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评价

赵亮;冯佩明;胡亚军;万立野;张燕;蔡秀丽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急性病, 动脉系统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经头部 CT或 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51例患者均进行 SCTA和CVUS检查,并对其中3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 SCTA和CVUS两种检查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优缺点。结果51例脑梗死患者中41例(80.39%)被检测出患有颈动脉狭窄,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ECT)计算SCTA和CVUS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6.54%±15.64%和33.42%±14.7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斑块检出率为58.82%,明显优于CVUS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A和CVUS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轻、中度狭窄,两种方法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率为69.9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诊断出3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但在CVUS检查中却被诊断为中度狭窄。结论 SCTA与 CVUS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颈动脉闭塞的评价中,SCTA的准确性更优。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注射液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 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32只健康成年 SD大鼠,体质量(230±20)g,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辛伐他汀组和黄芪预处理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 RT-PCR,分别测定 Smad3蛋白、Smad7蛋白及Smad3 mRNA、Smad7 mRNA的表达。计算各组中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0),并且 Smad3蛋白和Smad3 mRNA表达增加(P=0.000),Smad7蛋白和Smad7 mRNA表达减少(P=0.000);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P=0.000)和辛伐他汀组(P=0.000)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Smad3蛋白和Smad3 mR-NA表达减少(P=0.000);而Smad7蛋白和Smad7 mRNA表达增加(P=0.000)。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上调SD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 Smad7蛋白和Smad7 mRNA表达,下调 Smad3蛋白和Smad3 mRNA表达。

    作者:马速佳;周志强;李祥波;刘优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330例,根据住院期间头颅CT或 MRI复查是否有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61例)和非出血组(269例),对可能影响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溶栓后自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8.48%(61/330),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8.18%(27/330)。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脉压差、入院血糖水平、房颤史、超敏 C反应蛋白、早期缺血改变、入院 NIHSS评分、入院 MRS评分共7个因素与非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入院血糖水平(OR=1.160,95%CI:1.020~1.319)、房颤史(OR=4.790,95%CI:1.300~17.649)、早期缺血改变(OR=8.640,95%CI:1.230~60.691)和入院 NIHSS评分(OR=4.320,95%CI:1.070~17.44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 NIHSS评分高、血糖水平高,有房颤史、早期缺血改变患者发生自发性颅内缺血的风险较高。

    作者:邓炳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1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弥漫性或局灶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2],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则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致使卒中预后不良[3],目前,尚无该病满意的治愈方法。因此,作者以临床护理路径(CNP)为指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建立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路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现将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丽;王燕;李保兰;冯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瘤(BT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56例BTCC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 BT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BTCC组织AuroraA阳性率为51.8%(29/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13.3%(2/15)(P<0.01);Cy-clinD1阳性率为46.4%(26/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7%(1/15)(P<0.01);CyclinB1阳性率为75.0%(42/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33.3%(5/15)(P<0.01);Bcl-2的表达为62.5%(35/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7%(1/15)(P<0.01)。AuroraA、Cy-clinB1和Bcl-2阳性率与BT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但是 CyclinD1随病理分级增加阳性率下降。Aurora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CyclinD1则呈负相关;CyclinB1和 Bcl-2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无关。AuroraA阳性率与 CyclinD1(r=0.508,P<0.01)、CyclinB1(r=0.594,P<0.01)和Bcl-2(r=-0.535,P<0.01)阳性率明显相关。结论 AuroraA可能影响 CyclinD1、CyclinB1和Bcl-2的表达。

    作者:肖宁;周兴;赵晓昆;蒋宏毅;赵洪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妊娠合并梅毒母儿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孕期进行驱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5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根据孕期是否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13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以及分娩先天性梅毒儿的情况。结果(1)妊娠结局:治疗组孕妇足月产率为92.1%,而对照组为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妇早产与死胎、流产、死产发生率分别为7.9%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和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围产儿预后:治疗组孕妇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84.2%,而对照组占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孕妇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越低(P<0.05)。(3)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儿的有13例,确诊依据临床表现及19 S-IgM-TP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结论对妊娠梅毒的孕妇采取规范的驱梅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关键,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19 S-IgM-TP ELISA方法检测对新生儿梅毒治疗疗效的早期判定有临床意义。

    作者:徐丹;黄崇斌;钱小泉;林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重庆市233例民营医院医疗纠纷调查分析

    目的:为防范和解决民营医院医疗纠纷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35所民营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的咨询与交流,分析各医院2011~2012年间医务科医疗投诉备案资料,利用 Excel2003统计整理医疗纠纷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223例医疗纠纷涉及的诊疗科目众多,排在前4位的为泌尿外科42例(18.97%),妇科35例(15.70%),手足外科27例(13.90%),以及皮肤科15例(6.73%);初、中级职称医师为纠纷的主要责任人,占71.30%;医患协商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诊疗效果以及收费问题为医疗投诉的热点。结论民营医院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各司其职,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

    作者:张西瑶;万立华;张松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干预措施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效果分析

    中国的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老年人胃肠功能差,患胃肠疾病风险增加。目前,胃镜是检查食管、胃疾病重要、直观检查手段,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患者应常规定期行胃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由于症状不适感、对疾病后果的担心及对胃镜检查的顾虑,大多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无法忍受而拒绝,加之害怕自己查出阳性病变,从而使很多疾病无法得到早期诊断,由此作者设想,是否能在胃镜检查前、中、后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及认知等干预措施,使老年患者能够主动接受胃镜检查,提高胃镜检查的满意度。

    作者:尹春英;王春青;李炳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c,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血小板生成减少和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目前,研究广泛认为遗传因素在 ITP 发病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ITP的家族发病率为2.57%(12/466)。基于样本量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既往研究大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寻找 ITP 致病因素。迄今为止,研究者发现至少63种基因与 ITP存在关联,为深入阐释其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主要从免疫和 DNA甲基化两个方面对 ITP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徐颜美;邓立彬(综述);王小中(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术前和术中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和外院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失败病15例,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果手术未能复位3例,螺钉进入关节内3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手术入路选择不当2例,内固定不当6例。结论髋臼骨折手术需要具有一定手术经验的创伤骨科医师才能开展,掌握髋臼的解剖知识、影像基础、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学习是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林;向柄彦;柏小金;黄文良;吕雪峰;李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重庆市主城区倒班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倒班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状况。方法采用基本情况问卷和职业紧张量表(OSI-R)调查1024名工人的一般情况和职业紧张状况,并与西南常模人群职业紧张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倒班作业工人职业任务问卷均分为(186.4±23.3)分,紧张反应问卷均分为(99.4±17.8)分,应对资源问卷均分为(128.1±16.8)分;与西南常模人群职业紧张相应指标相比较,职业任务问卷与紧张反应问卷及其各子项(心理紧张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资源问卷子项中娱乐休闲和理性处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倒班作业工人具有较高的职业紧张,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工作和生活质量。

    作者:熊娟;李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围术期心理影响的研究

    喉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发声器官,喉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有研究资料表明,喉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业、大气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增加,喉癌的发病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喉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其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方法的首选[2-4];对于Ⅰ、Ⅱ期喉癌,一般以手术切除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5年生存率可达68%以上[5]。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喉部分切除术及喉全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宽,损伤大,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患者的发音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6-7],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及治疗效果,这一直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为探讨在喉癌患者围术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本院特进行了专项研究工作,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订、效果检验等,随机抽取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从58.3%提高至96.7%,该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从88.%上升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

    作者:廖春莲;谭春燕;胡盼;谢政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囊性纤维化和间质性肺疾病等慢性气道炎性疾病重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之一。气道慢性炎症时,长期、反复的炎性刺激可刺激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化生和黏膜下支气管腺体增生和肥大,引起“分泌高反应性”,继而引起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致使黏液难以排出而潴留于气道内形成黏液栓,加重了业已狭窄气道的阻塞和病原菌的定植,导致持续的感染和难以控制的低氧症状,甚至导致病情的恶化乃至患者的死亡[1]。可见,气道黏液高分泌不仅是一种临床症状,更是影响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伴随的气道黏液高分泌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现就祛痰治疗的重要性和常用及新型祛痰药物的分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钟贞;邓玥(综述);张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40例女性不孕症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的病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科医治的240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因素占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病因首位,子宫因素居第二位,其中,主要病因为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因素、排卵障碍、自身免疫因素、正常盆腔。结论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是输卵管因素,其次为子宫因素中的宫腔粘连。

    作者:李宗敏;胡燕;胡珊;陈智慧;吴虹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DICOM医学影像网络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数据库技术、影像压缩技术和大容量存储介质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海量医学影像可以有效地进行存储;计算机性能快速发展使得当前计算机运算能力成倍提高,也为医学影像实时分析能力奠定了基础。此外,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运用二维断层影像来构建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等三维模型成为可能,给医学工作者对病情的分析与治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了医学诊疗的效率与准确性[1]。当前医院虽然有众多的医学影像设备,但一个关键问题还有待解决,即医学影像数据如何高效进行传输。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对远程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医学影像数据是否能进行有效传输是未来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清晰的医疗影像、健全的医疗数据信息是实现远程医疗技术的关键。但是目前远程医疗技术使用的范围仅限于视频会议,并且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地保证医学影像与患者信息准确地传输,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远程医疗技术的需求。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构建一种满足网间、网内医疗影像信息实时访问的网络技术是未来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 DC-MTK工具包采用一种实用的方法很好地实现了 DICOM医学影像网络的传输功能。

    作者:张明;吕晓琪;张宝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临检实验室满足ISO15189认可的比对方案

    目的:按 ISO15189要求,对临检实验室相同检测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比对,并进形态学分析人员间的比对,以评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人员能力。方法不同检测系统间比对、人员形态学比对按 ISO15189在血液学、体液学检验领域的指南进行。评估偏倚或符合率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临检4台血细胞分析仪、4台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项目满足质量目标要求;形态学人员比对项目亦满足相关要求。结论按照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血液学、体液学检验领域的指南进行比对,能保证结果的一致性,能满足实验室认可要求,为实验室认可现场实验做好基本功。

    作者:曾张琴;董家书;周桂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以采取合适处理措施。方法对该院2003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160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45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30例(66.67%)。术后有80%的心律失常并发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疼痛等。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常见的原因是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应注意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积极干预诱因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徐成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以重症水痘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艾滋病1例

    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样,发生在儿童患者更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重症水痘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艾滋病病例,为临床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农村患儿,女,8岁。因“全身皮疹伴头痛4 d,发热1 d”就诊。4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水疱状皮疹,伴头痛。就诊于当地诊所(治疗用药不详,诉仅给予口服药),后面部皮疹逐渐增多,躯干部也渐出现,1d前患儿出现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本科,门诊以(1)水痘;(2)病毒性脑炎?收入住院。自患病来,患儿精神、食欲较差,体质量变化不明显,大小便正常。否认血制品输注史。父亲死于“肝癌、结肠癌”,母亲死于“肺癌”。有一同父异母妹妹,死于“皮肤长疮”。以上部分病史由家属代述。

    作者:李渝华;文静;石晓莉;赵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胆囊收缩素受体B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受体B(CCK-BR)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使用逆转录-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胃癌细胞 AGS 和 SGC-7901、人肝癌细胞 HepG-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SH-SY5Y、人肺癌细胞A549和NCI-H446、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人膀胱癌细胞T24共计8种肿瘤细胞株中CCK-BR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临床标本胃癌组织、乳腺癌组织、宫颈癌组织、膀胱癌组织、肺癌组织、肝癌组织及 AGS、SGC-7901细胞中 CCK-BR 的表达。结果人体8种肿瘤细胞株均表达 CCK-BR mRNA和蛋白,并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膜,6种肿瘤组织中 CCK-BR表达阳性。结论 CCK-BR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表达。

    作者:王冬梅;汪闯;周建奖;谢渊;赵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侗族乙型肝炎中CCR5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贵州从江侗族人群外周血白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CCR5)基因的mRNA表达与急性乙型肝炎(AHB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侗族人群AHB感染者20例(AHB组)、CHB患者32例(CHB组),以同期该区健康侗族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RQ-PCR技术检测外周血CCR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AHB组外周血CCR5 mRNA相对表达量为(1.1199±0.7233),CHB组为(0.5823±0.2736),对照组外周血CCR5 mRNA相对表达量为(0.7985±0.3492)。AHB组CCR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HB组CCR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HB组CCR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R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CCR5可能与 AHB、CHB具有相关性,CCR5 mRNA的表达强度很可能与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能力呈正相关,高水平的CCR5 mRNA可能不利于 HBV的复制。

    作者:张禾璇;何燕;单可人;官志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