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7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才;田作春;朱勇德;陈纯烨;吴献华;许有忠

关键词:经胸微创封堵术, 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 房间隔缺损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该院的236例AS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9)给予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观察组(n=127)给予经胸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气管插管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输血量、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稍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血CD4+T 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探究其在L 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8例L N患者均来自该科病房,全部患者都达到美国风湿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分类诊断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为活动性的LN,蛋白尿大于0.5g/d,或活动性尿沉渣改变(血尿红细胞超过5个/Hp,或脓尿白细胞大于5个/Hp,或细胞管型大于1个/Hp),血肌酐升高大于1.2mg/L,排除感染、肾结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活动的LN :蛋白尿小于0.5g/L,非活动性的尿沉渣。将L N患者分为两组:非活动性(I组)8例、活动性的L N组(A组)10例,对照组(N组)8例。分别采集L N患者和N组的外周血50 mL ,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法)分离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出CD4+ T细胞,并提取组蛋白,采用组蛋白H3/H4乙酰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水平,分析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结果(1)与N组相比,A和I组LN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组蛋白 H3、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P<0.01);(2)A组的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低于I组(P<0.01),而组蛋白 H3乙酰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蛋白 H4的乙酰化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r=-0.661,P<0.05)。结论在LN患者中的CD4+ T细胞组蛋白 H3和组蛋白 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CD4+ T细胞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可能与LN的活动性有关。

    作者:刘抗寒;刘芳;梁玉梅;饶慧;陈莹;曾清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发病较为隐匿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往往已属中晚期,约有20%~25%的患者在初诊时即有同时性肝转移[1]。虽近年来国内外结直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生存率得以提高,5年生存率达50%以上,但根治术后发生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者占30%~40%。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发生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黏附分子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黏附,相关活性酶降解、破坏 ECM 和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 ,BM ),相关肿瘤细胞从原发癌灶脱离,经血管和淋巴管向远处纵深发展,选择靶器官,新生血管形成再增殖等过程。这一过程每一步骤都涉及多种分子事件,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分子机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标志对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忠(综述);高青(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1191例新生儿脐血感染生物学指标参考区间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中提示早发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 )、白细胞介素(IL)‐6、IL‐8、血小板(PLT)、白细胞总数(WBC)在该地区的参考区间。方法搜集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足月新生儿脐带血1476例,终纳入1191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检测脐血中hs‐CRP、PCT、IL‐6、IL‐8、PLT、WBC的变化,采用SAS9.0处理数据,对相关数据应用上下(上)限进行描述,应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hs‐CRP参考上限为3.1mg/L,PCT参考上限为为0.18ng/mL。IL‐6、IL‐8参考区间为56.6(11.9~133.2)ng/L、976.0(111.7~2507.1)ng/L,PLT参考区间为242.0(120.0~339.0)×109/L,WBC参考区间为12.9(7.6~19.3)×109/L,脐血血小板值在剖宫产组中较顺产组低(230vs.254,Z=4.301,P<0.05),不同孕周,各感染生物学标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败血症患儿的CRP、PCT升高(P<0.05),IL‐6、IL‐8、WBC、PLT与健康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健康足月儿脐血中细菌感染生物学标志的参考区间,为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瑞兰;彭祖菊;贺雨;王泉秀;张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输血科实习教学沟通能力培养实践

    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输血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高层次的输血人才至关重要。医学生通过在输血科的实习首先应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试验操作等相关技能,但是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输血科实习生的培养与所制定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带教老师与学生在带教实习过程中,共同注重输血相关理论知识与基本试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理论知识、试验技能等能力随着教学过程均可以达到既定目标,而临床沟通能力则显得相对薄弱[1]。因此,输血科实习生的实践教育除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统“三基”教育之外,进行正确的沟通实践教育也是输血科教学实践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文爱清;程芝灵;滕方;卢尧;陈钧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带教的实践分析

    自1987年法国里昂医生Phillips Mouret成功实施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以来,腹腔镜外科手术就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好且具有美容特点等优势被全世界外科医生认可[1]。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了单纯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2]。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使一个外科医师掌握该手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唐春;陈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手术送检标本27705例,根据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前后分为对照组(n=13792例)和观察组(n=13913例)。总结分析两组标本中发生标本交接不清和处置不规范的情况。结果实施故障树分析法前后发生标本交接不清的比例分别是4.44%和1.07%( P<0.01),处置不规范的比例分别是4.35%和0.85%( P<0.01)。结论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对手术室病理标本进行管理,不仅能准确分析问题根源,还能显著提高标本管理质量。

    作者:马红利;张文敏;袁晓华;杨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对医学生实施有的放矢的情绪智力教育势在必行

    转型期的医患关系面临较多挑战,矛盾的产生无非源于利益与沟通两个方面[1‐2]。利益问题须有赖于国家对医疗相关配套设施、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转型虽需一定时间但终会改善。而沟通问题则需要医务人员长期重视,因为即便是在具备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险制度、对患者利益问题给予了较为充分保障的发达国家,也存在诸多起源于沟通问题的医患冲突。

    作者:罗科宇;张泽华;谢肇;侯天勇;许建中;罗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肾积水后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210的动态表达

    目的:观察小鼠肾积水后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小RNA(miRNA)‐210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丝线结扎单侧输尿管的方法制备急性完全性单侧肾积水模型(UUO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单侧肾积水组,于单侧肾积水后2、5、9、14 d分别颈椎脱臼处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肾积水后患肾各时间点HIF‐1 mRNA 、VEGF mRNA及miRNA‐210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积水后各时间点HIF‐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HIF‐1 mRNA表达水平在肾积水后表达量逐渐上调(P<0.05)。VEGF mRNA及miRNA‐210表达水平在肾积水后2 d升高并达到高峰,于UUO后5、9、14 d表达量逐渐下调(P<0.05)。HIF‐1蛋白表达量逐渐上调。结论肾积水后HIF‐1 mRNA及蛋白表达逐步上调,VEGF mRNA及miRNA‐210表达一过性上调,可能与肾积水后肾皮质被压迫机体对缺氧、缺血产生适应性反应有关。

    作者:刘亚明;邓君;匡仁锐;崔苏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预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影响的M 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预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了 PubMed 、EMBASE、Cochrane data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 .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Google Scholar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符合方案集分析(PP)比较HP根除率,应用RevMan 5.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10篇文章纳入研究(共982例),除去不符合方案的43例,共纳入939例,预先使用PPI组与对照组相比 RR=0.99(95% CI:0.95~1.04,P=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根除方案为基础行亚组分析,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合并后 RR=1.02(95% CI:0.90~1.14,P=0.79),PPI+克拉霉素+甲硝唑组,合并后 RR=1.02(95% CI:0.92~1.12,P=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三联或四联疗法为基础的抗 HP方案,预先使用 PPI不影响 HP根除率。对于临床上 HP检测阳性,但已使用 PPI的患者,可以选择直接抗HP治疗。

    作者:陈佳;李传飞;吕琳;梅浙川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10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微生物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二期翻修的引发感染的微生物特点和药敏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2例髋关节置换感染二期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细菌培养,分析微生物特点和药敏结果。结果10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93.1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的51.59%,革兰阴性菌占总菌株的48.41%,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7.37%和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3代头孢、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需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参考监测结果针对性的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

    作者:韦衍莉;朱雄;林昌锋;陈如寿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组合药物缓解术后急性疼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 ed、EM‐base、MEDLINE(Ovi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等电子数据库,查找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术后疼痛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9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 ,由两位评价员按 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系统评价纳入19个研究,合计2213例患者。结果显示: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疼痛缓解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与单用同剂量羟考酮组(P<0.01),而与单用高剂量羟考酮组及单用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疼痛缓解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发生率,组合药物与单用羟考酮组相似,多于安慰剂组及单用对乙酰氨基酚组,但程度一般为轻度到中度,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的报道。结论目前研究表明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在缓解术后急性疼痛方面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肖京平;王国俊;罗恒丽;杨婷;胡功利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西南地区首例粪菌移植治疗克罗恩病的观察及护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属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及关节、黏膜等肠外损害,占肠病中20%~30%。有研究表明CD的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激发了肠道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 T[2]),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从而发挥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Anderson等[3]对“粪菌移植”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进行的M eta分析发现63%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缓解,76%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获得胃肠道症状的改善。2014年8月本科采用FM T技术治疗1例重度CD患者,效果显著,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魏艳玲;全春花;赵蓉;何海燕;陈东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论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的科学,也是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学科。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1]。当今医学发展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人文属性原本更加浓烈[2]。然而,处于技术飞速发展时期的当代医学,其人文精神的发展,却被技术主义的高光反衬下暗淡了色彩。医学对技术的高度依赖和追求,忽视了医学自身的仁爱精神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出的是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之间关系的失衡。因此,重新审视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邬晓薇;梅林;徐迪雄;黄建军;翟建才;黄继东;孙鹏;王云贵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痴呆老年人照顾者虐待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老年人是全世界人口增长快的群体,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将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发生虐待老年人的现象[1]。老年人受到虐待的情况在发生在各个国家中,被视为一个尖锐的社会和健康问题[2]。老年人群中的老年痴呆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因其疾病的特殊性,更容易遭受虐待。

    作者:傅志蓉;沈军;杨萍萍;王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将患者按照BM I分为3组,Ⅰ组(正常组)23例,Ⅱ组(超质量组)38例,Ⅲ组(肥胖组)21例。比较各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比较不同BMI和WHR的老年人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参数,比较不同血脂水平老年人的血小板参数。结果3组患者的血糖、HbA1c水平、BMI、WHR、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和WHR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脂水平老年人的血小板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MI和WHR与血小板参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作者:刘倩;姜春艳;王玲;张沫;孟东;于德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肾移植术后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对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肾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FNH)的发病率明显增多[1]。OFNH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导致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被大多学者人为是治疗OFNH的佳治疗方法[2],且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日渐提高,其围术期护理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对肾移植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陈晓玲;黄天雯;刘巧梨;谭运娟;桂自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身高影响的 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万方、知网、CENTRAL、EM‐BASE、MEDLINE、CINAHL等数据库中1979年至2014年10月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语种限中文和英文。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剔除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 eta分析结果显示ICS治疗6~8月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77 cm ,治疗1年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55 cm ,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 D=-0.77、-0.55,P<0.01);ICS治疗2年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30 cm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0,P>0.05)。结论 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增长有暂时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在半年内较明显,随时间推移抑制作用减少。

    作者:李颖;张光莉;张慧;李俊奇;张东伟;刘茹;罗征秀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104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中重度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104例,分为暴露组(53例,常规药物治疗+呼吸肌锻炼+有氧运动疗法)和非暴露组(51例,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 )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及肺功能进行检查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暴露组患者治疗后,6‐MWD、呼吸困难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肺康复治疗措施,能减轻中重度COPD 患者的呼吸困难,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令;黄建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2011~2013年某院胆道感染病原菌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96例胆汁标本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结果296例胆汁标本中有199例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占67.23%,其中21例检出两种细菌,共检出2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8株,占71.82%;革兰阳性菌46株,占20.91%;真菌16株,占7.2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其次对他唑巴坦、氨曲南、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阴性菌中耐药性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00%。革兰阳性球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小于30.00%,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70.00%~100.00%。结论296例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性较高。

    作者:吴晓春;侯章梅;成燕;杨薇;颜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一次性带取样器的采血袋的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一次性带取样器的采血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0套附加取样器的一次性使用采血袋(实验组)和无取样器的100套一次性使用采血袋(对照组)取样的产品适配性、取样的安全性、取样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2种一次性采血袋留取样品总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12.49±0.64)s明显少于对照组(12.96±1.09)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带取样器的采血袋)留取检测样品的流程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带取样器采血袋留取检测样品更方便。

    作者:易中梅;王世春;王泽荣;张红;刁荣华;王红苹;赖秋月;罗岚;赵树铭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