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东;余维倩;邓和军;罗小军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学及鉴别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改善临床预后,减少晚期肝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入院的患者,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脏肿瘤、胆管梗阻等疾病,对后诊断出的疾病进行分析。结果182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诊断共涉及9种疾病,前3位疾病分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38.46%(70/182)、药物性肝损害(DILI)25.82%(47/182)和自身免疫性肝病(ALD)16.48%(30/182),其他依次为布加综合征、EB病毒感染各2.75%(5/182),Wilson病2.20%(4/182),巨细胞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各1.65%(3/182),肝功能异常原因未明8.24%(15/182)。结论在不明原因的肝病中,以NAFLD、DILI及ALD常见,据此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丁静;田文广;王世伟;周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根据新电子胎心监护图形,探讨胎心监护Ⅱ类图形的潜在风险。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400例产妇的产前胎心监护分别归类,对其中Ⅰ类(对照组)及Ⅱ类(观察组)胎心监护图形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中出现羊水污染、剖宫产、羊水少、脐带异常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胎盘老化及新生儿死亡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胎心监护异常中变异减少组中的羊水污染率高于胎心过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过速组中的羊水污染率高于延长加速与无效加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类胎心监护图形相比Ⅰ类胎心监护图形对胎儿预示着潜在风险,需加强产前及产时的胎心监护。
作者:张玮;祝圆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糖的稳定依赖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平衡。如果β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发生改变,将对血糖的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各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在不同程度上有β细胞的功能损伤及数量的削减,因此,β细胞的生成、发育、分化和凋亡的调节机制成为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热点[1-4]。若能从源头上解决β细胞的损伤问题,将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目前的研究发现β细胞素(betacellulin ,BTC)基因在β细胞的新生和诱导分化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BTC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的发生及疾病进展有关。本文对BTC基因与糖尿病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袁文丽;李宜铮(综述);邓德耀(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测定方法,以评价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比较不同酸水解时间、氧化时间、显色时间等对大鼠肺组织 HYP水平测定结果的影响,据此建立大鼠肺组织 HYP水平测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 HYP水平的测定。结果通过优化得出HYP水平测定佳条件为110℃7.50 mol盐酸(HCL)水解16 h ,常温氧化10 min ,60℃显色25 min。本方法灵敏度为0.067μg/mL ,回收率为88.85%~110.88%,平均 CV为4.70%~6.60%。该法应用于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研究中,模型组 HY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该法灵敏度与回收率均较高、重现性较好,可用作临床对肺纤维化程度判定的定量方法。
作者:彭方毅;周欢;姜海蓉;袁兵占;崔玉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检测羊水ABH血型物质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基因技术检测胎儿羊水细胞ABO血型基因型,鉴定胎儿ABO血型。方法选取妊娠16~25周的孕妇53例,抽取羊水,利用间接凝集实验测定羊水AB H血型物质;将羊水细胞进行分离,提取羊水细胞DNA ,运用PCR-SSP技术分析其ABO血型基因型。结果16例羊水标本为非分泌型,占30.2%,37例羊水标本为分泌型,占69.8%;48例羊水标本通过PCR-SSP方法检测出了ABO血型的基因型。经基因鉴定的胎儿羊水细胞ABO血型与羊水分泌型ABH血型物质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CR-SSP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胎儿羊水细胞的ABO血型。
作者:陈江;逯心敏;郭渝;胡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5~9月来该院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F-URS组和MPCNL组,每组60例,观察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F-URS组与MPCNL组初始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8.33%和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个月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67%和9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S组和MPCNL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33±11.57)min和(53.75±17.31)min ,术后住院日分别为(3.05±0.62)d和(5.43±1.84)d ,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为(1.70±1.37)分和(3.68±1.5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输尿管上段结石,F-URS在结石清除率方面与MPCNL疗效相当,且其较MPCNL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在有条件开展F-U RS的科室应列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天敏;王洛夫;兰卫华;蒋建新;万江华;聂志林;江军;张克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3D-STI)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超声心动图技术,与传统的二维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以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比较,其具有无角度依赖性、能实时跟踪斑点运动的立体空间位置等独特的优点。因此,它在评估心肌功能、诊断心脏疾病及评价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脏心肌组织的运动和功能是在三维空间环境中实现的,通过对其运动轨迹的三维斑点追踪才能够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心脏心肌力学的功能状态。超声3D-S T I同时满足了心脏心肌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同步性,可在准确定位心脏三维立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获取心肌运动功能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对3D-S T I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金杭(综述);陈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胸部巨淋巴结增生症(GLN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GLNH患者的影像学特点,4例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其中1例另行1.50TMRI检查,均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CT平扫层厚为1.50~2.00mm,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00mL,注射速率3mL/s,双期扫描时间分别为25、45s。MRI检查使用1.50T磁共振,行SE序列扫描,层厚5.00mm,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结果本组4例患者中3例为单发较大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1例为双侧颈部及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局灶型病变大为77.00mm×75.00mm×50.00mm,病灶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CT平扫显示等密度,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CT和MRI均表现为明显的持续强化,强化形式均匀,中央无坏死,包膜完整。病理结果为透明血管型3例,浆细胞型1例。结论GLNH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刘触灵;旷连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咸阳市某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食品中丙烯酰胺(A A )的知晓率和膳食摄入量情况。方法选择28种大学生经常食用的油炸及烘烤食品作为被调查对象,采用食物频数法对整群抽取的1~5年级248名预防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膳食问卷调查。结果38.71%的大学生从未听说A A ,32.26%听说过但不知A A是何物,11.29%知晓其危害;大学生每人AA的膳食摄入量约为31.57μg/d ,且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AA膳食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调查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AA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应加强AA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齐宝宁;孟娟娟;陈丽剑;成振红;高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入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PPHN患儿在机械通气下予以硝普钠气管内滴入,分别于基础状态、气管内滴入硝普钠后30、60、120 min测量平均肺动脉压(PAMP)、平均动脉压(AMP)、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血氧饱和度(TcSaO2),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PPHN患儿中,17例患儿原发疾病在肺部,其中82.35%(14/17)的患儿气管内滴入硝普钠后 PAMP明显降低,30 min时明显[(21.30±4.20) mm Hg vs .(30.30±4.20)mm 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AMP[(56.00±3.00)mm Hg vs .(55.00±6.00)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PPHN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者无效。结论气管内滴入硝普钠是治疗PPHN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作者:陈龙;唐仕芳;王南;史源;赵锦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因胎龄小、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在喂养时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而且由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制订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方案时,临床医生要考虑到胎龄、出生体质量、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诸多因素。因此,胃肠喂养对VLBWI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开始喂养日龄、喂养方式、选择合适的乳类等可以提高 VLBWI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1-5],但仍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改善 VLBWI胃肠喂养的耐受性,使其顺利渡过喂养关,尽快过渡到自行吸奶,需制订合适的喂养方法。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有利于刺激胃肠激素释放和促进更完全的胃排空,促进VLBWI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本文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本院胎龄小于34周的VLBWI 65例,对其喂养过程中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黄疸持续时间、胃管留置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霆芳;张巧月;刘应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10年起,中国将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免费医学生学制5年,学生在校期间免收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到生源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到[1]。免费医学生作为新涌现的、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研究其专业认同的现状,帮助他们度过身份认同危机,树立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开放性手术处理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进行PCNL治疗(微创组),53例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组),对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为30~100 min ,平均(45.32±10.52)min;开放组手术时间为50~130 min ,平均(70.41±11.36)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85%(19/53),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6/7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结石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肾结石,PCN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血尿酸(SUA)与代谢综合征(MS)及各代谢组分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47例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MS患者根据合并代谢组分的数量分为MSⅠ、Ⅱ、Ⅲ组,比较3组之间的SUA差异;采用四分位法将SUA分为4组,比较4组间代谢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各代谢组分与SUA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SⅠ、Ⅱ组与MSⅢ组的S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A4个区间q25(<44.31mg/L)、q50(44.31~53.24mg/L)、q75(>53.24~62.68mg/L)和q100(>62.68mg/L)患者的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UA<44.31mg/L比较,SUA44.31~53.24、>53.24~62.68、>62.68mg/L3个区间的MS发生风险分别为1.87(95%CI1.35~2.59)、2.71(95%CI1.88~3.91)和4.88(95%CI3.12~7.63)。SUA的危险因素有腰围(OR=2.56,95%CI1.52~4.31)、TG(OR=2.21,95%CI1.63~3.00)、SBP(OR=1.68,95%CI1.33~2.12)、DBP(OR=1.84,95%CI1.41~2.40)、FPG(OR=2.16,95%CI1.68~2.78)和代谢组分合并数量(OR=2.87,95%CI1.89~4.36),SUA的保护因素有HDL-C(OR=0.48,95%CI0.29~0.79)。结论SUA和MS各组分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
作者:钟雷;宋雪萍;张宇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的营养风险状况,并分析营养风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80例食管癌确诊患者,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对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 RS2002)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风险。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得分为2~6分,平均(3.14±1.52)分,有89例患者术前发生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OR=1.82)和有更多入院症状条目数(OR=1.14)。结论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概率较高,患者年龄越大、入院症状越多的患者越容易发生营养风险,对入院的老年患者及入院症状较多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
作者:陈献珊;陈锋夏;黄修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乳腺癌组织 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10例,对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均予以FISH与IHC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0例乳腺癌组织中 H ER-2蛋白表达为(+++)者25例(22.73%);(++)者44例(40.00%);(+)者26例(23.64%);(-)者15例(13.64%)。110例乳腺癌组织中 H ER-2基因扩增28例(25.45%),无扩增82例(74.55%)。IHC检测阳性(+++)与FISH的阳性符合率一致,IHC检测阴性(+/-)与FISH的阴性符合率一致,IHC检测可疑阳性(++)与FISH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HC检测结果与 FISH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9.29%(25/28),两种检测方法呈正相关(χ2=84.89,P<0.01)。结论 IHC阳性及阴性表达,与FISH检测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IHC可疑阳性表达,与FISH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提示IHC检测可疑阳性标本需再以FISH检测。
作者:周海丰;范玉宏;武雪亮;孙喜斌;王立坤;梁晚平;刘运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腺体瓣成型法在乳腺区段切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乳房良性肿瘤患者240例,分别采用传统区段切除术(传统区段切除术组,n=72)、保留残腔区段切除术(保留残腔区段切除术组, n=84)和腺体瓣成型区段切除术(腺体瓣成型区段切除术组,n=84)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积血、积液,切口感染;6个月随访观察乳房外观优良率。结果传统区段切除术组有11例存在不同程度皮肤凹陷或乳房塌陷表现;保留残腔区段切除术组有5例发生畸形表现,腺体瓣成型区段切除术后患者乳房外观优良率为100.00%,经6个月随访,乳房位置无偏移,无明显皮肤凹陷及乳房塌陷畸形表现,术后外观效果好,但易发生切口感染,需要注意手术操作。结论腺体瓣成型法乳腺区段切除术是治疗乳腺某些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杜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或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COPD患者健康状况、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耐力,并分析其评分结果与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确诊COPD患者进行CAT、mMRC评分及6MWT ,综合评价评分系统之间以及各评分系统与患者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对COPD合并PH组与单纯 COPD 组的 CAT、mMRC 评分及6分钟步行的距离(6MWD )进行比较。结果 CAT 评分与6MWD 呈负相关(r=-0.623,P<0.01),与 FEV1% pred无相关性(P=0.159)。CAT 与 mMRC呈正相关(r=0.492,P=0.000),mMRC与6MWD呈负相关(r=-0.514,P=0.000),与FEV1% pred无相关性(P>0.05)。COPD合并PH组与单纯COPD组CAT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MWD作为筛查COPD是否合并PH准确性高,CAT次之。采用CAT判定COPD合并PH风险性的诊断截断点为21。结论 CAT评分与6MWD相关性较好,与FEV1% pred无相关性,CAT评分更适用于整体评价COPD总体严重性,分数高者合并PH可能性大。
作者:郭媛媛;张旭华;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T1WI ,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型患者哑门(GV15)和风府(GV16)针刺危险深度,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98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3型:瘦长型、适中型与肥胖型,所有图像取正中矢状位,根据临床操作习惯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危险深度测量。结果在不同年龄组的瘦长型患者中,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适中型患者中,18~<45岁组与45~60岁组比较,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18);在肥胖型患者中,45~60岁组与其他组比较,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V15和GV16的危险深度与年龄并无相关性,但是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即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GV15和GV16的危险深度也随之增加。
作者:唐娟;王小龙;廖兴富;欧阳鹏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脾脏切除对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的86例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将接受保脾改良淋巴结清除术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D2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总时间为(20.62±7.9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总时间(27.51±12.44)d和并发症发生率3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χ2=5.446,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TMN分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脾脏或脾胃韧带转移的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保留脾脏的改良淋巴结清扫术能够使患者获得与联合脾脏切除相同的预后,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晓刚;陈力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