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兰;彭祖菊;贺雨;王泉秀;张维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肾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FNH)的发病率明显增多[1]。OFNH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导致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被大多学者人为是治疗OFNH的佳治疗方法[2],且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的日渐提高,其围术期护理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对肾移植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陈晓玲;黄天雯;刘巧梨;谭运娟;桂自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该院的236例AS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9)给予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观察组(n=127)给予经胸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气管插管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输血量、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稍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才;田作春;朱勇德;陈纯烨;吴献华;许有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通过详细问诊,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参与拟定治疗方案,发挥治疗团队成员的作用。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少见布鲁菌感染案例的诊治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在获知病原学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详细问诊,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提供抗感染方案,给予患者治疗全程监护,终实现治疗安全有效。结论临床药师利用病原微生物学和药学专业特长参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药师作为临床治疗团队成员的积极作用。
作者:普燕芳;赵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饮酒对宜昌市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该市MS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抽样调查宜昌市15个单位职业人群共3640人(男2285人,女1355人,年龄20~70岁),详细询问其饮酒习惯并填写调查表,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日饮酒量分为3组(不饮和偶尔饮酒组、适量饮酒组、过量饮酒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不饮和偶尔饮酒组比较,适量饮酒组MS患病率及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尿酸(UA)异常率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SBP)异常率显著下降(P<0.05);过量饮酒组BMI、DBP、SBP、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MS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与适量饮酒组比较,过量饮酒组MS患病率及BMI、DBP、GLU、TCH、TG、LDL‐C、UA异常率上升显著(P<0.05)。不论适量还是过量饮酒,C‐反应蛋白(CRP)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适量饮酒对宜昌市职业人群BMI、DBP、TG、LDL‐C、UA有显著影响,对GLU、TCH、HDL‐C、CRP影响不明显。M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异常率与乙醇摄入量呈正相关。适量饮酒有降低SBP和GLU作用,但不能降低MS发病率。
作者:罗春华;杨少玉;刘敏;张庆勇;龚峰;李雪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评价“鸡尾酒”湿敷对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手臂肿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手臂肿胀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7例患者采用“鸡尾酒”湿敷加肿胀传统处理方法(包括抬高患肢,制动处理);对照组46例患者仅采用肿胀传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张力性水疱数量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肢体坏死,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2.62±0.86)分 vs.(5.46±1.02)分、肿胀程度(3.3%±2% vs.5.8%±3%)及张力性水泡数量(0 vs .4)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方案“鸡尾酒”湿敷法能有效减轻经桡动脉介入穿刺术引起的手臂肿胀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萍;黄琼;任洪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旨在探讨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心脏本身因素,二尖瓣反流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212例心房纤颤患者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检查。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50例)和无血栓组(162例)。分析入选病例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LAD)[(48.1±4.7)mm vs .(40.4±3.4)mm]、左室舒张末径(LVEDD)[(50.9±3.7)mm vs .(46.4±3.9)mm]、左室射血分数(LVEF)[(56.5±3.9)% vs .(65.9±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仅有少量反流,中度以上反流患者无血栓形成。结论 LAD、心功能下降是并发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二尖瓣反流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柴青芬;阮伟丽;韩芳芳;石延辉;柴振基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氧化苏木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对内质网应激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细胞毒实验检测氧化苏木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o‐c)表达的变化。结果氧化苏木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IC50值为(5.36±0.62)μmol/L。0、5、10、20μmol/L的氧化苏木素作用肺癌A549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0.32)%、(19.61±4.52)%、(30.18±6.35)%和(39.48±7.4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 氧化苏木素作用肺癌A549细胞48 h后,GRP78出现显著的升高,细胞质中的cyto‐c也显著增加。结论氧化苏木素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了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
作者:陶黎阳;黎渐英;张建业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利用有限元数字模拟技术动态仿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颏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探讨下颌骨投射伤致伤机制。方法建立人下颌骨投射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在不同致伤条件下(高、中、低三种投射速度)投射物致伤下颌骨颏部的动态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分析。结果成功模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投射伤动态致伤过程,模拟结果逼真,投射速度越高,下颌骨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仿真下颌骨投射伤,为口腔颌面部战创伤基础研究、临床救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雷涛;郑加军;王婷婷;李瑛;谢良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系统评价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万方、知网、CENTRAL、EM‐BASE、MEDLINE、CINAHL等数据库中1979年至2014年10月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语种限中文和英文。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剔除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 eta分析结果显示ICS治疗6~8月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77 cm ,治疗1年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55 cm ,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 D=-0.77、-0.55,P<0.01);ICS治疗2年哮喘儿童身高增长平均减少0.30 cm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0,P>0.05)。结论 ICS治疗对哮喘儿童身高增长有暂时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在半年内较明显,随时间推移抑制作用减少。
作者:李颖;张光莉;张慧;李俊奇;张东伟;刘茹;罗征秀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构建针对人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载体,并验证其干扰效果,为进一步探讨AQP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建立基础。方法设计合成4对针对人AQP1基因不同位点的shRNA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其插入载体GV115中,构建AQP1‐shRNA重组质粒,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效率。结果 RT‐PCR法证实AQP1在乳腺癌 MCF‐7细胞中有表达。测序验证表明4对靶向AQP1‐shRNA表达载体均构建成功。4组干扰载体能够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抑制 AQP1表达,其中以AQP1‐shRNA 4对AQP1的干扰效率强。结论成功有效地构建了针对人AQP1基因的shRNA重组质粒,能够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A Q P1的表达。
作者:李卓;康炜;辛娜;田宇;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中重度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104例,分为暴露组(53例,常规药物治疗+呼吸肌锻炼+有氧运动疗法)和非暴露组(51例,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 )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及肺功能进行检查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暴露组患者治疗后,6‐MWD、呼吸困难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肺康复治疗措施,能减轻中重度COPD 患者的呼吸困难,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令;黄建 刊期: 2015年第30期
老年人是全世界人口增长快的群体,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将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发生虐待老年人的现象[1]。老年人受到虐待的情况在发生在各个国家中,被视为一个尖锐的社会和健康问题[2]。老年人群中的老年痴呆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因其疾病的特殊性,更容易遭受虐待。
作者:傅志蓉;沈军;杨萍萍;王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痴呆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为该类患者术后痴呆发生的预防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因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价正常。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术后观察患者谵妄发生情况。随访1年再次进行CDR评分,根据结果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分析术后谵妄对患者术后痴呆发生的影响。结果12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中,术后1周有40例(33.3%)患者发生谵妄,随访1年后有16例(40.0%)患者CDR评分0.5~3.0分;术后1周80例(66.7%)患者未发生谵妄,随访1年后有4例(5.0%)患者CDR评分大于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显示:年龄、性格内向、受教育程度小于6年、糖尿病史、发生谵妄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发生痴呆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大、糖尿病史及发生谵妄是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术后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发现:术后谵妄预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痴呆发生的 AUC面积为0.878。结论高龄、糖尿病史及术后谵妄是无痴呆病史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术后谵妄对痴呆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胡国伦;陈代全;龚定华;李学斌;齐晓岚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家庭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WHO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Zarit照料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对64名AD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1)AD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得分显著低于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得分(t=-2.217,P=0.030)。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2、-1.994,P=0.801、0.050);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30、3.658,P<0.05)。(2)有配偶、亲子关系差、有躯体疾病及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较重的照料者生活质量较低(P<0.05)。(3)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与照料负担总分呈负相关(r=-0.433,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 r=0.346,P<0.05)。(4)婚姻状况、亲子关系、躯体疾病、社会支持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r2=0.409)。结论加强对有配偶、亲子关系较差、身体情况不良的AD照料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蒋平静;谭小林;黄杰;赵科;文晏;陈非;蒋振虹;胡舒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 )在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胸部CT提示胸内包块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28例患者行EBUS‐TBNA ,穿刺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8例患者中23例行EBUS‐TBNA检查,EBUS‐TBNA诊断出肺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肿瘤4例,淋巴瘤3例,结核病3例,结节病2例,炎性患者1例。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率高达74.0%,比预期诊断率明显升高(53.2%,P<0.01)。EBUS‐TBNA诊断准确率:肺癌91.0%;淋巴瘤100.0%;转移性肿瘤75.0%;结核75.0%,结节病50.0%,炎性病变100.0%。所有行EBUS‐TBNA检查患者,仅有2例出现轻度缺氧,1例出现出血症状。结论 EBUS‐TBNA针对早期诊断呼吸疾病特别是纵隔肿块,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作者:杨燕;徐大敏;王浩凌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属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及关节、黏膜等肠外损害,占肠病中20%~30%。有研究表明CD的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激发了肠道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 T[2]),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从而发挥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Anderson等[3]对“粪菌移植”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进行的M eta分析发现63%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缓解,76%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获得胃肠道症状的改善。2014年8月本科采用FM T技术治疗1例重度CD患者,效果显著,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魏艳玲;全春花;赵蓉;何海燕;陈东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当前,学科交叉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形式和源泉,管理学和经济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但是交叉就产生了管理经济学[1],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其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受此学科交叉思路启发,是否可以将有关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结合到医院管理实践中成为一个命题。本文就是对经济学理论和观点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可能的结合点进行思考和探讨。
作者:高晋华;卢长伟;刘芬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优选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临床维护的培训方法,以降低PICC的非正常拔管率,延长PICC的使用时间。方法总结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239例新生儿PICC经不同模式培训后对导管的维护,传统培训组119例,1对1培训组120例,比较PICC的非正常拔管率及留置时间。结果1对1培训组5例非正常拔管(导管堵塞4例、导管断裂1例),非正常拔管率为4.2%(5/120),传统培训组19例非正常拔管(导管堵塞10例、导管滑出5例、导管断裂2例、针头刺破导管1例、高压输液1例),非正常拔管率为16.0%(19/1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9,P<0.05);1对1培训组导管平均留置(27.37±17.65)d ,传统培训组为(25.19±14.82)d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31,P>0.05)。结论1对1培训后可明显降低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
作者:付利珍;谢佳;张先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高血压、肥胖、超质量患病率,探索血压与睡眠时间的内在关系,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3~2015年前往西南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的体检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对睡眠时间与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超质量患病率36.68%,肥胖患病率11.36%。高血压患病率22.14%,血压正常高值占33.4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睡眠时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睡眠时间小于5 h者,单纯收缩压高、2级、3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结论睡眠时间小于5h可增加单纯收缩压高、2级、3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作者:赵小兰;张亚兰;陈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中提示早发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 )、白细胞介素(IL)‐6、IL‐8、血小板(PLT)、白细胞总数(WBC)在该地区的参考区间。方法搜集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足月新生儿脐带血1476例,终纳入1191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检测脐血中hs‐CRP、PCT、IL‐6、IL‐8、PLT、WBC的变化,采用SAS9.0处理数据,对相关数据应用上下(上)限进行描述,应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hs‐CRP参考上限为3.1mg/L,PCT参考上限为为0.18ng/mL。IL‐6、IL‐8参考区间为56.6(11.9~133.2)ng/L、976.0(111.7~2507.1)ng/L,PLT参考区间为242.0(120.0~339.0)×109/L,WBC参考区间为12.9(7.6~19.3)×109/L,脐血血小板值在剖宫产组中较顺产组低(230vs.254,Z=4.301,P<0.05),不同孕周,各感染生物学标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败血症患儿的CRP、PCT升高(P<0.05),IL‐6、IL‐8、WBC、PLT与健康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健康足月儿脐血中细菌感染生物学标志的参考区间,为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瑞兰;彭祖菊;贺雨;王泉秀;张维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