骨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仿真下颌骨投射伤,为口腔颌面部战创伤基础研究、临床救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雷涛;郑加军;王婷婷;李瑛;谢良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综合评价循证护理对减少或预防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VIP资源,Pubmed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或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 an 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3092例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脱出或异位及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或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万玲;卢美玲;罗倩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系统评价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万方、知网、CENTRAL、EM‐BASE、MEDLINE、CINAHL等数据库中1979年至2014年10月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语种限中文和英文。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剔除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 eta分析结果显示ICS治疗6~8月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77 cm ,治疗1年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55 cm ,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 D=-0.77、-0.55,P<0.01);ICS治疗2年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30 cm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0,P>0.05)。结论 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增长有暂时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在半年内较明显,随时间推移抑制作用减少。
作者:李颖;张光莉;张慧;李俊奇;张东伟;刘茹;罗征秀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系统评价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 ed、EM‐base、MEDLINE(Ovi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等电子数据库,查找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术后疼痛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9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 ,由两位评价员按 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系统评价纳入19个研究,合计2213例患者。结果显示: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疼痛缓解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与单用同剂量羟考酮组(P<0.01),而与单用高剂量羟考酮组及单用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疼痛缓解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发生率,组合药物与单用羟考酮组相似,多于安慰剂组及单用对乙酰氨基酚组,但程度一般为轻度到中度,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的报道。结论目前研究表明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在缓解术后急性疼痛方面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肖京平;王国俊;罗恒丽;杨婷;胡功利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系统评价预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了 PubMed 、EMBASE、Cochrane data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 .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Google Scholar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符合方案集分析(PP)比较HP根除率,应用RevMan 5.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10篇文章纳入研究(共982例),除去不符合方案的43例,共纳入939例,预先使用PPI组与对照组相比 RR=0.99(95% CI:0.95~1.04,P=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根除方案为基础行亚组分析,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合并后 RR=1.02(95% CI:0.90~1.14,P=0.79),PPI+克拉霉素+甲硝唑组,合并后 RR=1.02(95% CI:0.92~1.12,P=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三联或四联疗法为基础的抗 HP方案,预先使用 PPI不影响 HP根除率。对于临床上 HP检测阳性,但已使用 PPI的患者,可以选择直接抗HP治疗。
作者:陈佳;李传飞;吕琳;梅浙川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