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建立云南省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

陈玲;牛华;马顺高;李从凤;孙武;董云华;平竹仙;侯香萍;马玉林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 溯源,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 定值新鲜血
摘要:目的:以云南省血细胞分析二级参考实验室定值的具有溯源性的定值新鲜血建立省、地州、县级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方法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血,选择具有较好实验室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技术水平的地区级实验室的检测系统作为第三级溯源体系进行溯源,通过用该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血对县级医院的检测系统进行校准。结果第三级溯源体系溯源链完整,该溯源体系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各项结果的偏差分布范围是:白细胞(WBC)1.21%~1.52%;红细胞(RBC)1.02%~1.08%;血红蛋白(Hb)-0.68%~0.78%;血细胞比容(HCT)-2.03%~0.62%;血小板(PLT)-2.96%~2.85%;通过第三级溯源系统定值的新鲜血对县级医院实验室血细胞分析系统进行校准。各项结果的偏差分布范围是:WBC 1.32%~1.88%;RBC 0.93%~1.10%;Hb -0.97%~1.16%;HCT -0.19%~2.06%;PLT -3.00%~-2.19%。结论利用定值新鲜血建立用配套校准物以外的血细胞分析溯源体系,解决当前云南省州、县级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溯源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各区域内医院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和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了质量保障。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磷酸盐药物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1]。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长10岁,其房颤事件发生率增加1倍;在85~94岁人群发病达到高峰[2-3]。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60% vs.40%)[4-6]。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7]。近年来,除了双磷酸盐药物使用的常规不良反应外,逐渐有学者关注到骨质疏松患者长期使用双磷酸盐药物与房颤事件发生风险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钢(综述);蒋电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MFG-E8基因在梗阻性黄疸小鼠免疫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动态观察梗阻性黄疸小鼠血浆MFG-E8水平,以及肝脏、脾脏、淋巴结、胸腺的MFG-E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梗阻性黄疸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结扎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梗阻性黄疸小鼠第3、7、14天血浆中 MFG-E8蛋白水平;RT-PCR检测肝脏、脾脏、淋巴结、胸腺中 MFG-E8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 MFG-E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小鼠血浆中 MFG-E8蛋白水平在每个时相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肝脏、脾脏、淋巴结、胸腺组织中 MFG-E8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时,肝脏、脾脏、淋巴结、胸腺组织中 MFG-E8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MFG-E8在梗阻性黄疸免疫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可能对梗阻性黄疸后组织凋亡细胞的清除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郭勇;熊琦;唐永梁;杨俊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C-反应蛋白在牙源性间隙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牙源性间隙感染病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入院时、入院第3天、出院前检测40例牙源性间隙感染患者 CRP 并进行血细胞分析,观察 CRP 在感染不同阶段动态变化规律,比较 CRP 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的敏感性,以及脓肿切开与否的情况下患者间 CRP变化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RP、WBC及 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所有患者 CRP、WBC、N%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所有患者CRP、WBC、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脓肿切开引流组与非脓肿切开引流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RP可作为反映牙源性间隙感染病程中的动态观察敏感指标之一;(2)动态检测CRP、WBC、N%变化对于指导牙源性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用药及判断病情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查小雨;丁红忠;徐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肝细胞癌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世界第6大常见肿瘤,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主要的类型,以侵袭性强、易转移为特点,其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多阶段进展的过程[1-2]。近年来关于 HCC发病机制的研究多为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的遗传改变,然而近20年来在HCC发病机制中涉及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得到极大发展[3]。在 HCC中涉及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主要有 DNA 甲基化改变、组蛋白修饰及 microRNA (miRNA)表达异常[4]。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有关表观遗传与HCC的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郭有(综述);高艳芳;胡恭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重庆市移动医院主要装备编配方案研究

    目的:立足重庆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任务需求,制订移动医院主要装备编配方案,为重庆市移动医院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专题小组讨论法,制订重庆市移动医院主要装备备选方案;运用专家咨询法对备选项目进行调查,根据专家咨询结果编制重庆市移动医院主要装备编配方案。结果筛选出手术车、X线车、充气式帐篷等20项作为重庆市移动医院主要装备,构成重庆市移动医院主要装备框架。结论编配方案研究为地方卫生部门建设移动医院提供了参考方法和标准,重庆市照此方案建设的移动医院参加2013年芦山地震救援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代茂利;杨荣刚;方明金;郑然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必要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必要性。方法将11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分为两组,A组(未留置支架)56例,B组(留置支架)56例,比较两组患者间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支架相关疼痛评分(VAS)、尿路症状评分(USSQ)、肉眼血尿发生率、泌尿系感染率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泌尿系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 VAS评分、USSQ、肉眼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输尿管狭窄。结论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单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不必留置输尿管支架。

    作者:张家模;张翾;刘家骥;赵德建;赵涛;高学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诊治的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为临床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与诊治经过,按病因分为肿瘤性肠梗阻52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68例,包括肠粘连58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3例,嵌顿疝2例,粪石2例。结果52例肿瘤性肠梗阻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治愈21例(40.3%),好转20例(38.5%),未愈8例(15.3%),死亡3例(5.8%)。68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经治疗后,治愈21例(30.9%),好转32例(47.1%),未愈10例(14.7%),死亡5例(7.4%)。结论临床肠梗阻以机械性肠梗阻居多,肿瘤性肠梗阻诊断明确后应首选手术治疗,非肿瘤性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多见,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

    作者:崔小鹏;梁海滨;樊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卵泡抑素样蛋白1在恶性肿瘤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又名卵泡抑素相关蛋白(FRP)或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蛋白36(TSC-36),是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成员之一。FSTL1由多种细胞分泌,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文献报道 FSTL1在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方面都有初步研究,但其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新的肿瘤治疗研究中,免疫治疗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细胞免疫疗法(CI)可能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后的第5种方法。考虑肿瘤免疫调控也可能是 FSTL1的作用机制之一。因此,本综述对以往文献进行复习,简要阐明FSTL1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森勇;唐朝贤(综述);温文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1例报道

    小肠恶性肿瘤发生率远不及大肠恶性肿瘤,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较为少见,一般以腺癌较为常见,而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primary duodenu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DSCC)更少见,梭形细胞鳞癌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的特殊亚型,所以原发性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极为罕见。本科于2012年发现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现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罗红波;王桂芬;王锡平;王敏;周英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8例胰岛素瘤诊断与治疗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治以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35岁,男5例,女3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发性低血糖症状,给予葡萄糖后缓解;空腹血糖值1.81~3.15 mmol/L,平均(2.03±0.05)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呈低平曲线;增强CT显示单发肿瘤7例,另外1例为两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1.8~2.7 cm,平均(2.3±0.5)cm,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部3例,胰尾部2例,病理检查7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3年,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典型的 Whipple三联征;尽早进行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岛素瘤的首选方法,术后密切观察血糖变化是临床护理的关键。

    作者:李娟;李培志;龚建平;夏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以科技服务为先导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体系建设

    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面向企业直接开展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特别重视,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尤其是2011年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对高校的科技服务工作的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但多年来重视教学、科研,忽略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普遍现象,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科技服务成为学校全面发展的短板,科技服务对教学科研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体系的建立和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1-3]。在此就科技服务和产学研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付绍智;游静;谭开键;魏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生思想道德培养探讨

    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1],不仅是医学院校教学水平及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还对医院医、教、研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2]。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是教育的核心及灵魂[3]。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出的医师应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者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作一探讨。

    作者:方丽金;杨玉成;洪苏玲;胡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组贫血,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或药物获得性 DNA合成障碍而引起[1]。其特点是外周血见大细胞性贫血,骨髓特点是红系、粒系、巨核系均出现巨幼变,以红系为明显,红细胞核发育不良,成为特殊的巨幼红细胞。但是,许多疾病可引起细胞“巨幼样变”,临床上所见的巨幼细胞增多不一定是巨幼细胞性贫血[2],不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临床、实验室检测及细胞形态学上与 MA有很多相似之处,常使临床上诊断难以明确。在临床工作中,作者发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在诊断巨幼贫中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海燕;陈焯文;邓善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25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以来该院肝胆外科开展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结果24例成功实现了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2 min;1例改为三孔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平均住院时间5.7 d,无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可行的,具有更加美观、微创,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符合患者心理需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勇;杨帆;王雁飞;刘嘉涪;陈登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肾上腺髓质素及其结合蛋白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及 AM结合蛋白(AMBP-1)对梗阻性黄疸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3组(n=8):假手术(Sham)组、梗阻性黄疸对照(Vehicle)组、梗阻性黄疸治疗(AM/AMBP-1)组。于胆道结扎术后第6天,经股静脉输入 AM和 AMBP-1,24 h后取材检测各项指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检测肠黏膜通透性,用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原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肠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 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采用 Chiu′s评分法评测小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Vehicle组较 Sham组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增高(P<0.05),血清 TNF-α的水平增高(P<0.05),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及凋亡指数增加(P<0.05),肠黏膜损伤评分增加(P<0.05)。AM/AMBP-1组与 Vehicle组比较,肠黏膜通透性有明显改善(P<0.05),血清TNF-α的水平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凋亡指数下降(P<0.05),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降低(P<0.05)。结论 AM与AMBP-1可以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的高通透性状态,降低小肠组织的细胞凋亡,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作用。

    作者:唐永梁;郭勇;杨俊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异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PV)情况,探讨影响 MHD过程中 BPV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112例 M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血液透析过程中所有血压值,分析患者透析中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 BPV 情况。结果患者透析过程中收缩压 BPV 值为(12.19±3.74)%,舒张压 BPV 值为(11.90±2.49)%。其中出现心血管事件43例,脑血管事件5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的收缩压 BPV值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而舒张压BPV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透析中收缩压 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透析前收缩压及血红蛋白水平是透析中收缩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将透析中舒张压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平均脱水量是透析中舒张压 BP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透析前高收缩压、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增加、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为 MHD患者透析中收缩压 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阮春芸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对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0%~7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若不及时治疗,因进食不当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或吸入性肺炎,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脑卒中预后不良,严重者危及生命,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3]。为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丽;徐正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椎体成形缓解脊柱转移瘤疼痛研究进展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1]。大约30%肿瘤患者会发生脊柱骨转移,发生脊柱椎体转移性骨肿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约10个月[2]。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破坏的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主要通过缓解疼痛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生存期质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作为脊柱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在椎体转移性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 PKP治疗椎体转移性骨肿瘤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明(综述);邓忠良(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应用品管圈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分析

    非计划性气管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尚未达到气管拔管指征而将人工气道拔除,或某些非人为因素的气管导管脱落[1]。非计划性气管拔管是机械通气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2.8%~20.6%[2],包括患者自行拔管、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意外拔管。非计划性拔管可能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甚至可能因为失去有效呼吸而出现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为降低气管插管患者UEX 率,本科2013年3月成立了名为“守护圈”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小组,针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的气管插管患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维书;吴琦;骆飞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医院质量

    医院质量管理(hospital quality management )是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医院各项工作质量和医疗质量而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和工作环节实施计划、决策、协调、指导及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等以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管理过程[1]。医院质量是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院是一所具有117年历史的综合医院,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评审方针,遵照评审标准,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了三级综合医院的创建。医院对照等级医院标准积极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进行持续整改,在2011年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如何在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后,保持创建成果,使各项工作不松懈,不出现反复,质量不滑坡,是摆在医院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问题。为此本院进行了探讨,采取措施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医院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使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张万蓉;冯虎翼;展群岭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