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天鹏;王黎洲;李兴;宋杰;吴晓萍;安天志;周石
目的:基于QLICP‐ES(V2.0)正式版量表,分析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食管癌量表(Q L IC P‐ES )对云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确诊的130例住院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家庭经济是社会功能领域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为2.641;民族是心理功能领域及特异模块领域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4.256、-5.713;临床分期、早期症状、中晚期症状、其他症状、特异心理是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得分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7.509、2.940、1.381、1.328、3.984。结论研究食管癌患者影响因素为改善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及治疗食管癌患者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作者:戚艳波;李高峰;万崇华;罗家洪;孟琼;张晓磬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TGF‐β1诱导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细胞外基质(ECM )蛋白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 HASMC用于实验。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来分析蛋白表达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来分析ECM蛋白的基因表达。结果用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 HASMC ,可以引起胶原蛋白Ⅰα1(P<0.01)及ECM 蛋白mRNA (包括胶原蛋白Ⅰα1、纤连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α2及核心蛋白多糖)表达增加(P<0.01)。TGF‐β1可以引起β‐连环蛋白(P<0.05)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TGF‐β1通过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GSK3)β活化(P<0.01)而引起非磷酸化的β‐连环蛋白表达增加(P<0.01)。此外,用Wnt信号通路药理学抑制剂PKF115‐584可以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胶原蛋白Ⅰα1(P<0.01)及ECM蛋白(包括胶原蛋白Ⅰα1、纤连蛋白及多功能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P<0.01)。结论 HASMC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了TGF‐β1诱导的ECM蛋白沉积。
作者:霍雅婷;程远雄;赖文岩;蔡开灿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定向医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对新乡医学院全体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818名进行普查。结果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P<0.01);男生的情绪低落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的规范承诺得分高于男生;大一、大二学生的理想承诺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继续承诺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情感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是学习倦怠的主要预测变量。结论定向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与专业承诺水平呈高度相关。
作者:李强;吴辉;杨萌;豆捷雄;张慧;吴卫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编制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为评估大学生性知识及其开展针对性教育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理论框架,编制问卷条目;对127名学生进行预测及901名学生正式调查,并对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包括性行为、性道德、两性交往心理、男性性生理、女性性生理5个维度,共29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5个因子的模型拟合较好(χ2/df=6.10,CFI=0.92,NFI=0.91,NNFI=0.91,RMSEA=0.09)。结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作相关研究。
作者:张夔;张嘉江;郑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谵妄(emergency delirium ,ED )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注意力发生紊乱,出现定向障碍及知觉改变,包括对刺激敏感和运动亢进的行为。其发生率高,多见于2~5岁的学龄前儿童,且与麻醉药物、手术部位等多种因素有关[1]。小儿ED不但影响苏醒质量,还可能伴随潜在的身体伤害效应,是小儿围麻醉期值得重点关注的临床问题。本文就小儿 ED 的诱发因素、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书婷(综述);王寿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从2003年1月至2015年4月进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31例,其中,肝硬化脾功能亢进12例,脾多发性血管瘤5例,脾淋巴瘤3例,脾囊肿3例,陈旧性脾破裂、脾血肿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术中LigaSure处理脾胃韧带,结扎脾动脉,采用丝线结扎或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个体化处理脾蒂。结果3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患者。其中,13例逐一分离、丝线结扎脾门血管后离断脾蒂,18例采用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手术时间80~240 min ,平均(130±35)min ,术中出血量60~500 mL ,平均(150±80)mL ,平均住院时间8.3d,无手术死亡及胰瘘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在开腹脾切除的基础上,术前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病例,利用不同腹腔镜器械的优势,个体化方式处理脾蒂,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实用。
作者:李庆东;沈艾;邓和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 P )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该院骨科行PK 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与非渗漏组,分析A、B、C、D4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结果300例患者中有椎内裂隙征者70例,占23.3%,其中,24例观察到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占34.3%(24/70)。80例骨水泥渗漏患者中B型骨水泥渗漏多,共42例(52.5%),依次为 D 型骨水泥渗漏20例(25.0%),A 型骨水泥渗漏12例(15.0%),C型骨水泥渗漏6例(7.5%)。椎内裂隙征组与无椎内裂隙征组比较,B型骨水泥渗漏例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骨水泥注射剂量、注射时期、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压缩率及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单侧穿刺、脊柱后突Cobb′s角较大、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的压缩率较大、骨水泥注射剂量多、粥状期进行注射及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是影响 PK 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可以明显增加PK P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其中B型骨水泥渗漏常见,在临床中需要对存在椎内裂隙征的患者引起重视,尽可能避免其通过椎基静脉孔发生骨水泥渗漏。
作者:张鹤令;李凌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提高对M adelung畸形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该院8例M adelung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典型X线表现:桡骨远端内侧骨骺发育不良,外侧骨骺及尺骨发育正常;近排腕骨以月骨为中心嵌入下尺桡关节间;下尺桡关节半脱位。结论 M adelung畸形具有典型X线表现,可为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详细而可靠的影像资料, X线表现对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开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评估B19病毒的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市乃至中国未来制订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输血安全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B19 IgM 和IgG抗体筛查。结果110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B19 IgM和IgG阳性率分别为5.07%和36.68%(P<0.05)。女性B19 IgM 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而在男性和女性中B19 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B19 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9 IgG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P<0.05)。不同血型人群比较、不同季节献血者B19 IgM和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阳性样本与阴性样本中B19 Ig M 、B19 Ig 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庆市献血者中,仍有少部分人群感染B19病毒,在尚未开展B19病毒筛查的情况下,存有输血传播该病毒的风险。
作者:秦伟斐;廖红梅;谭茜茜;田耘博;黄霞;李亚斐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头颅CT漩涡征对创伤性硬膜外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75例,于伤后6 h内完成头颅C T检查,根据有、无漩涡征分为漩涡征阳性组、阴性组,发病后24 h或病情恶化时常规复查头颅CT ,依据多田公式计算硬膜外血肿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肿扩大的发生率。结果75例患者中,CT 发现漩涡征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40%(30/75)、60%(45/75),血肿扩大占37.3%(28/75),其中,漩涡征阳性组为89.3%(25/28),阴性组为10.7%(3/45),两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2,P<0.01)。结论头颅C T漩涡征可作为预测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扩大的影像指标。
作者:张静;陈伟;范坤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 )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恶化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COPD稳定期患者及44例 COPD急性恶化组患者,分别测定其血常规、PCT、hs‐CRP及BNP ,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结果 COPD急性恶化期患者的hs‐CRP、PCT、BN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5),hs‐CRP、PCT、BN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79、0.8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2%、88.5%、91.3%和58.8%、71%、73.2%。联合检测hs‐CRP和BNP对COPD急性恶化期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和75.7%;联合检测PCT和BNP对COPD急性恶化期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3%和81.3%。结论在COPD急性恶化期,联合检测hs‐CRP、PCT 和BNP是较好的诊断指标,在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判断上,PCT较hs‐CRP更有诊断价值,BNP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胡绘;赵苏;孔德勇;梅芬;卢忠心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取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A组:阴性对照;B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C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0.5 ng/mL);D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00μg/L)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1.0 ng/mL)。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TRE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TREM‐1 mRNA表达上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TREM‐1 mRNA表达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 TREM‐1 mRNA表达水平、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下调 TREM‐1 mRNA表达,抑制L 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 N F‐α、IL‐1β和IL‐6的生成及分泌。
作者:何绮霞;卢燕;陈翠平;顾晓霞;庄海霞;张良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前路清除病灶、植骨联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变部位为下腰椎及骶椎,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髂骨)。术后卧床休息6~12周,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12~18个月。结果随访12~43个月,有1例形成窦道,双侧形成脓肿,经再次手术切除窦道、清脓后愈合,植骨块无移位,结核病灶均愈合;13例有神经症状者基本恢复;31例术后随访未见椎体滑移,椎体高度、后突畸形矫正及椎体稳定性恢复满意,植骨于术后5~9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和充分脊髓神经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坚强的三柱稳定性。
作者:杨利斌;杨素敏;侯文根;路坦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及培养的简易方法,并对其纯度及生物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人子宫内膜组织,经2次筛网过滤、离心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 )和腺上皮细胞(EEC ),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方法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ESC呈平行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纯度达95%以上。EEC呈漩涡状生长,细胞呈多角形或蝌蚪形,细胞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纯度可达90%。结论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及二次筛网过滤法成功分离并培养数量、活力和纯度高的子宫内膜细胞,可操作性强,可供具备基本细胞培养条件的实验室进行推广。
作者:刘妍;李卫红;韦尉元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用M eta分析方法评价乐卡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 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pringer、Wiley、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3年6月纳入二者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通过质量评价后再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质量较高的RCT文献,共计1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乐卡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达标率、降低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与氨氯地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安全性M eta分析结果示:乐卡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发生率、面部潮红发生率与氨氯地平相当;而下肢水肿发生率[OR=0.38,95% CI (0.25~0.58),P=0.000]、因不良反应放弃治疗率[OR=0.57,95% CI(0.37~0.86),P=0.008]和因下肢水肿放弃治疗率[OR=0.24,95% CI(0.12~0.47),P=0.000]却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结论乐卡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氨氯地平。
作者:冉娅娟;魏来;李頔;匡扶;赵春景;钱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良性肿瘤妇科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纳入该院因非恶性肿瘤疾病拟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组57例,开腹手术组53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并在术后24、48和72h行双下肢超声检查明确有无DVT形成。结果两组患者术毕PT低于其余各时间点(P<0.05);术毕时和术后24hAPTT低于其余观测时间点(P<0.05);术毕时和术后24h血浆FIB水平高于其余观测时间点(P<0.05);两组间PT、APT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D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腹腔镜组术后24hD‐D水平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48hD‐D水平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72h内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14.04%(8/57)、5.66%(3/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均明显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不降低子宫切术后DVT的发生率。
作者:赵娜;李有长;程波;刘朝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血液学检测指标评估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杭州市肿瘤医院2014年1~9月收治的100例Ⅲ~Ⅳ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和肌酐等指标进行测定,对PG‐SGA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PG‐SGA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评分为A级(n=70)、B级(n=8)、C级(n=22),对应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中度营养不良(潜在性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以PG‐SGA评分作为标准,评估上述各项血液学检测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准确性。结果在PG‐SGA分级的A、B、C级之间晚期肿瘤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PG‐SGA A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清蛋白PG‐SGA A级与B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检测指标在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李娟;黄沈珺;潘月龙;孟庆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检测miRNA‐29a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RNA‐29a过表达对人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VSMCs)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间确诊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清标本25例,平均年龄(62.9±13.6)岁;同期收集与其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血清标本25例,平均年龄(61.5±11.8)岁。用RT‐PCR分别检测其miRNA‐29a表达。构建人重组慢病毒载体MCS‐CMV‐miRNA;将构建载体MCS‐CMV‐miRNA‐29a转染HVSMCs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转染效率,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miRNA‐29a和miRNA‐29a靶基因COL1A1的表达,后应用AnnexinV/7‐AAD双染法检测转染后72h对HVSMCs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中miRNA‐29a表达较正常人低。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载体MCS‐CMV‐miRNA‐29a转染效率为(74.25±10.10)%,转染后miRNA‐29a及蛋白表达在靶细胞较对照组增多,MTS及AnnexinV显示miRNA‐29a过表达后细胞增殖增多,凋亡减少。结论成功构建携带miR‐NA‐29a慢病毒载体,转染后miRNA‐29a稳定表达,miRNA‐29a过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
作者:冯洪涛;李红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与调节性T细胞(Treg)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DCs与 Treg之间的相关性,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10只,喂养普通饲料;高脂组10只,喂养普通AS饲料;氟伐他汀组10只,喂养AS饲料+氟伐他汀0.1 g · kg -1· d-1。喂养20周,取胸主动脉,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的免疫表型CD11c、HLA‐DR及Treg免疫分子CD4、CD25、FoxP3的表达,分析DCs、Treg在各组主动脉壁中的数量分布变化及DCs与Treg相关性。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及CD11c+ HLA‐DR+双阳性分子表达,高脂组及氟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伐他汀组与高脂组比较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4+CD25+及CD4+CD25+ FoxP3+ Treg淋巴细胞表达,氟伐他汀组与高脂组比较,Treg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血管壁内未见T reg表达;(3)相关性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CD11c+ HLA‐DR+DCs与CD4+CD25+ FoxP3+ Treg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高脂组与氟伐他汀组中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免疫细胞DCs与T reg均参与了AS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且氟伐他汀可通过降低粥样斑块内DCs的数量、增加CD4+CD25+ FoxP3+ Treg的表达来实现抗AS病变的目的。
作者:牛川;王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6例,复发难治患者27例,对照组为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MM患者分为初治组、复发难治常规化疗组及含硼替佐米化疗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1、2、3疗程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HSP27的表达率及蛋白水平。结果化疗前各组HSP27表达量及蛋白水平趋势为:复发难治组大于初治组大于对照组。初治组中Ⅲ期患者的HSP27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可明显降低HSP27的表达及蛋白水平,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抑制HSP27的表达力度明显优于常规化疗组。化疗后1个疗程HSP27的表达量小于1的患者,其死亡率、复发率明显低于HSP27表达量大于1的患者,且复发时间明显延后。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HSP27的表达及蛋白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治疗应答、预后相关。
作者:王清;张梅芳;郭晓丽;王良宏;宋军;袁斌;陈驰;郭鹏翔;朱红倩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