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向柄彦;柏小金;黄文良;吕雪峰;李鹏
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外伤害时有发生,颅脑损伤极为常见,发生率仅次于四肢,位居第2位。颅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常导致脑组织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引起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或脑疝,危及生命。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这给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现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钟正伟;王正仕;刘丹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喉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发声器官,喉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有研究资料表明,喉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业、大气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增加,喉癌的发病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喉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其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方法的首选[2-4];对于Ⅰ、Ⅱ期喉癌,一般以手术切除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5年生存率可达68%以上[5]。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喉部分切除术及喉全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宽,损伤大,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患者的发音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6-7],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及治疗效果,这一直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为探讨在喉癌患者围术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本院特进行了专项研究工作,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是整个护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能否为各级医疗机构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患者法制意识的增强以及优质护理的广泛开展,只重视操作技能培养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人员的要求[1]。因此,为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本院自2010年,在总结原有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建立了完善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对保障临床教学的顺利运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使教学管理不断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昌静;梅韵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 E1微脂球制剂(lipo-PGE1)联合缬沙坦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远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166例DN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用 Lipo-PGE1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尿蛋白及肾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后及末次随访的逆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UACR)、尿转铁蛋白(UTRF)、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免疫球蛋白 G (U Ig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逆转率及3~7年后随访逆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Lipo-PGE1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DN,远期逆转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颖;李志琛;梅伟群;陈建斌;张华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结核病每年新增病例870万左右,其中,110万人合并 HIV感染[1]。目前,主要依靠有效的疫苗、精确的诊断技术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方法对结核病进行有效的控制。然而,由于机体对结核杆菌(M.tuberculosis,MTB)免疫反应的复杂性,致使目前为止对新型结核疫苗的评价、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感染后治疗方案的调整等仍没有确切的免疫学评价指标。因此,了解结核杆菌致病机制和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无疑将有助于找到合适的免疫学标记物,以便明确感染各阶段评价指标。本文就结核杆菌感染不同阶段其与宿主的关系及各类免疫学标记物潜在应用价值作一综述,以期针对结核病的不同感染阶段确定特有的免疫学标记物,用以诊断结核病的病程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章明徐(综述);邓少丽(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弥漫性或局灶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2],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则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致使卒中预后不良[3],目前,尚无该病满意的治愈方法。因此,作者以临床护理路径(CNP)为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建立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路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现将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丽;王燕;李保兰;冯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经该院诊治的98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9例,治疗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了解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手术的疗效做评估判断。结果治疗组49例患者中,48例手术成功,1例在手术过程中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德贵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按 ISO15189要求,对临检实验室相同检测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比对,并进形态学分析人员间的比对,以评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人员能力。方法不同检测系统间比对、人员形态学比对按 ISO15189在血液学、体液学检验领域的指南进行。评估偏倚或符合率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临检4台血细胞分析仪、4台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项目满足质量目标要求;形态学人员比对项目亦满足相关要求。结论按照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血液学、体液学检验领域的指南进行比对,能保证结果的一致性,能满足实验室认可要求,为实验室认可现场实验做好基本功。
作者:曾张琴;董家书;周桂 刊期: 2014年第13期
ICU是医院的重要病房单元,更是护理单元的重中之重[1-2]。综合 ICU 收治全院各科室危重症患者,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且 ICU集中了全院先进医疗设备,存在仪器操作复杂、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新进护士需尽快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且建立良好的 ICU系统护理理念,这使 ICU新护士的培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新护士培养通常采用导师一对一带教的模式[3]。由于导师带教过程中具有教法各异、标准不一、风格不同等情况,导致护士的成长速度不一,理论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参差不齐[4-5]。为了让新护士以佳状态尽快融入ICU工作,以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综合 ICU护理队伍,作者尝试用新的培养模式--导师指导与《综合 ICU规范化培训手册》理论指导相结合。
作者:任丽;叶和梅;刘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改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 nesfati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A组)。139例T2DM患者(T2DM组)分为二甲双胍治疗(B组)、格列美脲治疗(C组)、饮食运动治疗(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 T2DM 患者及对照组 nesfatin-1水平,分析血浆 nesfatin-1水平与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等的关系。观察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饮食运动治疗前后T2DM患者 nesfatin-1水平变化。结果(1)T2DM组 nesfatin-1水平高于对照组;(2)血清nesfatin-1水平与 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BMI呈显著正相关(r=0.516、0.629、0.487、0.507、0.55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显著负相关(r=-0.527,P<0.01);治疗后B组、D组 nesfatin-1降低的程度与 HOMA-IR降低的程度呈正相关(r=0.498、0.523,P<0.05);(3)B组治疗12周后血清 nesfatin-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治疗后 nesfatin-1水平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低于 B组;(4):回归分析显示 HOMA-IR、BMI、FPG是影响血清 nes-fatin-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改善T2DM患者糖代谢、胰岛素抵抗能降低血清 nesfatin-1水平。
作者:刘云涛;简磊;李建伟;黄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抗体广泛用于细胞检测,其检测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但抗体具有体内筛选周期长,成本高;对温度敏感,易永久性变性,对检测环境要求高等缺点,限制了抗体的应用范围。适配体能与靶分子专一并紧密结合,是一种有前景的分子识别配基[1]。适配体作为分子识别配基,与抗体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适配体通过体外筛选,适用于非生理条件和(或)极端条件,筛选周期一般为2~3个月,快只需2周,而抗体由体内产生,筛选周期至少为3~6个月;体外可以筛选到针对弱免疫原性或高毒性分子的适配体,而体内很难获得相应的抗体;其次,适配体采用化学合成,产品批间差异极小,可被各种基团灵活修饰,使其具有多种功能;再次,适配体具有化学稳定性,可耐受苛刻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热复性;后,适配体组成简单,分子量较小,免疫原性低[2-4]。适配体拥有抗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已被广泛研究用于临床检测[5]。本文综述了适配体在流式细胞分析、纳米粒子细胞传感器、微流体细胞分离和组织学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唐德平;张宇洁(综述);毛爱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为防范和解决民营医院医疗纠纷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35所民营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的咨询与交流,分析各医院2011~2012年间医务科医疗投诉备案资料,利用 Excel2003统计整理医疗纠纷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223例医疗纠纷涉及的诊疗科目众多,排在前4位的为泌尿外科42例(18.97%),妇科35例(15.70%),手足外科27例(13.90%),以及皮肤科15例(6.73%);初、中级职称医师为纠纷的主要责任人,占71.30%;医患协商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诊疗效果以及收费问题为医疗投诉的热点。结论民营医院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各司其职,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
作者:张西瑶;万立华;张松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构建用于鉴定microRNA(miRNA)靶基因的报告基因系统并进行功能验证,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良好基础。方法在pGL3-control载体的荧光素酶基因下游克隆位点插入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3′非编码区序列,经酶切、测序验证是否插入及正确性。生物信息学分析 DNMT3B与 miRNA-125b的靶向关系,并用 miRNA-125b过表达载体与所构建载体共转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DNMT3 B 3′非编码区报告基因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共转染细胞24 h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构建载体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了54.8%(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DNMT3B mRNA 3′非编码区报告基因载体,且提示miRNA-125b靶向调控了DNMT3B。
作者:曹成建;杨晓玲;王磊;杨程;蔡欣;徐华;王洁;姜怡邓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330例,根据住院期间头颅CT或 MRI复查是否有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61例)和非出血组(269例),对可能影响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溶栓后自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8.48%(61/330),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8.18%(27/330)。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脉压差、入院血糖水平、房颤史、超敏 C反应蛋白、早期缺血改变、入院 NIHSS评分、入院 MRS评分共7个因素与非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血糖水平(OR=1.160,95%CI:1.020~1.319)、房颤史(OR=4.790,95%CI:1.300~17.649)、早期缺血改变(OR=8.640,95%CI:1.230~60.691)和入院 NIHSS评分(OR=4.320,95%CI:1.070~17.44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 NIHSS评分高、血糖水平高,有房颤史、早期缺血改变患者发生自发性颅内缺血的风险较高。
作者:邓炳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样,发生在儿童患者更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重症水痘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艾滋病病例,为临床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农村患儿,女,8岁。因“全身皮疹伴头痛4 d,发热1 d”就诊。4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水疱状皮疹,伴头痛。就诊于当地诊所(治疗用药不详,诉仅给予口服药),后面部皮疹逐渐增多,躯干部也渐出现,1d前患儿出现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本科,门诊以(1)水痘;(2)病毒性脑炎?收入住院。自患病来,患儿精神、食欲较差,体质量变化不明显,大小便正常。否认血制品输注史。父亲死于“肝癌、结肠癌”,母亲死于“肺癌”。有一同父异母妹妹,死于“皮肤长疮”。以上部分病史由家属代述。
作者:李渝华;文静;石晓莉;赵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A组,48例)和对照组(B组,47例)。两组均予常规方法救治并行血液灌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7 d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治疗3周后患者肺纤维化发生率,肝、肾、心功能指标的差异,评价器官损害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7 d 的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 A组下降较B组更为明显(P<0.01);A 组死亡15例,B组死亡19例(P<0.05),A 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明显长于 B 组[(12.12±4.15)d vs.(9.05±5.03)d,P<0.05],A组肺纤维化发生率,肝、肾、心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 B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减轻百草枯对患者各器官的损害,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冬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经头部 CT或 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51例患者均进行 SCTA和CVUS检查,并对其中3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 SCTA和CVUS两种检查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优缺点。结果51例脑梗死患者中41例(80.39%)被检测出患有颈动脉狭窄,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ECT)计算SCTA和CVUS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6.54%±15.64%和33.42%±14.7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斑块检出率为58.82%,明显优于CVUS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A和CVUS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轻、中度狭窄,两种方法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率为69.9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诊断出3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但在CVUS检查中却被诊断为中度狭窄。结论 SCTA与 CVUS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颈动脉闭塞的评价中,SCTA的准确性更优。
作者:赵亮;冯佩明;胡亚军;万立野;张燕;蔡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受体B(CCK-BR)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使用逆转录-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胃癌细胞 AGS 和 SGC-7901、人肝癌细胞 HepG-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SH-SY5Y、人肺癌细胞A549和NCI-H446、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人膀胱癌细胞T24共计8种肿瘤细胞株中CCK-BR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临床标本胃癌组织、乳腺癌组织、宫颈癌组织、膀胱癌组织、肺癌组织、肝癌组织及 AGS、SGC-7901细胞中 CCK-BR 的表达。结果人体8种肿瘤细胞株均表达 CCK-BR mRNA和蛋白,并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膜,6种肿瘤组织中 CCK-BR表达阳性。结论 CCK-BR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表达。
作者:王冬梅;汪闯;周建奖;谢渊;赵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转染抑癌基因KAI1后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将KAI1基因转染入786-O细胞中,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KAI1基因转入情况;应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慢病毒载体携带的KAI1基因转染786-O细胞后的体外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KAI1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当慢病毒载体转染的量为 MOI-10,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转染后细胞有大量荧光表达,MTT及 FCM检测KAI1对786-O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发786-O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KAI1通过启动786-O细胞发生凋亡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陈峰;鲁伟;窦红珍;游刚;付云锐;谢鑫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14例剖宫产术后发生 ACP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治愈,未行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剖宫产术后发生 ACPO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从而避免再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作者:詹玮;姬清华;张汝一;甄运寰;廖欣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