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REM-1mRNA表达的影响

何绮霞;卢燕;陈翠平;顾晓霞;庄海霞;张良清

关键词:脂多糖类, 右美托咪定,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中性粒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取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A组:阴性对照;B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C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0.5 ng/mL);D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00μg/L)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1.0 ng/mL)。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TRE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TREM‐1 mRNA表达上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TREM‐1 mRNA表达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 TREM‐1 mRNA表达水平、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下调 TREM‐1 mRNA表达,抑制L 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 N F‐α、IL‐1β和IL‐6的生成及分泌。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REM-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取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A组:阴性对照;B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C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 PS (终浓度为100μg/L )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0.5 ng/mL);D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LPS(终浓度为100μg/L)加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1.0 ng/mL)。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TRE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TREM‐1 mRNA表达上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TREM‐1 mRNA表达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 TREM‐1 mRNA表达水平、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下调 TREM‐1 mRNA表达,抑制L PS诱导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 N F‐α、IL‐1β和IL‐6的生成及分泌。

    作者:何绮霞;卢燕;陈翠平;顾晓霞;庄海霞;张良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乐卡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用M eta分析方法评价乐卡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 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pringer、Wiley、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3年6月纳入二者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通过质量评价后再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质量较高的RCT文献,共计1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乐卡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达标率、降低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与氨氯地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安全性M eta分析结果示:乐卡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发生率、面部潮红发生率与氨氯地平相当;而下肢水肿发生率[OR=0.38,95% CI (0.25~0.58),P=0.000]、因不良反应放弃治疗率[OR=0.57,95% CI(0.37~0.86),P=0.008]和因下肢水肿放弃治疗率[OR=0.24,95% CI(0.12~0.47),P=0.000]却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结论乐卡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氨氯地平。

    作者:冉娅娟;魏来;李頔;匡扶;赵春景;钱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对内皮祖细胞归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调节小鼠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功能。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EPCs ,不同浓度t‐AUCB预干预EPCs ,检测归巢至小鼠心脏梗死区、边缘区及正常区EPCs细胞数。结果从0~100μmol/L ,随着浓度增加,归巢至上述区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可呈浓度依赖性参与正向调控EPCs归巢功能。

    作者:王振河;许丹焰;李卫华;谢强;黄峥嵘;姜德谦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糖尿病罹患胰腺癌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07例胰腺癌患者(分为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66例和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41例)和100例糖尿病未合并胰腺癌者(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比较人口学信息、肿瘤分化程度、血清学指标等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可能相关临床特征。结果(1)107例胰腺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血糖代谢异常患者占55.1%,其中,空腹血糖受损18例(16.8%),合并糖尿病41例(38.3%);(2)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具有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症状隐匿的特征(P<0.05);(3)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空腹血糖、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增高(P<0.05);(4)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大、病程较短和体质量指数较轻的特征(P<0.05);且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P<0.05);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年长、病程较短、体质量指数较轻糖尿病患者是罹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临床上表现为症状隐匿、体质量减轻等特征;CA19‐9、CEA是发现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晶波;金刚;周颖奇;宋彬;宋博;黄勤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实验兔肾动脉使用医用胶栓塞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医用胶栓塞实验兔肾动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不同栓塞剂浓度对血管栓塞过程及效果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用不同比例的超液化碘油与医用胶组成的混悬液对18只实验兔肾动脉进行栓塞,观察栓塞情况及效果。结果栓塞剂经导管注射顺利,可经微导管行反复栓塞,安全有效,栓塞可靠,均未见血管再通和造影剂外溢。术后病理检查 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见动脉内栓塞剂呈不规则形或分支状折光性透亮物质,其中,5∶1、4∶1组以细、小动脉栓塞为主,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组以中型动脉栓塞为主,与5∶1组、4∶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可见充血、变性、凝固性坏死、钙化及纤维组织增生等不同改变。术后肾功能呈一过性损害,白细胞一过性升高,1周后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医用胶栓塞实验兔肾动脉可行,不同浓度的医用胶可以选择性栓塞肾动脉各级分支。

    作者:蒋天鹏;王黎洲;李兴;宋杰;吴晓萍;安天志;周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31例腹腔镜下脾切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从2003年1月至2015年4月进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31例,其中,肝硬化脾功能亢进12例,脾多发性血管瘤5例,脾淋巴瘤3例,脾囊肿3例,陈旧性脾破裂、脾血肿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术中LigaSure处理脾胃韧带,结扎脾动脉,采用丝线结扎或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个体化处理脾蒂。结果3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患者。其中,13例逐一分离、丝线结扎脾门血管后离断脾蒂,18例采用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手术时间80~240 min ,平均(130±35)min ,术中出血量60~500 mL ,平均(150±80)mL ,平均住院时间8.3d,无手术死亡及胰瘘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在开腹脾切除的基础上,术前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病例,利用不同腹腔镜器械的优势,个体化方式处理脾蒂,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实用。

    作者:李庆东;沈艾;邓和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储血袋的不同放置方式红细胞携氧指标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pH、游离血红蛋白(FHb)在血液贮存期内储血袋2种不同放置方式下的差异。方法选择20名无偿献血者所献的各400 m L全血,在24 h内将其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并将其均匀分装成10份,随机分成直立贮存组和水平贮存组,分别在储存的第7、14、21、28、35天测定A T P、2,3‐DPG、pH值、FHb数据并记录,对2种贮存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延长,ATP、2,3‐DPG、pH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ATP、2,3‐DPG水平在血液贮存第14天后,pH、FHb在血液贮存第21天后,水平放置组与直立放置组测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血袋水平放置贮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对红细胞携氧指标的影响小于直立放置。

    作者:张瑞君;段秉政;鞠春梅;张顺利;隋素琴;闫景刚;单春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后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类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撑开复位椎体内植骨102例患者进行约18个月随访,其中,22例患者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对死骨形成病例,按Denis及M cafce分类进行骨折评分,手术时植骨材料选用同种异体骨,植骨量3~9 g。术后随访对患者骨折椎体进行C T扫描,对植骨量及骨折类型进行变量关联性分析。结果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22例,均为骨折较重及植骨量较大患者,对患者死骨形成程度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植骨量进行线性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死骨形成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植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联性,骨折严重程度对死骨形成的相关系数为0.535;植骨量对死骨形成的相关系数为0.422。结论胸腰骨折椎体内植骨植骨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植骨量越大及骨折创伤越重,越易导致死骨形成。

    作者:季文军;敖俊;廖文波;杨朔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青海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连续住院的患者15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者98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者58例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家族史、吸烟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家族史、血肌酐(Cr)、LVEF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吸烟史、SBP、LDL‐C、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TCH、TG无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BP和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吸烟、TG、TCH和LDL‐C无相关性。结论在青海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男性、SBP、FBG与冠心病患者联系更加紧密,共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沈有录;刘维军;张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目的:探讨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患者47例。结果将获得随访的47例患者疗效按改良Bostman标准评定,优41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7.8%。结论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兴华;黄珍谷;刘剑;刘涛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检测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学检测指标评估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杭州市肿瘤医院2014年1~9月收治的100例Ⅲ~Ⅳ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和肌酐等指标进行测定,对PG‐SGA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PG‐SGA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评分为A级(n=70)、B级(n=8)、C级(n=22),对应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中度营养不良(潜在性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以PG‐SGA评分作为标准,评估上述各项血液学检测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准确性。结果在PG‐SGA分级的A、B、C级之间晚期肿瘤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PG‐SGA A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清蛋白PG‐SGA A级与B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级与C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检测指标在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李娟;黄沈珺;潘月龙;孟庆莲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shRNA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靶向存活素(survivin)的短发夹 RNA真核表达质粒(shRNA)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靶向survivin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用脂质体法将质粒转染至经 VEGF(50 ng/mL)处理的HUVEC细胞;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 HUVEC中survivin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survivin‐shRNA 质粒试验组与阴性对照shRNA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48 h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rviv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2)与阴性对照shRNA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后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转染后24、48、72 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53±3.91)%、(38.97±1.82)%、(65.75±1.83)%,于转染后72 h为显著。(3)试验组凋亡率为(28.07±1.71)%,较阴性对照组(11.45±1.52)%和空白对照组(10.04±1.46)%显著增高(P<0.05)。结论靶向survivin的shRNA质粒能通过下调survivin表达,进而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马莎;林俊;晋松;李芹;张虹;王静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当代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的编制

    目的:编制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为评估大学生性知识及其开展针对性教育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理论框架,编制问卷条目;对127名学生进行预测及901名学生正式调查,并对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包括性行为、性道德、两性交往心理、男性性生理、女性性生理5个维度,共29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5个因子的模型拟合较好(χ2/df=6.10,CFI=0.92,NFI=0.91,NNFI=0.91,RMSEA=0.09)。结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作相关研究。

    作者:张夔;张嘉江;郑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组、恩替卡韦组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每组40例。根据分组安排,患者接受皮下注射1μg/kg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每周1次,或者口服0.5 mg/d的恩替卡韦,连续治疗48周。观察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的水平,以及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LT、AST和GGT明显低于其他两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琼香;李小丹;秦永照;向红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27表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6例,复发难治患者27例,对照组为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MM患者分为初治组、复发难治常规化疗组及含硼替佐米化疗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1、2、3疗程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HSP27的表达率及蛋白水平。结果化疗前各组HSP27表达量及蛋白水平趋势为:复发难治组大于初治组大于对照组。初治组中Ⅲ期患者的HSP27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可明显降低HSP27的表达及蛋白水平,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抑制HSP27的表达力度明显优于常规化疗组。化疗后1个疗程HSP27的表达量小于1的患者,其死亡率、复发率明显低于HSP27表达量大于1的患者,且复发时间明显延后。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HSP27的表达及蛋白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治疗应答、预后相关。

    作者:王清;张梅芳;郭晓丽;王良宏;宋军;袁斌;陈驰;郭鹏翔;朱红倩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经胸锁乳突肌内缘小切口单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颈丛阻滞麻醉下采用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实验组)和同期接受经颈前弧形切口入路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水肿、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患者颈部紧缩感、吞咽不适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于颈丛阻滞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水肿、颈部紧缩感、吞咽不适等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行单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满;张浩;李伟汉;陈进宏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缺氧对人牙周膜细胞OPG和RANKL 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缺氧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取3~5代细胞,分别在常氧(O2浓度为20%,对照组)和缺氧(O2浓度为2%)状态下培养3、6、12、24 h ,采用RT‐PCR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RT‐PCR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培养3、6 h时,缺氧组和对照组OPG、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12、24 h时,缺氧组OPG mRNA 表达水平低于常氧组,而缺氧组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常氧组,缺氧组RANKL/OPG的比值较常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可以影响人牙周膜细胞OPG、RANKL mRNA的表达,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任嫒姝;付钢;邱雨;何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骶椎结核31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路清除病灶、植骨联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变部位为下腰椎及骶椎,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髂骨)。术后卧床休息6~12周,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12~18个月。结果随访12~43个月,有1例形成窦道,双侧形成脓肿,经再次手术切除窦道、清脓后愈合,植骨块无移位,结核病灶均愈合;13例有神经症状者基本恢复;31例术后随访未见椎体滑移,椎体高度、后突畸形矫正及椎体稳定性恢复满意,植骨于术后5~9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和充分脊髓神经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坚强的三柱稳定性。

    作者:杨利斌;杨素敏;侯文根;路坦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树突状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氟伐他汀的干预效应研究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与调节性T细胞(Treg)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DCs与 Treg之间的相关性,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10只,喂养普通饲料;高脂组10只,喂养普通AS饲料;氟伐他汀组10只,喂养AS饲料+氟伐他汀0.1 g · kg -1· d-1。喂养20周,取胸主动脉,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的免疫表型CD11c、HLA‐DR及Treg免疫分子CD4、CD25、FoxP3的表达,分析DCs、Treg在各组主动脉壁中的数量分布变化及DCs与Treg相关性。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及CD11c+ HLA‐DR+双阳性分子表达,高脂组及氟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伐他汀组与高脂组比较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4+CD25+及CD4+CD25+ FoxP3+ Treg淋巴细胞表达,氟伐他汀组与高脂组比较,Treg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血管壁内未见T reg表达;(3)相关性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CD11c+ HLA‐DR+DCs与CD4+CD25+ FoxP3+ Treg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高脂组与氟伐他汀组中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免疫细胞DCs与T reg均参与了AS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且氟伐他汀可通过降低粥样斑块内DCs的数量、增加CD4+CD25+ FoxP3+ Treg的表达来实现抗AS病变的目的。

    作者:牛川;王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的各项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制作安装全口义齿的患者412例,进行咀嚼效率测定和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分析影响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的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经济状况、基托材料、人工牙材料、软衬材料、是否患颞颌关节疾病、无牙颌时间、是否佩戴过义齿、排牙法和全口义齿颌型都是影响患者全口义齿满意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制作和佩戴全口义齿过程中应进行个性化选材,确保义齿实用性和美观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苏勤;金松;徐萍;韩前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