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玉玺;南国新;覃佳强;王忠良;蔡文全
目的:在满足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要求的前提下,该研究以5个射野来进行调强放射治疗(IM RI )计划制订,从而达到以尽可能少的射野数目进行鼻咽癌的IM RI。方法通过对本院鼻咽癌患者放疗计划的对比分析,以0°、75°、125°、225°、285°方案进行布野,并以该布野方案同前五野、后五野、五野均分3种方案进行比较,对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靶区大剂量(Dmax )和小剂量(Dmin )上,4种布野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靶区D95、平均剂量(Dmean )及危及器官的剂量上,4种布野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比较4种布野方案在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以0°、75°、125°、225°、285°方案布野时,能够得出更优的结果,该布野方案可实现本地区鼻咽癌患者的IM RI。
作者:陈伟;何海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QRS波群时限大于或等于110ms62例,列为观察组,QRS波群时限小于110ms48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观察组QRS波群时限与血浆N‐proBNP水平、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YHA心功能Ⅱ级构成比为27.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Ⅳ级构成比为4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Ⅱ级=12.366,χ2Ⅳ级=15.332,P<0.05);观察组血浆N‐proBNP水平、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proBNP=18.771,tLVEF=16.318,P<0.05);观察组患者QRS波群时限与血浆N‐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1=0.62,r2=-0.65,P<0.05);观察组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死亡=18.315,Fisher′s心源性休克=10.773,Fisher′s恶性心律失常=9.185,Fisher′s急性肺水肿=12.317,均P<0.05),且QRS波群时限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在心电图QRS时限大于或等于110ms时,AMI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越长,心功能越差,预后不良。
作者:王静;郭其凤;汤进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氧气雾化器的使用情况,促进氧气雾化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对2014年5月12~30日409例使用氧气雾化器的住院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应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嘱雾化液总体积偏大;患者雾化吸入时氧气流量偏低、未做到正常的呼吸形态伴以间歇的深呼吸、雾化糖皮质激素后均未及时漱口;仅3.0%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立即清洗面部、43.5%的患者雾化时坐正、44.0%的患者保持喷雾器直立;舌头平坦的放在咬嘴之下、结束时间为喷溅产生或无气雾时、结束后清洗雾化器并晾干的正确率分别为95.1%、99.2%、99.3%。结论该三甲医院雾化器的使用存在较多误区,建议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确保正确使用以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述蓉;黄毅岚;叶云;戴宗燕;汪飞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桥式缝合固定技术治疗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在2011年12月至该院就诊的15例漏诊的隐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关节镜下桥式缝合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前后UCLA、ASES、SST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变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皆因核磁共振图像显示骨髓水肿被确诊,其中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5岁(33~77岁)。从创伤到接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3个月(1.5~10.0个月),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7.6个月(15.0~38.0个月)。所有患者对手术结果比较满意,UCLA、ASES、SST分别平均由18.88、41.83、2.07分提高到33.00、93.95、1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终末随访结果显示,前屈、外展、外旋和内旋分别平均提高至160°、152°、29°和L1。结论关节镜下复位、桥式缝合固定技术治疗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付积杰;刘长卿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符合标准的120例初次单侧TKA术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33例,女97例;年龄31~81岁,平均(65±9)岁。将患者分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组(V组)、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T组)、冲洗液使用氨甲环酸组(I组)以及未使用氨甲环酸组(L组),每组30例。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疾病诊断、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比积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后失红细胞量和输红细胞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V组总红细胞丢失量为(368±95)mL,T组(407±118)mL,少于对照组(509±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总红细胞丢失量为(491±122)mL,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V组隐性失血量少,T组可见失血量少。4组均未出现深静脉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TKA术中静脉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均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冲洗液中加入氨甲环酸不能有效减少出血量。
作者:及松洁;周一新;李玉军;徐辉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栓塞症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对非典型肺栓塞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及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的120例非典型肺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20例非典型肺栓塞症入院时误诊39例(误诊率32.5%)。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7例,肺炎5例,胸腔积液3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哮喘3例,房间隔缺损1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心源性晕厥1例。结论非典型肺栓塞症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应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对于高度怀疑的患者,应尽早行肺部增强CT 或肺动脉CT 血管造影等检查,减少对非典型肺栓塞症的误诊。
作者:王长安;罗莉;周洪敏;戴曦;李玉英;邓述恺;刘文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对玉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采供血机构开展合理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玉林市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的结果,按年份、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进行分组分析。结果2009~2013年玉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82%,呈逐年下降趋势;按年龄、职业、学历分组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份、性别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应加宣传力度,发展一支固定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保证血液检测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大限度地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任蓉;秦银鸽;毛学锋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3种不同椎间融合固定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7例,根据不同融合固定方式分为3组,第1组患者55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第2组患者60例采用聚醚醚酮(PEEK )材料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融合术;第3组患者52例采用PEEK材料MC+锁定式颈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脊髓功能JOA 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情况。结果随访13~50个月,平均26个月。3组的手术耗时、手术过程出血量分析,其中第1组与第2或第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2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1组17例出现短暂的咽部不适,术后48 h消失,吞咽困难1周内改善或消失,2例术后1周内螺钉、钛板松动,并立即进行翻修术。第2、3组分别有19、13例出现短暂的咽部不适,术后48 h内消失,无吞咽困难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血肿、切口感染。每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JO A 评分(17分法)、术后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3项评价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第1、2、3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67.1%、66.3%和65.9%,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锁定式椎间融合器的应用,在保持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恢复颈椎曲度、促进植骨融合与自体髂骨钛板固定比较,都能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且前者具有手术固定方法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徐灿华;吴增辉;郑 轶;张清顺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栓经直肠给药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骨三科收治的因骨性关节炎行单侧TKA病例22例,分为治疗组1(塞来昔布胶囊+静脉镇痛泵)和治疗组2(塞来昔布胶囊+静脉镇痛泵+双氯芬酸钠栓),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基线VAS评分及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VAS评分及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两组VAS评分及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初次单侧TKA围术期应用双氯芬酸钠栓经直肠给药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提高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塞来昔布胶囊+静脉镇痛泵+双氯芬酸钠栓的镇痛模式安全有效。
作者:周毅强;张建新;周殿阁;林蔚莘;许恺;林国文;陈志斌 刊期: 2015年第31期
血液系统肿瘤包括髓系和淋系两大类,常见的髓系肿瘤有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 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等。环境、年龄、机体本身等因素作用使得细胞的分化阻滞、异常增殖发生在机体造血的不同阶段,引起不同血液系统肿瘤亚型的产生。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1],单细胞分析技术[2],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分析等基因分析技术及异种移植技术等动物实验技术[3]的成熟应用,肿瘤细胞的基因特征、基因表达变化过程和致病特征已经越来越清晰。关于肿瘤基因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4]和克隆演变理论[5],本文将重点阐述克隆演变理论在髓系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作者:苟阳;杨武晨;杨程(综述);彭贤贵(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1期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现象[1‐2]。口腔及肺部感染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口腔的细菌定植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脑梗死合并吞咽反射障碍患者感染率增加更明显,给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3‐4],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精心完善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期恢复影响重大。因此,通过对本院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模式的全新探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脑梗死后口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冬梅;宋彩萍;张怀蓉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就诊的63例(84个)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结节大小分为≤1 cm组和>1 cm组,分别观察每组结节的增强特征。结果≤1 cm组结节在增强模式及增强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边界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cm组结节在增强模式、增强程度及增强边界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 cm组中,用不均匀低增强诊断恶性结节,环状增强诊断良性结节有临床意义。结论≤1.0cm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多样化,需进一步研究;>1.0cm结节,超声造影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临床价值。
作者:罗艺;向君彦;韩小容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371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感染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的数据分析,为CHD感染患儿提供合理的临床抗菌药物依据。方法对该科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CHD的围术期感染患儿371例采血培养,并对阳性标本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 2010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检出病原菌43例,阳性率11.6%,其中革兰阳性菌23例(53.5%),革兰阴性菌19例(44.2%),白色念珠球菌1例(2.3%)。革兰阳性球菌中培养率高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青霉素及苯唑西林高度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完全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照组血培养检出病原菌44例,阳性率8.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更高的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症风险;且病原菌组成复杂,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患儿的血培养结果。
作者:杨望;张雨平;温恩懿;胡斌;吕奎林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8个街道的1316名3~6岁儿童,运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的忽视率与忽视度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检验。结果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2.95%,总忽视度为39.56±7.19,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儿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率为5.09%~10.64%,其中安全与身体忽视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0.64%与9.50%;忽视度为36.94~41.24,教育、身体忽视的强度较大,分别为41.24±10.43与39.81±9.32。除各年龄组儿童情感忽视度外,5种类型的忽视率与其他4类的忽视度在各年龄组及男女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同时受忽视种类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种类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3.68%,构成比59.60%。结论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与强度均处于一般水平,除情感忽视强度外,不同性别、各年龄的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和强度相同。儿童安全与身体受到忽视的频率较高,教育、情感受到忽视的强度较大。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作者:周晓军;蒋秋静;何春燕;肖年;张高东;林晓宁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比较布拉酵母菌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8岁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1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蒙脱石散及常规对症治疗,n=62)、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n=64)、布拉酵母菌散组(常规治疗+布拉酵母菌散,n=65),治疗第3天及第5天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布拉酵母菌散组的显效、有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布拉酵母菌散组的显效和总有效率指标稍高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布拉酵母菌组在治疗第3天、第5天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酵母菌散组腹泻持续时间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种益生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疗效相似,布拉酵母菌散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作者:吴立强;陈建平;何念海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深入探讨ARDS ,尤其是ARDS后继发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为重症肺炎致ARDS的患者33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收集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CRP、NT‐proBNP、cTnI等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中度组NT‐proBNP水平也较轻度组升高(P<0.05);重度组cTnI水平与轻、中度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而轻、中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RP水平也有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重度组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ARDS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RDS病程中过度活化的炎性反应很可能直接参与并介导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联合NT‐proBNP、cTnI检测对ARDS病程早期评价,及早期实施器官功能保护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玲玲;李辉煜;肖晓文 刊期: 2015年第31期
作者:《重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后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2例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试验组)于发病后0~3、24、48 h分别测定血清 H‐FABP和cT nI水平,并与同一时期新生儿黄疸患儿30例(对照组)比较。按血糖下降水平(1.0~2.1 mmol/L、<1.0 mmol/L组)、低血糖持续时间(<24 h、≥24 h组)、低血糖临床表现(有症状、无症状组)进行分组比较。分析H‐FABP和cT nI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0~3、24 h试验组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 h试验组与对照组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48 h实验组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小于1.0 mmol/L、低血糖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24 h、有低血糖症状组H‐FABP及cTnI水平高于对应的其他组别(P<0.05、P<0.01、P<0.01)。发病后0~3、48 h ,H‐FABP与cTnI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优于二者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二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单独检测无明显差异。结论 H‐FABP与cT nI联合检测在低血糖后心肌损害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继红;杨小巍;柏金秀;姬静璐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回顾分析该院76例创伤截肢与保肢的病例,为儿童临床截肢手术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分析该院1996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8例外伤性截肢患儿(试验组),同期38例严重创伤而未截肢的患儿38例(对照组),采用毁损肢体严重程度(MESS)以及保肢指数(LSI)评分重新评估,统计分析两种评分系统与截肢术的吻合度。结果 MESS与 LSI两种评分系统均对儿童截肢术有很高的区分度。结论 M ESS与LSI均可作为儿童截肢参考系统,但LSI评分系统较M ESS更适用于儿童。
作者:宿玉玺;南国新;覃佳强;王忠良;蔡文全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究胡芦巴碱(T RG )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TRG加缺氧/复氧组(TRG+ H/R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RG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SOD活性和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rocaspase‐9、cleaved caspase‐9、pro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TRG能够显著降低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增强SOD活性(P<0.05),减少MDA的生成(P<0.05),稳定线粒体膜电位( P<0.05),促进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结论 T RG可减轻缺氧/复氧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作者:韩坤;王丹萍;袁磊 刊期: 2015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