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髓系肿瘤克隆演变的研究进展

苟阳;杨武晨;杨程(综述);彭贤贵(审校)

关键词:髓系肿瘤, 克隆演变, 综述
摘要:血液系统肿瘤包括髓系和淋系两大类,常见的髓系肿瘤有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 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等。环境、年龄、机体本身等因素作用使得细胞的分化阻滞、异常增殖发生在机体造血的不同阶段,引起不同血液系统肿瘤亚型的产生。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1],单细胞分析技术[2],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分析等基因分析技术及异种移植技术等动物实验技术[3]的成熟应用,肿瘤细胞的基因特征、基因表达变化过程和致病特征已经越来越清晰。关于肿瘤基因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4]和克隆演变理论[5],本文将重点阐述克隆演变理论在髓系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急性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27例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分为物理组、药物组、综合组。物理治疗组97例给予高压氧+耳鸣声治疗+针炙治疗,药物治疗组103例给予金多纳改善微循环+激素治疗,综合组127例给予上述两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时分别予以耳鸣致残(THI)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时物理、药物及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0.82%、64.78%、70.08%;治疗4周时有效率分别为70.10%、72.81%、80.31%;治疗2周时物理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分别与物理组及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物理组与药物组分别与2周时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4周时与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综合组分别与物理组及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效果不及综合治疗。治疗4周时单纯物理及药物治疗疗效较2周时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而综合治疗疗效仍有提高。

    作者:杨贵军;高明华;李朝军;李忠万;邝韶景;邹帆;苏述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决策树模型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1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费用数据,利用非参数的决策树模型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决策树模型为3层16分类模型,同时得出了各个类别的百分比及住院费用参考范围。住院天数、医院级别、有无手术、有无次要诊断及年龄是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其中为关键的因素是住院天数,其次是医院级别。结论控制住院天数是降低住院费用的有效措施,医院级别与是否手术也应作为制订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参考标准的重要依据。决策树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住院费用等偏态数据,模型效果良好。

    作者:徐岳;曾平;赵华硕;王可;卞静;何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胡芦巴碱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究胡芦巴碱(T RG )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TRG加缺氧/复氧组(TRG+ H/R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RG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SOD活性和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rocaspase‐9、cleaved caspase‐9、pro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TRG能够显著降低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增强SOD活性(P<0.05),减少MDA的生成(P<0.05),稳定线粒体膜电位( P<0.05),促进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结论 T RG可减轻缺氧/复氧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作者:韩坤;王丹萍;袁磊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分级口腔护理模式改善伴吞咽障碍脑梗死患者预后分析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现象[1‐2]。口腔及肺部感染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口腔的细菌定植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脑梗死合并吞咽反射障碍患者感染率增加更明显,给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3‐4],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精心完善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期恢复影响重大。因此,通过对本院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模式的全新探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脑梗死后口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冬梅;宋彩萍;张怀蓉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布拉酵母菌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布拉酵母菌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8岁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1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蒙脱石散及常规对症治疗,n=62)、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n=64)、布拉酵母菌散组(常规治疗+布拉酵母菌散,n=65),治疗第3天及第5天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布拉酵母菌散组的显效、有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布拉酵母菌散组的显效和总有效率指标稍高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布拉酵母菌组在治疗第3天、第5天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酵母菌散组腹泻持续时间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种益生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疗效相似,布拉酵母菌散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作者:吴立强;陈建平;何念海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长寿区孕期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液学筛查及基因检测的研究

    目的:对长寿区孕期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液进行筛查及基因检测,指导优生优育和提供产前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长寿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76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红蛋白(H b )成分分析,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进行初级筛选;对初筛结果阳性、血常规异常的孕妇和其配偶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确定基因型。结果对1760名孕妇进行 H b成分分析,其中怀疑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者27例,阳性率为1.53%,怀疑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者25例,阳性率为1.42%;对465名受检者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其中女性438名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31.51%;男性27名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33.33%。结论孕期常规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对发病率高的地区的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基础。

    作者:左凌燕;何泽真;车显;张敏;文皓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胸腺素β4对增生性瘢痕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9表达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胸腺素β4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影响,探讨胸腺素β4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2013年6~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切取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烧伤后6个月内),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分为实验组(胸腺素浓度分别为0.05、0.1、1.0、5.0μg/mL),对照组(不添加胸腺素β4),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MP‐2、MMP‐9表达变化。结果胸腺素β4作用后增生性瘢痕组织内MMP‐2、MMP‐9水平增加,分别以1.0μg/mL实验组和5.0μg/mL实验组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素β4能剂量依赖性促进MMP‐2、MMP‐9表达,可能是抑制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因素之一。

    作者:樊志强;廖立新;张友来;罗飞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头孢呋辛致围术期过敏性休克的探讨

    目的:寻找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其与患者麻醉状态、合并用麻醉药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2000~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头孢呋辛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结合江苏盛泽医院临床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34例患者中,63.4%发生于用药30 min内,6例为迟发型;12例发生于围术期,其中6例发生于药物麻醉后;10例患者头孢呋辛皮试阴性。结论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较难预测,与患者过敏体质明显相关,侧链结构是头孢呋辛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围术期合并用麻醉药物也可能增加其发生风险。

    作者:张学会;梅丹;高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对间质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对间质性肺疾病(ILD )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对26例ILD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进行检测,通过配对 t检验分析指标变化。结果结果显示 ILD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肺活量(VC)升高24.6%(P<0.01),用力肺活量(FVC)升高18.1%(P<0.0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升高25.6%(P<0.01);血气分析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21.2%(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8.2%(P>0.05)。结论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在ILD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依据。

    作者:王云兵;梅同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就诊的63例(84个)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结节大小分为≤1 cm组和>1 cm组,分别观察每组结节的增强特征。结果≤1 cm组结节在增强模式及增强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边界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cm组结节在增强模式、增强程度及增强边界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 cm组中,用不均匀低增强诊断恶性结节,环状增强诊断良性结节有临床意义。结论≤1.0cm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多样化,需进一步研究;>1.0cm结节,超声造影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临床价值。

    作者:罗艺;向君彦;韩小容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食管嵌顿性鱼骨1例诊治体会

    吞入鱼刺卡在食管是一种多见病,但嵌顿长达10 d ,且为近70岁老年人,嵌顿位置处在支气管和主动脉弓压迫处,无疑给内镜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就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乃云;王志宁;陈涛;饶冰;杨蕊;谭元梅;吴佳秋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根据《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反映农村订单向医学生(以下简称定向生)学风存在问题,可能存在学习倦怠。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作为调节变量,对学习倦怠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1]。本研究拟对定向生的学习倦怠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以帮助其更好地管理时间,更有效地利用时间,缓解学习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学习倦怠的干预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作者:吴辉;李强;张合喜;吴卫东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定向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定向医学生是指由中国政府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生、定点就业、订单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免费医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

    作者:刘璐璐;张绍群;刘北忠;龚放;罗燕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某三甲医院氧气雾化器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氧气雾化器的使用情况,促进氧气雾化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对2014年5月12~30日409例使用氧气雾化器的住院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应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嘱雾化液总体积偏大;患者雾化吸入时氧气流量偏低、未做到正常的呼吸形态伴以间歇的深呼吸、雾化糖皮质激素后均未及时漱口;仅3.0%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立即清洗面部、43.5%的患者雾化时坐正、44.0%的患者保持喷雾器直立;舌头平坦的放在咬嘴之下、结束时间为喷溅产生或无气雾时、结束后清洗雾化器并晾干的正确率分别为95.1%、99.2%、99.3%。结论该三甲医院雾化器的使用存在较多误区,建议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确保正确使用以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述蓉;黄毅岚;叶云;戴宗燕;汪飞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NT-proBNP、cTnI水平的临床观察及其与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深入探讨ARDS ,尤其是ARDS后继发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为重症肺炎致ARDS的患者33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收集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CRP、NT‐proBNP、cTnI等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中度组NT‐proBNP水平也较轻度组升高(P<0.05);重度组cTnI水平与轻、中度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而轻、中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RP水平也有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重度组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ARDS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RDS病程中过度活化的炎性反应很可能直接参与并介导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联合NT‐proBNP、cTnI检测对ARDS病程早期评价,及早期实施器官功能保护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玲玲;李辉煜;肖晓文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银川市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现状的质性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及医疗费用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初级卫生保健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社区护理也必然成为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重心[1]。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的基本服务形式之一,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家庭访视,完成对社区健康人群及居家患者的预防保健、健康促进、护理照顾和康复护理等工作[2]。我国不同地区家庭访视的发展并不平衡,西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3]。本研究旨在了解银川市社区家庭访视护理服务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促进家庭访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马楠楠;刘国莲;冯雪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高压氧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有的治疗措施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及疾病进展,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临床上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柳氮磺胺吡啶、甲硝唑、6‐巯基嘌呤等常规药物及饮食治疗无效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 CD)患者使用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 HBOT ),取得了一定效果,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1‐2]。

    作者:陈晨(综述);孔德润(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甘氨酸补充对力竭性运动小鼠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氨酸补充对一次力竭性运动小鼠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力竭性游泳运动组(E组),甘氨酸补充后力竭性游泳组(G组)及静息正常对照组(S组)。G组小鼠采用甘氨酸灌胃处理4周,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4周后,E组和G组均做力竭性游泳运动。采样后进行补体溶血活性测定,并测定血清中部分生化指标的水平。结果与E组比较,G组的力竭性游泳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力竭性游泳后,E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尿素氮、血清铁(Fe3+)和补体溶血活性(CHA)的水平较S组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P<0.01),与E组比较,G组小鼠血清中上述生化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1),其中ALP和LDH的水平可以恢复到与S组相当的水平(P>0.05)。结论力竭性游泳小鼠血清部分生化指标异常,甘氨酸预补充对这些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

    作者:曹进;樊晓飞;李良菊;徐姿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髓系肿瘤克隆演变的研究进展

    血液系统肿瘤包括髓系和淋系两大类,常见的髓系肿瘤有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 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等。环境、年龄、机体本身等因素作用使得细胞的分化阻滞、异常增殖发生在机体造血的不同阶段,引起不同血液系统肿瘤亚型的产生。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1],单细胞分析技术[2],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分析等基因分析技术及异种移植技术等动物实验技术[3]的成熟应用,肿瘤细胞的基因特征、基因表达变化过程和致病特征已经越来越清晰。关于肿瘤基因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4]和克隆演变理论[5],本文将重点阐述克隆演变理论在髓系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作者:苟阳;杨武晨;杨程(综述);彭贤贵(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细胞自噬与肿瘤治疗

    1细胞自噬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两条: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自噬/溶酶体途径。自噬/溶酶体途径(auto‐phagy)是大分子物质及细胞器的降解途径,尤其存在缺氧、营养匮乏、蛋白质错误折叠、病原菌感染等细胞适应性应激时,通过双层膜包裹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后运送至溶酶体隔离并被吞噬降解,用来维持细胞本身结构、代谢、功能的平衡和细胞器的更新,以及细胞内能量和物质的转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1],这一过程作为保持细胞稳态的必要过程不依赖caspase凋亡途径,而以出现自噬体为特征,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癌变等密切相关。

    作者:杨柯(综述);潘耀柱(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