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呋辛致围术期过敏性休克的探讨

张学会;梅丹;高杰

关键词:头孢呋辛, 过敏性休克, 文献分析
摘要:目的:寻找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其与患者麻醉状态、合并用麻醉药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2000~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头孢呋辛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结合江苏盛泽医院临床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34例患者中,63.4%发生于用药30 min内,6例为迟发型;12例发生于围术期,其中6例发生于药物麻醉后;10例患者头孢呋辛皮试阴性。结论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较难预测,与患者过敏体质明显相关,侧链结构是头孢呋辛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围术期合并用麻醉药物也可能增加其发生风险。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嵌顿性鱼骨1例诊治体会

    吞入鱼刺卡在食管是一种多见病,但嵌顿长达10 d ,且为近70岁老年人,嵌顿位置处在支气管和主动脉弓压迫处,无疑给内镜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就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乃云;王志宁;陈涛;饶冰;杨蕊;谭元梅;吴佳秋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某三甲医院氧气雾化器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氧气雾化器的使用情况,促进氧气雾化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对2014年5月12~30日409例使用氧气雾化器的住院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应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嘱雾化液总体积偏大;患者雾化吸入时氧气流量偏低、未做到正常的呼吸形态伴以间歇的深呼吸、雾化糖皮质激素后均未及时漱口;仅3.0%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立即清洗面部、43.5%的患者雾化时坐正、44.0%的患者保持喷雾器直立;舌头平坦的放在咬嘴之下、结束时间为喷溅产生或无气雾时、结束后清洗雾化器并晾干的正确率分别为95.1%、99.2%、99.3%。结论该三甲医院雾化器的使用存在较多误区,建议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确保正确使用以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述蓉;黄毅岚;叶云;戴宗燕;汪飞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长寿区孕期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液学筛查及基因检测的研究

    目的:对长寿区孕期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液进行筛查及基因检测,指导优生优育和提供产前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长寿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76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红蛋白(H b )成分分析,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进行初级筛选;对初筛结果阳性、血常规异常的孕妇和其配偶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确定基因型。结果对1760名孕妇进行 H b成分分析,其中怀疑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者27例,阳性率为1.53%,怀疑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者25例,阳性率为1.42%;对465名受检者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其中女性438名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31.51%;男性27名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33.33%。结论孕期常规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对发病率高的地区的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基础。

    作者:左凌燕;何泽真;车显;张敏;文皓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371例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感染患儿血培养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371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感染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的数据分析,为CHD感染患儿提供合理的临床抗菌药物依据。方法对该科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CHD的围术期感染患儿371例采血培养,并对阳性标本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 2010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检出病原菌43例,阳性率11.6%,其中革兰阳性菌23例(53.5%),革兰阴性菌19例(44.2%),白色念珠球菌1例(2.3%)。革兰阳性球菌中培养率高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青霉素及苯唑西林高度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完全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照组血培养检出病原菌44例,阳性率8.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更高的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症风险;且病原菌组成复杂,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患儿的血培养结果。

    作者:杨望;张雨平;温恩懿;胡斌;吕奎林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NT-proBNP、hs-CRP和超声心动图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缺血坏死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因胸痛入住该院的患者,采集病史,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血浆NT‐proBNP、hs‐CRP和cTnT水平,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右室舒张末内径(LVEDd)值,且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根据病史、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TnT 结果分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病病变严重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和阴性对照组。分析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及LVEF值在各组间的差异,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其是否为血浆NT‐proBNP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果入组ACS患者共102例。对照组(n=40)、UA组(n=40)分别与NSTEMI组(n=30)、STEMI组(n=32)比较,患者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及LV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n=40)和三支病变组(n=41)分别与单支病变组(n=30)、双支病变组(n=31)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差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血浆hs‐CRP水平(P=0.007)、冠状动脉病变支数(P=0.001)、糖尿病病史(P=0.006)均为血NT‐proBNP水平的独立正相关因素,LVEF值(P=0.036)则为血NT‐proBNP水平的独立负相关因素。结论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LVEF值与ACS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其早期缺血坏死程度和临床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血浆NT‐proBNP水平有可能作为一种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陈丰运;肖骅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细胞自噬与肿瘤治疗

    1细胞自噬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两条: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自噬/溶酶体途径。自噬/溶酶体途径(auto‐phagy)是大分子物质及细胞器的降解途径,尤其存在缺氧、营养匮乏、蛋白质错误折叠、病原菌感染等细胞适应性应激时,通过双层膜包裹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后运送至溶酶体隔离并被吞噬降解,用来维持细胞本身结构、代谢、功能的平衡和细胞器的更新,以及细胞内能量和物质的转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1],这一过程作为保持细胞稳态的必要过程不依赖caspase凋亡途径,而以出现自噬体为特征,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癌变等密切相关。

    作者:杨柯(综述);潘耀柱(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忽视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8个街道的1316名3~6岁儿童,运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的忽视率与忽视度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检验。结果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2.95%,总忽视度为39.56±7.19,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儿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率为5.09%~10.64%,其中安全与身体忽视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0.64%与9.50%;忽视度为36.94~41.24,教育、身体忽视的强度较大,分别为41.24±10.43与39.81±9.32。除各年龄组儿童情感忽视度外,5种类型的忽视率与其他4类的忽视度在各年龄组及男女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同时受忽视种类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种类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3.68%,构成比59.60%。结论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与强度均处于一般水平,除情感忽视强度外,不同性别、各年龄的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和强度相同。儿童安全与身体受到忽视的频率较高,教育、情感受到忽视的强度较大。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作者:周晓军;蒋秋静;何春燕;肖年;张高东;林晓宁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胸腺素β4对增生性瘢痕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9表达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胸腺素β4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影响,探讨胸腺素β4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2013年6~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切取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烧伤后6个月内),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分为实验组(胸腺素浓度分别为0.05、0.1、1.0、5.0μg/mL),对照组(不添加胸腺素β4),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MP‐2、MMP‐9表达变化。结果胸腺素β4作用后增生性瘢痕组织内MMP‐2、MMP‐9水平增加,分别以1.0μg/mL实验组和5.0μg/mL实验组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素β4能剂量依赖性促进MMP‐2、MMP‐9表达,可能是抑制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因素之一。

    作者:樊志强;廖立新;张友来;罗飞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决策树模型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1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费用数据,利用非参数的决策树模型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决策树模型为3层16分类模型,同时得出了各个类别的百分比及住院费用参考范围。住院天数、医院级别、有无手术、有无次要诊断及年龄是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其中为关键的因素是住院天数,其次是医院级别。结论控制住院天数是降低住院费用的有效措施,医院级别与是否手术也应作为制订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参考标准的重要依据。决策树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住院费用等偏态数据,模型效果良好。

    作者:徐岳;曾平;赵华硕;王可;卞静;何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嗜酸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中组胺、IL-5、IL-12及组织中ICAM-1的影响

    目的:探讨嗜酸乳酸杆菌(LBA )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中组胺、白细胞介素(IL )‐5、IL‐12及组织中细胞黏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BA 组(1×1010 CUF/kg)、氯雷他定(LRD)组(5 mg/kg),每组12只;LBA组每天灌胃1次,共6周;LRD组每天灌胃1次,共7 d。对大鼠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检测血清中组胺、IL‐5、IL‐12的水平,鼻黏膜组织ICA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LBA能显著改善AR模型大鼠症状评分,组织病理评分,改善AR引起的鼻痒、喷嚏、清涕等症状;降低血清组胺、IL‐5水平,组织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提高血清IL‐12水平,对AR有显著治疗作用。结论长期(6周)给予LBA治疗可降低血清组胺、IL‐5水平及组织中ICMA‐1的表达,提高血清IL‐12水平对A R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池海超;陈觅;张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急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急性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27例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分为物理组、药物组、综合组。物理治疗组97例给予高压氧+耳鸣声治疗+针炙治疗,药物治疗组103例给予金多纳改善微循环+激素治疗,综合组127例给予上述两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时分别予以耳鸣致残(THI)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时物理、药物及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0.82%、64.78%、70.08%;治疗4周时有效率分别为70.10%、72.81%、80.31%;治疗2周时物理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分别与物理组及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物理组与药物组分别与2周时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4周时与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综合组分别与物理组及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效果不及综合治疗。治疗4周时单纯物理及药物治疗疗效较2周时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而综合治疗疗效仍有提高。

    作者:杨贵军;高明华;李朝军;李忠万;邝韶景;邹帆;苏述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舒适护理模式实施优质护理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肝胆系统疾病的护理模式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治疗的患者,由于ERCP开展时间较短,对该项新技术的治疗手段、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护理的不了解,导致产生对治疗的恐惧,对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担心,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配合[1‐2]。而良好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康复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3]。因此适合此类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护理接受ERCP或EST 治疗的患者,满足患者的需求是目前护理工作的研究热点。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由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创新型的护理模式,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目前,将舒适护理模式用于行ERCP和EST 的患者研究报道甚少,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作者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行ERCP和EST 患者,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对患者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米娜;李洪艳;禹艳;杨玉芳;覃梅;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QRS波群时限大于或等于110ms62例,列为观察组,QRS波群时限小于110ms48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观察组QRS波群时限与血浆N‐proBNP水平、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YHA心功能Ⅱ级构成比为27.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Ⅳ级构成比为4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Ⅱ级=12.366,χ2Ⅳ级=15.332,P<0.05);观察组血浆N‐proBNP水平、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proBNP=18.771,tLVEF=16.318,P<0.05);观察组患者QRS波群时限与血浆N‐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1=0.62,r2=-0.65,P<0.05);观察组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死亡=18.315,Fisher′s心源性休克=10.773,Fisher′s恶性心律失常=9.185,Fisher′s急性肺水肿=12.317,均P<0.05),且QRS波群时限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在心电图QRS时限大于或等于110ms时,AMI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越长,心功能越差,预后不良。

    作者:王静;郭其凤;汤进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定向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定向医学生是指由中国政府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生、定点就业、订单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免费医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

    作者:刘璐璐;张绍群;刘北忠;龚放;罗燕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多虑平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多虑平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病贫血(ACD)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至2013年1月ACD患者130例,将患者分为A组(仅治疗ACD的基础病)、B组(单用多虑平治疗组)、C组(单用EPO治疗组)、D组(多虑平联合EPO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后7、14、21、28、35、42、49 d持续监测各组患者血红蛋白(Hb)。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检测 Hepcidin、IL‐6水平。结果输血后,4组重度贫血患者 Hb均在治疗后7 d出现明显增高;此后,4组均随时间进展而逐渐下降,B、A组下降幅度为明显,但B、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下降幅度为平缓,其次为C组。输血量比较趋势为D<C<B、A组。各组 Hepcidin及IL‐6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ACD患者,加用多虑平联合EPO可明显改善贫血,提高输血效率及减少输血次数,其机制除了可能与多虑平可降低IL‐6及 Hepcidin水平有关外,还可能通过未知的机制及途径改善机体对EPO的敏感性或延长红细胞寿命。

    作者:陈登科;刘兆玉;苏婷婷;王玉兰;李强;何云绮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改良的亲情护理与传统亲情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疗效的比较

    脑卒中(stroke)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局部或全面性功能缺失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常可导致患者心理失衡[1]。研究报道,20%~50%的卒中患者可能发生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 PSD)[2],出现持续的情感失落和兴趣减退,甚至出现自杀[3]。这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同时对医疗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的心理护理和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不良情绪[4]。传统亲情护理作为一种新的陪护方法,能体现视患者为亲人的理念,有利于患者康复信心的建立,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5‐6],已经成为护理学者热议的话题,但因为不同疾病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不同,传统亲情护理的不足也逐渐显露。本研究采用改良的亲情护理(有亲属陪伴)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观察与传统亲情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的比较,为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朱亚芹;成杰;隋丽丽;王卫亮;于颖;张静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道插管失败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 T )在紧急气管插管失败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需机械通气或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失败后紧急行 PD T 术。收集患者电子病历记录、人口学资料和手术过程。同时同期选择非气管插管失败的择期行PD T的病例218例作为对照。结果共8例患者行紧急 PD T术,男6例,女2例。手术时间5~10 min ,平均(6.63±1.41)min ,出血量(3.50±1.51)mL。所有操作均一次性成功,无中转外科开放术式及任何早期并发症。结论 PD T术是紧急气管插管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宏军;刘丽丽;张伟;陈涛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毁损肢体严重程度评分与保肢指数在儿童截肢应用中的回顾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该院76例创伤截肢与保肢的病例,为儿童临床截肢手术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分析该院1996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8例外伤性截肢患儿(试验组),同期38例严重创伤而未截肢的患儿38例(对照组),采用毁损肢体严重程度(MESS)以及保肢指数(LSI)评分重新评估,统计分析两种评分系统与截肢术的吻合度。结果 MESS与 LSI两种评分系统均对儿童截肢术有很高的区分度。结论 M ESS与LSI均可作为儿童截肢参考系统,但LSI评分系统较M ESS更适用于儿童。

    作者:宿玉玺;南国新;覃佳强;王忠良;蔡文全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大肠埃希菌JM109表面抗原 Ag43基因敲除与鉴定

    目的:敲除大肠埃希菌JM109表面抗原43(Ag43)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Sigma公司的TargeTron基因敲除系统和Ag43基因特异设计的PCR引物扩增获得突变Ⅱ组内含子RNA蛋白复合体(RNP)基因序列,然后将这段基因序插入表达RNP的质粒pACD4K‐C中,获得Ag43特异的重组RNP质粒pACD4K‐Ag43。后将pACD4K‐Ag43转化JM109,经过IPTG诱导表达将Ⅱ组内含子插入Ag43特异的部位。结果通过软件分析发现插入Ⅱ组内含子的佳位点位于碱基1812和1913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PCR扩增的突变Ⅱ组内含子RNP基因序列分子量大小和预期值(350 bp)相一致,用NheⅠ和HindⅢ二种酶切分析重组质粒pACD4K‐Ag43结果和预期值相符,PCR扩增相应产物和基因测序显示Ⅱ组内含子特异地插入Ag43基因碱基序列的1812/1913位点。结论成功地将大肠埃希菌JM109中的基因敲除,为更进一步深入研究Ag43基因的功能和将其作为制备重组Ag43嵌合蛋白的宿主菌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用豪;赵焕阁;周松森;林映莹;谭光宏;黄风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鼻咽癌五野调强放射治疗方案的实现

    目的:在满足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要求的前提下,该研究以5个射野来进行调强放射治疗(IM RI )计划制订,从而达到以尽可能少的射野数目进行鼻咽癌的IM RI。方法通过对本院鼻咽癌患者放疗计划的对比分析,以0°、75°、125°、225°、285°方案进行布野,并以该布野方案同前五野、后五野、五野均分3种方案进行比较,对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靶区大剂量(Dmax )和小剂量(Dmin )上,4种布野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靶区D95、平均剂量(Dmean )及危及器官的剂量上,4种布野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比较4种布野方案在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以0°、75°、125°、225°、285°方案布野时,能够得出更优的结果,该布野方案可实现本地区鼻咽癌患者的IM RI。

    作者:陈伟;何海 刊期: 2015年第3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