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毅;黄振宇;刘路培;毛文雄;黄善华;龙春萍
目的:探讨社区冠心病患者在康复管理中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的价值。方法将21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阿司匹林和联合用药两组,每组108例,阿司匹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9%,与阿司匹林组(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患者1年,联合用药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70%)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康复管理中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宏慧;周和;黎丽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糖的稳定依赖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平衡。如果β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发生改变,将对血糖的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各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在不同程度上有β细胞的功能损伤及数量的削减,因此,β细胞的生成、发育、分化和凋亡的调节机制成为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热点[1-4]。若能从源头上解决β细胞的损伤问题,将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目前的研究发现β细胞素(betacellulin ,BTC)基因在β细胞的新生和诱导分化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BTC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的发生及疾病进展有关。本文对BTC基因与糖尿病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袁文丽;李宜铮(综述);邓德耀(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I(cTnI)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提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诊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检测47例NSTEMI患者(NSTEMI组)在治疗前、后及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cTnI和Hcy水平,并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这两项指标对于判断 NSTEMI诊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NSTEMI组血清cTnI为(2.37±0.65)ng/mL、Hcy为(19.23±2.94)μmol/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TnI(0.33±0.14)ng/mL、Hcy(10.62±3.27)μmol/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cTnI与 Hcy指标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74%和85.11%,特异性分别为85.71%和90.48%;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达到97.87%和98.41%;NSTEMI组治疗后的cTnI和Hcy水平均显著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cTnI和Hcy联合检测不仅可用于NSTEMI的诊断,而且对于NSTEMI的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卫丰;贺敏;李靖;吴志斌;王璇琳;苏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补体活化产物C5a的表达情况,以及C5a对IL-17表达的可能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 )检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IL-17+ T细胞的频率和C5a刺激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中的 HK2细胞IL-17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肾移植患者血清C5a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比较正常肾组织和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IL-17的表达和补体C5b-9的沉积;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K2细胞在重组C5a刺激前、后IL-17表达的差异。结果同种异基因肾移植术后,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IL-17+ T 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患者血清C5a水平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发生排斥反应的肾组织中IL-17表达与C5b-9的沉积较正常肾脏组织均有明显的上调,二者呈正相关;加入重组的C5a刺激后,HK2细胞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肾移植排斥反应中补体活化产物C5a可能对IL-17的产生起正向调节作用。
作者:李蜀婧;郑权友;袁刚;霍文谦;张克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脾脏切除对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的86例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将接受保脾改良淋巴结清除术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D2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总时间为(20.62±7.9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总时间(27.51±12.44)d和并发症发生率3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χ2=5.446,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TMN分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脾脏或脾胃韧带转移的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保留脾脏的改良淋巴结清扫术能够使患者获得与联合脾脏切除相同的预后,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晓刚;陈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6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级CHF患者(CHF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对象PAB、RDW、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对CHF患者PAB、RDW和hs-CR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PAB、RDW、hs-CRP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CHF组血清PA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HF组RDW、hs-CRP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1);PAB、RDW、hs-CRP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r分别为-0.885、0.799、0.844,P<0.01),在不同NYHA分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PAB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806,P<0.01),RDW和hs-CRP与LVEF呈负相关(r=-0.757、r=-0.727,P<0.01);CHF组PAB与RDW、hs-CRP呈负相关(r=-0.704、r=-0.713,P<0.01),RDW与hs-CRP呈正相关(r=0.717,P<0.01)。结论 CHF患者PAB、RDW和hs-C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相关性,可用于CHF危险程度的准确分层,结合NYHA分级方法及LVEF能更好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
作者:孔令阁;王春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的营养风险状况,并分析营养风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80例食管癌确诊患者,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对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 RS2002)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风险。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得分为2~6分,平均(3.14±1.52)分,有89例患者术前发生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OR=1.82)和有更多入院症状条目数(OR=1.14)。结论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概率较高,患者年龄越大、入院症状越多的患者越容易发生营养风险,对入院的老年患者及入院症状较多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
作者:陈献珊;陈锋夏;黄修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温湿交换器湿化法(HMEs)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建库至2012年3月的相关文献,纳入HMEs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用RevMan5.1.2软件对 HMEs与加热湿化器湿化法(HH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研究(2960例患者),均为随机平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HMEs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78,95% CI 0.61~1.01,P=0.06],也不能降低住院病死率(RR=0.94,95% CI 0.83~1.08,P=0.40)、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数差(MD)=-0.32,95% CI -3.13~2.50,P=0.82]及导管阻塞发生率(RR=0.65,95% CI 0.22~1.93, P=0.44),HMEs、HH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5个研究报道使用 HMEs能减少患者费用。结论HMEs不能降低VAP发生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及导管阻塞发生率,但能减少患者费用。由于所纳入研究均存在偏倚风险,所得证据质量低,因此需要更多严格设计和实施的RC T进一步证实该证据。
作者:胡汝均;江智霞;郑喜兰;周静;楼婷;李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 P)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6%[1],临床上容易误诊。作者收集本科收治的2例经病理证实为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庆东;余维倩;邓和军;罗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该院体检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清CEA、VEGF和MMP-9水平,分析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EA、VEGF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不同肿瘤局部浸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患者亚组间血清CEA、VEGF和MMP-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性别、部位、肿瘤大体分型亚组患者间血清CEA、VEGF和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82例大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CEA、VEGF水平呈正相关(r=0.508、r=0.587,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CEA、VEGF和MMP-9水平异常升高,三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的进展,通过早期检测血清CEA、VEGF和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状况。
作者:刘秋霞;冯军;赵志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咸阳市某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食品中丙烯酰胺(A A )的知晓率和膳食摄入量情况。方法选择28种大学生经常食用的油炸及烘烤食品作为被调查对象,采用食物频数法对整群抽取的1~5年级248名预防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膳食问卷调查。结果38.71%的大学生从未听说A A ,32.26%听说过但不知A A是何物,11.29%知晓其危害;大学生每人AA的膳食摄入量约为31.57μg/d ,且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AA膳食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调查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AA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应加强AA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齐宝宁;孟娟娟;陈丽剑;成振红;高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来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单次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分次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5 d后,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8例(16.00%);对照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13例(26.00%),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较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显著,且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渝华;郭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医药院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及未来3~5年吸烟意向。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从该校5个系部的3个年级共抽取了1457名医学生进行吸烟行为和吸烟意向性问卷调查。结果吸烟率为12.69%,尝试吸烟率为14.95%。其中,男生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2.59%和27.46%,女生吸烟率和尝试吸烟分别为3.51%和9.18%。回答未来3~5年吸烟意向为犹豫和肯定会吸烟的学生,在目前吸烟的学生比例为49.44%和23.89%;男生为34.82%和14.29%;女生为10.52%和1.65%;一年级为10.24%和3.01%;二年级为24.73%和7.44%;三年级为20.30%和6.70%。结论在医学生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坚持以后会吸烟,尤其对未来吸烟处于犹豫状态的学生比例较高,所以对医学院校的控烟工作和抗烟态度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雷春萍;熊鸿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开放性手术处理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进行PCNL治疗(微创组),53例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组),对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为30~100 min ,平均(45.32±10.52)min;开放组手术时间为50~130 min ,平均(70.41±11.36)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85%(19/53),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6/7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结石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肾结石,PCN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伴有颅内血管多发狭窄的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价因脑血管狭窄导致血液流体力学变化对动脉瘤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5年北京军区二五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且经CTA及DSA确诊伴有颅内动脉多发狭窄的动脉瘤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以同期神经外科收治的不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30例动脉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动脉瘤数,是否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是否伴有颅外段颈动脉斑块、缺血性脑卒中及是否合并脑动脉发育异常。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评价动脉瘤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以囊性多发动脉瘤为主,动脉瘤多可达4个。年龄多大于60岁,多数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颅内段动脉多发狭窄在本组患者中多见。在有严重狭窄的颅内动脉发生动脉瘤者居多,性别差异不大。而对照组多为年轻患者,动脉瘤以单发者居多,不伴颅内动脉多发狭窄,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发生率偏低,部分有吸烟、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两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发育异常及颅外段血管粥样斑块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动脉瘤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关,其已经成为导致老年患者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引起关注并早期预防治疗。
作者:武晓玲;王淑珍;于红霞;迟路湘;李丽荣;王秋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入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PPHN患儿在机械通气下予以硝普钠气管内滴入,分别于基础状态、气管内滴入硝普钠后30、60、120 min测量平均肺动脉压(PAMP)、平均动脉压(AMP)、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血氧饱和度(TcSaO2),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PPHN患儿中,17例患儿原发疾病在肺部,其中82.35%(14/17)的患儿气管内滴入硝普钠后 PAMP明显降低,30 min时明显[(21.30±4.20) mm Hg vs .(30.30±4.20)mm 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AMP[(56.00±3.00)mm Hg vs .(55.00±6.00)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PPHN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者无效。结论气管内滴入硝普钠是治疗PPHN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作者:陈龙;唐仕芳;王南;史源;赵锦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3D-STI)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超声心动图技术,与传统的二维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以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比较,其具有无角度依赖性、能实时跟踪斑点运动的立体空间位置等独特的优点。因此,它在评估心肌功能、诊断心脏疾病及评价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脏心肌组织的运动和功能是在三维空间环境中实现的,通过对其运动轨迹的三维斑点追踪才能够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心脏心肌力学的功能状态。超声3D-S T I同时满足了心脏心肌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同步性,可在准确定位心脏三维立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获取心肌运动功能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对3D-S T I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金杭(综述);陈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构建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QCRC1)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UQCRC1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法从cDNA 文库钓取 UQCRC1基因,经SalⅠ和XbaⅠ双酶切,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 ,将鉴定后的pAdTrack-UQCRC1转化BJ 5183菌,筛选阳性克隆后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T细胞,整合包装成重组腺病毒并转染H9c2心肌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和 UQCRC1基因与蛋白表达;并检测细胞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结果成功构建了UQCRC1重组腺病毒;UQCRC1过表达能显著增加缺氧/复氧后H9c2心肌细胞的活性(P<0.05),减少LDH的释放(P<0.05)。结论 UQCRC1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UQCRC1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易婷婷;李洪;吴潇潇;杨天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方法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1280例患者资料,并对各种术式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结果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或部分切除术656例,鼻中隔三线减张术624例;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416例,膨胀海绵填塞636例,纳吸绵(或凡士林纱条)加硅胶管填塞22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4~90 mL ,平均32.45 mL ;手术时间为8~85 min ,平均33.62 min。术中单侧黏膜破损167例,双侧黏膜对穿破损18例,术后鼻中隔血肿129例,予以清除血肿后再次填塞压迫均恢复。所有患者术后主诉症状好转。结论随着鼻中隔手术策略及技巧的改进,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手术遵循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更符合鼻腔的生理功能需要。
作者:周诗侗;崔振英;陈妮娜;邓泽海;李靖;后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痰热清注射液是中国第一个按指纹图谱检测生产的中药注射液(国药准字 Z20030054),其退热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以及安全性、稳定性都取得中药注射液的历史性突破。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证[1],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口渴、舌红、苔黄等。该药可用于肺炎早期、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2]。随着痰热清注射液应用的日益广泛,该药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作者通过介绍本科1例因静脉输注痰热清注射液导致严重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希望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孙莉霄;卢慧;赵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