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卫丰;贺敏;李靖;吴志斌;王璇琳;苏建荣
目的:探讨花生根乙醇提取物对丙酸睾酮(T P )诱导未去势成年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花生根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大鼠正常喂饲,不用药;模型组及各治疗组皮下注射TP5mL·kg -1·d-1,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花生根乙醇提取物(剂量分别为10mL·kg -1· d-1、5mL·kg -1·d-1、1mL·kg -1·d-1),连续14d。各组均于第15d处死,取前列腺、精囊和睾丸组织并称重,计算各腺体指数[腺体湿质量(mg)/体质量(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花生根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前列腺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花生根乙醇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具有量效关系。花生根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睾丸指数、精囊指数、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花生根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治疗组Bcl-2和Bax 蛋白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Bcl-2和Bax 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花生根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Bcl-2和Bax蛋白比例平衡关系,促进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的效果。
作者:闫学红;罗晓冰;卑占宇;马永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医药院校大学生吸烟行为及未来3~5年吸烟意向。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从该校5个系部的3个年级共抽取了1457名医学生进行吸烟行为和吸烟意向性问卷调查。结果吸烟率为12.69%,尝试吸烟率为14.95%。其中,男生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2.59%和27.46%,女生吸烟率和尝试吸烟分别为3.51%和9.18%。回答未来3~5年吸烟意向为犹豫和肯定会吸烟的学生,在目前吸烟的学生比例为49.44%和23.89%;男生为34.82%和14.29%;女生为10.52%和1.65%;一年级为10.24%和3.01%;二年级为24.73%和7.44%;三年级为20.30%和6.70%。结论在医学生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坚持以后会吸烟,尤其对未来吸烟处于犹豫状态的学生比例较高,所以对医学院校的控烟工作和抗烟态度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雷春萍;熊鸿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法(ECLIA)、化学发光法(CMIA)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3种方法测定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差异及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CLIA、CMIA及 ELISA测定45例临床确诊的RA患者、34例非RA患者及24例其他患者(包括HBsAg阳性9例、anti-HCV阳性8例、EB-IgA阳性7例)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结果3种方法测定所有标本抗CCP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ISA与ECLIA及CMIA间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0.75),ECLIA与CMIA间一致性良好(Kappa>0.75),ECLIA灵敏度优于CMIA及ELISA ,CMIA特异性优于ECLIA及ELISA。HBsAg、anti-HCV、EB-IgA阳性均可造成ELISA结果假阳性,累计阳性率达33.33%。结论在临床标本抗CCP抗体检测中,ECLIA灵敏度高,CMIA特异性好,ECLIA、CMIA优于ELISA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霞;李欣﹟;杨春莉;冯平锋;潘洁;袁帅;裘宇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补体活化产物C5a的表达情况,以及C5a对IL-17表达的可能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 )检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IL-17+ T细胞的频率和C5a刺激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中的 HK2细胞IL-17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肾移植患者血清C5a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比较正常肾组织和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IL-17的表达和补体C5b-9的沉积;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K2细胞在重组C5a刺激前、后IL-17表达的差异。结果同种异基因肾移植术后,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IL-17+ T 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患者血清C5a水平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发生排斥反应的肾组织中IL-17表达与C5b-9的沉积较正常肾脏组织均有明显的上调,二者呈正相关;加入重组的C5a刺激后,HK2细胞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肾移植排斥反应中补体活化产物C5a可能对IL-17的产生起正向调节作用。
作者:李蜀婧;郑权友;袁刚;霍文谦;张克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防御素(defensin)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为(4.0~5.0)×103且富含氨基酸残基的阳离子抗菌肽。对革兰阴性菌、分枝杆菌、真菌等有很强的杀伤活性,在哺乳动物固有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人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BD-2)是人体中第一个被发现的可诱导性表达的防御素,主要来源于皮肤角质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在皮肤、黏膜的固有免疫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均有很强的杀伤活性。与多种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在人体内已发现了α、β两类防御素。其中β防御素家族共有6种亚型, HBD1~6。HBD-2首次发现于牛皮癣患者皮损角质细胞[1],正常情况下机体HBD-2的表达水平很低,当受到促炎症细胞因子和微生物等刺激后,在其表达迅速上调。本文对 HBD-2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海;卫丽(综述);马萍(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T1WI ,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型患者哑门(GV15)和风府(GV16)针刺危险深度,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98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3型:瘦长型、适中型与肥胖型,所有图像取正中矢状位,根据临床操作习惯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危险深度测量。结果在不同年龄组的瘦长型患者中,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适中型患者中,18~<45岁组与45~60岁组比较,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18);在肥胖型患者中,45~60岁组与其他组比较,GV15和GV16的针刺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V15和GV16的危险深度与年龄并无相关性,但是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即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GV15和GV16的危险深度也随之增加。
作者:唐娟;王小龙;廖兴富;欧阳鹏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I(cTnI)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提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诊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检测47例NSTEMI患者(NSTEMI组)在治疗前、后及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cTnI和Hcy水平,并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这两项指标对于判断 NSTEMI诊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NSTEMI组血清cTnI为(2.37±0.65)ng/mL、Hcy为(19.23±2.94)μmol/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TnI(0.33±0.14)ng/mL、Hcy(10.62±3.27)μmol/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cTnI与 Hcy指标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74%和85.11%,特异性分别为85.71%和90.48%;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达到97.87%和98.41%;NSTEMI组治疗后的cTnI和Hcy水平均显著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cTnI和Hcy联合检测不仅可用于NSTEMI的诊断,而且对于NSTEMI的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卫丰;贺敏;李靖;吴志斌;王璇琳;苏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脾脏切除对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的86例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将接受保脾改良淋巴结清除术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D2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总时间为(20.62±7.9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总时间(27.51±12.44)d和并发症发生率3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χ2=5.446,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TMN分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脾脏或脾胃韧带转移的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保留脾脏的改良淋巴结清扫术能够使患者获得与联合脾脏切除相同的预后,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晓刚;陈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胸部巨淋巴结增生症(GLN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GLNH患者的影像学特点,4例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其中1例另行1.50TMRI检查,均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CT平扫层厚为1.50~2.00mm,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00mL,注射速率3mL/s,双期扫描时间分别为25、45s。MRI检查使用1.50T磁共振,行SE序列扫描,层厚5.00mm,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结果本组4例患者中3例为单发较大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1例为双侧颈部及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局灶型病变大为77.00mm×75.00mm×50.00mm,病灶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CT平扫显示等密度,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CT和MRI均表现为明显的持续强化,强化形式均匀,中央无坏死,包膜完整。病理结果为透明血管型3例,浆细胞型1例。结论GLNH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刘触灵;旷连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急诊科患者气管插管时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需要紧急行气管插管的成年患者50例,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啶组插管前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 ,咪达唑仑组插管前使用咪达唑仑0.1 mg/kg。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插管前1 min、插管时及插管后1、3、5 mim的收缩压(SBP)、血压、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插管时及插管后1、3 min的血压、HR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患者(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插管前1 min和插管时SpO2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插管前1 min和插管时SpO2有一定下降,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比咪达唑仑更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而对患者呼吸功能几乎无影响。
作者:罗毅;黄振宇;刘路培;毛文雄;黄善华;龙春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冠心病患者在康复管理中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的价值。方法将21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阿司匹林和联合用药两组,每组108例,阿司匹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9%,与阿司匹林组(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患者1年,联合用药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70%)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康复管理中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宏慧;周和;黎丽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的营养风险状况,并分析营养风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80例食管癌确诊患者,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对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 RS2002)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风险。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得分为2~6分,平均(3.14±1.52)分,有89例患者术前发生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OR=1.82)和有更多入院症状条目数(OR=1.14)。结论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概率较高,患者年龄越大、入院症状越多的患者越容易发生营养风险,对入院的老年患者及入院症状较多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
作者:陈献珊;陈锋夏;黄修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拟态(VM )的表达,分析VEGF、VM及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常规对40例食管鳞癌的石蜡标本切片进行VEGF染色、CD34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复染。计算VM及VEGF的相对抗原水平。分析VEGF和VM之间的相关性,以及VEGF、VM和食管鳞癌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食管鳞癌中VM 阳性22例(55.00%),VEGF阳性23例(57.50%)。VM 和VEGF表达(P<0.005)有相关性。VEGF及VM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在肿瘤分期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VM表达在肿瘤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及VM 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中存在 VM 结构,且与VEGF表达相关。VM 和VEGF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
作者:王龙;戴天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血尿酸(SUA)与代谢综合征(MS)及各代谢组分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47例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MS患者根据合并代谢组分的数量分为MSⅠ、Ⅱ、Ⅲ组,比较3组之间的SUA差异;采用四分位法将SUA分为4组,比较4组间代谢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各代谢组分与SUA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SⅠ、Ⅱ组与MSⅢ组的S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A4个区间q25(<44.31mg/L)、q50(44.31~53.24mg/L)、q75(>53.24~62.68mg/L)和q100(>62.68mg/L)患者的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UA<44.31mg/L比较,SUA44.31~53.24、>53.24~62.68、>62.68mg/L3个区间的MS发生风险分别为1.87(95%CI1.35~2.59)、2.71(95%CI1.88~3.91)和4.88(95%CI3.12~7.63)。SUA的危险因素有腰围(OR=2.56,95%CI1.52~4.31)、TG(OR=2.21,95%CI1.63~3.00)、SBP(OR=1.68,95%CI1.33~2.12)、DBP(OR=1.84,95%CI1.41~2.40)、FPG(OR=2.16,95%CI1.68~2.78)和代谢组分合并数量(OR=2.87,95%CI1.89~4.36),SUA的保护因素有HDL-C(OR=0.48,95%CI0.29~0.79)。结论SUA和MS各组分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
作者:钟雷;宋雪萍;张宇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5~9月来该院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F-URS组和MPCNL组,每组60例,观察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F-URS组与MPCNL组初始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8.33%和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个月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67%和9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S组和MPCNL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33±11.57)min和(53.75±17.31)min ,术后住院日分别为(3.05±0.62)d和(5.43±1.84)d ,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为(1.70±1.37)分和(3.68±1.5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输尿管上段结石,F-URS在结石清除率方面与MPCNL疗效相当,且其较MPCNL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在有条件开展F-U RS的科室应列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天敏;王洛夫;兰卫华;蒋建新;万江华;聂志林;江军;张克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6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级CHF患者(CHF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对象PAB、RDW、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对CHF患者PAB、RDW和hs-CR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PAB、RDW、hs-CRP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CHF组血清PA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HF组RDW、hs-CRP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1);PAB、RDW、hs-CRP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r分别为-0.885、0.799、0.844,P<0.01),在不同NYHA分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PAB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806,P<0.01),RDW和hs-CRP与LVEF呈负相关(r=-0.757、r=-0.727,P<0.01);CHF组PAB与RDW、hs-CRP呈负相关(r=-0.704、r=-0.713,P<0.01),RDW与hs-CRP呈正相关(r=0.717,P<0.01)。结论 CHF患者PAB、RDW和hs-C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相关性,可用于CHF危险程度的准确分层,结合NYHA分级方法及LVEF能更好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
作者:孔令阁;王春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检测羊水ABH血型物质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基因技术检测胎儿羊水细胞ABO血型基因型,鉴定胎儿ABO血型。方法选取妊娠16~25周的孕妇53例,抽取羊水,利用间接凝集实验测定羊水AB H血型物质;将羊水细胞进行分离,提取羊水细胞DNA ,运用PCR-SSP技术分析其ABO血型基因型。结果16例羊水标本为非分泌型,占30.2%,37例羊水标本为分泌型,占69.8%;48例羊水标本通过PCR-SSP方法检测出了ABO血型的基因型。经基因鉴定的胎儿羊水细胞ABO血型与羊水分泌型ABH血型物质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CR-SSP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胎儿羊水细胞的ABO血型。
作者:陈江;逯心敏;郭渝;胡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重,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其发病率接近20%,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1]。高血压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会使患者变得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无法得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2]。病案管理模式是由病案管理员和社区医生、精神科医生相互协作,治疗和管理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模式。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将1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高血压病案管理,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系统性的随访,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按时跟踪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燕;钟久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形外膜蛋白(Pmp)与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以Western-blot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清Pmp蛋白抗体。结果感染组有78例检测出Pmp蛋白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2.86%,对照组有6例检测出Pmp蛋白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Pmp蛋白抗体种类从A~I均有分布,其中阳性率 PmpB-Ab高,PmpD-Ab低,对照组检出Pm-pA-Ab、PmpB-Ab、PmpF-Ab、PmpG-Ab ,阳性率普遍低。感染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沙眼衣原体原体(EB)抗体28例仍然为阳性,56例转阴,比较持续感染患者与转阴患者Pmp蛋白抗体检测结果,PmpA~I 9种类型均有分布,各类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眼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体内血清均存在Pmp蛋白抗体,不同种类间免疫原性有一定差异,Pmp蛋白抗体的免疫保护能力有限。
作者:郑曙光;梁爱芳;张艳丽;杨小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强调要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要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1]。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于教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课程教学中评判性思维的锻造。关于如何培养研究生的评判性思维,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与探索的重大课题。国外的研究发现,与传统讲授法相对应的文献导读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强化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因此,本院探索性地应用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学理论及护理研究进展》课程教学,并经过了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张盼;景丽伟;孙玉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