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云;王志宁;陈涛;饶冰;杨蕊;谭元梅;吴佳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桥式缝合固定技术治疗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在2011年12月至该院就诊的15例漏诊的隐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关节镜下桥式缝合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前后UCLA、ASES、SST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变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皆因核磁共振图像显示骨髓水肿被确诊,其中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5岁(33~77岁)。从创伤到接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3个月(1.5~10.0个月),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7.6个月(15.0~38.0个月)。所有患者对手术结果比较满意,UCLA、ASES、SST分别平均由18.88、41.83、2.07分提高到33.00、93.95、1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终末随访结果显示,前屈、外展、外旋和内旋分别平均提高至160°、152°、29°和L1。结论关节镜下复位、桥式缝合固定技术治疗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付积杰;刘长卿 刊期: 2015年第31期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是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胃癌、Burkitt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病因之一。树突状细胞(DC )是目前所知的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 AP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tritic cell ,imDC )具有强大的抗原摄取能力,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机体局部imDC的数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鼻咽部非角化癌中,imDC主要分布于癌巢内;得出结论癌巢内imDC的数量与鼻咽部非角化癌 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 T 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作者:王红(综述);温文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比较布拉酵母菌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8岁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1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蒙脱石散及常规对症治疗,n=62)、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n=64)、布拉酵母菌散组(常规治疗+布拉酵母菌散,n=65),治疗第3天及第5天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布拉酵母菌散组的显效、有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布拉酵母菌散组的显效和总有效率指标稍高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布拉酵母菌组在治疗第3天、第5天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酵母菌散组腹泻持续时间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种益生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疗效相似,布拉酵母菌散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作者:吴立强;陈建平;何念海 刊期: 2015年第31期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肝胆系统疾病的护理模式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治疗的患者,由于ERCP开展时间较短,对该项新技术的治疗手段、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护理的不了解,导致产生对治疗的恐惧,对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担心,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配合[1‐2]。而良好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康复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3]。因此适合此类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护理接受ERCP或EST 治疗的患者,满足患者的需求是目前护理工作的研究热点。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由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创新型的护理模式,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目前,将舒适护理模式用于行ERCP和EST 的患者研究报道甚少,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作者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行ERCP和EST 患者,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对患者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米娜;李洪艳;禹艳;杨玉芳;覃梅;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及医疗费用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初级卫生保健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社区护理也必然成为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重心[1]。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的基本服务形式之一,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家庭访视,完成对社区健康人群及居家患者的预防保健、健康促进、护理照顾和康复护理等工作[2]。我国不同地区家庭访视的发展并不平衡,西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3]。本研究旨在了解银川市社区家庭访视护理服务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促进家庭访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马楠楠;刘国莲;冯雪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4 cm)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经 HIFU治疗的79例单发肌瘤患者,评价其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肌瘤远期缩小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79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年肌瘤缩小率为79.0%(四分位间距:57.9%,92.1%);患者治疗后症状严重程度(SSS)评分及肌瘤症状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IFU可以安全用于直径小于4 cm的子宫肌瘤治疗。
作者:吴琳;万丽丽;刘晓芳;何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371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感染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的数据分析,为CHD感染患儿提供合理的临床抗菌药物依据。方法对该科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CHD的围术期感染患儿371例采血培养,并对阳性标本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 2010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检出病原菌43例,阳性率11.6%,其中革兰阳性菌23例(53.5%),革兰阴性菌19例(44.2%),白色念珠球菌1例(2.3%)。革兰阳性球菌中培养率高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青霉素及苯唑西林高度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完全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照组血培养检出病原菌44例,阳性率8.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更高的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症风险;且病原菌组成复杂,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患儿的血培养结果。
作者:杨望;张雨平;温恩懿;胡斌;吕奎林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回顾分析该院76例创伤截肢与保肢的病例,为儿童临床截肢手术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分析该院1996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8例外伤性截肢患儿(试验组),同期38例严重创伤而未截肢的患儿38例(对照组),采用毁损肢体严重程度(MESS)以及保肢指数(LSI)评分重新评估,统计分析两种评分系统与截肢术的吻合度。结果 MESS与 LSI两种评分系统均对儿童截肢术有很高的区分度。结论 M ESS与LSI均可作为儿童截肢参考系统,但LSI评分系统较M ESS更适用于儿童。
作者:宿玉玺;南国新;覃佳强;王忠良;蔡文全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索制约脑瘫患儿早期干预实现的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儿的基本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淄博社区居民、淄博市级医院儿科门诊或首次入院康复的脑瘫患儿家属及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就脑瘫及其早期干预相关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所有被调查对象对脑瘫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普遍缺乏,此为导致脑瘫患儿错失早期干预的主要原因,此外,康复费用高、部分脑瘫患儿早期症状不明显、康复机构和人才数量不足也制约了患儿早期干预实现的因素。结论应加强全社会(特别脑瘫高危患儿家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脑瘫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国家还应制订必要的政策,加大对患儿家庭经济、精神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脑瘫相关知识培训与基层康复机构的建设。
作者:秦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根据《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反映农村订单向医学生(以下简称定向生)学风存在问题,可能存在学习倦怠。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作为调节变量,对学习倦怠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1]。本研究拟对定向生的学习倦怠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以帮助其更好地管理时间,更有效地利用时间,缓解学习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学习倦怠的干预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作者:吴辉;李强;张合喜;吴卫东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敲除大肠埃希菌JM109表面抗原43(Ag43)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Sigma公司的TargeTron基因敲除系统和Ag43基因特异设计的PCR引物扩增获得突变Ⅱ组内含子RNA蛋白复合体(RNP)基因序列,然后将这段基因序插入表达RNP的质粒pACD4K‐C中,获得Ag43特异的重组RNP质粒pACD4K‐Ag43。后将pACD4K‐Ag43转化JM109,经过IPTG诱导表达将Ⅱ组内含子插入Ag43特异的部位。结果通过软件分析发现插入Ⅱ组内含子的佳位点位于碱基1812和1913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PCR扩增的突变Ⅱ组内含子RNP基因序列分子量大小和预期值(350 bp)相一致,用NheⅠ和HindⅢ二种酶切分析重组质粒pACD4K‐Ag43结果和预期值相符,PCR扩增相应产物和基因测序显示Ⅱ组内含子特异地插入Ag43基因碱基序列的1812/1913位点。结论成功地将大肠埃希菌JM109中的基因敲除,为更进一步深入研究Ag43基因的功能和将其作为制备重组Ag43嵌合蛋白的宿主菌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用豪;赵焕阁;周松森;林映莹;谭光宏;黄风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急性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27例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分为物理组、药物组、综合组。物理治疗组97例给予高压氧+耳鸣声治疗+针炙治疗,药物治疗组103例给予金多纳改善微循环+激素治疗,综合组127例给予上述两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时分别予以耳鸣致残(THI)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时物理、药物及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0.82%、64.78%、70.08%;治疗4周时有效率分别为70.10%、72.81%、80.31%;治疗2周时物理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分别与物理组及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物理组与药物组分别与2周时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4周时与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综合组分别与物理组及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效果不及综合治疗。治疗4周时单纯物理及药物治疗疗效较2周时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而综合治疗疗效仍有提高。
作者:杨贵军;高明华;李朝军;李忠万;邝韶景;邹帆;苏述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嗜酸乳酸杆菌(LBA )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中组胺、白细胞介素(IL )‐5、IL‐12及组织中细胞黏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BA 组(1×1010 CUF/kg)、氯雷他定(LRD)组(5 mg/kg),每组12只;LBA组每天灌胃1次,共6周;LRD组每天灌胃1次,共7 d。对大鼠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检测血清中组胺、IL‐5、IL‐12的水平,鼻黏膜组织ICA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LBA能显著改善AR模型大鼠症状评分,组织病理评分,改善AR引起的鼻痒、喷嚏、清涕等症状;降低血清组胺、IL‐5水平,组织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提高血清IL‐12水平,对AR有显著治疗作用。结论长期(6周)给予LBA治疗可降低血清组胺、IL‐5水平及组织中ICMA‐1的表达,提高血清IL‐12水平对A R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池海超;陈觅;张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1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费用数据,利用非参数的决策树模型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决策树模型为3层16分类模型,同时得出了各个类别的百分比及住院费用参考范围。住院天数、医院级别、有无手术、有无次要诊断及年龄是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其中为关键的因素是住院天数,其次是医院级别。结论控制住院天数是降低住院费用的有效措施,医院级别与是否手术也应作为制订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参考标准的重要依据。决策树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住院费用等偏态数据,模型效果良好。
作者:徐岳;曾平;赵华硕;王可;卞静;何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1]。该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且改变了原有的生理功能,对患者术后躯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然而,患者出院便意味着与医院关系的结束,传统的医疗照护服务主要注重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2],患者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来延续治疗和获取相关的康复信息,健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被认为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近年,延续护理服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尚未见在膀胱肿瘤患者中应用的相关报道。研究证明,对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长期监测、随访,对于确定泌尿功能恶化的可能性、恢复的稳定性很有必要[4‐6]。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探讨其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倩蓉;杨明莹;贺加;王剑松;王海峰;李丹娜;杨娇;古启启 刊期: 2015年第31期
脑卒中(stroke)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局部或全面性功能缺失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常可导致患者心理失衡[1]。研究报道,20%~50%的卒中患者可能发生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 PSD)[2],出现持续的情感失落和兴趣减退,甚至出现自杀[3]。这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同时对医疗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的心理护理和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不良情绪[4]。传统亲情护理作为一种新的陪护方法,能体现视患者为亲人的理念,有利于患者康复信心的建立,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5‐6],已经成为护理学者热议的话题,但因为不同疾病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不同,传统亲情护理的不足也逐渐显露。本研究采用改良的亲情护理(有亲属陪伴)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观察与传统亲情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的比较,为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朱亚芹;成杰;隋丽丽;王卫亮;于颖;张静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QRS波群时限大于或等于110ms62例,列为观察组,QRS波群时限小于110ms48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观察组QRS波群时限与血浆N‐proBNP水平、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YHA心功能Ⅱ级构成比为27.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Ⅳ级构成比为4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Ⅱ级=12.366,χ2Ⅳ级=15.332,P<0.05);观察组血浆N‐proBNP水平、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proBNP=18.771,tLVEF=16.318,P<0.05);观察组患者QRS波群时限与血浆N‐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1=0.62,r2=-0.65,P<0.05);观察组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死亡=18.315,Fisher′s心源性休克=10.773,Fisher′s恶性心律失常=9.185,Fisher′s急性肺水肿=12.317,均P<0.05),且QRS波群时限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在心电图QRS时限大于或等于110ms时,AMI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越长,心功能越差,预后不良。
作者:王静;郭其凤;汤进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栓塞症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对非典型肺栓塞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及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的120例非典型肺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20例非典型肺栓塞症入院时误诊39例(误诊率32.5%)。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7例,肺炎5例,胸腔积液3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哮喘3例,房间隔缺损1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心源性晕厥1例。结论非典型肺栓塞症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应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对于高度怀疑的患者,应尽早行肺部增强CT 或肺动脉CT 血管造影等检查,减少对非典型肺栓塞症的误诊。
作者:王长安;罗莉;周洪敏;戴曦;李玉英;邓述恺;刘文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针对单发肿瘤直径介于3~6 cm的肝癌疗效,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接受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单发肿瘤直径介于3~6 cm肝癌的近、远期疗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手术组术后1年以内复发41例,复发率为32.5%,2年以内复发87例,复发率为69.1%,3年以内复发103例,复发率为81.7%,射频消融组术后1年内复发29例,复发率为40.8%,2年以内复发51例,复发率为71.8%,3年以内复发60例,复发率为84.5%,二者之间同时间段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手术组存活率第1、2、3年内分别为84.6%,69.8%,56.3%,射频消融组存活率第1、2、3年内分别为85.3%,70.9%,53.4%,二者同时间段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5)。结论针对大小介于3~6 cm的单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肖冰;马宽生;冯凯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对长寿区孕期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液进行筛查及基因检测,指导优生优育和提供产前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长寿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76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红蛋白(H b )成分分析,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进行初级筛选;对初筛结果阳性、血常规异常的孕妇和其配偶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确定基因型。结果对1760名孕妇进行 H b成分分析,其中怀疑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者27例,阳性率为1.53%,怀疑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者25例,阳性率为1.42%;对465名受检者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其中女性438名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31.51%;男性27名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33.33%。结论孕期常规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对发病率高的地区的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基础。
作者:左凌燕;何泽真;车显;张敏;文皓 刊期: 2015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